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婚開始的文娛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從離婚開始的文娛 >>從離婚開始的文娛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4日  作者:會發光的風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會發光的風 | 從離婚開始的文娛 
都市職場


紐約曼哈頓的凌晨三點,布萊恩漢森站在

AMC影院的出口處,冰冷的空氣像無數細小的針尖灌進他的風衣,卻絲毫沒驅散體內翻涌的熱流。

手里捏著的《星際穿越》票根已經被攥得發皺,邊緣的鋸齒印深深嵌進掌心,留下幾道紅痕,像剛才銀幕上那個旋轉的黑洞,在他心里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NASA的天體物理學家,今天本是陪女兒來看電影的。

出門前還在早餐桌上嘲笑“華國導演拍的科幻片能有多硬核”。

此刻卻像被釘在雪地里,任由寒風把眼淚吹成冰碴,沿著臉頰滑進衣領,帶來一陣刺骨的涼。

口袋里的手機震動不停,是同事們發來的消息,屏幕在黑暗中亮起又熄滅,都在問“聽說那部華國科幻里的黑洞比我們的模擬圖還帶感?參數是不是外泄了?”

影院的燈光在身后亮起,暖黃的光線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

女兒艾瑪抱著半桶爆米花跑出來,粉色的圍巾上沾著晶瑩的糖粒,睫毛上還掛著淚珠。

“爸爸,庫珀最后找到布蘭德博士了嗎?”小女孩的眼睛亮得像星,聲音帶著哭腔,“那個星球上的花真好看,紫色的花瓣像會發光,比迪士尼樂園的煙花還美。”

布萊恩蹲下身,幫女兒把圍巾系緊,指尖觸到她冰涼的耳朵。

他想起電影里庫珀在五維空間里看到的無數個女兒,那些重疊的身影像被打翻的拼圖;想起自己每次出差前,艾瑪都會把畫著火箭的明信片塞進他的行李箱,背面歪歪扭扭寫著“爸爸早點回家”。

“會找到的。”

他的聲音帶著哽咽,喉結劇烈滾動,“因為愛能穿越所有距離,不管是地球到黑洞,還是爸爸的實驗室到你的床頭。”

回想起兩個小時前的觀影過程,布萊恩的心臟仍在胸腔里狂跳,像要沖破肋骨的束縛。

當庫珀的飛船掠過土星環時,他下意識地掏出手機對照

NASA的真實影像。

那些冰晶顆粒的反光角度、光環的厚度,甚至連陰影的層次感,竟然和他們上個月最新觀測到的數據幾乎一致。

旁邊的物理系同事推了推眼鏡,低聲驚嘆:“他們連行星際介質的密度都做對了,簡直像拿著我們的觀測報告拍的。”

最讓他震撼的不是技術。

當庫珀對著黑洞嘶吼“墨菲”時,整個放映廳的抽泣聲像潮水般涌來,淹沒了所有音效。

他身邊的黑人姑娘用紙巾捂住嘴,肩膀抖得像風中的樹葉。

前排的華裔老太太嘴里念叨著中文。

雖然聽不懂,但那語氣里的牽掛卻穿透了語言的屏障,像一只溫暖的手,輕輕攥住了每個人的心臟。

“爸爸,為什么那個老爺爺哭了?”

艾瑪指著海報上的鄧高飛,他眼里的紅血絲在燈光下格外清晰,眼角的皺紋里還藏著未干的淚痕。

布萊恩望著海報上那個穿著宇航服的東方男人,忽然想起電影里的臺詞:“我們不是在探索宇宙,是在尋找回家的路。”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劈進他的腦海,他掏出手機給遠在休斯頓的母親打了個電話。

凌晨三點的鈴聲里,母親的聲音帶著睡意卻很溫暖:“布萊恩?是不是又想吃我做的蘋果派了?冰箱里還凍著你上次沒吃完的。”

他捂住嘴,不讓哽咽聲傳過去,只說:“媽,下周我回家看您。”

BJ的清晨五點,窗簾縫隙里透進的微光剛好落在葉雯床頭柜的手機上,像一道纖細的金線。

屏幕漆黑一片,她卻已經醒了整整一個小時,枕頭邊的《星際穿越》首映邀請函被反復摩挲,邊角壓出了深深的折痕,燙金的字跡也磨掉了些。

作為文化總局局長,她的日程表上從沒有“失眠”這個選項。

每天清晨六點準時起床,二十年如一日。

但今天不同,距離國際文化中心公布全球票房還有兩個小時,她的指尖在被子上輕輕敲擊,節奏亂得像沒調的鐘擺,心里像揣著只兔子,突突地跳。

床頭柜上放著她昨晚看完電影帶回的宣傳冊,封面的黑洞圖案被她用紅筆圈了起來,旁邊寫著“引力透鏡效應處理得當”。

作為看著戰爭片長大的一代人,她對科幻電影的最初印象還停留在“五毛錢特效”的階段。

塑料模型的飛船、用涂料畫的星空、臺詞里滿是生硬的說教。

直到幾年前在戛納電影節,看到譚越的電影斬獲大獎,她才突然意識到,或許有人能扛起讓華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大旗,那個她和同事們奮斗了一輩子的目標。

昨晚的首映場,她特意選了普通觀眾廳,沒告訴任何人自己的身份。

周圍年輕人的驚嘆聲、抽泣聲、散場時的熱烈討論,比任何調研報告都更有說服力。

當銀幕上出現華國空間站的鏡頭時,那熟悉的“天宮”字樣在宇宙背景中格外醒目,后排的大學生們自發鼓起了掌,掌聲里的驕傲像電流般擊中了她,讓她瞬間紅了眼眶。

她想起十年前參加國際影展時的窘迫。

華國展區的位置在展廳最角落,展板上的電影海報因無人問津而積了層薄灰。

有外國記者端著咖啡走過來,語氣里的挑釁像針一樣尖:“你們的電影是不是永遠只會拍功夫和歷史?什么時候能拍點我們看得懂的故事?”

當時她攥著拳頭說不出話,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只能在心里憋著一股勁:總有一天,我們的電影會站在最中央。

而現在,譚越用一部科幻片給出了答案。

那些精準的物理設定、細膩的情感表達、毫不刻意的文化符號,像一串精致的密碼,被全球觀眾共同破譯,發出了跨越國界的共鳴。

她打開電腦,調出近幾年的國產科幻電影數據:票房慘淡、評分低迷、觀眾評價集中在“特效粗糙”“故事懸浮”“人物扁平”。

最刺眼的是去年的一份行業報告,紅色標題像道傷疤:“華國科幻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至少二十年,短期內難以突破。”

但譚越偏要在這“難以突破”的墻上撞出個洞來。

她想起上個月和譚越的會面,他穿著簡單的白襯衫,說起科幻電影時眼里的光像星星一樣亮。

“葉局,科幻不是炫技,是讓全世界看到我們的宇宙觀。在我們的哲學里,探索星空和守護家園從來不是對立的,就像庫珀離開是為了回來,這份牽絆才是最動人的。”

窗外的天漸漸亮了,從魚肚白慢慢染上淡淡的粉。

樓下傳來環衛工掃地的聲音,掃帚劃過路面的“沙沙”聲格外清晰。

葉雯泡了杯濃茶,琥珀色的茶湯在玻璃杯里輕輕晃動,茶霧模糊了眼鏡片,也模糊了她眼角的濕意。

她不怕譚越失敗,怕的是這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被澆滅。

華國電影太需要一次徹底的突破,太需要讓世界看到,我們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有遼闊的想象,有能與全人類共情的情感力量。

六點半的鬧鐘還沒響,葉雯已經坐在了辦公桌前。

暖氣開得很足,她卻還是端著茶杯,指尖感受著陶瓷的溫熱。

電腦屏幕上是她昨晚寫的觀影筆記,最后一句是:“《星際穿越》的意義,不在于票房數字,而在于它證明了華國電影人也能觸摸星空,也能讓全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

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鈴聲在安靜的辦公室里格外刺耳。

是值班秘書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激動,像揣了只小鳥:“葉局,您看國際論壇了嗎?《星際穿越》已經霸屏了!各個國家的觀眾都在討論!”

她點開秘書發來的鏈接,各國語言的贊美像潮水般涌來,刷新的速度快得幾乎看不清:

“作為俄羅斯宇航員,我要說這部電影的失重感比《地心引力》還真實!庫珀在飛船里漂浮的姿態,和我們在空間站里一模一樣!”

“在東京看完首映,現在只想給我在華國的筆友打個電話,告訴他我們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被同一個故事打動。”

“德國觀眾表示:那個黑洞的光效比我們實驗室的模擬還美,求特效團隊分享參數!我們想在科普展上用!”

“在巴黎的影院哭成傻子,原來華國導演拍的科幻片這么會戳心,庫珀和女兒告別的時候,我想起了我爸爸……”

翻到國內論壇時,她的目光停留在一條熱評上,是個叫“星空愛好者”的網友寫的:“以前看科幻片總覺得是別人的故事,飛船是別人的,英雄是別人的,連星空都像是別人的。這次終于有了‘這是我們的電影’的感覺,看到華國空間站出現時,我驕傲得想站起來敬禮!”

下面有兩萬多個贊,每個贊都像一顆小星星,在屏幕上閃爍,匯成了一片璀璨的銀河。

葉雯的手機震動了——是國際文化中心的內部簡報,標題用加粗的黑色字體寫著:“《星際穿越》全球首映日數據匯總”。

她深吸一口氣點開詳情頁,指尖微微發顫.

各地區影院上座率實時曲線不斷攀升,北美黃金時段場次全部售罄,歐洲

IMAX影廳追加排片申請已達二十余次。

社交媒體上,話題閱讀量突破

8億,海外影評人紛紛在專業平臺發表萬字長評。

數據下面附了國際文化中心的內部分析,措辭嚴謹卻難掩期待。

“譚越用《星際穿越》搭建了一座跨越東西方的橋梁,目前的市場反饋顯示,優秀的科幻電影或能突破文化壁壘。因為對宇宙的好奇、對家園的眷戀,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也是最強大的情感紐帶。”

葉雯拿起電話,撥給了譚越。

響了三聲后,那邊傳來帶著睡意的聲音,沙啞中透著疲憊。

“譚越,看到實時數據了嗎?”她的聲音里帶著笑意,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像盛開的菊花,“形勢大好。”

“剛盯著后臺看了整晚,葉局。”譚越的聲音很平靜,聽不出太多波瀾,“謝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沒有總局的幫助,我們走不了這么遠。”

“該說謝謝的是我們。”葉雯望著窗外升起的朝陽,陽光把云層染成了金色,像給天空披上了件華麗的袍子,“你讓世界看到了華國電影的可能性,實現了我們這代人的夢想。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文化總局會全力支持你,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后傳來譚越清晰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我想建一個科幻電影實驗室,培養自己的特效團隊和編劇人才。畢竟,一部《星際穿越》不夠,我們需要一片星空,需要更多能講述華國故事的科幻作品。”

掛了電話,葉雯走到窗前。

晨光中的紫禁城屋頂覆蓋著一層薄雪,像披著潔白的外衣,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著溫潤的光。

遠處的央視大樓在陽光下閃著金屬的光澤,更遠處的國家大劇院像一顆巨大的水滴,倒映著初升的太陽,波光粼粼。

她想起昨晚散場時,在影院門口聽到兩個中學生的對話,他們穿著校服,背著書包,卻興奮得像忘了上學這回事:

“以后我要當宇航員,去看看真實的黑洞!就像庫珀一樣!”男孩揮著拳頭,眼里的光比路燈還亮。

“那我就當科幻作家,寫華國人的太空故事,讓譚越導演把它拍成電影!”女孩的辮子甩得老高,語氣里滿是憧憬。

葉雯的嘴角揚起微笑,眼角的皺紋里盛著滿滿的欣慰。

她知道,《星際穿越》的意義遠不止票房數字那么簡單。

它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漣漪正在擴散,波及的范圍遠超電影本身。

或許十年后,真的會有華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真的會有華國科幻作家站上國際領獎臺,而他們的起點,可能就是這個看了《星際穿越》后決心追夢的清晨。

葉雯拿起筆,在工作日志上寫下今天的第一條記錄:“見證華國科幻電影的歷史性開局,未來可期。”

筆尖劃過紙頁的聲音,輕得像流星劃過夜空,卻在歷史的長卷上,悄然埋下了即將綻放的伏筆。

鬧鐘響起,七點整。

葉雯急忙刷新國際文化中心的網頁。


上一章  |  從離婚開始的文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