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第241章 縣太爺憋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1章 縣太爺憋屈

第241章 縣太爺憋屈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作者:一顆銅制豌豆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一顆銅制豌豆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不僅能換來足夠的糧食,且只要稍微勤奮些,還能用額外的勞力換到更多工錢,為自家改善伙食,或是讓原本糧食不夠吃的家庭能增添幾分溫飽。

租地給薛家的好處如此之多,不愿租的還真沒幾個,而即使有少部分頑固分子,最后也抵不過其他村民們的圍攻以及里正的苦口婆心。

村民圍攻的原由也是簡單,便是因為只要有一兩家不愿將地租給薛家,那么到時缺了那么幾塊地,這片田地便無法圍建。

對于這樣東一塊西一塊的地,薛家必然不愿接收。

如此一來,大部分村民便會因為這幾人而失去租地的機會,自是不肯。

最后不管用什么辦法,都會將這少部分人說服,實在無法說服的,干脆與其他人調換田地。

種植番薯需要平緩些的田地,最合適的便是整成一塊塊的梯田。

相對于平地而言,這梯田的開墾要求也頗多,比如那田地的高度要一致,否者這家偏高,那家偏低,兩邊不對稱或是無法相通,后續種植便會相當麻煩。

如此便要不停地磨合與商議,其中的大小事務也不少,每日都能看見不少里正出入薛家,與他們商量田地之事。

再說縣太爺處。

此次涉及十萬畝山地,十萬畝地哪怕對縣太爺而言也是個極為龐大的數目,自然也是極大的政績,畢竟是五六萬兩銀子的收入。

許是明白此事茲事體大,不是自己該耍性子的時刻,否則惹惱了薛家,讓人家不愿買了,或是出現其他變故,那他這筆政績可就要黃了。

雖然不忿于薛家這群被驅逐之人竟能小人得志,但他也不會與自己的仕途過不去,這次不用師爺來吹耳邊風,便痛痛快快地下了批示,沒整出什么幺蛾子,雖然心里憋屈的不行。

也讓薛家比預期更早幾日拿到地。

那些丈量人員,或許因為亭長的交代,來的也極快。

他們來后,薛珂靜基本是全程陪同,見他們在丈量時并未如過去那般地精準測量。

而是直接在山林四周處給屬于薛家的地全都劃拉進來,之后將界限劃分好,只用了幾日便將土地給丈量完整。

十萬畝山地僅僅用了幾日便丈量出來,這速度自然已是極快。

不僅速度快,就這劃分出來的界限也讓在場的薛珂靜極為滿意,更是對他們好話連連,每頓送與他們的吃食也不曾斷過。

丈量人員如此豪爽,顯然是亭長讓他們放水的緣故。

也就是說,這地契上雖然寫著十萬畝,但真正有多少畝,怕也只有薛家自己在將它們拾掇出來之后才清楚。

地契終于到手,與各家簽訂契約便又是個更大的工程。

如此重要的事,眾人便不得不花時間進去,全都交給外人終究是不放心。

為了處理這事,家里也是難得地暫停了課程。

參與進來的還不僅是自家十幾人,還有那些學員,自然也是一起上山幫忙處理。

十萬畝山林正式開墾,又讓薛家忙成了一團。

如此一直忙碌到六月中旬。

之前存儲的幾十萬斤番薯種子便要育種了。

而此時,山林的開墾以及田地的圍建仍在進行中,畢竟十幾萬畝地,就算動員了大半個鎮的人,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

所有雇工都包一日三餐,這銀錢早便已在該給的工錢中扣除了。

為眾人做飯的便是從村民們中選出的好手,而做飯時的鍋灶也是直接從附近近村子的百姓家中借用。

至于眾人吃飯的碗筷,皆是由村民們自帶,薛家并不提供。

在最初簽訂契約時,便要求每家上報自家參與開墾的人數,還有是否是老幼或是青壯年等等,按照不同人的食量扣除相應的銀錢。

食量不同發放的竹片也各不相同,在村民們來領飯時,便按照不同的竹片領不同分量的飯食。

說是仈Jiǔ分飽,薛家也不食言,絕不會讓他們餓肚子。

最初,有許多村民人對于那扣除的銀錢頗有些意見,尤其是那些家中較為窮困的人家。

倒不是覺得薛家坑他們,而是薛家給的飯食太多了,他們往常哪里舍得每頓吃這么多,自然想為自家省著點少吃些。

但薛家不同意,只要村民上報了人數,便收相應的銀錢,村民若是不愿付飯錢,那這契約也就不用簽了,他們可不需要餓著肚子全身無力的人為自家開墾山地。

相比起那么丁點的飯錢之差,村民當然更怕不能做工,最后就算不舍得也只能同意。

只是在吃到飯菜之后,卻又對薛家感激不已,無他,便是因為自己交的那些銀錢能換來如此分量的事務,絕對比他們自己在家做飯劃算。

又是一個個地都夸贊起了薛家真是好人家。

其實倒也不是他們多么心善,而是他們考慮到,一個人吃飽之后與餓著肚子相比,做工效率完全不同。

多給村民們吃進去的那部分,全都加倍回饋到開墾效率上去了。

當然,薛家也不會做什么大善人,為了避免有人多次領飯,或是青壯年替代孩童來領飯占便宜,他們也做了諸多限制措施。

話說如今薛家唯一與往常別無二致的怕就是薛瑯靜本人了。

若不是天氣不適合,每日都會雷打不動地出獵。

鄭林楚給的這批銀子,因為薛家多買了近萬畝山地的緣故,基本沒有多少剩余。

薛瑯靜還在為之前欠亭長的四千畝山地的銀子而苦苦掙扎。

人家十多萬畝地說買就買,幾萬畝的地,租就租。

而她自己呢,為了買四千畝地,得辛苦幾個月。

這便是兩人的差距吶。

六月份的苗種育下,山地還在開墾圍建中,薛家便要提前開始考慮招收種植番薯的勞力。

扦插與剪苗雖然并不過分要求體力,但怎么也得要手腳麻利之人。

至少老人孩童必然做不了,那便只能是青壯年。

如此一來,這六萬多人中附和薛家要求的還能有幾萬人?

而薛家的時間又趕,本鎮勞力不夠便只能招到外鎮去。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