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151章 【割發代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1章 【割發代首】

第151章 【割發代首】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04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151章割發代首

第151章割發代首

常歡歡:、、、、、、、、、

行軍路上,魏延一直趴在馬上養傷。

官道兩側良田,都已經種上了玉米、大豆等作物,苗兒青青,甚是可喜,可為了急行軍,有不少騎兵嫌官道狹隘,便要從兩側田地過,農夫看到這一幕,敢怒不敢言。

魏延注意到這個情景,猛然想到又一個沽名釣譽的妙招。

他便傳下軍令,遍諭鄉村父老及各處守境官吏:“吾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田地,但有踐踏者,并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

剛才那些敢怒不敢言的農夫,聽到魏延這個軍令,無不歡喜稱頌,望塵遮道而拜。

騎兵便是過田地,也從田隴之間過,皆下馬以手扶苗,遞相傳送而過,不敢踐踏青苗。

魏延正策馬行進中,田地間突然飛起一只斑鳩。

好機會,馬要驚啊,馬要驚啊。

結果,這匹馬非常淡定,好像沒有看到那只斑鳩似的。

魏延腹誹道,這匹馬不按劇本演啊,怎么辦呢。

沒辦法,魏延只好讓它驚,他飛起一腳,狠狠踹在馬腹。

那匹馬疼痛難耐,一陣亂跑,結果沖入田地,踐踏了一大塊青苗。

魏延便呼喊此時擔任行軍主簿的滿寵,擬議自己踐踏青苗之罪。

魏延對律法較真的精神,便是滿寵都為之驚呼:“將軍豈可議罪?”

魏延便道:“我自制法,我自犯之,何以服眾?”說完拔出佩劍,擱在脖子上,就要自刎。

文鴦等將領連忙上前攔住魏延:“主公!不可!主公不可!”

這個時候,救場之王徐庶及時出現,拱手說道:“主公,古者《春秋》之義,法不加于尊,主公總統大軍,豈可自戕?”

魏延沉吟良久,便道:“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義,我姑免死……”

滿寵有些詫異地看著魏延,難道他就這樣輕飄飄地把自己踐踏青苗的過錯給豁免了嗎?

隨后,魏延的舉動讓滿寵目瞪口呆。

只見魏延摘掉頭盔,拿著佩劍,將一大把頭發割掉,丟在地上,大聲說道:“割發權代首!”

看到這一幕,滿寵難掩內心的狂喜,他一直在尋找尊重律法的主公,本來以為曹操是,可曹氏宗族橫行不法,曹操一味縱容,讓他心有不平,現在不但看到魏延整肅宗族大義滅親,還看到魏延割發代首,心中的感覺,如同伯牙遇到子期,高山流水,終于遇到,心里的感動和感慨可想而知。

魏延命人持著他的頭發,傳示三軍:“主公踐踏青苗,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于是三軍悚然,無不懔遵軍令。

穿越之前,讀三國讀到割發代首的時候,他總有些不解,為什么割發代首就能令“三軍悚然,無不懔遵軍令”,那自己每個月都去理一次發,也沒見有啥大動靜啊。

穿越過來,他才明白,這頭發時不能隨便割的,東漢時期,儒家愚孝思想處于統治地位,其中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這個時期的男子也都是長發,用簪子固定住,短發的往往都是遭受髡刑的奴隸。古代越國人都是短發,所以被說是野蠻人,在中原人看來,短發就是低賤的象征。

像那個想慫恿馬超造劉備反的彭羕,起初在益州當書佐,后來其他人向劉璋誹謗他,劉璋便以“髡鉗”(剃去頭發和胡須,并戴上刑具)處罰他,并且貶奴隸。此時劉備入蜀,彭羕想投靠劉備,于是去見龐統。龐統和他會面后很欣賞他,而法正亦很清楚彭羕,于是二人共同向劉備推薦彭羕。劉備入主益州,領益州牧后就任命他為治州從事。彭羕見此,又變得囂張自矜,諸葛亮對他禮待但心中并不喜歡他,多次密告劉備,說彭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劃重點,諸葛亮在劉備面前進過好多人的讒言,包括廖立等等,為什么荀彧、陸遜那些丞相就沒這種跟主公打小報告的劣跡呢,為什么諸葛亮就那么多呢)。

曹操看崔琰不順眼,也對崔琰施加了這樣的懲罰,這種刑罰對人身沒有傷害,但卻是心靈上的極大處罰,尤其在古代,階層分工明顯,這種刑罰施予到士人身上,更勝于殺掉他!

也就是說,割發代首,不但有表面割發代首的含義,更有將自己處于奴隸的刑罰之意,所以才會讓眾軍皆驚,沒有人再敢違背命令。

這個時候,魏延腦海里響起空空美妙的聲音:“主公割發代首,聲望提高10點,民眾對主公好感度提升10點,滿寵對主公好感度提升15點,現為140點!即將在恰當時機觸發主動效忠的事件。”

兩個時辰后,兩萬將士停下來歇息。

魏延從馬上下來,走到滿寵面前,主動說道:“伯寧,久聞你通曉律法,秉性剛直,我命你為軍正,掌管軍法,你可愿意?”

自春秋時期起到漢代,先后都曾設置軍正,兩漢京師的南、北軍,各有正,即軍正,其副職名軍正丞。軍正或正丞職權很大,將軍有罪要報告皇帝處置,二千石以下軍官犯軍法,不待請示,直接按軍法處置。

那一世,博望坡大戰,劉備俘虜夏侯蘭,夏侯蘭是趙云的老鄉,少小相知,趙云推薦夏侯蘭明于法律,劉備便任命夏侯蘭為軍正。

滿寵終于找到心目中那個值得他奉獻一生的知己型主公,不再像以前那么糾結猶豫,納頭便拜:“多謝主公器重,寵愿為主公效犬馬之力!”

魏延這天大義滅親,又以身作則、自受刑罰,終于將義陽軍的軍紀法規樹立了起來。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為了讓自己不白白受苦,魏延授意王粲的宣傳部門加大宣揚力度,讓這些事情在口口相傳、眾口皆碑之下流傳千里。

大半個大漢的民眾都先后聽過魏延大義滅親以身作則的事情,他們都覺得,這樣主公帶領的軍隊定然是軍紀嚴明、友善愛民的軍隊,再加上魏延《蒿里行》、《憫農》、《蠶婦》、《游子吟》等詩作廣為流傳,民眾都已經認定他是仁義之主,現在又軍紀嚴明,便望風景從,此后義陽軍在招攬流民、招募士卒時,能夠招到的人明顯比過去多出很多。

相關、、、、、、、、、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