漢末之并州匪政第八十三章減稅引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之并州匪政 >>漢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減稅引導

第八十三章減稅引導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03日  作者:楊氏良家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氏良家子 | 漢末之并州匪政 


河東對教育的狂熱令人詫異。

張瑞便對郗慮問道:“太原情況如何?”

“太原亦是如此。不過太原民風剽悍,某曾聞有豪強為搶奪生源,發生械斗。”

瘋了吧?

搶著送錢?

作為兩郡提學官郗慮肯定會調查這種異常背后的原因,張瑞便問道:“其中緣由究竟為何?豪強為何如此狂熱于文教?”

郗慮苦笑,拱手對張瑞說道:“主公怕是誤會了。豪強可并不是為了文教。”

開辦學社,不為文教?

張瑞驚奇,問道:“不為文教,彼輩總不能在學校里舞刀弄棒吧?”

郗慮無奈的點頭,回道:“主公明鑒!彼輩正是在學社里研習武事。當初主公曾下政令,治下百姓,無論男女,凡八至十六歲者,皆需入學社,習文字、練軍列。”

張瑞從頭到尾再次審視了這條政令,沒有問題啊。

怎么具體實行起來就跟自己當初設想的好像不一樣了呢?

郗慮便從袖中取出幾分做工精細的木板,遞到侍衛手中,對張瑞說道:“此為幾家豪強分發給學員的課表,請主公一覽。”

張瑞從謝玄手中接過木板,放在手中打量了一番。

木板被打磨的極為精細,四邊刻有家族徽章似的圖案,一看便是出自大族手筆,才能以手工精雕細琢出如此精美的物件。

上面雕刻的文字亦極其俊逸雅致,荀興當初夸贊張瑞書法的詞語“鸞漂鳳泊”,對應這課表上的書法再合適不過。

鷹揚將軍府麾下文武無數,但張瑞從來沒在哪份冊文上見過書法能超越此人者。

張瑞驚嘆了片刻,而后便看向具體文字內容。

“單日,卯時《數算》。辰時《孝經》。巳時《春秋》。午時晌飯。未時軍列。申時演武。酉時軍列。”

“雙日,卯時《商君書》。辰時《韓非子》。巳時《老子》。午時晌飯。未時軍列。申時演武。酉時軍列。”

張瑞被氣笑,這群家伙!

真是將習文尚武演繹的淋漓盡致。

文教還分單雙日,但練軍列卻是一天不差!這到底是學社還是演武場?

張瑞無奈的問道:“彼輩在學社里隊列演武是究竟哪般?”

郗慮為張瑞解釋道:“兩郡皆知最易入軍籍者便是通曉春秋大義,識文斷字者。”

這點不會有錯。孔子在《春秋》中賦予了微言大義,使人以史明志,修身治國。

即所謂“有國家者不可不學春秋……茍能述春秋之法,致行其道,乃堯、舜之德也”

不說別的。僅春秋大義,內諸夏而外夷狄這一點,張瑞就給《春秋》吹爆!

人家關羽也是經常讀《春秋》的。

說到這里張瑞就大概知曉了。

現如今府兵招募時可供選擇的讀書人還不多。可是將來隨著學子畢業,能入府兵軍籍者必然是學子內那些允文允武的佼佼者。

郗慮便著重指出:“豪族正是看中此處。紛紛招募鄉黨,以為優秀族子之臂膀。”

這個時代,鄉黨、宗主之情,對人影響無比深遠。

當初賈詡便因為是牛輔之鄉黨,才得以在牛輔軍中任職。

而這些豪族,早早就在學社內幫家族子弟招募了一批鄉黨子弟兵。

這些子弟兵自小便與豪族子弟朝夕相處,聽其指揮調度,排列軍陣,演武廝殺。

將來若能一同從軍入伍,必然能聚集在富家子弟身邊,助其建功立業。

哪怕未能被分配到一處,將來也可以互相提攜。

只要能幫豪族子弟在軍中站穩陣腳,成為將門,那每年免除的賦稅將是投資教育花費的數倍。

如果最壞的結果發生,家族子弟不濟,沒能進入軍籍,還可以考慮在學子中招募一個女婿入贅!

只是這樣家財就只能保住一半了。

因為官府不允許一家中有兩個青壯勞力。若招募女婿上門。兒子必須分家另立戶籍。

分給兒子的那部分田產全要如數繳納賦稅。

但能保住一半也是好的呀!

張瑞無奈一笑。

確實沒想到有朝一日率先領悟自己教育致富理念的居然是那群一直與自己為敵的豪強。

張瑞便看向郗慮,問道:“此事爾曹如何看待?”

郗慮態度堅決,說道:“提學有司皆以為此乃利國利民之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無利益驅使,豪族怎會如此狂熱于大興教化?固然其本意為逃避賦稅,但教育之舉于民有利,其子血灑沙場亦于國有功。”

其子血灑沙場,亦于國有功!

這句話仿佛振聾發聵。

張瑞心情久久激蕩。

一直以來是否自己對豪族抱有了太大的成見?

趨利避害,本就是人之本性。

即便對方有逃避賦稅的本心,那也是派出了家中獨子血戰沙場換回來的功勛!

其家族對國有功,一切的減免都是家中子嗣忍受苦難、血汗廝殺應得的獎勵。

不能因為良家子家中良田數百畝,自己就信賴有加。

而豪族子弟,家中良田過千,自己就無視了對方的血汗與犧牲!

他們的功勛一般無二,他們的忠誠同樣感人肺腑!

在他們家族子弟應征入伍期間,免除賦稅乃是將門特權。

這不正是將門支持自己的原因嗎?

嚴格律法森嚴,也應該在其家族子弟退伍之后。

而不是徹底堵塞豪族轉變為將門之路。

而且誠如郗慮所言,豪族興辦教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既可以減輕官府的財政壓力,又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使大量百姓受惠。

相比于在原來蛋糕上斤斤計較,張瑞還是更傾向于提高生產力水平,做大蛋糕,使所有人受惠。

教育致富,是張瑞最認可的理念。為此,其他方面都可以稍微讓路。

政治本來就是一個博弈、取舍的過程。

既然豪族如今對家國天下的益處遠遠超過其損害。

張瑞便默許了其一些規則內的行為,合理合法的去爭取減免。

減稅、免稅本就是官府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的一項利器。

只要不是惡意逃稅,官府不會針對。

這種引導,將會在未來幾年獲得爆發式的回報!

年年有大量識文斷字,通曉春秋大義的青年科考出仕,從軍入伍!

至于豪強設置的課程,張瑞并不打算更改。

習文尚武并非壞事。只有這樣將來才有出將入相的可能。

絕不能讓學子們變成后世書生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模樣!

絕不!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漢末之并州匪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