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無極書蟲
,最快更新!
倪神月,大昆三大美人之一。
因為趙貴妃的緣故,彭禹瞧不起其他兩位美人,口口聲聲她們是沾了趙貴妃的光,不配和貴妃娘娘擺在一起。
但親眼看到倪神月后,彭禹不得不承認她的“美”確實是平生罕見。
這是一位如水般溫柔,似月般優雅的女性。她的氣質足以讓人忽略本就出眾的容貌,沉浸在那溫潤淡泊的氛圍。
“倪婉茹跟她師父比起來,差距太大了點。”
感受彭禹的目光,倪神月微微頷首。
倪神月到來,諸位大儒亦不敢繼續坐著,紛紛起身招呼。
沒辦法,倪神月輩分太高了。
她的師祖就是靈皇的妻子倪后,而倪后作為儒門興盛的奠基人之一,在儒門享有盛譽。
眾人打過招呼,彭禹請倪神月入座,再度問及“五德”。
倪神月明眸掃過大廳,看到其他人面前的論文,心中有了成算。
她緩緩開口,聲音溫潤,沁人心脾:“儒門五德貴于人,各學派認知不同。但不外乎以仁、義、禮、智、信、忠、孝、謙、恭、溫、儉、廉等美好品德。”
“以諸般品德挑選五類,定義五德。此五德不假外物,僅在自身。”
“五德之道,亦是修身之道。眾生千千萬,五德理解也有千千萬。”
彭禹再度打開折扇,露出“春秋”兩個大字:“先生之意,‘五德’因人而異,不可相提并論?”
他不滿意這個說法,尤其張子昌擺出一個最適合王朝統治的五德理念之后。
在他眼中,倪神月的說法未免有些和稀泥。
誠然,彭禹心中明白,按照張子昌的學派發展,未來儒門必然走向“愚忠”。必然敲碎脊梁骨,如同地球一般閹割。但他還是打算推一手,甚至尋思要不要把“三綱五常”的私貨塞進來。
因為劉學太香了,太適合昆吾氏的統治。
看出彭禹眉宇間的不贊同,倪神月淡然一笑:“師祖留有手札,闡述儒門修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四者無非由內而外,由小見大。”
“五德學問也由此闡發,修自身之五德,感天地之五常。”
聽到倪神月的話,不少大儒露出深思之色。
有兩位學識淵博、道德高深的大儒隱隱觸動,似乎摸到真正的“儒圣”門徑。
“天人感應?”彭禹目光微冷:“先生以為,儒門修行到最后,也繞不開與天地共鳴?”
“正是。”倪神月欠身道:“修五德品格,成就內在。再以自身感應天地,與自然五行契合。這便是儒圣了。”
“如此一來,和仙君又有何區別?”
“區別在于道。仙道之君,以己合天,行的是天道,掌天心運轉。而儒道之圣,修的是人道,以人心感天心,引動天人交感。”
“但仙道也有‘天人合一’,你又如何知道,仙君之心只有天而無己?”
“仙道且貴,性命雙修。而我儒門……”倪神月話語間有些為難。
正在此時,驚雷般的洪亮聲音響起:“天地以五行而生,木主生為春,火主長為夏,金主收為秋,水性藏為冬,土居中而成后土。”
五道驚天氣柱沖霄而起。
彭禹有感,起身來到窗邊。
終于開始了?
身后大儒們紛紛議論:
“看方向,應該是三殿下?”
“三殿下證道了?我儒門終于要有一位真正的儒圣了?”
“你們快看,那五道氣柱中有字。”
眾人以慧眼望去,五道千丈氣柱各顯化一枚道文,分別為:仁、義、禮、智、信。
五德?
眾人低聲議論,有幾人忍不住去看彭禹,暗思:六殿下找我們討論五德,如今三殿下證道也依循五德。倪大先生的儒圣闡述中,也把五德視作儒圣修行的敲門磚。莫非此中另有深意?
彭禹摸著下巴,掩去嘴角的微笑。
折騰吧,反正基本盤被我掀了,看你怎么辦。
顓云坐在一處高樓喝茶。
看到那五個字后,他忍不住低語:“傻瓜,你跟你弟比心眼,著實差了幾個段位。”
得知彭禹拉著一群大儒討論“五德”,顓云敏銳察覺他的用意。
昆昱證道儒圣,重豎五德學說,意圖統合儒門各個學派。將他理解中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打入天地,成為儒門唯一真理。
如此一來,他不僅僅是昆吾氏神王,也是儒門領袖。別看眼下儒門勢衰,可朝中人脈眾多。就連彭禹老師王伯正,也跟儒門脫不開干系。
他如果得手,有儒門聲勢相助,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對昭王登基造成莫大隱患。
縱使昭王強行登基,昆昱也能撈一個“賢王”名頭。加上大儒們打配合,把名望廣傳民間,從而逼迫新皇。
但彭禹太損了。
察覺昆昱意圖后,彭禹馬上拉起一群人討論五德,逼得各個學派掏出自己的五德論文。
哪怕昆昱成功立下“真理”。回頭彭禹挑出另外幾個學派的論文送入天宮,只要得到神皇支持,就可以在儒門另立山頭,甚至壓過昆昱。
如今彭禹傾向的劉學以忠為先。不僅可以得到昆吾氏的青睞,甚至能從天宮得到最大支持。屆時儒門人人效忠神皇,誰還理會什么儒門圣王?
“算算時間,倪先生應該過去了吧?有她在,應該可以壓一壓那小子。”
倪神月是顓云請過去的。
正如同彭禹不樂意昆昱獨占儒門風光。顓云也不容彭禹做大,把儒門道統改造成昆吾氏的奴仆。
倪神月的五德感應,把各個學派傳承的五德學問統統瓦解。將學派思想闡述為個人理解。
千人千面,每個人認知的五德自然各有不同。
有人以忠為先,有人以孝為先。但只要湊齊五德,完成自身品行修行,便可以通過五德感應天地五行五常,從而領悟圣儒之道了。
到底能不能成功,彭禹不清楚。所以,他也找不到反駁的話,只能專心研究昆昱突破。
王宮深處,有一座五色土堆砌的高臺。
昆昱坐在臺上,雙手捧著大道日月珠,身后浮現五色彩光交織的羽屏。
寶珠吞吐日月神力鉆入昆昱體內,繼而以日月陰陽之力衍生五行,讓羽屏越來越大。
到頭來,竟有一頭孔雀出現在昆昱身后。
“斬!”
昆昱運轉口訣,以仙道身外化身之術,將自己的孔雀翎斬出。
霎時間,五色彩光照亮王宮。那頭孔雀背負五德神紋,繞著昆昱來回飛舞。
昆昱體內的儒門心法、仙道法力統統被這頭孔雀帶走。本體剩下的,只有純粹無比的《昆吾天帝經》。
“道友助我!”
孔雀一聲鳴叫,掀起五色霞光把昆昱托在背上。然后彭禹將大道日月珠融入體內。日月神力不斷涌入體內,讓他的法力節節攀升。
孔雀化身乃大圣靈物所化,本就擁有妖圣級別的力量。但日月珠加持,昆昱本體法力猶在妖圣化身之上。
大圣一階、二階、三階……
最終定格在大圣九階。
感受體內空前的力量,昆昱有種感覺:此刻的自己別說面對武圣,就算碰到戰神殿里面的幾位老圣人,他都擁有一戰之力!
無有窮盡的神力,日月大道奧妙,幾乎讓昆昱徹底沉迷于此。
幸好他還記得真正目的,連忙以神力召喚太陽、太陰兩座洞天。
目前眾人所在的這座洞天上方,出現一顆太陽和一顆月亮。
“以陰陽五行重鑄洞天,依然是以眼下的這方五行大世界為主嘛。”彭禹等人觀看一會兒,便重新坐下來喝茶。
昆昱結合三個洞天的力量堆出來一個上品大洞天。從底蘊,從潛力,遠遠比不上彭禹掌控的太微大洞天。
縱然昆昱也成為一方道主,座次排位也在彭禹下手。
昆昱熔煉洞天足足用了七天七夜。當第七個夜晚過去,三個洞天融合一體。太陽、太陰兩個洞天作為晝夜更替的日月二星。陰陽之氣隨著日月流轉在大洞天內和先天五行之氣結合。
同樣,有一種先天大道迸發,對彭禹有所助益。
只是聶景元也在借助仙君證道的不朽道光修行。昆昱證道對他而言,沒有什么增進。
反倒是顓云,他收獲最大。
顓云的鴻蒙大道曾經分享給昆昱,而昆昱的先天陰陽五行歸一,也正是為了返還鴻蒙本質。
看到昆昱的熔煉之舉,顓云徹底完善鴻蒙大道,即將跨入道圣之門。
之所以是道圣而不是仙君,便在于鴻蒙大道難以向天地寄托道果。而顓云也嘗試在體內開辟鴻蒙空間,他的證道模式更接近乾坤宗,要自成鴻蒙天地,獨立在大昆天道之外。
為此,他也算是聶景元和彭禹的同道之人。
洞天晉升完畢,那五道驚天氣柱陡然合一,昆昱的五德精神化作雀鳥與大洞天共鳴,進而完成儒圣道業。
倪神月、張子昌等感受那股彌漫天地間的精神力量。偉岸、浩大、仁德、睿智……
那是昆昱將自身五德品行升華而來的圣人精神。
也是儒門大圣最顯著的標志。
“成了,成了,我們儒門終于有自己的圣人了。”
不少大儒神情激動,老淚橫流。
就連隨彭禹而來的王伯正,看到昆昱證道,儒門前路開啟,也不禁露出激動神情。
從此以后,儒門再不遜色仙魔兩道!
倪神月微微一笑,身上也有五色光輝亮起。
仿佛和她共鳴一般,那兩位有所觸動的大儒也開始熔煉自身五德。
聶景元站在空中,把玩手中的寶珠,喃喃道:“儒門的圣人精神跟仙君大道差距有些大,不能借用。”
這時,他在昆昱的五德精神即將消散之際,又感覺到三股沖天而起的精神力量。
一道精神力量以仁、溫、堅、淑、智為本,似潺潺流水,也似皎皎月光,讓人不禁放開心懷,感受其中的真善美。
一道精神力量和昆昱相同,也以仁、義、禮、智、信為本,五色光輝引來昆昱的圣人精神。空中出現一頭孔雀護持新生的精神大道沖天而起。
一道精神力量演化仁、義、忠、孝、勇。五種品德合在一起,猶如燦燦火光照亮天空,其炙熱無比的精神展現這位大儒的內心,讓人熱血沸騰。
“一日四圣。儒門這是要崛起的節奏!”
乾坤宗一脈單傳,鮮少插手道統之爭。可瞧著儒門一口氣蹦跶四個儒圣,聶景元還是冒出警惕之心。
潛下去,來到彭禹身邊,他暗暗傳音。
彭禹微微搖頭,看向從遠方趕過來的昆昱。
有儒門圣人護法,想要干擾這三位大儒,稍有不慎就會被捉到馬腳,何苦呢?
昆昱還不知道這邊的動靜,也不曉得自家“好弟弟”正尋思挖墻腳,拆了自己的儒門基本盤。
感受到三位大儒即將證道,他急急忙忙過來護法。
“倪先生、白師傅還有孟大師。”
倪神月和昆昱有過幾次照面,昆昱的五德感應法門也跟她脫不開干系。而白師傅作為他的皇子老師,二人的精神大道可謂一脈相承。如今昆昱證道,反過來幫助恩師,也算一段佳話。
至于孟平章,那是一位游離在正統儒門之外的大儒。但他品德昭彰,頗得神皇贊譽。
“徒兒,儒門要是崛起。尤其是拜入三皇子門下,對你可不利啊。”
“大道三千,儒門就算再廢,也能尋摸幾條證道法子。五德修身,天人感應只是其中一條路罷了。”
彭禹拉住聶景元暗中動手腳,靜觀其變。
倪神月積累雄厚,最先證道。
她的精神力量沖破五行大洞天,粼粼水光在大昆上空凝聚,形成一面水鏡。然后鏡子里面躍出一輪銀月,投入冥冥天際。
天人交感,大昆天道之中出現屬于倪神月的圣人烙印,號“天月圣人”。
接著是白師傅,有昆昱暗中護持。他的圣人精神烙印在五行大洞天,然后轉入大昆天道,也成了一尊儒門圣人,乃“五玄圣人”。
最后是孟平章,燦燦焰光飛出洞天,在大昆天空點燃,直到火燒云將整座天空渲染后,方才證了“火云圣人”之位。
一日儒門四圣,其他大儒心潮澎湃,也有幾人嘗試證道。但因為精神修行不夠,紛紛折戟。
這時,功德金光照亮所有人。
昆昱心頭一跳,看向自己的“好弟弟”。
彭禹腦后浮現昭王功德碑,一方世界投影若隱若現。
太微大洞天?
聶景元看到徒兒的動作,有點不明所以。
面對儒門四圣,彭禹從容道:“內修五德,再感應天地外道,的確是一條正統法門。可惜,這種儒門修行只在自身,縱然精神修為足以感應天地,也只是己道的圣人。”
白師傅目光閃爍,浩浩蕩蕩的圣人光輝在頭頂凝聚,五彩霞光驅散太微世界投影。他主動站出來幫學生撐場子:“依殿下之意,覺得我們的儒圣還不夠圓滿?”
“方才倪先生道,儒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而外,層層遞進。你們的外道感應,僅僅是自身感應天地嗎?眾生何在,天下何在,家國何在?”
倪神月臉色一變,陷入沉思。回想祖師手札,她似乎明白昭王所指。
“哼,家國?天下?六殿下,您年紀輕,不知道這三位大儒的事跡。”
“倪先生為天下女子建立女學,不知奔波多少世界。此等功績,為天下女子謀求福祉。難道當不起一個‘圣’字?”
“白兄少時成名,博采百家之長,智慧淵博,受神皇命,修建書館,為天下讀書人楷模。”
“孟老師更是前朝大儒,文能治國安邦,武可斬龍平妖。如何當不起一個‘圣’字?”
“既然儒門圣人需要做事,又何必弄出什么五德感應,直接以功德立圣,不是更好嗎?”
功德碑再度亮起,太微大世界的投影更加明顯。一座座城市,一座座書院出現在眾人面前。
蒙蒙稚子的朗朗讀書聲回蕩在天地間,一點點白光匯聚在彭禹身上。
然后是田野莊稼、高樓大廈,太微界各個角落都有信仰愿力飛到彭禹身上。
但并非昭王的神道信仰,而是教化之功。
“儒者,教化也。”
“修身,教化己身,學識明理,智匯通達。”
“齊家,教育子女、家庭和睦,齊心協力。”
“治國,訓導鄉民,整頓吏治,安國定邦。”
“平天下,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再無戰亂。”
隨著彭禹的話,他身上的光輝越來越強。
修身,他自然做到了。
齊家,這一點有點難。
但要說治國,平天下。彭禹可是掌控一整個世界。
太微界之教化,皆在昭王名下。
“三哥開釋的,是儒家品德修行,精神之力感應天地。那么孤今天也證一證儒家的圣人,孤展現的,是教化證道。”
昆昱展現的儒門修行是自我精神的追求。修性之道,精神不朽,最終感應天地。
而彭禹展示的,是實干興邦。比起陶冶情操,提高品行,感悟天地五常之理,不如實干教學。
治理自己的小家,然后教導學生,教導鄉民,然后教導天下蒼生。
這種理念完全符合儒門的傳統,而看到彭禹展現的那方太平世界,不少大儒陷入沉默。
儒家治國的理念,不就是為了打造一方太平盛世嗎?
建立一方大世界規模的太平盛世,有沒有資格立圣?
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