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1165章 最專業的家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外科教父 >>外科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1165章 最專業的家屬

1165章 最專業的家屬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9日  作者:海與夏  分類: 都市 | 都市異能 | 海與夏 | 外科教父 
正文


熱門、、、、、、、、、、、、、、

這個手術的關鍵在于神經系統的分離,她們神經系統是否存在共用區域和相關聯系很難說,這是最大的風險。

而心肺以及其它臟器,分離起來難度沒這么大,沒有太大的不確定性。

在兩姐妹的吵鬧中,楊平已經完成了查體,收集了一些信息。

手術中需要的皮膚可能比較多,所以手術時間還不能在一周后安排,因為需要對她們的皮膚進行擴增,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獲得足夠面積的皮膚。

所以,一個強大的科研體系支撐下,這些高難度手術才能很好地開展,比如心臟手術,一個外科醫生遠遠不夠,還需要體外循環團隊做支撐。

同樣這種手術對團隊的要求更加嚴格,沒有干細胞實驗室的皮膚擴增技術,分離之后造成大面積的皮膚缺損就沒有足夠的皮膚來覆蓋。

如果沒有基因檢測技術,就不能對她們的基因進行了解。沒有先進的神經系統檢測技術,不能明確她們的神經系統是否真正獨立,有沒有交叉和共用區域,如果有,這些區域怎么處理,否則術后會造成嚴重的傷殘,得不償失。

“尊敬的醫生,什么時候可以給我們做手術?我們已經迫不及待,今天,或者明天?”

她們幾乎同時說,罕見的意見一致。

“寶貝們,你們不能催促醫生,醫生有自己的安排,我們不能打亂他的計劃,這樣是對醫生的不尊重。”孩子爸爸終于松一口氣,她們終于安靜下來。

“醫生會盡快給你安排手術的。”孩子的媽媽說。

從病房出來,宋子墨問道:“怎么樣?”

楊平沒有太多的表情:“完善術前檢查和獲得足夠多的皮膚之后就可以安排手術,這臺手術的關鍵在于神經系統的界限區分,要找到它們真正的分界線,而不是肉眼見到的所謂分界。”

“你的意思是這個病例做手術沒問題?”宋子墨想再次確定。

楊平淡淡地說:“你怎么還在糾結這個問題,這個手術本身不難,難點在神經系統的分界精確的確定。”

當然,手術本身不難是相對于楊平,不是別人,否則患者也不會漂洋過海,跨越整個太平洋來到中國做手術。

走廊里,患者的父親辦公室的門口晃來晃去,時不時往醫生辦公室里探頭探腦。

以前他是醫生,現在他的身份是患者家屬,而且在異國他鄉作為患者家屬,他想從楊平口里提前得到一些什么。

作為神經外科醫生,這位父親莫里斯現在有很多疑問,首先如此高難度的手術,難倒了世界上所有醫生,這位中國醫生卻輕描淡寫地說“擇期手術”,這個決定是不是過于草率,是不是在賭博。

如果不是約翰內森醫生的竭力推薦,莫里斯很難相信這個年輕人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可是他就是,他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沒人可以質疑這一切。

中國的醫學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莫里斯覺得自己以前對中國的認知太落后了,落后于這個時代。

“你有什么事情嗎?”一位研究生用英語問這個鬼鬼祟祟的老外。

莫里斯用生硬地中文回答:“我不知道楊醫生是否有空,我想跟他談談。”

研究生望了一眼,另一個研究生眼睛一直盯著電腦屏幕,雙手五指不停地敲打鍵盤:“楊教授去了實驗室,不在這里。”

莫里斯失望地離開。

此時的實驗室,楊平在辦公室里打電話,實驗室這邊也給他設置一個辦公室,現在他在這邊辦公室的時間其實更多。

他需要借助何教授的大模型來分析這一對連體人的神經系統真正的分界,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手術成功,這一對患者也會留下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

何教授現在的大模型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小作坊,獲得楊平科研基金撥款后,他放開手腳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他已經組建了世界上最強醫學大模型團隊,搭建了自己的云計算平臺。

“將生化、生理、病理、解剖等等,盡量可能全的數據輸入進去,它一定可以幫助你找到真實的分界線,雖然我們也不知道需要哪些數據,但是我知道,數據越多越好。”

何主任對自己的模型非常有信心。

現在他的團隊里面有優秀的數學家、計算機天才、人工智能專家,這個大模型從搭建的第一天開始就注定是世界頂尖。

在理論上,大模型可以做到比人更容易發現神經系統的分界,因為這些神經系統的在功能上的分界一定會表現在解剖、生化、生理等外在的實體上,如果靠人去找,需要大量的工作,說白了就是人的算力遠遠比不上這些超級計算機。

“那好,我們將所有的數據輸入進去。”楊平決定用大模型來找分界線。

何主任叮囑:“楊教授,你要將你的查體數據盡量寫得詳細,也當作數據輸入進去,這是質量最高的數據。”

醫生的查體雖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要算是判斷依據之一,尤其是楊平的查體數據,非常有價值,這是任何儀器設備檢查無法獲取的優質數據。

楊平打電話給宋子墨,他已經上手術臺,不過可以通過手術室的通話系統與楊平對話,楊平將自己想法告訴他,讓他去準備盡可能多的數據。

連體人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大問題,這臺手術對楊平來說,也不是太難,其實,已經沒有太難手術。

對這臺手術做好部署之后,楊平來到干細胞實驗室,李穎彤的孕婦肚子挺得已經很明顯,但是她還在堅持工作,最近實驗室的工作很忙。

唐順這個大師級人物終于成家,這是楊平沒有想到的,這樣也好,時間管理大師可以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應付十幾個女朋友。

另一層樓,腫瘤研究實驗室。

新的K生物制劑正在完成迭代,它們每一代都會受到監控,一旦出現變異,就會拿去做基因分析,以尋找變異的規律,希望可以控制這種變異,讓它們朝著有利的方向前進。

“楊教授!”

陸小路看到進來的楊平,楊平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示意不要打擾大家的工作。

“自然融入遺傳物質封閉技術后,這些K生物制劑從種子開始到現在,已經十幾天,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變異,它的針對腫瘤的功能模塊一直保存完好,看來我們又成功了。”陸小路小聲地匯報。

這個課題越來越完善,很快可以大規模應用于臨床,當然,臨床試驗的必須程序還是要走。

最近實驗室懷孕生孩子的人挺多,陸小路的太太丁心語聽說也懷孕了,在三博醫院開始做產檢,但是陸小路一直撲在工作上,幾乎沒時間去照顧太太。

“聽說你最近總是加班,不能這樣,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兩者不能耽誤。”楊平沒有跟他討論課題的事情。

目前可以進展已經非常順利,楊平沒有太多的擔心,自從有了何主任的大模型之后,很多東西的進度快了很多。

陸小路知道楊平的意思,于是說:“放心吧,家里有保姆照顧,她也經常過來看我,你看,早上還送早餐來。”

“讓一個孕婦送早餐,也只有你陸小路能干出這事,課題進展慢一點就慢一點,不要緊,不要搞得這么辛苦,這周開始,周末不允許加班。”楊平叮囑他。

陸小路點點頭,其實他這么拼是有原因的,以前他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現在要爭分奪秒地補回來。

雖然K生物制劑對少數腫瘤現在效果很好,但是也只是僅僅針對少數腫瘤,陸小路現在還在研究K生物制劑新的模塊,這些模塊可以定位和消滅新的腫瘤,其實K生物制劑的原型腺病毒只是一個載體工具而已,真正發揮重要作用的是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加進去的模塊,那些模塊才是這種新技術的核心。

以后有一天可以實現:實驗室設計出無數的模塊,這些模塊可以針對不同的腫瘤細胞進行識別和殺死,以后針對不同的腫瘤,將這些配套的模塊掛載在K生物制劑上。

''大的小孩怎么樣,跟你關系還好吧?”楊平坐下來,跟陸小路拉拉家常。

陸小路坐在他的對面:“剛開始關系很僵,畢竟那么大了,但是現在我們相處很好,他現在學習不錯,在年級穩定前三。”

“我跟你說真的,周末再不休息,我就換人了,不換思想就換人,你聽清楚了吧。”楊平再次重申。

陸小路笑嘻嘻的,抓抓自己的后腦勺:“聽到了,這個周末開始不加班,一定,有關汝言的消息了。”陸小路岔路話題。

“他打過電話給我,向我打聽他兒子的近況,我告訴他丁校長已經走了,我已經和丁心語結婚,他兒子很好,長高了很多,學習成績很好,他在電話那頭泣不成聲,最后說謝謝我,一定照顧好他兒子,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陸小路嘆氣。

“我托美國的同學已經找到他,他在美國那邊流浪,我托同學送錢給他,幫助他重新找工作,但是他拒絕了,他說已經沒有臉再重新生活,這輩子就這樣吧,只是希望我一定照顧好他的兒子和心語,他說帶給心語的傷害太大了,這輩子無法彌補。”

“人啦,有時候怎么說呢,總是到一無所有的時候才懂得珍惜。”

陸小路定了定神,收回話題。

“現在我和張志偉教授分工很明確,他負責篩選更加優質的載體工具,我負責研究針對腫瘤的模塊,楊教授,這條路線選擇得非常對,要不是你提出這條路線,恐怕我們還在原來的狹小的空間里打圈圈。”陸小路驚嘆楊平對科研路線的掌控,其實這是科研能力里最重要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才能當科研團隊里的將軍。

陸小路還是重感情的人,到現在這個時候,他還在托同學尋找關汝言,并且給他提供幫助。可惜了,關汝言沒有珍惜一個這么好的兄弟。

不說這個鳥人了,楊平想了想說:“唐順已經在香港組建微型生物機器人實驗室,我們將繼續擴大這次實驗的研究范圍,利用一些無害的微生物作為模板,將它們改造成微型生物機器人。而且,我們還打算朝納米醫療機器人進軍,微型機器人,不管是生物機器人還是非生物機器人,未來這種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一定會大放異彩,一定會成為十分重要的治療手段,銳行醫療那邊現在已經組建納米醫療機器人實驗室,我們兩條路線齊頭并進。”

想想都帶勁,陸小路楊平對未來的規劃和局部,十分興奮,簡直就像打了雞血一樣。

''如果這樣,我們實驗室將有干不完的活,不管是納米機器人還是微型生物機器人,我們要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有關腫瘤細胞的信息,給他們提供識別靶點、穿透通道還有適合它們獵殺的命門?”陸小路很清楚自己實驗室的位置在哪里。

楊平點點頭:“今天我就是來跟你說這個,所以你們要提前行動。”

“明白!”

“人手不夠可以招,不要在乎錢,千萬不要一個人干兩個人的事情,等我們的超級實驗基地建立起來,我們有的是地盤,所以千萬不要怕人多。”

“我知道,在美國那邊,有幾個我認識的朋友有回國的意向,他們是腫瘤學的頂尖科學家,我抽空去美國跟他們談談,希望可以引進回來。”

“非常好,要到全世界搜羅人才,能夠引進回來更好,不愿意來我們這里的,可以在美國,在歐洲,在世界任何地方建立科研所,不要拘泥于形式。”

其實楊平現在在科研上也不再做具體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科研路線,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其它工作都是交給這些卓越的團隊去做。

從實驗室轉悠一圈,楊平回到病區的辦公室,連體姐妹的父親站在門口。

“找我有事嗎?”

楊平問道。

這位父親想用漢語來回答,但是想了半天沒有擠出半個字。

“你還是說英語吧?”楊平說,他這點漢語水平去樓下買兩個包子都不夠。

“楊醫生,你有空嗎?我很想跟你談談孩子們的手術細節,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孩子父親說。

算起來,他也是最專業的患者家屬了,因為他真身是一名北美很有名氣的神經外科醫生,而他的女兒的手術難點正是神經外科領域。


上一章  |  外科教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