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頭發花白的老貢生痛哭不已。
被殃及池魚貢士們,也都抱著染墨的污卷,哭得不能自已。
金鑾殿上哭聲一片。
見此,孝顯帝心中更是不忍。
都這般歲數了,也許等不到三年后再考一次吧?
貢院的條件多簡陋,四下漏風,一熬就是九日.....
想了想,他并未先忙著治罪葉家祖孫,而是對貢士們關心起來。
他不想讓國家棟梁,他的子民被老鼠屎給禍害了。
但做為一國之君,他也非能隨心行事,眼下他便需要一個梯子。
“諸位愛卿,如何看待此事?”
“父皇,兒臣以為此事實屬意外,不如每人再賜答卷,并三支蠟燭,讓眾貢士可重新眷寫。”
太子見無人出列,唯有出言相幫。
“所污答卷有小半數,總不能因為意外,讓貢士的努力盡數付之東流了。”
“此言差矣,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規矩,今日破例,明日、后日,又要如何?”方閣老出言。
眼下,太子繼妃方康娘已經失寵,而福王的兩個側妃都是方氏女,倘若讓太子得了這些新貢士的恩澤,簡直是對福王的致命打擊。
孝顯帝真是很想將方閣老拖下去,扒了褲子暴打一頓,但他不能。
他將視線挪到那個事不關己的梁禾身上。
這個小兔崽子!
沒看到老子都焦頭爛額了?
問道“會元,如何看?”
梁禾身為太子的嫡長子,自然要幫助東宮了!
他規規矩矩的施了一禮。
“回圣人,學生以為,以剛柔并用,升華至治國之道,則可用內圣外王來說。
柔乃王者教化之心,澤被百姓之意,剛則為王道,王者變革天下之道.....”
梁禾上來就引用典故,內圣,內也就是對內,自身,自身符合圣人之道,外王即對外,對外使用王道。
具有圣人的才德,又能施行王道,這是道家的理念。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
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這也是孔子在《論語》中說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將內圣外王與大學上八條目合在一起,簡單說就是,內為體,外為用。
意思為,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
看似梁禾一句都沒有幫貢士們說話,但卻順了孝顯帝的心意。
瞬間,孝顯帝頓悟,道“此話在理,歷來高德之人眾多,但能將王道施展于天下者卻寥寥可數,唯有使得萬萬子民皆受其恩澤,這才是真正的圣人。”
方閣老面對梁禾的寥寥數言,忽而有種不知從何反駁的窘境。
小兔崽子都說乃是圣人言行了,倘若他仍舊要否定,怕是天下的文人雅士就要對自己群起而攻之。
一時間,方閣老也只能順應了孝顯帝的意思,讓污了卷面的貢士們繼續應考。
官場上一個蘿卜,一個坑,這些人通通都是福王一派的絆腳石。
歷來名義上的天子門生,并沒有幾人是純臣。
但眼下,這些人新貢士,被今上施中恩,定會由衷的感恩戴德。
日后,他們福王一派,可如何是好?
連方閣老都這樣了,后面那些福王一脈的官員,在龍威之下不敢再有旁的說詞。
孝顯帝捻著龍須,微微頷首,道“對舉業有執著,有信仰的莘莘學子,值得朕為之破例。”
眾貢士揉了揉哭得脹痛的眼眸,但見金燦燦的龍椅上,身穿龍袍的帝王起身。
他們知道這就是當今圣人,是以,不敢直視,連磕響頭以示感激。
緊接著,孝顯帝趕在方閣老等人再出什么別的幺蛾子,連忙操辦起來。
圣人金口玉言,說出的話絕對不能收回,方閣老不敢再反駁。
他臉色晦暗不明。
眼看福王是無望了,他要不給太子再送些美人?
但最近太子就如同改了性子一般,不知怎么都不近女色了……
倏忽,他的眼角掃過梁禾。
對了,這位還只有一房正室呢!
欲收先予,也許他可以從梁禾入手。
既然,梁禾喜歡葉菓那樣的,他就尋上十個八個“葉菓”送上。
男人嘛,就沒有不偷腥的。
在方閣老的算計之下,梁禾神色一如既往的從容不迫。
這些人的算計,不過是那幾樣而已。
而在準備拉攏時,首選便是聯姻。
“圣人,微臣有罪,有罪啊!”被遺忘在角落里的葉駙馬,再次將眾人的注意力掠奪過來。
“微臣的孫兒不爭氣,惹下滔天的大禍,差點毀去新貢士的仕途,幸好我大眀鐘靈毓秀,有會元這般出類拔萃的人才臨世。
但微臣仍愧疚萬分,想拼盡全力恕罪,否則寢食難安。
家有嫡脈孫女尚待字閨中,愿她給會元紅袖添香。”
霎時,大殿眾人皆是倒抽涼氣。
嘖嘖!原來這世上還可報恩,孫子惹了禍,讓孫女以身相許?!
說得冠冕堂皇的,其實還不是瞧上了人家梁禾的身份,想登堂入室?
方閣老心中暗恨的要命,險些咬碎了一口老牙。
這個老貨怎么就搶他前頭去了?
“多謝葉駙馬好意,晚輩已經成親了。”梁禾涼薄的嗓音響起,不帶一絲溫度。
葉駙馬心頭一顫。
怎么又被拒絕了?
他都這般低聲下氣了,這小子怎么就還好意思拒絕呢?
難道是葉嫣不漂亮?
雖說,葉嫣比起葉菓的確差了些,名聲因為那些事也不大好,可是風頭早就過去了。
他家嫣兒蕙質蘭心,多好的姑娘!
梁禾怎么就認準葉菓那個小傻子?
若是葉菓同公主府親近倒也好說,可幾乎是沒什么感情,嫁人后除了三朝回門,就再未回來過,而且好幾次都是過門不入。
可他說出口的話,也不好再當中收回,只能扯著老臉,道“會元不要誤會,本官并非要將孫女許為正妻,既然是贖罪,便是為奴為婢!”
笑話!
堂堂公主府嫡女,心甘情愿的奴為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