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374章 【中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4章 【中學】

第374章 【中學】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03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374章中學

熱門小說

魏延聯合司馬徽、胡昭、王粲等人又從等儒家典籍和、、、等諸子百家典籍里選擇通俗易懂的章節,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編成四本書,供給一年級到四年級作為最基本的課程,名字便稱做,跟那個艱澀的儒家典籍相區別開。如此看來,整個小學期間,除了、書、數讓那些小學生煩一點,其他課程都是寓教于樂,玩中學,學中玩,這些孩子基本不苦逼不抑郁,不五道杠。

等到第三年,中央大學堂第二期的一千多師范生畢業以后,便開始在各個亭的鄔堡分設小學堂,在縣里或大的鄉鎮里設置中學堂。

中學堂面向所有十歲到十五歲的稍微有些基礎的孩子,當然這些孩子要通過五選一的擇優錄取的選拔考試才能獲取進入中學堂的機會。

之所以設置這個選拔考試,魏延覺得,大部分天資魯鈍的孩子還是只接受一定的啟蒙教育就夠了,只要他們能看懂官府發放的日報,能看懂魏軍的告示,能有意識反抗世家大族的統治,能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孩子,就夠了。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須要大量的自耕農、商販、奴仆、佃農,若是讓他們輕易上了中學堂,再輕易上了大學堂,只會讓他們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為自己能做文臣武將,便不屑于做普通的工作。

穿越之前的他,看到太多這種悲劇,大學開始擴招,很多原本考不上的高中生都能擠進大學校門,他們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殊不知,在當局的眼里卻成了有文憑的民工,他們被生生拔高了,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初入社會的頭幾年很是痛苦,直到放棄了天之驕子的架子,適應了社會,才逐漸快樂起來。

魏延不能坐看憑投胎好壞來選擇人才,只能給大家一個平等的機會,誰的天資好又肯努力,誰就有進一步的機會,

魏延在每個縣城設置一個中學堂,一百個縣城,便有一百個中學堂,每個中學堂大概有一千名學生,每個中學堂一開始只有五個老師,這一千個學生剛升入中學堂自然是中學堂一年級,按照魏延的十年教育編制來說,他們算是五年級的學生,中央大學堂畢業算是十年級。

第一批學員大概有在第一期撥給中學堂五百名教師,平均二百個學生才能攤到一個教師,而且還有那么多科目需要教授,一開始也只能采用優秀學生助教的方式,即便是后來師資力量雄厚了,優秀學生助教的傳統還是延續了下來。

中學堂只設置三年,不分初中學堂和高中學堂,學習的課程基本上是小學堂的升級版,比小學堂稍有不同的是中學堂的學生在每個學年里的寒暑假里,都要去魏軍軍營里做軍事訓練。魏延想讓整個漢民族強盛起來,全民皆兵跟全民教育就必須結合起來,實行的是軍國主義教育,所以學生時期的軍訓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戰亂年代,更要加強,最起碼要讓他們面對敵人有自保之力。

魏延發現,人跟人的天資相差就是很大,有些孩子天生聰穎,能夠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學完其他孩子要一年才能學完的內容,按照魏延頒布的教育制度,這些孩子可以跳級,只要通過跳級考試,就可以接連越級,以至于有的愚鈍孩子十五歲還在小學堂讀一年級,有的孩子十歲就越級到了中學堂讀七年級。

當然,天資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勤奮刻苦程度才是決定因素,許多孩子天資過人,但他們生性懶惰不求上進,便逐漸地泯然眾人,真正笑到最后的有兩種人,天資過人且勤奮刻苦的,天資一般非常勤奮刻苦的,反觀那些天資過人卻生性懶惰的、天資一般卻生性懶惰、天資實在太差的都陸續被淘汰了。

中學堂學生的教材亦是魏延召集所有文士,包括司馬徽、胡昭一起編纂的。

中學堂所學的禮,便是整本,里面有些荒謬不合時宜的都被魏延大刀闊斧地刪減了,尤其是諸多學者如董仲舒等人對禮記的注解,簡直是糟粕之至。當然更重要的是練習禮儀,有些不適合這個時代的禮儀也被魏延刪去,添加了握手禮、擁抱禮、親吻禮、軍禮等新式禮儀。

中學堂所學的樂,在小學堂的基礎上,更富有實踐意義,有這些學生組成的樂團、舞團、唱詩團,已經成了中學堂所在的鄉鎮、縣城等地方上每次慶典的主要表演團隊,而且不像后世那些可憐的孩子站在寒風中冒著大雨去給那些有人撐傘的混蛋們免費表演,他們都是有報酬的,全部由這些樂團、舞團、唱詩團留作運營經費,魏延要讓他們在小小年紀就要學會獨立、學會經營。

中學堂所學的射箭,有實踐意義,每個月他們都有射箭比賽,都有打獵比賽。

從馬場里撥給中學堂的馬匹比撥給小學堂的多出一倍,基本上每五個孩子能輪到一匹馬,他們可以輪番騎乘,鍛煉馬術,在中學堂里已經開始教授馬球課程,每周都有賽馬、馬球比賽。

中學堂的學員同樣也編入童子軍,輔助地方郡縣鄉兵做好警戒,在戰爭狀況穩定的情況下,中學堂的部分射箭高手還會登上城樓,在郡縣鄉兵的保護下,向來犯的敵軍射箭。魏延一直堅信,學到的東西如果不能迅速轉化成生產力戰斗力,就白學了,純粹浪費時間。

因為這個時代的字體都是繁體,很多字有超多筆畫,很難記憶,所以到了中學堂還是有識字課和書法課程,書法寫得好的中學堂學生們都有機會參與到魏軍的布告宣傳隊伍,再后來,魏延會漸漸推廣簡體字。

中學堂的學生已經開始學習均田、栗布、差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勾股等復雜的數藝,并且利用所學的算術參與到具體的勞動生產上來,為他們各自的家庭算賬,去輔助鄉鎮、亭堡的稅吏。

此外,魏延根據后世的初中高中物理、化學、生物課本,再參考現在的、等著作,絞盡腦汁,編纂出一本供中學生們學習,里面的內容大多數都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只不過改頭換面,全部由魏延口述出來,像什么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在這個時代,也是魏延發現的。

魏延在閑暇時候在中央大學堂師范學院登臺傳授,臺下座無虛席,旁聽者把教室內外擠得水泄不通,因為魏延的講述深入淺出,用東漢末年的語言講述一個個非常簡單而又不被東漢人發現的世界奧秘,讓他們大開眼界。

那些師范學院學員們學好了,便傳授給中學堂的學員們。

、已經用不著編纂,魏延也懶得像后世某些歷史學家那樣歪曲歷史故意淡化異族對華夏的荼毒,便定下、為、的通讀教材,當然,司馬遷的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后面的歷史則以為參考書籍。等到時機成熟,魏延才會專門編纂歷史和地理教材。

班固之后未寫的歷史,魏延則屬意讓蔡邕的關門弟子王粲主修國史,一直寫到王粲逝世為止,在王粲編纂國史的過程中,魏延沒有做任何干擾,他不學李世民,更不學后世的某些人,動不動就篡改歷史,把歷史當成任由權力打扮的婊子。

魏延因歷史而生,所以在尊重歷史這一點兒,任何帝王都比不上他,即便王粲筆下把他曾經滿手的血腥罪惡寫得入木三分,魏延也只是一笑置之。

魏延又聯合司馬徽、胡昭等人,從等儒家典籍和、、、、等諸子百家典籍里選擇更復雜一些的章節,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編成三本書,供給中學堂五年級到七年級作為最基本的課程,名字便稱做,跟那個儒家典籍相區別開。

在中學堂畢業以后,又要經過一次殘酷的淘汰考試,這次淘汰率更高,十比一,是因為中學堂之后,目前能夠上的大學堂,只有一個中央大學堂,在中央大學堂課程學完以后,又通過畢業淘汰考試的都能有一個很光明的前景。

從中央大學堂師范學院畢業的就可以去做教師,教師通常兼任亭傅、鄉傅、縣傅,主管地方教化,很受人尊重,不比當其他官吏差,在待遇福利更有超過。

從軍事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正規軍做一個兩長、副隊長或隊參,直接就是中武士以上的軍銜,在同樣功勞下,軍事學院的學生獲得提升的可能性更大,若是想留在地方,也可以去亭堡做亭尉或副鄉尉,上升的空間比通過其他途徑進入行伍的軍官更大,因為他們是魏延的學生。

從政治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地方的亭里做亭長、亭丞,少數優秀一點兒可以去做鄉丞,他們獲得上升的空間比通過其他途徑進來的文官更大,基本上三年就能獲得一次擢升的機會,原因很簡單,他們是魏延的學生。

從技術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工部任職,或者在魏軍的總裝備部任職。

從文藝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禮部任職,或者在魏軍的文藝兵團任職。

女子學院畢業的,可以去將軍府或日后的皇宮做女官,可以去魏軍的文藝兵團任職,也可以去小學堂或中學堂做教師負責樂藝的教學,當然更多的女子學院學生都選擇回家相夫教子,魏延對此很失望,但也無可奈何。

至于那些世家子弟,多仰仗家世,多是去許都的太學就學,或者前去追隨鄭玄、管寧等私學,不屑于進入中央大學堂。

等到他們意識到魏延的強大,意識到中央大學堂學生乃是魏延門生之后,中央大學堂已經對這些世家子弟關閉進入的通道,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世家子弟應該入太學,中央大學堂是貧賤子弟的,世家子弟入了大學堂會辱沒他們的身份。”

當然,才能優秀、品德高潔、與眾不同的世家子弟,魏延還是會給他們打開方便之門的,當然這樣的世家子弟是鳳毛麟角了,且多跟家主的品行教育有關。

在搞中央大學堂的同時,魏延不想引起世家大族的反彈,便安排了一些自己能夠接受、才能品德都比較突出的做了縣令、鄉令,某些世家子弟甚至做了郡太守和郡丞,比如河內脩武人張范。

張范的祖父張歆曾經擔任過司徒,父親張延曾經擔任過太尉,頗有名望,太傅袁隗本想將其女嫁給張范,但張范堅辭不受。張范性格恬靜樂道,不愛榮華、名利,不追求官職,喜歡幫助窮人,家無余財,內外的窮人、孤寡都十分敬重。魏延對這樣的世家子弟是很敬仰的,便委任他為河東郡太守。

中央大學堂各個學院的學制均是三年,入學的學員不限制年齡,只要能夠通過入學考試,不論是十歲的還是五十歲的都可以入學,當然錄取的名額都有限定,因為正規軍政系統能夠提供給中央大學堂畢業生的職位是有限的。

大學堂的大部分學員,他們都是五歲入小學堂,十歲入中學堂,十三歲入大學堂,十六歲就學成,通過畢業考試以后,就可以安排基層崗位,開始做沒有官階的小吏,再過兩年,到了十八歲就可以授予官職。

魏延覺得后世上的小學、中學、大學學制拉的那么長,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學生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學沒用的東西。

魏延確保的是下面的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所學的東西都是能夠用得到實處的,那些暫時用不到實處也是基礎學科,不像某些國家的政權為了粉飾太平,讓學生多學一些沒用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