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韓(1/2)
(第1/2頁)
“李兄覺的這一戰誰能贏?”看著從嬴子啟那里獲得的信息,項羽忽然問道。
而他口中的李兄,也不是一般人,他叫李世民,是蜀山系列實驗的特約評論員之一。
李世民來自大隋,早早的加入了征伐司,算起來如今也是帝國的骨干之一,他能文能武,既擅長高層政治又擅長軍事戰爭。
甚至在加入帝國之后,他還學習了大量的數學知識,雖然比不上云燁、袁天罡這樣的數學專家,但也算是二流數學人才。
此外,他還學習了經濟學,在物質世界獲取了經濟學博士學位,發表了數十篇相關論文,其中有一篇還成為了帝國太學經濟學選修教材推薦文章之一。
所以他就成了特約評論員,對于李世民而言,這是一個長期任務,但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察世間百態、人生變化的任務。
坦白講,這對于已經是真仙的李二而言,是一個新的學習機會,對于道果的建立是有那么一點點好處的。
所以不僅僅李二在這里觀察這個實驗,項羽也不例外。
雖然項羽一直以來對外的形象都是武將、武圣、武神、軍神一樣的人物,可是他也是從帝國小學、帝國中學一路學習,靠著自己本事考上帝國太學的人物。
這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知識、喜歡戰斗、崇尚戰斗的學霸羽,所以他也是此次蜀山系列實驗的特特約評論員。
“一定是崇禎皇帝,他的房奴勇士,本質上是府兵和耕戰的結合,實力強于府兵、弱于耕戰,論起綜合素質、裝備水平、戰術理念、基層軍官素質更在后金之上,這一戰沒有懸念。”李二想了想,很是肯定。
“除非天降隕石,否則一定是崇禎獲勝!”
“后金也不是沒有優勢,利出一孔者天下無敵。而且他們還都是騎兵,哪怕兵器落后,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項羽謹慎的道。
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史書的關系,項羽自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比較謹慎,該沖的時候沖,但是其他時候卻一直很是小心。
瞥了一眼和史書上那位霸王不是很像的項羽,李二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如果從概率上講,這一戰大明獲勝的機會是九成,剩下的一成是意外。但從現實來看,大明幾乎是注定會勝利。”
上百門火炮,在學習了數學、學習了拋物線、學習了幾何知識的新式炮兵們的操作下,發出了怒吼,也標志著決戰的開始!
這一戰果然就像李世民說的那樣,大明勝了!
項羽猜測的意外,并未到來!
所以面對這上百門指哪兒打哪兒的大炮、面對著數百名狙擊手、八萬之數的房奴勇士,后金根本就不是對手。
即使剛交鋒不久,眼尖的皇太極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可還是敗得很慘很慘,因為這一次的大明,有足足三萬的龍騎兵。
這些龍騎兵雖然騎術不怎么樣,大多不過是草原上娃娃的水平,可他們手里有槍,燧發槍之下人人平等!
管你是蒙古牧民還是后金八旗,管你是高高在上的貝勒爺,還是底層的旗奴,通通一槍了賬!
一槍!
一槍!
還是一槍!
這一戰給皇太極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上百門指哪兒打哪兒的大炮,給底層士兵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大明的黑槍!
崇禎二年東,大明和后金決戰與薊鎮,一戰之后天下震動,崇禎趁機帶領軍隊,占領了薊鎮、遼鎮。
在大義和房奴勇士武力的雙重保證之下,薊鎮、遼鎮中這些剛成型不久的軍閥,便徹底向崇禎皇帝投誠。
不投誠也沒其他活路了,論實力他們連后金都打不過,憑什么敢和崇禎的房奴勇士豪橫?至于大義,崇禎就是大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下,還有啥好爭的?
至于起兵造反逃到后金,那是白癡才會產生的想法。但凡在大明能活下去,誰愿意投靠后金呢?
借助著大勝,崇禎徹底掌握了薊鎮、遼鎮這兩個兵額最多,實力最強的邊鎮,同時還掌握了大量遼東的土地、人口。
到了此刻崇禎的威望已經有了,他甚至可以隨意下發中旨。
所謂的中旨,就是沒有文官大老爺們承認的圣旨。
按照此刻的朝廷流程,一封完整的圣旨,書寫者可以是太監可以是文官,但圣旨的發出者一定是天子。在起草完畢之后,必須經過內閣的同意,再走上幾個程序,才算是正兒八經的圣旨。
在這個流程中,朝廷的六科官員,是有權利將圣旨打回來的。如果圣旨的內容對文人不利,六科官員完全可以高舉祖制的大旗,將天子的圣旨打回去。
然后這道圣旨就作廢了。
如果天子強行頒布圣旨,而文官又不同意,那么這樣的圣旨就是中旨,是不合禮法也不合規矩的。
至少文官們覺得,這樣的圣旨不合規矩!
所以如果你以后還想在文官群體里混下去,那么你就一定要有節操有骨氣,面對這樣的中旨,你該做的是拒絕!
如果某個文官敢不拒絕中旨,甚至是接下中旨,那么他就是文官群體的叛徒,他就是異類,不僅僅他要受到全體文官的排擠,連帶著他的兒子,他的孫子,他的家族都要受到影響!
甚至在他接下中旨的那一刻,便立刻會有御史上書彈劾他,大量的罪名會直接落到他的頭上,哪怕天子力保,名聲也徹底臭了。
可是文官老爺的這套做法,也就欺負欺負萬歷、天啟、泰昌這種自幼成長于深宮之中,養于婦人之手的宅男皇帝而已。
要是朱元璋、朱棣這樣的,他們連個屁都不敢放!
所以當崇禎打贏了后金,并建立了京觀之后,文官們就主動縮了。至于反駁崇禎的圣旨,說圣旨不合法不合理的事兒,更是一次也沒有發生。
其實如果崇禎光是大勝的話,文官們也不一定鳥他,看看正德就知道了,正德也很能打,還帶領軍隊打敗了當時入侵中原的小王子,打的小王子在正德活著的時候,根本就不敢南下。
可文官是怎么對待正德的?
文官們的史書上關于這一戰的記載大約是這樣的:正德和小王子大戰一場,此戰持續一天一夜,正德親自手刃一名蒙古人,此戰共計斬獲蒙古牧民數十……
至于這么記載是否合乎邏輯,文官們根本就不在乎。
(第1/2頁),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