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403章 【滅拓跋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3章 【滅拓跋氏!】

第403章 【滅拓跋氏!】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30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03章滅拓跋氏!

第403章滅拓跋氏!

溝坡兩邊的盾墻頓然大開,那些原本頂著盾牌的刀盾手提著寒光閃閃的彎刀,向一片大亂蜂擁一起完全失去了騎兵沖鋒能力的鮮卑騎兵沖了過來。

騎在高頭大馬上的鮮卑騎兵,面對步兵本來無須懼怕,然而現在的情況是魏軍的刀盾兵一手提盾,一手提刀,從溝坡從上而下,猛沖下來,而鮮卑騎兵們一片大亂,潰不成軍,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進攻。

而從入口沖下來的魏軍精銳騎兵,更如同一群猛虎如狼群,來回沖殺,如入無人之境,精光閃閃的長刀、長槍、長矛,每一次出動必定挑飛一個鮮卑騎兵。

緊隨精銳騎兵殺入大壩溝的精銳步兵沖鋒上前,把摔落馬下的鮮卑騎兵牢牢地控制起來。

一馬當先的魏延,已經所向披靡地殺到拓跋詰汾的面前。

拓跋鮮卑是草原蠻族,以武立族,每一任頭人都是部落里最勇猛的戰士,當然他們憑借武力懾服部落男子以后,便不再輕易出手,即便剛才徐晃把他部落里的勇士斬殺,拓跋詰汾也沒有出馬,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大刀只有遇到漢軍第一高手魏延才值得出手,尋常將領他自重身份懶得出手。

現在魏延已經來了,該出手了,但拓跋詰汾明顯感到自己的手在發抖。

在沒有見到魏延之前,他總以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因為自己沒有來到邊境,世無英雄乃使豎子成名,現在跟魏延面對面,從魏延渾身散發的沖天殺氣上看,當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自己這番能不能逃得一劫都是問題。

魏延揮舞著赤血刀,用力劈了過去,同時厲聲大喝道:“拓跋燾納命來!”

拓跋詰汾一邊舉刀相迎,一邊驚喝道:“本王是拓跋詰汾,不是拓跋燾!”

魏延一刀被拓跋詰汾擋住,順勢變招,刀尖刺向拓跋詰汾的胸膛,同時大喝道:“拓跋元昊納命來!”

拓跋詰汾急忙策馬閃過,驚喝道:“魏延,我是拓跋詰汾,不是拓跋元昊!”

魏延一戟刺空,又順勢變招,赤血刀滑向拓跋詰汾的馬頭:“拓跋鴻基納命來!”

拓跋詰汾暴跳如雷,魏延怎地如此小覷自己,竟然喊了三個人都不是自己的名字。

兩馬交錯十個回合,魏延刀尖刺中拓跋詰汾的前心,將拓跋詰汾的尸首高高舉起,大聲高喝道:“拓跋詰汾已死,拓跋鮮卑大勢已去,降者免死!”

魏延心中暗道,拓跋詰汾你雖然不是一個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但你的后裔里卻有北魏武帝拓跋燾、西夏開國皇帝拓跋元昊、大順開國皇帝拓拔鴻基,殺了你,滅了拓跋鮮卑,便不會再誕生這些混世魔王了。

李元昊,祖先為鮮卑族之拓跋氏,唐朝時因參與鎮壓黃巢起義,被賜姓為李,他祖父是李繼遷,李自成原姓拓拔,原名鴻基,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以西夏黨項族李繼遷為太祖。

拓跋詰汾之前為了鞏固自己頭人的身份,屢次裝神弄鬼,把自己扮成受神人啟示的半神人,拓跋部落那些牧民愚昧,都信以為真,都把他當做半神來敬仰,現在這個半神穿在魏延的大戟上,如同部落燒烤時一只被穿在棍子上灼燒的肥羊一般,拓跋部落那些原本悍不畏死的騎兵們再也沒有任何征戰之心,頭人在漢人最強的統帥面前淪落得如牛羊一般,頭人的勃勃野心跟自己毛關系都沒有,自己還是投降免死吧。

一場大戰結束了,拓跋鮮卑部落四萬精壯男子,戰死五千多人,剩下全被俘虜。

魏延派太史慈統領兩萬人馬,在二千鮮卑降兵配合下,火速趕往拓跋部落,拓跋部十六萬部眾在魏軍的威逼利誘下,迅速內遷入塞。

緊接著便是對拓跋鮮卑部的徹底漢化,那些拒絕被漢化、沒資格被漢化的部眾全部都發去筑城修路,剩下的部眾里挑選四千精壯男子暫時編入魏軍的外編匈奴兵團里,其他的或繼續放牧,或轉作耕種。

魏延在這一場戰爭中,不僅把貽害后世的一個禍害消除掉了,還獲得了七萬多匹良馬。

魏延從這里面優中選優,挑選了一千匹發給各地牧場改良品種,又優選了四萬匹戰馬補入魏軍,確保每一個師都至少有一個騎兵旅,其他步兵旅里都有一個騎兵營,而且隸屬于騎兵隊伍的戰兵、輔兵都有戰馬,同時確保每個步兵隊伍都有相配套的馬車,好讓刀盾兵、長槍兵、弓弩兵、器械兵、工兵、醫護兵、輜重兵等步兵兵種能跟得上騎兵行軍的步伐。

魏延已經在努力把魏軍打造成一個反應快速、行軍快捷、能夠施展閃電戰術長途奔襲戰術的軍隊。

那些傷了腿無法行走的戰馬只能殺掉做軍糧,但那些還能行走但在其他方面被淘汰掉的戰馬,魏延也沒有賣給其他諸侯,他把這些戰馬都給了地方郡縣兵、中央大學堂軍事學院以及各級中學、小學做訓練用馬,在無法短時間內實現機械化的現實情況下,魏延繼續大興馬政,來提高整個民族的生存效率。

西部鮮卑大人置鞬落羅得知拓跋部被魏延全殲、拓跋部頭人拓跋詰汾被魏延擊殺的消息,大驚失色,他很清楚拓跋鮮卑的戰力,四萬拓跋騎兵可抵得上十四萬匈奴騎兵,卻被魏延輕松寫意地擊敗,而且整個部落都被魏延強制內遷漢化,魏延的戰力必須要重新估計。

置鞬落羅跟其他幾個大部落頭人派人入塞打探,把魏延魏軍橫掃袁術、劉表、曹操、白波、黑山、南匈奴的消息查的一清二楚。

看罷魏延既往戰績,置鞬落羅等鮮卑大帥們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若是魏延不顧一切地領軍出塞,找他們決一死戰,恐怕整個西部鮮卑加起來都不是他的對手。

按照置鞬落羅長子蒲頭的意思,大會鮮卑東部、中部、西部諸部落,共尊魁頭單于為大單于,團結一心,共同針對魏延,可置鞬落羅在此之前跟著檀石槐屁股后面出生入死,現在混出頭來,自領西部鮮卑已有多年,自以為是西部鮮卑的單于,不想再把檀石槐的孫子捧在自己頭上,便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

西部鮮卑這些大人小帥在一起商議的結果是,暫避魏延的兵鋒,退到陰山以北,引誘魏延大軍出塞,疲其兵馬,斷其糧道,然后糾合西部鮮卑所有人馬,畢功于一役,徹底將魏延擊潰。

不得不說置鞬落羅這些人的計謀狠毒,但他們忘了,現在已近寒冬,魏延是不會冒險出塞的,即便出兵也要到了明年春暖花開的季節。

置鞬落羅等人領兵退出陰山,魏延便乘勢派兵占據了陰山山脈相連的許多關隘,那些關隘都是秦皇漢武帝時期修筑的,卻都被東漢朝廷給廢棄了,魏延重新派人修繕起來,派兵把守,每個關隘都至少派駐了一個營的兵力,五百戰兵、五百輔兵,一千人馬占據要塞,即便鮮卑十萬精騎攻來,也可堅守到援兵到來。

因為這些關隘是秦漢長城的一部分,若是只修關隘不修長城,鮮卑人亦會順著長城決口而進來,到時好不容易打造好的塞上江南又會被戰火毀掉。

魏延現在四面環敵,沒法動用所有大軍跟塞外鮮卑決一死戰,只好征調并州那些已經播完麥子的農夫前來河套地重修秦漢長城。

魏延不是沒想過,放著垮塌的長城不修,以騎兵對騎兵,將草原上的異族平滅掉,但現在條件并不成熟,魏延沒辦法放著豫州、荊州不管而去深入塞北滅了鮮卑滅丁零,便是當年的曹操統一北方也只是擊敗烏桓了事,剩下的時間是派人抵御鮮卑。

魏延在掃平中原之前是不想繼續對塞北興師遠征,因為得到陰山以北的草原根本缺乏耕種條件,也根本沒有一個現有的城池可供戍守,徒耗兵力而已。

在冷兵器時代,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御前線,也是向游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魏延在長城后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這時的長城還不是防御的最前線,而是攻擊起始線和交通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前線在長城以北一千公里。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游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于城垣防御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擾。

魏延主意已定,先把長城修繕好了,不讓草原的狼竄入漢人的屋子,等把屋子里面的其他土狼(曹操等勢力)消滅完,再去草原殺狼。

秦漢長城在河套地區縱橫有一千多里,多半修筑在山巒北坡,依山就險,因坡取勢,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帶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則多用石塊或土石混筑,登高一望,長城順著山勢上下,狀若游龍。

從光武帝開始的錯誤的對外政策,導致長城被放棄多年,縱然大將軍竇憲擊潰北匈奴亦難挽回邊境防御的頹勢,因為朝廷當政的是那些世家大臣,他們勇于私斗怯于公斗,絲毫不重視對異族的打擊,經過二百多年的風吹雨淋,一般石砌長城保存尚好,土筑城垣多數毀壞,土石混筑的城墻,由于多年風雨的侵蝕,已經坍塌過半。

幸好重修的長城只占萬里長城的十分之一,而且大半基石都在,魏延調動四十萬民夫,用了一個冬天,就把主體部分修繕完畢,剩下的細節部分便有河套地區的邊民參與修繕,冀州的民夫領了工錢,各回各家。

長城上的舊時關隘和烽火臺全部整修完善,依托長城而建還有許多邊屯民戶居住的城邑。

修整好的長城外高兩丈,內高七尺,頂寬九尺,底寬一丈,墻體多以青色大石疊壓砌成。這些大石都是筑城的民夫和駐兵把附近的山石一塊塊切割下來,磨平后砌在城上,每塊石塊都是數十斤重,這樣干砌起來的長城,歷千年而不塌。在城墻內側,每隔兩里設一座烽火臺,每個烽火臺上駐扎一個伍的兵丁。

魏延對匈奴人進行的強制漢化,使得原來投降的部分匈奴貴族無法忍受自己地位被剝奪,便起兵造反,而原先的護匈奴中郎將朱靈早就接到風影衛的密報,以雷霆手段掃平了那些叛亂的匈奴貴族,那個有名無實的匈奴單于劉豹被迫屈服現實,茍活在晉陽的一個府邸了,數年后酒色無度而死。

匈奴人被強制漢化后,匈奴作為一個部族已經不復存在,朱靈的護匈奴中郎將便遷為護鮮卑中郎將,專司招撫那些愿意從塞外內遷到塞內接受漢化的鮮卑人,領兩萬人馬守在朔方郡郡治凌朔城。

這次在大壩溝大敗拓跋鮮卑,主力弩兵都是由徐晃訓練的,魏延便錄徐晃之功,把他從度遼將軍丞的位置升為度遼將軍,專司所有對胡之事,下轄護鮮卑中郎將、護烏桓中郎將、護東羌中郎將及其下屬軍隊,徐晃麾下人馬除了本部兩萬魏軍外,還轄有兩萬匈奴精騎。

本來可以從一百多萬匈奴人里面挑選出十萬精騎,但魏延在匈奴對抗拓跋鮮卑的戰役中看出現在的匈奴早已失去冒頓時期的精氣神,不再是縱橫草原睥睨群雄的草原英豪,已經成了涂不上墻的爛泥,與其花費力氣來訓練這些異族來對抗他們骨子里都懼怕的鮮卑,還不如訓練更忠誠更有歸屬感的漢人騎兵。

這兩萬優中選優的匈奴騎兵由徐晃統領,所有軍官都是漢人,都是披著漢軍的盔甲,所有訓練都是按照魏軍的嚴格標準,他們現在看起來跟漢人騎兵沒什么兩樣,除了模樣長得有些不同之外。那些被淘汰掉的匈奴騎兵雖然歸于一般的牧民和農民,卻也被編入郡兵、縣兵、鄉兵,負責地方防守任務,當然地方郡縣兵的軍官亦是由漢人擔任。

護烏桓中郎將由閻柔擔任,但閻柔新投魏延,除了幫助田疇聯絡烏桓單于之外,尚未立下尺寸之功,便暫為護烏桓校尉,立下大功后再擢升為護烏桓中郎將。

魏延把把那四千拓跋鮮卑精騎撥給閻柔,讓他統領協助烏桓應對中部鮮卑、東部鮮卑對幽州的威脅。..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