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道乾坤第三百零六章應天治民,圣王神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禹道乾坤 >>禹道乾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六章應天治民,圣王神道

第三百零六章應天治民,圣王神道


更新時間:2021年07月27日  作者:無極書蟲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無極書蟲 | 禹道乾坤 


圣光宏大,普照諸天。

隆隆道音回蕩在五行大洞天,那恐怖至極的元氣在世界外圍蓄力。作為洞天之主,昆昱能感受到另一個上品大洞天映射來的力量。

如果再不控制,兩個大洞天就要撞上了!

就在這時,一座神圣縹緲的宮殿出現在五行大洞天上空。宮殿門戶開啟,悅耳天音伴隨禮贊聲取代隆隆道音。同時,太微大洞天的力量溫順下來,自動凝聚在彭禹周遭。

“圣王殿?”

彭禹微微一愣,他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從圣王殿投下,自己凝聚的儒門道果一下子拔高到和幾位儒圣平起平坐的地步。

“圣……圣王?”

昆昱眼神古怪。

他證道后,圣人精神觸及冥冥中的圣王殿。但他晉升倉促,還沒來得及去里面瞧瞧。

但……但現在看,昆昊凝聚的儒圣道果怎么跟昆吾氏的圣王殿牽扯不清?

倪神月喃喃道:“應天治民,圣王神道?”

孟平章盯著彭禹,似乎從他身上看出一朵花來。

作為前朝的大儒,他見多了昆吾氏的神王。明白昆吾神王的水分。在眾多神王中,唯有具備圣心的神王,才擁有神皇繼承權。

如今彭禹證了儒門圣人,引動圣王殿。這豈非說明,儒門的道果配合昆吾氏的王氣,便是昆吾氏專屬的圣王果位。

白師傅面色猶豫,暗暗思忖一番后,決定幫學生撐場子。他開口道:“六殿下證道,似乎借了昆吾神王的力量。這種道果并非正經的儒門圣人,恐怕不好作為常例。”

剛說完,又有一位大儒開始突破。

王伯正閉著眼,感受彌漫在彭禹身邊的圣王光輝。隱隱然,他有所觸動,太微大洞天再度投射力量。

他跟隨彭禹多年,太微大洞天內的最高領袖雖然是昭王。可關于文化教育,統統是他親自打理。

若論昭王“平天下”的功績,自然少不了他一份。

此外,他作為皇子講師,也可說圣王之師。恰好符合儒門傳承的“帝師”之道。

感悟冥冥氣機,王伯正也跨出最后一步。

“今天是怎么了?儒圣不要錢了么!”張子昌等人心中吶喊。一日之內,這是第六位儒門圣人了。

璀璨白光后,王伯正終于跨入夢寐以求的第五境。

但他身上的圣道光輝很弱,境界不穩,隨時都有跌落的可能,勉強可以說是“亞圣”。

白師傅閉嘴。

如果說昭王證道是特例,那么王伯正的證道,無疑說明昭王展示的道路可行。

而且在王伯正身上,這些大儒們看到另一些東西。

從龍之功!

輔佐圣王得道,可以讓他們一步登天!

王伯正的儒道修為在眾大儒中只能排在中上。可憑皇子講師的身份,這些年追隨昭王教化一界,將儒門治國、平天下的功業完成,直接成了亞圣。

那要是換成他們,豈非也有這個機緣?

這實打實的干事,可比追求虛無縹緲的“五德感應”靠譜多了。

幾位儒圣站在中間,彼此交流起來。

“倪先生,你怎么看?”

“修自身品德,感悟天地大道。實干教化,成就平天下之偉業,都有路徑可尋,是我儒門兩條證道。”

“此外,儒門道果也不僅僅是圣人果位,王道、帝師皆可成道。”

倪神月思索后,又道:“一個論跡不論心,一個修心不修德。可看似沖突,卻又殊途同歸,可二道并行。”

以功德論,彭禹指出的道路就是積累外功,自然成圣。昆昱的道路是修行內德,由內而外,感天成圣。

證道之后,二者并無區別。

但這背后,關乎兩位皇子的暗里較量。

當然,更多是彭禹在針對昆昱。

因為——清談誤國。

有了地球上的教訓,彭禹自然不樂意讓儒門往那個方向發展。

展現自己的圣道理念后,彭禹沖昆昱伸手一指,大道日月珠落在他手中。

“皇兄,你既晉升洞天,此物當歸還天宮,弟弟這就回去向父皇交差。”

說罷,彭禹身形閃爍,直接瞬移到金吾城,一路直奔天宮。

倪神月等人還在研究兩條圣道的優劣。

突然孟平章停下來,望著彭禹離開方向露出恍然之色。

“老師,為何不繼續……“白師傅一怔,也反應過來。

六皇子回宮去了。

他搶先一步在神皇跟前稟報,把儒門的事敲定。什么兩條圣道,都不是他們可以左右的。

儒門發展,能離開神皇支持嗎?

神皇認定哪條是正統,哪條就是正道。

神皇早就在等兒子回來交差。

所以在彭禹進入飛鳳門時,神皇便在乾元殿等著。

“兒臣叩見父皇,恭祝父皇萬壽。”

風塵仆仆進來行禮,彭禹雙手捧著匣子,將大道日月珠歸還。

收起寶珠,神皇淡淡道:“詳細說說,你三哥那邊的情況。”

彭禹將自己進入五行洞天后的事一一講述,就連自己召集一群大儒請教“五德”都全盤托出。

“你找人?”昆烈一聲嗤笑,明白他的小心思:“你擔心你三哥把持儒門?”

“不,兒臣擔心三哥被儒門挾持,成了傀儡。”彭禹跪在殿中,面沉如水,從袖中取出那些大儒的論文,

“兒臣聽了一些大儒的話,覺得他們講述的謬論妄言著實可笑。”

彭禹不介意在這時上上眼藥,抹黑一下自己瞧不上眼的大儒。順帶,將張子昌的文章放在最上面。

僅僅看到文章上的“忠”字,神皇便露出意動,馬上拿起文章閱讀。

看完之后,他臉上多出幾分笑容。

“看來,你這場茶會挺有用。”

“五德以忠為首,好,很好。”

作為神皇,自然希望下頭的臣子各個忠心。

繼續往下看,他隨口問:“你三哥那頭,還是研究什么仁義禮智信?”

“是。三哥立五德之道,已然證圣。”

“沒有勇武,單憑文儒之法如何守護社稷?”昆烈低聲說了一句,又開始翻看其他文章。

儒門固然好,可別忘了大昆神朝奉行天武神道。儒門興盛,會不會壓制戰神殿?

作為天武神道的代表人物,神皇自然要考慮武道的發展。

昆昱如果一心投入儒門,在神皇心中反而討不了好。

神皇閱讀速度很快,看到不合意的學派五德理念,直接舍掉扔一邊,繼續閱讀下一篇。

最后,他篩選好幾篇文章。這幾篇文章的共同點,就是提出“忠義”的概念。

“這件事你干得很好。儒門作為天外學派,他們要教什么,能教什么,我們總要篩選一下。免得某些不合宜的東西混進來,污了咱們國民的耳。”

在這一點,昆烈態度和彭禹相似。

儒門必須把控在昆吾氏手中。是神朝借助儒門傳道,而不是儒門踩在神朝之上。

神皇繼續詢問昆昱的情況。

彭禹這時才拋出自己和昆昱的兩條圣道之路。

聽到五德證道之術,神皇面色一沉。

“聽你之意,只要大儒完成君子五德,精神升華至天地,就能證圣?”

“是。”

“那要是有人彈琴作畫陶冶情操,也能觸及圣道奧妙?”

“應該可以。所以兒臣以為,此類圣人俱是清談。貴則貴矣,不可交付國事。”

神皇挑眉道:“以儒門那些人的性子,定是學派為先,道德為本。要是讓大儒們入朝,朝野又要弄出幾個黨派。舉試時,他們定會偏向同鄉、門徒,打壓其他學派。然后彼此攻擊敵黨的道德品行。”

神皇嗤笑道:“這種事,他們玩得太多了。”

彭禹沒說話。

華夏歷史上,那些大儒空談治國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彭禹對此十分警惕。

而在大昆神朝,雖然儒門興盛時間不久,加之神皇們打壓,不曾真正占據高位。但八百諸天有不少小國被大儒們玩死。那些人教導皇帝以仁治國,整天指手畫腳,空談國策,卻無實質治國手段。而敵對黨派哪怕弄出一條利國之策,也會被他們強行打壓。

到頭來,占據國家高位的大儒皆是“自身品德高尚”的君子,卻無半點治國經驗。

“放心吧,朕省得。這些儒門圣人給幾個虛名頭銜高高供起,不可讓他們插手國事。”

“就怕他們在朝中的人脈舉賢引薦,請他們入朝為官。”

旁的不說,就看倪神月和白師傅二人。

倪神月擅長教書育人,在諸天建設女學。可要論治國,她有實際經驗嗎?

還有白師傅,教導一位儒圣出來,聽起來很偉大。但他干過多少朝事,他懂怎么治理地方,處理政務嗎?

而如果他們入朝為官,憑借儒圣身份,肯定不能從基層做起。一開始就要贈予高位。

真要是讓他們治國,這大昆天下還能看嗎?

彭禹滿臉擔憂,說出自己的顧慮。然后道:“正因為看出這等圣人只會空談高論,所以兒臣搬出‘平天下’的教化之道。”

“但不知為何,這教化之道的功果,竟然和咱們家的圣王精神很像。”

“三千大道殊途同歸,儒門雖然是天外文明,但本宇宙未必沒有接近的理念。”神皇不以為意:“咱們家的圣王之道脫胎于上古巫教。論來歷,比上古仙道都早。”

巫,教化于人,是連接人與天地的一環。巫師們掌管教育、醫療,負責部落的方方面面。而部落們的首領“巫王”,自然便是上古的圣王、圣皇了。

“按照你高祖爺的筆記。天外儒門的演變,也是通過他們世界的巫教一步步演變過來。儒門的傳承,本就吸收許多巫教系統知識。”

“圣王,儒門有,巫教也有。”

昆烈雖然惱火兒子欺瞞,但談論起正事,倒也忘了兩人之間的那些不愉快。

給彭禹賜座,昆烈講述昆吾氏的圣王理念:

“你多次進入圣王殿,應該體悟圣道精神的奧妙吧?”

彭禹點頭:“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我輩圣王,便是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居中庇護萬民。”

“不錯,這就是圣王之德。但圣王不僅要有德,更要有功。”

昆烈認真道:“如你所言,空談誤國。德行昭彰的君子品行再高潔,沒有治天下,護萬民的偉業,也只是‘賢達’,而不是圣王。”

“五德論也罷,平天下也罷,其道路同歸。既然做實事,也要學做人。”

“不過你的‘平天下’之論比五德論稍微好一點。因為治國平天下之前,還有修身一步。能治理天下的人,品行想來也差不到哪里。”

更重要的一點,神皇沒有說。

推崇“平天下”這種證道模式。可以鼓勵引導大儒們積極在諸天世界進行教化,從而讓大儒們參與天宮朝政體系。配合劉學的“忠仁”五德論,極大鞏固昆吾氏的基本盤。

“這些事,回頭朕要跟其他人商量一下。皇兒,除了你三哥這邊的事,你自己有沒有什么事要說?”

感受神皇冷厲的目光,彭禹心下一嘆:到底躲不過去啊。

于是,他緩緩開口……


上一章  |  禹道乾坤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