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康熙駕臨永壽宮,用過晚膳,康熙面色帶了幾分復雜地對若幽道,“幽兒,朕打算晉封德貴人為德嬪,希望有了嬪位的烏雅氏可以為老六添些福氣。”
若幽點點頭,“德貴人是陪伴萬歲爺的,老人了,算上剛剛出生的小公主,算來也為萬歲爺生下了兩子四女,是個有福氣的,萬歲爺為德貴人晉封也是應該。”
康熙點點頭,“明年選秀,便該給胤褆選個福晉了,到底是朕的長子,生母位份低了也不好看,朕打算將惠嬪復位惠妃。”
“臣妾瞧著這些日子,惠嬪也的確是低調了不少,想來是誠心悔過了。”若幽想了想,看了康熙一眼道,“今年病逝了好幾個高位的妃嬪,如今后宮的高位多有空懸,萬歲爺不如大封后宮,臨近年關也讓大家一同樂一樂。”
康熙眼中一亮,認真盯著若幽看了半響,撫掌大笑,“知朕心意者,唯幽兒也!”
若幽笑著與康熙對視一番,盡在不言中。
康熙端起消食的茶水抿了兩口,“既是如此,那有孕的妃嬪便都晉晉位份吧,明妃有了身孕,便復位貴妃吧。”說到此處,康熙看了看神色淡淡的若幽,訕笑一聲,“那個,你放心,朕不會再給她其他的任何念想了,宮權本就該掌握在你這個皇貴妃的手中的。”
若幽淡淡一笑,“臣妾又不是那不明事理之人,萬歲爺不必如此。臣妾若是真是愛重著宮權,當時也不會仍然讓榮妃和宜妃繼續協理六宮了。”
康熙拍拍若幽的手,“朕知道,朕的幽兒是頂頂好的妻子。”收到若幽的笑容,康熙方才繼續道,“僖嬪伴駕多年、前些時候索額圖又辦了一件大事兒,便晉位僖妃吧;定貴人、敏貴人誕育皇嗣有功,靈貴人也有了身孕,便都晉位為嬪吧。”
若幽算了算,“如此貴妃位上便是明貴妃,妃位上有恭妃、榮妃、宜妃、惠妃、僖妃等五妃,嬪位上有成嬪、蘭嬪、通嬪、德嬪、定嬪、敏嬪、靈嬪等七嬪,除了還余有貴妃一之外,高位的妃嬪便算是滿員了。”
“朕不打算雙貴妃并重,如此一來又如何顯示貴妃的‘貴’之一字呢?”康熙笑著解釋道。
若幽了然,那就是全部滿員了,下面的貴人要是想要封嬪、封妃就需要先干掉上面的主位嘍,嘖嘖,還真真兒是狠吶!
“萬歲爺可有和皇祖母商量?”若幽出聲道,“仰承太皇太后慈諭”可不是瞎說的,要是換了太后,說不定不會反對康熙,但是涉及到孝莊,呵呵,只要孝莊還在一天,孝莊不同意的,他康熙便別想下了這圣旨,康熙若是敢做初一,孝莊老太太可是會做出十五的,而且是絕對不帶含糊的那種。
康熙臉色僵了一下,“明兒個朕會去和皇祖母商量的。”
若幽笑笑,“萬歲爺心里有數兒便好。”
過了一日,康熙一下了早朝便直奔慈寧宮而去,直到中午陪著孝莊用過午膳,又轉道永壽宮,將孝莊已經同意了的消息告知給了若幽,又與若幽一道小憩了一覺,方才回了乾清宮。
只是還未等康熙大封六宮的圣旨下達,永和宮便傳出了噩耗。
十一月十七,德貴人的六阿哥胤祚病逝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若幽正好被孝莊叫到了慈寧宮。
孝莊揮退了報信兒的宮人,冷哼一聲,“果然是個福薄的,胤祚那孩子哀家也見過,雖不如咱們胤結實,卻也不是個藥罐子,這樣的孩子竟然被德嬪養死了,真真兒是個沒福氣的。”言罷,有些慶幸地拉過若幽的手,“還好當年改了玉碟,將老四養在了你那里,否則哀家豈不是又要少一個重孫?”
若幽:…………好吧,老太太不講理,誰也沒辦法。
十一月二十一,康熙下達了大封六宮的圣旨,除了主位妃嬪的晉封之外還有一些貴人、常在的晉封,三位蒙古貴女也確定了位份,寶音娜仁、才恩吉雅、烏仁圖婭三人都封了貴人,寶音娜仁賜了封號“宣”是為“宣貴人”,比之另外兩人略高出一籌;值得一提的是,入宮多年的庶妃郭絡羅氏與佟佳氏分別被封為了“涵貴人”和“愨(que`,四聲)貴人”,冊封禮于臘月二十二舉行。
明貴妃與惠妃因為是復位,因而,不再舉行冊封禮。
臘月初一,除了尚在月子中的德嬪外,有資格請安的全部齊聚永壽宮正殿,包括已經有孕近八個月的明貴妃佟佳氏。
“參見皇貴妃娘娘,皇貴妃娘娘金安!”見若幽進殿,眾人行禮道。
若幽給素心使了個眼色,素心會意,快步走上前扶住了身形笨重的明貴妃。
“都坐吧。”若幽坐下后,淡淡道。
“謝皇貴妃娘娘。”眾人這才坐在了椅子上。
如今后宮之中有貴妃一、妃五、嬪七、貴人十九人,加起來正好是三十二人,素顏著人在左右各放置了兩排椅子,若是全來的話正好全都坐滿。
前排的椅子上,按照位份高低依次順延坐下,只是,這位次,若幽挑了挑眉,有些意思:
左首以明貴妃佟佳氏為首,依次是宜妃郭絡羅氏、惠妃納喇氏、蘭嬪海氏、通嬪那拉氏、靈嬪楊氏,往下便是妍貴人額勒赫氏、順貴人劉佳氏。
右首以恭妃博爾濟吉特氏為首,依次是榮妃馬佳氏、僖妃赫舍里氏、成嬪戴佳氏、定嬪萬琉哈氏、敏嬪章佳氏,往下便是宣貴人博爾濟吉特氏、英貴人夏氏。
其余的貴人們則只能坐在了第二排的椅子上。
也好在若幽的永壽宮正殿夠大,否則,這些個貴人們便只能站在自家主位的后面了。
有著八阿哥的良貴人竟然被擠到了第二排,若幽余光瞥了一眼即便是在第二排也不在前列的良貴人,暗暗嘆息,這后宮便是如此,沒有圣寵、沒有家世的女人便會難過些,尤其是那些明顯是被皇帝、太后不喜甚至是厭棄了的,如良貴人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