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霸天下第011章: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霸天下 >>戰國霸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1章: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第011章: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13日  作者:石慌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石慌 | 戰國霸天下 


小說:、、、、、、、、、

客卿,顧名思義,以客禮而待之,其位為卿。

客卿之官便是授予非本國人而在本國任職高官之人,陳軫本是齊國人,而今若事衛國便是國之客卿。

陳軫自認也算是遍游天下列國之人,更先后在天下三強之國佐士,來到衛國之后也開始了解衛國新法,衛國之法乃公諸于眾,朝歌城內便有不少的**人士,甚至不乏有些人以此為生計。

陳軫次聽說衛國之法時,第一印象便以為是與秦國之法如出一轍,秦國之法被孟夫子痛斥“虎狼苛政”,否則衛國何以擴建朝歌?訓練新軍?十年如一朝而富強?又如何能夠一舉躍居戰國?

秦國因商君變法,二十來年而躍居群雄之;衛國因劇辛變法,十年來躍居戰國,何其相似。

只是讓陳軫沒有想到的是,衛國之法的國府收入竟是沒有定數,百姓豐收庫府自然增收,仔細一想,如此簡單的法度卻又有大奧妙,衛國的庶民百姓恪守新法,其中奧妙無非國讓利與民,民自當忠心于國。

可以見得,一個在列強夾縫求存之國而躍居戰國,實非偶然。

陳軫始于鄢郢之地而入衛國境內,一路所見所聞可謂大開眼界,衛國之境一馬平川,無山河之固,所到之處皆田疇精湛,鄉里村落的百姓勤耕安居樂業。雖深秋時節而北進中原,寒意漸進然田野卻是熙熙攘攘,一入衛國途徑濟水、濮水、河水(黃河)、淇水皆是貨船來往穿梭不斷。

陳軫足以斷定,方今天下任何一國,都無此般蒸蒸日上。

進入朝歌古都,長街整潔,庶民淳樸,皆尊禮安民,人人守法,商貿興旺卻無欺詐,夜市繁華卻尤為安全,來到衛國的外來商人大多都將家眷舉遷至朝歌。

陳軫自問也算游歷頗多,卻現尚無一國能有此等氣象。長思之下猛然起身,目視著衛國之主,拂了衣袖便深深一躬,“臣,拜見君上——!”

“先生事衛,所在國重啊,哈哈哈——!”衛崢大喜的說道,并親自扶起了對方,得此大才當真是如虎添翼。

“卿請入座——!”衛崢伸手示意陳軫入座,精神大振的重回自己的座位,習慣性的伏案而道:“客卿之所言,衛國果真可以擔當一統天下之大任?”

“國能否當此大任,乃觀一國之氣象,再觀一國之主其志向。”陳軫侃侃而道:“其一,衛國人口雖然不過二百萬,卻是全民皆兵,在下觀衛人百姓皆精神抖擻,據我耳聞衛人男丁皆有入軍受訓經歷,君上此策足以見深謀遠慮,衛人男丁有多少精兵便有多少,悉數時間便可征集十數萬眾,無需訓練,已然精兵,聚兵即可成軍伐戰。”

“其二,衛國百姓富庶,年年有余,國府飽滿,糧倉滿溢,器械刀兵輸出國外無數,衛國除去人口不足三晉韓趙魏,其余皆三晉之和。君上英明,深知衛國人口劣勢,故此前與楚交易便大肆索要人口。”

“其三,衛國變法深徹,于秦法猶有過之,十年之期法度漸漸深入民心。”

“其四,衛國上下皆同心、同欲、同德,君明而心存高志、臣賢而胸腹大才,列國無出其右者。”

“其五,君上麾下,文有劇辛、璟倉、蘇代;武有犀、白起、孟賁,可謂之謀臣如云,猛將如雨也。”

一口氣說完,末了,陳軫目視衛崢,最后道:“如上所述,衛欲霸天下而統治,非但可想,更可談也!”

“先生漏了一位,便是陳軫。”蘇代笑著說道,此話一出頓時惹來一眾朗聲大笑。

過了一會兒衛崢好奇的問陳軫:“先生對北地燕趙兩國可有了解?”

陳軫不知道衛崢為何會說出這兩國,便思忖著,片刻之后便若有所思的說道:“確說燕國,乃周室武王分封之國,去衛國唯有北燕未曾泯然世間,若說燕國之根基,觀其地形險要,便放眼天下不弱于秦啊,乃至猶有過之。且說燕國北皆東胡,東臨渤海,可謂縱深無垠,雄踞北境而俯瞰中原,于天下而言歷來便有泰山壓頂之勢!”

衛崢深以為然的點頭,尤其是陳軫最后一句可謂深切要害,縱觀歷史,這片土地的戰略意義無可估量,便說隋唐時期,隋煬帝傾盡國力也要三征高句麗,并非煬帝想要窮兵黷武,而是此地若不能制空于朝廷對隋朝江山的威脅太大太大,后來李唐代隋依舊遠征高句麗,按理說應當吸取隋的教訓,但事實卻并為如此,從李世民開始依舊沒有停止對此地的征伐。

甚至還有后世的朝鮮戰爭,可見一斑。

陳軫又道:“確說趙國……趙王雖年輕即位,然擁戴公子職為燕王,毅然決斷兵助燕抗擊強齊,亦可見趙王雄略不可小覷,趙國東西兩境更有山川險峻護國,西南有韓之上黨、魏之丹水長平關隘為阻秦屏障,東有河水天險阻齊屏障,東西兩境皆易守難攻,趙王持重且勵精圖治,趙國朝野頗有中興之象。”

說到這里,在犀等人連連點頭的時候,陳軫話風忽然一轉:“然燕趙兩國,卻有大弊。”

“素未嘗聞也,愿聞先生高論!”犀輕抬拱手,道。

“燕趙之弊在于舊制立國,至今尚未變法圖強,七雄戰國之魏、楚、齊、秦、韓皆因變法而強盛,李悝變法于魏而使其國稱霸中原,吳起變法于楚而使其國橫掃吳越,鄒忌變法于齊而使其國威震四海,衛鞅變法于秦而使其國躍居當今群雄之,韓國若無申不害變法至今是否存國還是兩說。”

“天下戰國,唯獨燕趙兩國至今尚未變法,趙由三家分晉以開國,而后陷于內憂外患,不得變法;燕國更是恪守舊制,食古不化,子之之亂更是怪誕之事,若非地處北境,難保不被昔日強魏所滅,便是今朝若非趙王果敢出兵怕是已被強齊所滅。”

“如此兩國,了無生機,若不變法,存國或可有為,卻萬無鯨吞天下之力,不足道也。”

說道這里,陳軫不禁看向了衛崢,道:“反而衛國,地處四戰之地,居天下中而無險可守,卻也由弱至強,何也?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也。吳起云:昔三苗氏族,左洞庭、右彭蠡,卻是德義不修,大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擁河濟、右踞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卻是修政昏聵,竟放歸商湯而去更送伊尹,終于失其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因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啊。”

聞此言,衛崢慨然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三苗氏族、夏桀、殷商其立國之地皆有山河險要,看似固若金湯,然其主德義不修,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衛崢知道陳軫所言之“德義”并非禮貌道德之意,更非儒家的仁義禮得,君王德義指的是政治、軍事上的進取。

不過話又說回來,吳起雖然說的有道理,但衛崢也知道衛國地處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沒有山河之固,除了鼓吹“在德不在險”也太多可說。

只有開拓進取,圖強一途可取。

瀏覽閱讀地址:/zhanguobatianxia/6487258.html

小說5200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著筆

閩ICP備16018243號1


上一章  |  戰國霸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