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用的電池主要是鉛酸電池和鋰電池,而鋰電池目前大概分為四類: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和鋰氧電池。
至于鋰空氣電池是一種用鋰作負極,以空氣中的氧氣作為正極反應物的電池。
相比鋰離子電池,鋰空氣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為其陰極(以多孔碳為主)很輕,且氧氣從環境中獲取而不用保存在電池里。
聽起來好像比常見的鋰離子電池好,但是鋰空氣電池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初期研究階段,在實際應用和商業化前仍有許多無法解決的技術困難。
“鋰空氣電池關鍵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陳灝現在海報面前,看著標題又念了一遍,只是這一次引起了一旁攤主的注意。
“嘿,mam,你對鋰空氣電池很感興趣嗎?”對方興沖沖地站起來,對陳灝問道。
陳灝打量了一下對方,穿著一件Polo衫和牛仔褲,很典型的工科男的打扮。
絡腮胡,眼圈周圍有些發黑,年紀看起來三四十的樣子。
“有點興趣。”陳灝微微點頭,目光繼續看著對方的論文。
“你是研究什么方向的?”對方似乎沒有認出陳灝,倒是好奇地問道,
“我啊?”
陳灝嘴角勾起,“我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
“高分子材料也挺好的。”男人應了一聲,倒是注意到對方在認真看論文,也就沒有說話。
起初陳灝還有些輕視,畢竟鋰空氣電池這技術遠遠不成熟。
還是在2012年的時候,鋰空氣電池領域首次在Nature,Science上發表論文,才代表鋰離子空氣電池正式被世界頂級期刊承認。
在此之前,鋰空氣電池都不被科學界所認可。
只是越往后看去,陳灝眼中的輕視漸漸收起來。
眼神開始凝重。
“有點意思。”
這篇論文竟然讓他有些出乎意料。
二十分鐘后。
陳灝大致把全文掃了一遍,還沒等他說要,一旁的男人迫不及待搶著問道:
“怎么樣,怎么樣?”
北大元培通識課程體系
1、從開辦以來并沒建立起來。這也是開辦之初并未設想、而至今沒有實現、從而影響這一實驗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實驗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類似于美國一流文理學院的通識教育體系,但開辦了十幾年,這個目的并未達到。你在網上可以搜到關于北京大學元培通識教育的許多評論文章,褒貶不一。但一句話,這個實驗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學院是通識教育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養模式并非自己開設通識教育課程,而是采用的拼盤式通識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好有待討論,但是目前國內的教育環境,很難開設獨立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也許就是樓上所說的“實驗失敗”吧。
所謂的拼盤式通識教育,是說元培學院的學生可以選修北大校內所有的專業課程,因此元培自己不開設通識教育課,但學生們通過自由組合不同院系的專業課,達到通識教育的結果。在大二時會分專業,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北大內任意專業作為主修方向(當然還保留轉方向和修習其他專業課程的權利),也可以選擇元培的特色專業:例如PPE(政治、經濟與哲學),外國語與外國歷史,古生物學、整合科學等,顧名思義,這些專業就是將各個院系的相關課程拼盤起來,作為你的必修課。
本世紀啟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面旗幟,元培學院探索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有13個年頭,是國內最早一批試水通識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這場人才試驗中遭遇的意外、挫敗、尷尬甚至爭議,都充分折射通識之難和通識之痛。
北大元培是國內通識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較為成熟的模式,現在通識教育在各個高校鋪開,但目前的結果都不是特別好——不過至少邁出了一步。
3、根據元培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新生入學后,理論上可以選全校開設的任何一門課程,想聽什么就聽什么,課程學習計劃全由自己制定;從大二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方向,理論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學術上的自由,學習上的自由。”幾乎所有學生在進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緊接著,多數人就會開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學的學生就曾在網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應負責輔導學生選課、選專業的“導師制”發揮作用有限,事實上,元培04級的大一新生連一本院系課程計劃都拿不到,必須跑去各院系教務部“蹭著看”。
比起這些瑣事,選課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礙—全校的課你都能聽,但到底聽什么。
在北大,本科課程計劃主要分為兩塊:專業課和通選課。一般而言,專業課難度勝過通選課一籌。按照設想,任何一個元培學生讀大二、選定自己的專業方向后,之前選修的其他院系的課程都可替代通選課課程,修滿學分即可畢業。
對學生來說,諸如此類的規定無異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鎖:根據興趣選課,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選專業時就會喪失一定的自由。
雖然名稱近似,但“鋰離子電池”和“鋰空氣電池”是全然不同的兩個體系,所涉及的原理也大相徑庭。
“鋰空氣電池”這個概念,最早見于1970年代。它的核心原理,是讓鋰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反應,將產生的能量直接轉為電能。
這就如同燒木頭或燒煤炭,作為人類獲取能源最普遍的方式,讓原料與氧氣直接反應,所帶來的是極高的能量釋放。據計算,鋰空氣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每千克12000瓦時,這一數值幾乎是鋰離子電池的10倍,甚至接近了汽油的能量水平(每千克13000瓦時)[1]。
鋰與空氣的這看似簡單組合,將電池技術的物理天花板,提升了整整一個數量級!
而且,它使用的氧氣來自于空氣,這部分原料近乎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