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373章 【小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3章 【小學】

第373章 【小學】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02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373章小學

作者:常歡歡分類:

魏延把培養教師的學院定名為師范學院,是依據后世的設定。

他以為會被司馬徽等人給否決掉。

司馬徽卻拍案叫絕道:“文長公,這個名字定的好,楊雄在《發言字行》中說:‘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范也。’我們就是要培養一些‘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的教師之才。”

魏延想到后世,中小學校的教師多半是同屆學生中較為平庸的,由這些平庸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還能杰出到什么程度呢,國家的教育制度本身差勁,再加上那些執行的人也算不得上好,這個國家有太多能成為棟梁的人才都被耽誤了,而那些大學教師里面,沒有師德的專家叫獸比比皆是,為了漢民族的長遠發展,魏延就要從一開始選擇最杰出的人才做教師。

所以魏延把師范學院定為中央大學堂里面最重要的院系,中央大學堂里面最適合做教師或稍作訓練就可以做一個好教師的優秀學生全都被安排在師范學院。

他現在占領地盤里面,十五歲以上的略通文墨的貧民子弟、寒庶子弟、世家子弟加起來共有四千多人,愿意來中央大學堂繼續就學的只有兩千多人,多半是平民商賈、寒庶地主的子弟,魏延便從這里面優先甄選了一千人,編入師范學院。

這第一批招收的師范生,將在師范學院院長司馬徽的教導下,突擊學習《論語》《中庸》《大學》等儒家經典和先秦諸子百家著作里面涉及到教書育人的篇章,學制二年,以后變為三年。

開始的第一個月和最后面的一個月里,這些師范生都要進入正規軍軍營里接受軍事訓練,以砥礪意志培養對魏延的忠誠,二年后經考核合格,便編入到每個亭堡、縣城、郡城里開設小學堂。

中央大學堂第一期的師范生最后合格的只有五百人,剩下的五百人沒有通過考核,還要再接受一年的學習訓練。

魏延掌控了八百萬人口,八百萬人口里五歲到十五歲的男女兒童加起來,總共有一百多萬,平均二千個學生才能攤在一個教師,魏延便把這個教師定在每一個鄉公所里,也就是鄉里幾個亭堡里面最大的亭堡,那個教師兼任鄉傅,負責全鄉的教化。

魏延頒下法令,規定轄內所有五歲到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不管是世家大族的子女,還是寒庶地主的子女,還是自耕農、商人、軍人的子女,還是佃戶、奴仆的子女,全部都要接受教育。

完全不識字的,不論年紀、性別,全部編入小學堂一年級,跟隨鄉傅從識字開始。

小學堂只設置四年,魏延經歷過后世那種摧殘兒童人性的教育制度,所以他一直認為基礎教育沒必要花上五年或六年的時間,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完全可以在四年內學完小學堂的所有課程。

那些稍微識字的孩子再按照識字多少、誦讀典籍多寡來分成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完全不按照年齡、性別來分年級,分年級的依據便是入學前的考試,看掌握文字的程度而定。

剛開始的幾年內,中央大學堂培養出來的教師很少,每個鄉鎮只能分到一兩個,魏延為了迅速推進全民教化,便想出一個便捷的辦法。教師先去教授四年級的孩子,教授完畢后,四年級的學生便再按照二年級課本去教授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再去教授三年級的孩子,教授完畢后,三年級的孩子再按照一年級的課本去教授一年級的學生,若是三四年級的學生們有教不通的地方,教師再重新給大家講一遍。那些學的比較快、教課比較好的三四年級的學生會被授予助教的身份,參與小學堂的日常教學。

在這個時代,即便魏延不添加什么,小學堂的課程都比后世的小學課程好玩太多太多,而且更能培養一個人的全面素質,因為學習的主要內容都依據儒家要求學生們掌握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禮,便是禮儀,如同后世的思想道德教育,書籍有兩本,一本是《禮記》,一本是魏延親自編纂的《三字經》,取材于后世的《三字經》,把東漢以后的事跡全部刪除,只保留東漢及其以前所有賢人的事跡,旁邊還畫上插畫,寓教于樂,三字經是小學堂一二年級的啟蒙教材,《禮記》的簡略本供小學堂三四年級學習。

樂,便是指音樂、詩歌、舞蹈等,這些都雜糅在一起,一起教授,教材便是《詩經》和魏延編纂的《啟蒙詩詞》,《啟蒙詩詞》選擇的都是后世那些通俗易懂的詩詞,比如李白的《靜夜思》之類的詩詞,至于撫琴、舞蹈,是讓學生們自發建立一些琴社、舞蹈社來自行訓練,教師從旁輔導。

射,便是射箭,為了跟北方游牧部落對抗,所有的小學堂學生都必須學習射箭,不論將來他們做文官還是武將還是其他的職業,遇到游牧部落的侵擾,他們至少能做到有還手之力。按照不同的年齡,有不同量級的弓弦,不能影響他們的骨骼發育。

御,開始的意思是指駕馭馬車,現在當然指的是騎馬,牧馬場會向每個小學堂送去幾十頭小馬駒,供小學生們騎乘,練習騎馬射箭。

因為射御這兩科做基礎,魏延便把所有小學堂學生都編入到正規軍的候補序列,稱之為童子軍。

書,指的是識字和寫字,識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又是造字方法,其中形聲字約占百分之九十,識字后便開始練習書法。

數,指的是算數,小學堂并不學均田、栗布、差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勾股等復雜的數藝,他們學習的是九數,即是九九乘法表,只要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學得通就好了,魏延可不想把后世的奧數來過來惡心摧殘這些小學堂的學生們。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