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首輔第五百五十五章 辦報 【4000字二合一大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寒門首輔 >>寒門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五章 辦報 【4000字二合一大章】

第五百五十五章 辦報 【4000字二合一大章】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29日  作者:一袖乾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一袖乾坤 | 寒門首輔 
正文第五百五十五章辦報4000字二合一大章

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半語能夠解釋清楚的。好在朱厚照沒有深究的意思,沉吟了片刻道:“先生是說,把人調到西域去,讓他們種地?”

朱厚照是君王,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謝慎不完全一樣。他首先考慮的是這樣大規模的移民會不會出現割據叛亂。

太祖皇帝創立這一套軍戶制的時候參考的就是隋唐府兵制。但太祖皇帝擔心大明重蹈唐末藩鎮割據的悲劇,故而對‘府兵制’進行了閹割,塞了府兵的許多核心權力。這也導致有明一代武將被文官壓制,且毫無還手之力。

朱厚照對武將不像太祖皇帝那么警惕,但本能仍然告訴他武將是個危險的群體,若是用不好是會出大亂子的。

移民百姓到關西從而開墾西域當然很好,但第一批前去的肯定是軍戶,如果他們割據關西,大明朝廷也是鞭長莫及的。

“先生覺得,不會有人割據叛亂嗎?”

朱厚照憋了良久,還是說了出來。

謝慎心道原來皇帝陛下的心結是出在了這里。

也難怪,身居高位者多少會對身邊的人懷疑,更不必說那些掌兵權的武將了。

“陛下大可不必擔心。只要有地種,那些屯墾的軍戶定會對大明忠心耿耿。”

屯墾,屯墾☆重要的自然是地。

只要有了地,一切都好說。

最關鍵的是這地還不是朱厚照的,只要畫一張大餅讓軍戶們自己開墾就好了。

如此穩賺不賠的買賣要是不做,謝慎真得懷疑一番皇帝陛下的智商了。

事實上,隋唐的府兵制是一項極為合理的制度,只要能夠保證土地的足夠分配,王朝便可以一直興盛下去。

這也是為何唐朝一直要不斷擴張版圖,尤其是往西域經營。

中原的地盤就那么大,經過一百多年土地早已經分得差不多了。而府兵們分不到地,自然沒有動力供職,制度也就走向消亡。

如果當時唐朝沒有碰到鼎盛的大食帝國,也許一路往西打下去,整個中華歷史的走向都會不同。

大明現在就面臨與唐朝幾乎相同的一個問題。

立朝一百余年,土地兼并嚴重,軍戶逃散

假使能夠打開河西走廊,經略開墾西域,轉移中原的土地矛盾,或許大明的國祚再延續幾百年都有可能。

當然,最后拍板的還是天子。假使朱厚照不同意,謝慎便是磨破了嘴皮也是無濟于事。

朱厚照背負雙手踱起步來,良久點了點頭道:“先生說的有理。只是大明一直奉行的是鎮守嘉峪關的政策⊥這么出關而去,恐怕會引得朝野上下沸騰啊。”

朱厚照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也正是謝慎所擔憂的。

若說大明朝什么人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那一定是文官了。

別管是對的錯的到了他們那里就都變成了錯的。

“這點陛下不用擔心。他們若是反對就讓他們反對,臣自有應對之策。”

謝慎對這些文官腐儒可是徹底受夠了。大明亡就亡在他們手中。

“恩,朕聽先生的。”

有了燧發槍,朱厚照心中也有了底氣,再推行所謂的西域經略時如果被文官指著鼻子罵至少可以還嘴了。

“其實,要想讓這些文官閉嘴很簡單。”

謝慎想了想,還是決定提前把這招必殺技祭出。

“先生快說來看看。”

朱厚照自然也是飽受文官之苦,聽聞有辦法讓這群老匹夫閉嘴,別提有多高興了。

“辦報。”

謝慎微微笑道。

“辦...報?”

朱厚照反復推敲著這兩個字,還是沒有明白是什么意思。

見皇帝陛下狐疑的朝他望來,謝慎解釋道:“就是由朝廷辦一些類似于邸報的報紙,刊載一些文章。只不過邸報上多是政令,而這些報紙上用多一些花邊文章。”

“這...何謂花邊文章?”

謝慎不厭其煩的給皇帝陛下解釋了一番,朱厚照面頰登時漲的通紅。

謝慎卻裝作沒有看到,繼續侃侃而談:“百姓們最想看什么,咱們就在報紙上寫什么。什么李尚書斷袖,張侍郎扒灰,什么勁爆就寫什么。”

朱厚照目瞪口呆的看著謝慎,心道看不出啊,謝先生竟然如此悶騷

被朱厚照看的有些發毛,謝慎不由得咳嗽了一聲。

“咳咳,當然報紙只是一張王牌,起到的是威懾作用。這些文官若是乖乖聽話自然什么都好說。如果他們沒事找不痛快,反對新政的推行,陛下辦的這報紙自然可以謄抄一些花邊文章上去。”

大明的官最怕什么?自然是流言。

道理很簡單,幾乎所有官員多多少少都有些見不得人的東西。

貪污、受賄、甚至搶占民女,斷袖龍陽

對于愛惜羽毛甚過愛惜性命的大明官員來說,在報紙上刊載這些等于是要了他們的命。

東林黨爭最厲害的時候,官員們慣用的不就是那些伎倆嗎?要想干掉政敵,便需要從道德形象上摧毀他。

因為道德形象一旦毀了,這個人也就毀了。

謝慎當然不是希望靠此剪除異己,正如他對所說的,報紙這東西只是一張王牌。文官們聽話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謝慎最討厭的就是你這邊賣力的做事,一群得了紅眼病的同僚在背后使絆子。

指望文官們自己克服陋習是不可能了,那謝慎便給他們上一道緊箍咒,幫他們把壞毛病改過來。

之所以瘍官辦報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在大明這樣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報紙不官辦不是等同于謀反嗎?

也許一開始朝廷反應不過來,但等到反應過來那個辦報的人肯定是必死無疑。

與其等到那時報紙被禁,報社被查封,還不如從一開始便把辦報的權力限制死,由朝廷來辦!

反正朝廷已經有了邸報,不缺經驗。

這玩意就是用來殺雞儆猴的。

現在朝廷中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太多了,如果不給他們些顏色瞧瞧,這些跳梁小丑一定會把朝政攪得天翻地覆。

對于他們來說,自己做不成事也看不得別人做成事,唯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是良策。

當然讓皇帝陛下立刻就做決定有些難。

謝慎并沒有用強,給天子留下了充足的時間考慮。

離開豹房后,謝慎便來到內閣與顧鼎臣商議運河清淤的事情。

地主縉紳家揪出的那些逃籍隱戶已經足夠直隸段的運河清淤,但山東段仍躥混沌狀態。

“九和啊,陛下已經降下圣旨,命那些逃籍隱戶前往河道清淤,直隸段的工作用不必擔心了。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會通河段啊。”

所謂會通河指的就是山東臨清到東平的運河河段。

臨清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就在黃河邊上,為黃河與大運河交匯之處。黃河多次改道,現在的臨清不在黃河邊上,但明朝時就是在黃河邊上。)故而朝廷以臨清為界,劃分南北運河并在此設立鈔關對往來船只收稅。

一時臨清成了一個無比繁榮的城鎮。

但繁榮也有繁榮的麻煩,因為靠近黃河且往來船只太多,會通河段沉積的淤泥越來越多,將河床不斷墊高,現在大型商船已經無法通航。可以說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比直隸段的運河更需要疏通清淤。

可也許是因為天高皇帝遠,臨清知府對此事并不怎么上心,到現在仍然沒什么動靜。

謝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是啊,次輔的擔心也是顧某的擔心。”

顧鼎臣同樣愁眉緊鎖道:“地方不把朝廷政令當一回事,陽奉陰違的風氣是得改一改了。顧某準備奏請陛下,前往臨清督導運河清淤。”

“善,大善!”

謝慎聞言大喜。顧鼎臣在整治直隸段運河時就展現出了極高的能力。他若是前去臨清,必能一掃迷醉的風氣,整治出一番新氣象來。

“九和此去必能馬到成功,我便在京師等著給你慶功了!”

“借次輔吉言,顧某此去必哆盡全力。”

顧鼎臣和聲道。

山東臨清府。

府衙之中,知府趙孟慶正把玩著一只茶壺。

在他身后侍立著兩名美婢,一個在為他捏肩,一位在替他捶背。

趙孟慶時不時的貼到美婢身前深吸一口氣,讓香氣灌入口鼻。

雖然趙孟慶只是四品知府,但在臨清的地界他就是土皇帝。

那種權力在手的感覺讓人迷醉,讓人忘乎所以。

如果說天下還能有府縣和蘇州比富庶,那一定是臨清。

作為大運河南北分界點,黃河與大運河的交匯處,臨清理所當然的是中轉樞紐。

加之朝廷在此設立鈔關,往來船只都要交稅,銀錢自然源源不斷的涌入府庫。

雖然這些錢都要最終解送到京師去,但按照“規矩”是要剔除“火耗”的。

所謂火耗就是銀錢運送過程中的損耗,其實說白了就是地方官貪墨的部分。

對此朝廷自然心知肚明,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地方官拿了火耗不會獨吞,而是每年為京官送上炭敬,冰敬。

敬這個字用的好啊。人家敬仰我的為人品行,送出的東西不能叫賄吧?

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樣一來京官和地方官沆瀣一氣,稅銀中有一半都被中飽私囊了。

這之中損暑大的自然是朝廷。

但朝廷又無可奈何。十官九貪,拿下一批換上新人還是照撈不誤,折騰來折騰去于事無補☆后朝廷也想明白了。

只要地方官府如期押解稅銀入京,地方官做的那些骯臟事也就裝作沒看見了。

趙孟慶來到臨清不過兩年,就貪墨了足足三十萬兩銀子,這相當于大明一年歲入的七分之一。

如此巨款當然不僅僅來自于稅銀,還有修建河堤的銀兩。

為此趙孟慶還命人專門修建了一個銀窖,把貪墨來的銀兩全部藏在其中。

眼看三年任期將至,趙孟慶有些坐不住了。

如此多的銀兩一次搬運太過顯眼,故而他便命人分批把銀子往老家江西吉安運。

現在銀窖中的銀子已經被運走了大半,剩下的三個月內用就能運完。

趙孟慶年逾五十才做到四品知府,向上爬基本沒有什么可能,唯一的追求便是撈錢了。

他想著再外放一任官就上書乞骸骨,像他這種品級的官天子是不會挽留的√了這么多錢,趙孟慶只想好好的享受人生,去他娘的仕途吧,權列什么用?到頭來還不是被人代替。

只有錢是最有用的,有了這幾十萬兩,趙孟慶可以奢侈的享受后半生。

“東主,不好了,不好了。”

師爺吳璉一臉愁容的走進屋內,見到美婢環伺的場面不禁有些尷尬。

趙孟慶咳嗽了一聲道:“你們兩個先下去吧。”

兩名美婢便沖趙孟慶福了一福,恭敬的退了出去。

二人出去之后,趙孟慶沉聲道:“說吧,究竟發生什么事了?”

吳璉長嘆一聲道:“老爺,欽差大人要來臨清了!”

“什么!”

趙孟慶身子一震,險些從官帽椅上跌倒下來。

“你說欽差要來臨清?此話當真?”

“東主,我騙您作甚。欽差大人現在已經從京師啟程,不日就將抵達臨清了。”

“這...欽差大人是哪位?”

所有地方大員都反感欽差,但如果欽差一定要來攔是攔不住的。

提前打聽清楚欽差的喜好,并投其所好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當朝第三大學士,禮部右侍郎顧鼎臣顧大人。”

大學士?

乖乖,這可太罕見了啊。

一般欽差都是從六部都察院挑選,很少會從內閣選人啊。

這只能證明一件事,陛下對河道清淤的事情很重視。

“這顧大人喜好什么?”

對自家老爺性子,吳璉自然無比清楚。他一定是想向欽差獻禮從而逃脫懲處。

“這位顧大人似乎沒有什么所好啊。”

“怎么可能!”

趙孟慶一甩衣袖道:“是人都會有所好,或者貪財或者好色,要么就是兩者都有。他顧鼎臣吃的是五谷雜糧,怎么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東主,恐怕這位顧大人真的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怪人。此人非但不貪財不好色,性子還剛正不阿絕不可能徇私啊!”

ps:還有3天,大家別忘了用彬兌換專屬作家稱號啊,寒門國士你值得擁有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上一章  |  寒門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