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良貴人在宮中一直活得都很是默默無聞,幾乎就是一個小透明的存在。
視線回轉,若幽看著氣色紅潤的明貴妃佟佳氏,開口道,“明貴妃今兒怎的也來了?你如今月份大了,應該在承乾宮里好好待產才是。”
明貴妃佟佳氏摸著圓滾滾的肚子,笑著道,“今兒是大日子,臣妾自然是要來永壽宮給皇貴妃娘娘請安的。”
僖妃輕哼一聲,“是打算去慈寧宮給太皇太后磕頭的吧。”
明貴妃佟佳氏看了僖妃一眼,“給太皇太后請安本就是我等應盡之責。”
僖妃摸摸眼前上好的描金牡丹花琺瑯彩瓷茶杯,垂著眼睛道,“臣妾怎得聽聞這大封六宮可是皇貴妃娘娘提出來的呢。”說著僖妃抬起頭看著若幽,勾唇一笑,隨即看向明貴妃,“明貴妃娘娘可莫要謝錯了人。”
明貴妃神色一僵,“本宮如何做,還用不著僖妃你來教。”看了僖妃一眼,明貴妃冷冷道,“僖妃還是先管好你自己吧,這一次晉封的除了你僖妃,旁的可都是誕育皇嗣得了晉封,或是有了皇嗣的,名正言順。而………”這一聲明貴妃拉了很長,“僖妃你既未曾誕育過皇嗣,如今也沒有身孕在身,皇家重視子孫綿延,正所謂子多福,僖妃,你這位置與旁人比起來可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啊。”
僖妃仰著頭,“那便不牢明貴妃娘娘費心了,既然太皇太后、萬歲爺給了臣妾妃位,那便說明在太皇太后、萬歲爺眼中本宮這個僖妃是名副其實的,既如此,便是名正言順,有沒有子嗣,也不打緊,這也說明太皇太后、萬歲爺認為本宮品行淑慎堪當妃位!”說著僖妃看著明貴妃的眼中也帶了幾分挑釁之色,“不像有些人,要靠著肚子才能得了萬歲爺的一絲憐惜,啊,不對,怕是憐惜也沒多少吧,好似………萬歲爺已經許久沒有見過某些人了呢。”
明貴妃氣結,是,是她拿著恩寵、拿著宮權換了這個孩子,雖說是她心甘情愿的,不曾后悔,但是卻也是心中那以言說的痛,“你…….你放肆!”
僖妃撥撥指甲,“明貴妃這么激動做什么,臣妾可沒說是您呀!您這么快便對號入座了!”看著明貴妃愈加陰沉的臉色,僖妃假意驚呼道,“明貴妃娘娘,息怒,息怒呀!動怒可是無異于龍嗣康健吶!”僖妃看著明貴妃的肚子,笑得越發燦爛。
“行了,僖妃你少說兩句吧,凡是莫要太過了。”見僖妃越說越不像樣子,若幽不得不出面,要是明貴妃一個不好發動了,便不好了。
僖妃撇撇嘴,轉了轉眼睛,“皇貴妃娘娘,好氣度。”
若幽抿了一口茶水,“本宮的氣度一向都是很好的,僖妃,你若是仍不知收斂,本宮不介意讓你感受一下本宮的‘好氣度’。”
僖妃深吸了口氣,閉上了嘴,她相信,若幽既然說得出,便一定做得到。
其他的人見若幽發話,自然也是乖乖繼續坐著喝茶,不過眼中的興奮之情卻是難以掩蓋的,真真兒是一出好戲!
“想來多數人還未曾見過幾位蒙古來的新妃吧,正好,今兒個都在,宣貴人,你帶著幾位姐妹給大家見個禮吧。”若幽笑著道。
宣貴人寶音娜仁與另外兩位貴人才恩吉雅、烏仁圖婭站起身對著若幽一禮,“是,皇貴妃娘娘。”
宣貴人打頭,“嬪妾宣貴人博爾濟吉特·寶音娜仁見過諸位娘娘。”
若幽淡淡道,“宣貴人是科爾沁部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乃是世祖悼妃的侄女,與太后娘娘關系很是親近。算來也是恭妃的堂姐妹呢。”
宣貴人正要笑著接過來話,卻聽得恭妃不冷不熱的聲音響起。
恭妃扯扯嘴角,“臣妾小門小戶的,可不不敢高攀。”
宣貴人的笑僵在了臉上。
好吧,恭妃還是那個傲嬌的恭妃,看不順眼的仍舊是不留情面。
若幽看了恭妃一眼,繼續道,“延禧宮的博爾濟吉特貴人,乃是左翼察哈爾部四等臺吉阿如罕之女。”
才恩吉雅帶著幾分英氣地屈膝行禮,“嬪妾貴人博爾濟吉特·才恩吉雅見過諸位娘娘。”
“儲秀宮的博爾濟吉特貴人,乃是喀爾喀車臣汗部扎克賽因貝勒之女。”若幽看向最后的烏仁圖婭淡淡道。
烏仁圖婭大大方方地屈膝行禮,“嬪妾貴人博爾濟吉特·烏仁圖婭見過諸位娘娘。”
之后若幽又給三位新來的蒙古貴人介紹了各宮的主位,一通行禮過后,若幽瞧瞧一旁的座鐘,淡淡笑著道,“行了以后再慢慢兒熟悉吧,時候不早了,該去慈寧宮給太皇太后請安了。”說著若幽扶著素心的手站起身來,“除了三位新人,其余的貴人便先回去吧,主位們隨本宮去給太皇太后請安。明貴妃,”若幽看著也跟著站起來的明貴妃,“你此時不比尋常,今兒個人多,路上當心些。”
明貴妃誠懇道,“臣妾多謝皇貴妃娘娘掛懷。”
若幽點點頭,便往外走去。
到了慈寧宮,若幽帶著一大票十幾號人浩浩蕩蕩地給上首的孝莊和太后行禮,“臣妾(嬪妾)參見皇祖母(太皇太后)、皇額娘(皇太后),皇祖母(太皇太后)、皇額娘(皇太后)萬福金安。”
孝莊笑瞇瞇地道,“都起來吧。”隨即看到了艱難起身的明貴妃,“明貴妃也來了。”
明貴妃笑笑恭敬道,“臣妾自當是來給太皇太后、皇太后請安的。”
孝莊點點頭,也不說破,“你有心了,坐下吧。”
明貴妃這才在放置了靠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便是她明貴妃再高傲也是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放肆的。
眾人坐下,在最后邊兒的三位貴人這才上前對著孝莊和太后行了三跪三拜的的大禮。
孝莊看著下邊兒跪著的三人淡淡道,“既然進了宮,便好好兒地收收性子,在宮中要守宮中的規矩,宮中不比草原上,你們需時刻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