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當校長第六百六十七章 這也太壕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大學當校長 >>我在大學當校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六十七章 這也太壕了

第六百六十七章 這也太壕了


更新時間:2021年11月14日  作者:想要上岸的魚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想要上岸的魚 | 我在大學當校長 
第六百六十七章

第六百六十七章

魔都奧美廣告公司。

王明揉搓了下酸到發澀的眼睛,往外望了一眼。

看著漆黑的夜幕,王明心中暗嘆了口氣。

隨后內心被填補上的是無盡的茫然。

如今又該何去何從?

他所在的公司是世界四大廣告公司之一的WPP集團下屬的奧美廣告,也是著名的國際4A廣告公司。

4A是美國廣告公司協會(AmericanAssociatoofadvertisingAgencies)的縮寫,能成為國際4A廣告公司都是規模較大的綜合性跨國廣告代理公司。

1979年,第一家進入到中國市場的國際4A廣告公司是日本電通,隨后掀起了國際4A廣告公司紛紛進駐中國的潮流。

截止到1998年,全球前10名廣告公司均在中國設立了合資公司,諸如麥肯·光明廣告、智威·湯遜中喬、魔都奧美、魔都靈獅、京城電通等。

他們魔都奧美算是最早吃螃蟹的一批,尤其是2019年,奧美總公司收購中國合資公司的股份,從此獨立運營。

但工資并不高,不漲就算了,近幾年4A廣告公司衰落得厲害,即便是國際大公司也減免不了裁員、關閉分公司、停止擴招。

影響的原因有很多。

王明自嘲一笑,他甚至都能整篇作文出來了。

1、競爭對手增多。

許多咨詢公司也開設廣告代理業務,像貝恩或像麥肯錫,除了給企業提供戰略咨詢,還能解決廣告營銷的問題,比傳統4A公司更加多樣化。

還有就是廣告主自建廣告營銷部門,著名日化品公司寶潔當初成立新廣告公司的時候,挖走了不少李奧貝納、陽獅集團等全球知名4A公司多名精英員工。

2、新型營銷手段沖擊……

3、傳統廣告弊端無法消……

4、行業人才流失……

其實影響最大的還是媒介變了,曾經的三大支柱(電視、報刊雜志、戶外平面)都落伍了,現在的主流是互聯網廣告。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影響的不光是實體行業,同樣遭到重擊的還有很多如廣告公司等傳統行業。

正在他準備下班的時候,總助張琪突然急促地朝他走來。

“王總監,杜總喊您過去開會,就在會議室。”

“現在?”

“對。”

王明心情頓時變得糟糕,這特么都加班到晚上9點了,正要下班又來開會,有病吧?

“好,我現在就過去。”

王明起身得時候,注意到這位總助行色匆匆地樣子,似乎趕緊去通知其他人。

是公司發生什么大事了,還是總部那里又找茬了?

王明不知,不太樂意地走向會議室。

會議室里。

魔都奧美老總杜元凱低頭看了好幾眼手表,臉上也是不耐煩得樣子。

“好了,現在到了八九人,另幾名高管在趕來公司的路上,那我們不等他們了,先開會。”

全場寂靜,都朝杜元凱望來。

杜元凱手拿著一個遙控器按了幾下,墻上出現投影。

“這是光華大學晚上8點12分發的一條微博,你們先看看內容。”

光華大學王明不光知道還挺熟,因為他的手機就是第一批搶購的華興光子屏版本的Mate45pro。

作為第一代光子屏技術用戶,自然深知道這個新技術有多厲害,尤其是昨日光芯技術被攻克的新聞都被刷屏了,全國上下無人不知。

只是這個內容……

王明眼皮跳動幾下,太特么嚇人了。

光華大學:因學校業務需要,近日需要拍攝一支高考招生宣傳片,時常不超過10分鐘,預算500萬起步,上不封頂,\b有意向的廣告公司或影視公司請將過往作品及信息投稿至以下郵箱。\b

像他們奧美這種國際大公司,作品有IBM、摩托羅拉、中美史克、聯合利華、統一、肯德基、西門子等中外著名品牌的廣告。

可即便是這些大制作,根據品牌和廣告制作規模的大小,一條視頻廣告的價格也就是在200800萬之間,像奔馳2000萬的大手筆很少見。

光華大學這個500萬已經是業內很高的水平了,最值得尋味得是對方那四個字“上不封頂”。

再聯想一下光華大學的資產,\b王明直接倒吸了一口冷氣。

“嘶——”

倒是忘記那位陳校長資產規模可不小,尤其是手握光子屏這種大殺器,完全是個大財主。

會議室里響起嘈雜得聲音,王明身旁的幾人都在討論這條微博。

“光華大學這個手筆也太壕了吧?五百萬拍個招生宣傳片,真的是蝎子拉屎——獨一份啊!”

“不會是有貓膩吧?之前不是某南旅游局花了348萬拍了個旅游宣傳片?”

“儂瓦特啦?光華是私立大學,還需要繞這么一個大彎?”

“哦哦,也是哦,那他們有病啊,一兩百萬就能拍個頂級招生宣傳片,至于用到500萬嗎,還是起步……真特么嚇人。”

還沒寫完,差幾百字抱歉,等會替換修改。

這種做法部分參考了美國精英大學的課程表,其中最知名的當屬芝加哥大學為低年級學生的“核心課程”。

這種做法部分參考了美國精英大學的課程表,其中最知名的當屬芝加哥大學為低年級學生的“核心課程”。

核心課程包括人文學科、數學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類科目,強調西方古典人文傳統、經典閱讀和批判性寫作,負擔重,標準高,絕不是學生可以在專業課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過關的,因此芝大的學生實際在第三年才開始將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課程上。

相比之下,一個北大學生畢業需要完成140學分,而通選課程僅占16學分,其余的是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英語課、政治課。

低年級時學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費在專業課程上,到了高年級則忙于實習、找工作、申請海外研究生院和畢業論文,大學的有效教學時間實際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師為通選課投入了相當的熱忱和心力,執教通選課的老師不乏國內相關領域的一流學者,但缺乏核心課程這一制度保障,意味著通選課至多是專業課之余的調劑,元培的學生并沒有特殊待遇。

一般來說,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每學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門課程,但每門課程會附帶可觀的作業和閱讀,而中國大學生的普遍一學期要學習八到十門課程。

中國大學生并不比美國同齡人更努力,課程數目加倍,只能犧牲完成質量,每學期的一兩門通識課完全有可能淪為形式主義。

學習任何學科都需要考察知識發展之歷史。

5、例如北京大學2001年9月制定并實施“元培計劃”。自2002年開始修訂了新的教學計劃,在全校本科生范圍內實行自由選課制度。在課程設置上,除專業必修課、全校必修課、公共選修課之外,設置通選課。通選課包括


上一章  |  我在大學當校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