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春耕時節。
整個大延的基層工作,多在圍著這件事轉。
民以食為天。
有的吃。
才穩定。
拿到土地后,對于新朝的歸屬感瘋漲,看著規整后的農田,百姓們知道,它可以讓其有尊嚴的活下去。
雖然現在依舊貧窮。
但至少有了個盼頭。
某村。
“真是趕上好時候了。”
“竟然給賒農具、糧種,以前還得求地主,甚至需要利息。”
“嗚嗚,這不是夢。”
看著手里嶄新的農具,不少人喜極而泣。
農具這東西,在村里絕地屬于一家人的寶貝,很多人買不起的鐵的,只能用木頭制造的,十分的寒酸。
新朝著實大義。
沒有農具,賒。
沒有種子,賒。
秋收以后還就是,而且價格不貴,甚至可以說廉價,而且沒有利息之說。
讓人感動到哭。
正因為是賒,而不是送,才沒有引起‘不均’的嫉妒,不僅僅是缺乏農具的,村里每家每戶都能去賒。
當然,先緊著最缺的人來。
家里有農具,雖然老舊,但能用的,只能排在第二批。
對此,大家也理解。
如此大規模提供農具,新朝應該也已經到了供應極限。
三溝鎮。
鐵匠鋪。
打鐵聲陣陣,此刻的鐵匠鋪眾鐵匠,是幸福并快樂。
從新朝初立開始,大量的訂單就如雪花一樣砸過來。
在數月之前。
鎮上預定了一個嚇人的農具數量。
沒辦法。
鐵匠鋪只得招人,擴大規模。
三班倒,日夜不停,才堪堪交付訂單,緊隨其后的便是更大的訂單,至少要生產到年中,才能夠完成。
而那時或許還有更多訂單,這是鎮守透漏的。
此刻。
是切切實實體會到什么叫大手筆。
官府的錢,果然最好賺,在訂下供貨契約時,三成的錢就已經到手。
說是用于鐵匠鋪購買原材料和組織人力。
只有兩個要求:按時交付、保證質量。
交付之后,再給六成。
至于剩下一成,說是質保金,只要未來一年產品沒有出現嚴重、大規模質量問題,官府才會支付給他。
對此。
老板抱有懷疑。
或許.....這是大人們的孝敬錢?
時間一到。
隨便找個理由說質量有問題,扣掉不給,也有可能。
但這已經不太重要,就算拿不回來,九成的貨款中,利潤依舊很可觀。
春耕的同時,大量農用設施也在建設當中,在把農田規整完后,很多村民都參與了各項工程。
村村通。
上山道。
水庫。
開荒。
特別是水庫,屬于重點工程。
一些開采出來的山石等材料優先用于修建水庫,因為再過幾個月,南方大范圍進入雨季,正好能蓄水。
某村,一處坳地,中間被挖出一條長長的道。
“唉!”
“這么好的田,就要淹水。”
“太可惜了!”
看著那些原先的農田,很多人嘆氣。
上頭說,這里要規劃一條河道,用于防洪蓄水,眾人大呼可惜,然而,駐村辦事員的解釋也非常清楚。
“在以前,大家都是靠著天吃飯。”
“很多支流河道被占,成了農田。”
“導致干流在雨季承擔超出負荷的壓力,嚴重影響流域沿途村鎮安全,因此,新朝將會改變這一局面。”
“推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政策退耕還河!”
“以前存在的河道,全部恢復。”
“增加水網的蓄水總量。”
“如此一來,大河漲水,可以流入這些支流,極大避免流域沿途的水患漫堤。”
一聽之下。
百姓們也覺得有理,先人向河取地,沒有一條條支脈,一旦遇到大降雨,河水都往主脈留,當然撐不住。
這個道理,大家并非不懂。
一來。
活著不容易,多一塊耕地,能多或些人。
二來。
也沒人牽頭管。
不少前朝的地方官員,甚至巴不得有災。
如此一來,可以向朝廷撥款,上上下下,都可以從中吃一筆。
因此,對于退耕還河,前朝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第三。
也有現實因素,退耕還河,沿途村民如何安置?
但新朝不同。
所有土地,理論上所有權都是國有,而且之前罰沒了那么多的土地,最關鍵的是大量工程吸收了勞力。
使得人口過剩的農村,出現了短暫的平衡,甚至缺乏。
畢竟,出去打工,每月拿薪水,比地里等大半年容易。
以前是出去也沒啥活做。
現在是出去做不完的工。
有一把力氣,就餓不到,工建部幾乎無限制招人,南慶商務院旗下大量的商號,也在瘋狂招收勞動力。
不僅男工。
女工也招。
這讓很多人意動。
女人這時代在外打工,實在是很難,而新朝給的待遇不低,一個人幾乎頂的上一個壯勞力的六成左右。
對體力沒什么要求,年齡十四以上。
很多人恨不得把自家十歲的娃也送去,可不行,當初人口登記的時候,相當誠實,人家一查就查到了。
根本做不得假。
也就在春耕開始的第三天。
“趙組長。”看到趙奇上門,一個老漢趕緊上前。
“后天讓你們三丫去村部。”
“啊?”
“昨天普法結束不是說了嘛,新朝要掃盲,從孩子抓起,你們家有一個孩子符合年齡要求,必須得去。”
“是!是!”老漢猶豫了下,還是答應道。
現在的盼頭,都是新朝給的,辦事員代表新朝。
新朝新政,一般人不敢有意見,無非是學個字。
趙奇挨家挨戶開始新的工作動員,按照鎮守指示,所有適齡的孩子都得學識字,地點就在工駐村駐地。
算是正式入學前的教育。
先在村里,由辦事員教。
至少會寫名字后,才會去學院報道。
鎮上的學院正在建設,面積極大!
實話。
趙奇根本無法想象一個學堂能那么大,這段時間,大批人員正在新鎮規劃那邊忙碌,首先建設的便是學院。
看到效果圖,當時整個人都呆立了很久。
不僅僅是學堂。
宿舍。
食堂。
書庫。
操場。
里里外外,都透漏著大氣,一個學院至少可以容納數千人,擠一擠的話,甚至可以更多。
新朝要干啥?
很明確:普及教育。
震撼!
趙奇當時整個人都顫抖,那是激動。
以往,教育只是有錢有勢人的專利,一般人求學,何其難?自己父母也是拼盡全力,才讓其能夠念書。
新朝卻是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壯舉。
無論貧富。
只要愿意,就能念書。
這是其曾經夢想,現在新朝竟然實現,一想到這,趙奇渾身是勁,雖然不明白什么叫只普及基礎教育。
但就算能人人識字,就已經是無比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