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第237章 上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7章 上心

第237章 上心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作者:一顆銅制豌豆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一顆銅制豌豆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 


想要整清楚這座龐大的山林,最快的方法便是,只要是這片山林所涉及的村子,她們都找到這些村的里正、或是對山林最為了解之人,將具體情況一一打聽過去。

最后依據他們所描述的,動員盡可能多的人卻大致跑一邊。

而在山林之外,她們還得租種村民的田地,這些也需要各位里正幫忙說項。

光在趙家村,就算把所有村民的地都租過來,也不過幾千畝而已,遠遠達不到薛家所需的量。

但鄭林楚在給出銀子的數額時,幾乎是已經把所有番薯藤苗都給算進去了。

她們粗略地算了算。

除去那千頃山林,至少還得從村民們手中佃個三四萬畝地才種得完這些藤苗。

但前提是時間趕得上,否則就算租到再多的田地也是白搭。

雖然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要用上全部藤苗有些不現實。

不過該做的準備還是得提前做足,否則便不是她們沒這個能力,而純粹是她們不上心了,畢竟人家已經給夠了銀子。

當江芊月幾人在各村到處跑時,待在家里的眾人便琢磨起鄭林楚帶來的那些工具、圖紙,以及指導手冊。

待看過指導手冊時,他們才發現這番薯能制成的成品還挺多。

這其中最容易的當然便是制成番薯絲,而這番薯絲也是鄭家的主要所需之一。

制番薯絲,便要用鄭林楚帶來的番薯刨。

那番薯刨長約三尺,形如一根長長的木板,尾部稍窄,中間寬些,頭部最窄。

中間一塊鏤空,裝上一塊長方銅片,銅片上凸下凹,被扎出一排排大小均勻的傾斜圓孔。

研究這些工具,最擅長的自然便是擁有手藝活的薛玉河。

便見薛玉河坐在院子里研究著番薯刨,薛瓏靜、薛璇靜倆小姐妹在邊上看指導手冊,研究具體如何使用。

而其他人則是洗番薯的洗番薯,洗木盆的洗木盆。

家中人口眾多,洗的自然也快。

十好幾人的,很快便能洗出好幾籮筐的番薯。

一應物件全都準備好,接下去便能使用番薯刨刨番薯絲了。

只聽薛玉河對著薛璇靜道,“小七、小九,你倆看的怎么樣了?”

薛璇靜回道,“爹,差不多了。”

“那具體咋用呢?”

便聽薛璇靜一臉頭頭是道地講起來,“首先咱要找個能頂住刨子的地兒。”

兩姐妹環顧一周,就見薛瓏靜指著那墻對薛玉河道,“二叔,就放墻邊吧,把刨子底端抵在墻腳上,那咱用的時候就不會滑走了。”

之后眾人便來到墻邊,薛玉河按她所說,將刨子的一端抵在墻腳,把手中的凳子找好位置放下去就坐。

“爹你握住這一頭,然后坐到凳子上,但是你這凳子太矮了,得找高些的...”

在倆人的指導下,眾人找來高度合適的凳子給薛玉河。

稍后,便見重新薛玉河坐在高凳上,手上握著番薯刨一端,將另一端抵在墻腳,那銅片下方放著一個大盆。

另一只手拿過一個大番薯,握住番薯頭部,將它壓在銅片上端幾寸處,隨后壓著它往前推,等它被推上銅片,明顯能察覺到遇上了些阻力。

待那番薯整個推過銅片,木盆上便多上好幾十條番薯絲。

薛玉河如此來了那么幾次,便大致知道了它的用法。

但薛璇靜還是能講出一大堆細節,比如,當番薯推過銅片后不要拿起,而是繼續輕壓著它往回拉,這樣便能使動作連貫,方便下一次再推。

而這推拉的速度也要快,只有速度快才能刨得快,且在銅片上遇到的阻力也小,更容易刨絲。

在推拉時也要注意手掌抓番薯的姿勢,這銅片上的那些小孔極為鋒利,一不小心就會被刮走一片肉。

刨絲其實較為簡單,薛玉河在兩人的指導下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便能熟練地使用番薯刨刨絲。

番薯絲刨好就得拉出去攤開曬干,待將其中的水分曬干,便是番薯絲的成品。

只要水分曬的足夠干,再存儲得仔細些,這番薯絲便能與糧食一般,放個幾年都沒問題。

當然了,既然是糧食,它也有新陳之分。

而這番薯絲使用之法也簡單,在煮飯或是煮粥時,抓一把番薯絲進去一起煮,便能當糧食吃,且那飯粥便會染上了甜味,比純粹的米粥還要美味。

甚至只要吃得進去,直接配水干吃都沒問題。

與番薯絲相關的,便是番薯面了。

只要將已經曬干的番薯絲放在石磨里磨成粉狀,便是番薯面。

其吃法便與面粉之類的一致,且多了幾分甜味。

眾人刨了幾籮筐的番薯絲之后便要研究下一品種了。

那便是番薯粉。

這玩意兒便比番薯絲復雜多了,其制作工藝頗為繁瑣。

而要制作它,所需的工具也極多。

好在其中多數工具,薛家或者說是尋常百姓家中都有。

需特制的便只有兩種工具。

首先派上用場的工具當然便是番薯磨板。

磨板與搓衣板類似,但要比它大上一些,其板面上有幾十道橫檔,橫檔上彌補鋸齒。

薛璇靜兩人再次充當起指導者。

“爹,要將磨板架在木桶或是水缸上去,你左右手各拿一個番薯,往板上壓著來回磨就行,書上說這被磨下來的粉會順著那板上的縫隙流到下邊兒的木桶里去...”

薛玉河自然照做。

隨后眾人便見薛玉河手中的兩個番薯隨著他來回得摩擦變的越來越小,而下面的木桶上,則多了些番薯漿糊。

待看清這使用方法,其他幾人也將其他的磨板拿過來一起磨番薯漿。

待磨夠漿糊,便要進行下一步,那便是洗漿。

正好,洗漿工具他們家中都有。

想來這鄭家編制這指導手冊之人也是頗為了解他們百姓情況的。

因此這使用的工具,只要尋常百姓家中有的就不會特意再去制作,而是優先使用已有的。

之后需要的工具便百姓們用來打谷的工具。

比如打谷桶和谷梯。

再加上一大張紗布、一個小些的木桶和一個木盆,再加之水瓢等常用工具便夠了。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農門女獵戶種田發家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