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嫂當低調18.小鐵梅(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現代>> 軍嫂當低調 >>軍嫂當低調最新章節列表 >> 18.小鐵梅(1)

18.小鐵梅(1)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20日  作者:唯兒時多夢故  分類: 現代言情 | 都市異能 | 唯兒時多夢故 | 軍嫂當低調 


小說:、、、、、、、、、

到了上初二的那個夏天,隊長從公社里領回了五個知青。這五個知青來源不同,有北京的三個,有天津的兩個。

隊長特別奇怪地問那些知青:“你們咋到俺們這地方上山下鄉呢?”

天津那倆知青一張嘴說話,隊長就明白了,口音跟他們這里有些像,敢情是從他們這兒出去的。

倆知青是堂姐妹,老家就是他們這里的,準確的說,老家就是他們劉家村的。

一說她們爺爺的名字,隊長就知道了,聲音里透著驚喜:“哎呀,你們倆是他的孫女啊!你爺爺挺好的?”

徐麗珍是姐姐,笑嘻嘻地回答:“挺好的,還老念叨老家呢!”

徐麗華是妹妹,問隊長:“叔,我們沒來過老家,您知道老栓爺爺家住哪兒不?我爺爺讓我們去看看三爺爺呢!”

隊長笑彎了眼睛:“知道,知道。一個村兒的,咋不知道呢?你爺爺跟老栓叔是親兄弟,你們知道不?”

就這么拉著家常進了村,直奔徐老栓家。還沒進門就喊上了:“老栓叔,你看俺給你帶回誰來了?”

正是午休的點兒,一大家子正坐在院子里吃西瓜呢,就見隊長領了五個年輕人進了門。

徐老栓站起來問:“這是……”

徐麗珍和徐麗華立刻上前,甜甜地喊了一聲:“三爺爺!”

一看這倆孩子的穿著打扮,一聽這倆孩子的稱呼,徐老栓一下子就明白了:“是金柱家的還是銀柱家的?”

徐麗珍回答:“三爺爺,我是金柱家的,叫麗珍。麗華是我二叔銀柱家的。”

徐老栓哎呦著喊起來,李小能趕緊招呼人坐下:“坐下,坐下,這是到自個兒家了,快吃,可甜了!還沒吃飯吧?奶奶給你們做飯去啊!隊長,你也在這里吃!這仨小子,也別走啊!”

拿著西瓜往人手里塞,一個都沒落下。

從北京來的那三個男知青這才算是找到了存在感,瞧這一路上,隊長光顧著跟從他們村子里出去的倆女生聊了,都忘了他們可是從北京來的。幾個人抵抗不住李小能的熱情,一人拿了一塊西瓜吃,真甜!走了三里多路的燥熱一掃而光。

隊長痛快地接過來咬了一口:“還是老栓叔家的日子好,這是從哪里買的啊?俺也買一個去!”

徐老栓生怕家里孩子說出什么不該說的來,急忙回答:“靈靈她老師給的,說是獎勵她給學校出板報。”

隊長自然是知道學校里有菜地果園的,只是不知道徐靈靈居然還能得到獎勵,還是這么實惠的獎勵。

夸了徐靈靈幾句,這才把幾個人的來歷說了。

徐老栓就說:“那就讓俺家孫女住在俺家,不給隊上添麻煩了。”

那三個可都是年輕的大小伙子,跟他們住在一起,像什么樣?

隊長挺高興,這就是他到徐家來的目的:“成,一會兒我讓會計把她們姐倆的行李送來。”

幾個知青帶的行李不少,隊長讓會計趕了車,先給拉回來了。

“不用送,家里這么多人呢!二柱三柱,你們倆跟著隊長去,把你們侄女的行李拿回來,擱在俺西屋。”

劉香站起來:“那俺去幫著大嫂做飯,好讓娘收拾屋子。”

褚桂蘭早就跟著李小能做飯去了,劉香和丁小紅把孩子交給倆大的,進去忙活去了。

徐靈靈恍然大悟,可不,也該到了上山下鄉的時候了。

從隊長跟爺爺的聊天內容中她得出結論,這是他們公社接到的第一批知青,因為他們劉家村是個學習先進村,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這才接手了第一批知青。據說后面還有呢!

她不覺為自己素未謀面的大爺爺點個贊,你看人家多精明,知道躲不過去,干脆就把倆孫女送回老家,還有人照顧著,多好!

兩個姐姐都是剛高中畢業,大學不能考了,工作安排不了,只能上山下鄉。好在爺爺托了人,把她們送回老家來,要不然還不知道會被派到哪里去。一看老家條件還挺不錯,家里人都挺熱情,一顆心算是徹底地放下了。

隊長拒絕了在徐家吃飯的好意,帶著三個男知青走了,誰家都不富裕,不好意思白吃人家的。見外人走了,徐靈靈溜到廚房,塞給她娘幾個雞蛋。

褚桂蘭笑著點點她,知道這小丫頭鬼著呢,這是怕被人發現,等人家都走了才拿出來。

等把飯食端上桌子,徐麗珍倆姐妹都愣了,這不是老家嗎?不是農村嗎?怎么比她們家吃的都好?就那炒雞蛋,她們的媽可舍不得一下子炒那么多。

還是老家好啊!倆姐妹接過三奶奶遞過來的筷子,埋頭大吃,早上就沒吃飯,餓壞了。

把李小能心疼的,雖然是頭一次見面,可這是自家孩子,天生的親近。

“瞧把孩子給餓的,都吃了啊,不夠咱還有呢!自個兒家,不跟奶奶客氣啊。”

徐麗珍嘴里塞了饅頭,笑瞇瞇地點頭:“嗯。”

接著吃,這炒雞蛋真香。

目前在徐家,一家子頓頓都能吃白面的是徐老栓家和徐大柱家,都是徐靈靈提供的。至于二叔和三叔家,孩子們吃白面還沒問題,大人們就不夠了。主要是她忙不過來,她在長個子不錯,可架不住家里人越來越多,孩子飯量也跟著長。

又加了這么倆能吃的姐姐,得,徐靈靈覺得吧,她奶奶家也快要加粗糧了。

不過很顯然,李小能根本不覺得吃粗糧有啥不好的。棒子面窩頭算什么粗糧啊?擱前幾年,那個都吃不上!

徐家人聰明,磨白面從來不在一個地方,附近這些村的磨坊輪流去,誰也看不出啥來。副食廠有加工面粉的業務,人家用電磨,快得很,出的面也好,那就換人去。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五個知青就跟著一起出了工。倆女知青歸徐家人教,那仨男知青也得有人帶。都是沒干過農活的,莊稼和草還分不清楚呢。

褚桂蘭和劉香一人帶著一個侄女,在玉米地里鋤草,得手把手地教怎么拿鋤頭,從來沒摸過。不到一個小時,徐麗珍和徐麗華腰也酸了,手也疼了,胳膊也不聽使喚了。

“慢慢來,剛開始干活啊,都這樣。”褚桂蘭很有長輩風范,溫聲細語地安慰倆孩子。

劉香在旁邊笑:“你們倆先歇會兒,就這點兒活,俺們幾個一會兒就干完了。”

隊長給每人分配好了任務,一上午鋤一畝地,鋤不好扣工分。至于幾個知青,暫時不給安排任務,等學好了再說。

知青們雖然干活不行,但也有獨特的優勢,到晚上學習的時候,不愁沒人讀報紙了。

不但會讀,還會解釋。當然免不了有些跟村里人理解不一樣的地方,但無法抵抗一群人的反駁,只能敗北。徐家的倆姑娘從來不跟村里人爭,人家有眼力見兒著呢,嘴還甜,見人就喊,一看就是老徐家的人,懂禮。那仨從北京來的男知青,剛開始還有些瞧不起人,在看到村里貼的標語之后,也不好意思說自己學問高了。別的不說,就那筆大字,他們就寫不出來。后來聽說寫大字的是一個還在上初中的小姑娘,還是個才十周歲的小姑娘,就更不說話了。

男知青們開始從別的地方找存在感,別的不說,光北京的建筑就夠他們炫耀一陣子的。

這個時代的人對北京,有一種近乎癡迷的崇拜。每當男知青們說起北海、景山、頤和園、廣場、紀念碑、大會堂,滿村子的人立刻停止一切爭論,先聽聽再說。

徐靈靈偶爾也去聽一聽,從他們嘴里懷念一下自己曾經學習多年的地方。后來發現那三個人嘴里,顛來復去就那幾個地方來回說,就再也沒有興趣了。

她最懷念的,是什剎海邊上的烤肉季,也不知道這個時代被關門了沒有。

不過,即便再關心,她也沒有問那幾個知青。她現在可是一個最遠距離才到公社的農村小姑娘,會寫大字會畫畫,還勉強算個人愛好能說得過去,直接說出只有老北京才知道的烤肉季,那就太不合常理了。

到了冬天,隊長又領了倆從省城來的知青。徐靈靈知道,大規模的上山下鄉終于開始了。知青們被安排在村里一處廢舊的院子里,院子的主人是個老光棍,在那三年的時候被餓死了,院子就空了下來,其破敗程度可想而知。北京的仨知青來的時候是夏天,收拾屋子還挺方便。可到了省城來的這倆知青的時候,可是冬天,就連水都得自己到老井里去挑,其艱苦程度簡直不足以為外人道。幸好隊長長了個心眼,說村里住不下,要了倆男知青,要不然還不知道會惹出什么麻煩來。

男知青們日子過得苦,尤其是過年不讓回家,還要天天念報紙喊口號,就覺得更苦。等看到倆女知青吃餃子嗑瓜子還穿上了新衣服,更是苦上加苦。有意見還不敢提,以前試過,被護短的一村子人給罵的那叫一個慘,那時候也不管你從哪里來的了,這可是俺們村里的閨女,不能讓你外人欺負。想起這些來,苦的比吃了二斤黃連還苦。

幾個大小伙子湊在一起,在外面呼嘯的北風中,頭一次體會到了白毛女的心酸,可算是明白為什么要讓他們到農村來接受貧下中農的教育了。這回可明白貧下中農的不容易了,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

院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有一個脆脆的聲音在外面問:“家里有人嗎?”

正想家的幾個大小伙子面面相覷,這是誰啊?

只見一個小姑娘懷里抱著個搪瓷缸子走了進來,哦,是那個會寫大字的小姑娘。

徐靈靈是來賺功德點的。啊,劃掉不算,是來送溫暖的。

幾個知青跟她都熟。第一個原因是這小姑娘從里到外地透著一股子伶俐勁兒,一點兒都不像個農村的小姑娘,倒像是京城里頭那些高門大戶養出來的,跟他們幾個說話的時候也不用方言,直接用普通話,流利得很;第二個原因就是這小姑娘挺熱心,讓她幫忙買個啥東西都沒二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大方,常常給他們點兒農村特有的零食,像那個玉米粒炒的棒花,可比他們在城里吃到的香多了。

這是知青們的想法,相比之下徐靈靈跟他們交往的原因就簡單多了,他們身上有功德點賺。

相關、、、、、、、、、

__其他小說


上一章  |  軍嫂當低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