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第243章 吃銀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3章 吃銀子

第243章 吃銀子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作者:一顆銅制豌豆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一顆銅制豌豆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一畝番薯地種下來其實也頗為耗時,之前薛珊靜就著人做過試驗,若讓一個青壯年勞力從剪苗到栽種一個人包圓,一日也只能種半畝多。

最好的種植方式便是讓一人只做一樣,比如澆水的就一直澆水,如此才能最大效率地提升種植速度。

經過之前近一個月的提前扦插,如今還有十萬多畝地尚未栽種,這三萬多勞力需得在這五日內將其全部種完。

好在如今已無需提前為早冬薯育苗,否則又要耗去大量的人工。

此前曾言,薛家打算春薯、秋薯、早冬薯連著種三季。

但如此連季種,那對于前后季交叉的時間便要算的極為精細,且所有任務都得在這既定的時間差內完成,否則很可能會趕不上下一季,最后反而得不償失。

這幾日要種的便是秋薯,而這八月份卻剛好又是早冬薯育苗的時節。挖春薯、給秋薯扦插、為早冬薯育苗,全都碰到一起去了。

但巧的是秋薯將來成熟開挖的季節正好又是早冬薯扦插之際。

兩者之間有幾日重疊的時間,只要薛家到時召到足夠的人手,利用上這幾日,便能以上一季的藤苗替代苗種,直接剪下扦插即可。

如此不僅能節省大量育種的時間,上一季留下的番薯藤又可以物盡其用,省下不少番薯種子。

到那時,這季種的番薯多達十幾萬畝,自然不怕苗種不夠。

只是到時要給十幾萬畝番薯田剪苗、挖番薯、栽種,任務量極重,而能進行的時間卻不足十來日。

又不能如此次一般提前剪苗,否則這剪出來的苗也沒地種,畢竟田地里還種著未成熟的番薯呢,所需的人工怕是翻倍不止。

而此次只需挖幾千畝地的番薯,相對于十幾萬畝以及三萬多勞力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到時可能真真需要拉好幾個鎮的勞力過來才夠。

此次雖說跑了好幾個鎮,但主要還是自己鎮上的村民。

其他鎮里來的便都只是一些離新溫鎮較近的村民,攏總加起來還不如新溫鎮自家來的勞力多。

當然,這便是下一季的事了,卻不是如今的薛家要考慮的。

他們目前需要把這季的番薯給種好。

這幾日的栽種期,唐氏等人生怕會發生什么意外,基本都守在田間。

畢竟這十幾萬畝番薯地對他們而言太重要了,自家至少投入了十萬兩銀子,而且這更是關系著他們薛家的未來,想不重視都難。

眾人便干脆停了幾日課,全都守在這。

但上天是眷顧他們薛家的,幾日過去,一切順利。

十幾萬畝地,在三萬多人的辛勤勞作下,持續了好幾日,終于種植完畢。

唐氏等人提起的心終于落了地。

但是,扦插完成卻并不代表耕種結束,這才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雖說番薯極易存貨,但想要提高番薯產量,還得勤澆水、施肥、除草。

就如這秋薯,從扦插至成熟,不過三四個月,但卻得施上六次肥。

至于澆水,要求更是頻繁。

特別是剛種下去的番薯,成活率也是一個大問題。

為了提高番薯苗的成活率,每日都得澆水,至少持續個四五日。在這期間,對于無法存活的,還得及時補苗。

之后也要隔幾日澆一次水,往后才能慢慢減少,直至成熟前一個月停止澆水。

如今正值八月份,天氣炎熱,是番薯最缺水的時刻,想要保住產量,澆水更是必不可少。

因此,在番薯苗全都栽種好之后,村民們并未馬上離開,而是繼續待在這澆了好幾日水。

往后便無需每日都澆一遍,隔幾日澆一回也足夠了,自然也用不到這么多人,只需雇傭一部分村民長期待在這勞作。

那村民們便要常駐這邊,最適合的自然是這片山地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

把這些勞力全都算上,要澆一遍十幾萬畝地的水,至少得好幾日時間。

幾日下來,就又要進行下一輪,幾輪過后便又輪到施肥。

相當于每人都要連續不斷地干活,可不就得常駐這邊么。

在番薯苗度過最初的每日都需澆水的四五日之后,雖然可以改成隔幾日澆一次,但即使如此,每日光是人工費就要兩百多兩銀子。

再往后才漸漸降到一百多兩、幾十兩,還要加上施肥、除草的人工費用,支出也不少。

薛家這段時日來掙的銀子差不多都得投到這片番薯地里去。

這還是在獵隊的整體實力大幅提升情況下所掙的,甚至還得加上果園、池塘的收入。

別看薛家如今每日的收入高,但消耗也是極大,至少現在掙的都得喂給番薯。

最忙碌的時刻總算是過去了。

接下去,薛家的重點任務便是處理那四千畝地所產出的近兩千萬斤番薯。

之所能有如此大的產量,靠的自然便是薛家投進去的人工以及肥料。不僅把地伺候的好,讓它吃的肥力也是足足的。

產量完全是吃銀子吃出來的。

兩千萬斤番薯都要制成番薯面、番薯粉這些成品糧食,所需的人工又要不少。

他們基本將附近幾個村稍微有些勞力又愿意做工的村民都招過了,包括那些孩童與老人,他們雖然別的不能做,但是幫自家的勞力們洗洗番薯、舀舀水啥的還是會的。

當然這里可不包括常駐在那片番薯地里的村民。

且村民們不僅要人來,還得帶上自家的工具,比如打谷桶、木桶、木盆、谷梯、水缸之類能裝水的物件。

這類工具對薛家來說自然是越多越好。

可以說,為了處理這批番薯,趙家村附近好幾個村子的儲水工具都被匯聚到了薛家這邊,除了他們自家裝水吃的水缸。

尤其是那打谷桶以及與其類似的木桶。

打谷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只有一個,數量本就少,且一桶能洗的番薯粉也就那么多,一桶就要占用一整日。

就算這些木桶連續不斷地使用,因為其數量有限,每日也洗不動太多番薯,也導致番薯粉每日的產量并不太高。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