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當校長第六百六十五章 2021年高考開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大學當校長 >>我在大學當校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六十五章 2021年高考開啟!

第六百六十五章 2021年高考開啟!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05日  作者:想要上岸的魚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想要上岸的魚 | 我在大學當校長 
第六百六十五章

第六百六十五章

鷺島大學,田徑場。

正踢球的鄧堯被好友喊了一聲,郁悶得只好換下去。

“滄兒,這是有啥急事呢?”

“有大好事情啊!”徐滄激動到顫聲。

“我靠,沒事吧?發生啥事情了?”鄧堯下意識后退兩步,瞅了眼對方的臉色,心念著徐滄這家伙不會是瘋了吧?

“剛剛光華大學西部夢想的社長林海給你打電話沒響應,然后打到我那里去了。”徐滄深吸了口氣,臉色稍作緩和,只是喜悅之情盡顯在臉上。

鄧堯眉頭一挑,“光華的那個?找我們干嘛。”

“是這樣的……”

徐滄眉飛色舞地把林海跟他的對話簡述了一遍,越是越聽到后面徐滄越是心驚。

這實在是久旱逢甘霖啊!

鷺島地區的所有高校里,鷺島大學的春暉社支教團隊是最具有經驗和規模最大的,并且在鷺大一百多個社團里,是最有名氣、最大的社團之一。

鄧堯是春暉社社長,徐滄則是副社長,兩人都有兩次暑期支教和多次短期支教的經驗,在大學生團體里算是經驗充足的老隊員那種。

而他們鷺大春暉社f三個校區共有10個支教團隊,支教參與人數上百人!名列胡省第一!

即便是在全國幾千所高校里,鷺大的本科生支教社團也是赫赫有名。

但畢竟是大學社團,哪怕背靠名校鷺大,可也難以官方的“三下鄉”組織相比,經費上學校雖然會撥款一些,但也很有限啊。

更別提他們有10個支教團隊,每年只能去找校企化緣贊助。

如果真的如徐滄所說,那實在是幫助太大了!

“老鄧,怎么說!”徐滄語氣中有些緊張。

“這還用想?”鄧堯咧嘴,用大汗淋漓地臭腳踢了徐滄屁股一腳,“當我鄧堯是什么人了?傻子才不能加入!”

徐滄擔心得是什么?

無非就是加入了這個團體后,他們鷺大的春暉社會失去支教隊的話語權。

但如今對方真的能做到這些,失去這個話語權又如何?

重點是支教沒被耽擱,而且比以前更加正軌、正式,那就足夠了。

徐滄嘿嘿笑了笑,挽著鄧堯的肩膀,揚聲道:“走!那我們去光華大學!”

鄧堯白了這家伙一眼,“去毛線啊,時間不是還充足嗎?我先回去洗個澡換身衣服!”

徐滄恍然大悟,“好像也是哦,那我也回去洗個澡好了。”

“你又沒踢球。”

“用你家水了?要你管啊?”

兩個少年的身影在夕陽下拉得越來越長,或許這就是令人回憶的象牙塔時光吧。

晚上8點。

光華大學,會議室里。

陳灝環視著眼前十幾名少男少女們,對旁邊的林海示意一聲,“林同學,你給大家講講這個晨曦計劃。”

林海深吸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一個笑容,直接演示PPT投影。

其實內容并不多,只有簡短的四頁文字,但是在座來自其他7所大學的支教負責人瞬間嘩然了。

實在是內容太過震驚了!

這些支教計劃從頭到尾都非常規范,而且后勤支持也看起來不錯,最重要是的是有專業的社會公益組織進行培訓,別提后面還有援助中小學的重建計劃。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暑期支教可能就要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光華大學太壕了!

尤其是在座不少女生非常滿意,每個支教隊還配備一名安全員以及衛星電話,安全員三個字后面還有個(退役軍人),有這樣的兵哥哥在,感覺以往最擔心的安全問題也可以放心了。

華僑大學的社長忍不住問道:“陳校長,這是真的嗎?”

陳灝不置可否地說道:“當然是真的。”

這時,又有一道聲音響起。

“那加入這個晨曦計劃,我們需要付出什么等價交易?”

陳灝往聲源處望去,只見說話人的名牌上寫著鷺島大學春暉社鄧堯。

“鄧同學問的好,正常人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我今天就告訴各位,這次加入晨曦計劃還真沒任何條件,但是……”陳灝停頓了下,微笑一聲,“但是必須”

還沒寫完,差幾百字,稍等一下,十分抱歉。

北大元培通識課程體系

1、從開辦以來并沒建立起來。這也是開辦之初并未設想、而至今沒有實現、從而影響這一實驗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類似于美國一流文理學院的通識教育體系,但開辦了十幾年,這個目的并未達到。你在網上可以搜到關于北京大學元培通識教育的許多評論文章,褒貶不一。但一句話,這個實驗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學院是通識教育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養模式并非自己開設通識教育課程,而是采用的拼盤式通識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好有待討論,但是目前國內的教育環境,很難開設獨立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也許就是樓上所說的“實驗失敗”吧。

所謂的拼盤式通識教育,是說元培學院的學生可以選修北大校內所有的專業課程,因此元培自己不開設通識教育課,但學生們通過自由組合不同院系的專業課,達到通識教育的結果。在大二時會分專業,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北大內任意專業作為主修方向(當然還保留轉方向和修習其他專業課程的權利),也可以選擇元培的特色專業:例如PPE(政治、經濟與哲學),外國語與外國歷史,古生物學、整合科學等,顧名思義,這些專業就是將各個院系的相關課程拼盤起來,作為你的必修課。

本世紀啟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面旗幟,元培學院探索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有13個年頭,是國內最早一批試水通識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這場人才試驗中遭遇的意外、挫敗、尷尬甚至爭議,都充分折射通識之難和通識之痛。

北大元培是國內通識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較為成熟的模式,現在通識教育在各個高校鋪開,但目前的結果都不是特別好——不過至少邁出了一步。

3、根據元培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新生入學后,理論上可以選全校開設的任何一門課程,想聽什么就聽什么,課程學習計劃全由自己制定;從大二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方向,理論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學術上的自由,學習上的自由。”幾乎所有學生在進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緊接著,多數人就會開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學的學生就曾在網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應負責輔導學生選課、選專業的“導師制”發揮作用有限,事實上,元培04級的大一新生連一本院系課程計劃都拿不到,必須跑去各院系教務部“蹭著看”。

比起這些瑣事,選課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礙—全校的課你都能聽,但到底聽什么。

在北大,本科課程計劃主要分為兩塊:專業課和通選課。一般而言,專業課難度勝過通選課一籌。按照設想,任何一個元培學生讀大二、選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后,之前選修的其他院系的課程都可替代通選課課程,修滿學分即可畢業。


上一章  |  我在大學當校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