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
:18恢復默認
作者:馬月猴年
更新時間:25080102:47
邪氣入體,基本上就是大漢醫師對于當下問題的總結了。
曹軍之前也效仿著驃騎軍搞了衛生條例,但那都是官樣文章。
有上司檢查的時候搞一搞,沒有上司來的話,誰都當做沒看見。
畢竟每個軍校士官都很忙,誰有這個閑工夫去管什么屎尿屁?
現在好了,問題大了。
醫師開出的傳統傷寒,發汗祛濕的方子,對現在悶熱潮濕環境中瘋狂滋生的傷寒惡疾,收效甚微。
隔離病患的營地也從最開始一口否決,變成了現在的迅速擴大。
病患的哀鳴聲,日夜不絕。
更令人心焦的是,連一些未參與飛狐堡戰斗的后續部隊,也開始出現類似的癥狀。
這瘟疫如同無形的敵人,正無聲無息地侵蝕著曹軍上下。
中軍大帳內,氣氛凝重。
曹操沒染上病,荀彧同樣也沒有。
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曹軍中高層的軍校將領,都沒染病。
不是說曹操等人有什么特殊基因,別樣抗體,而是因為曹操等人吃的是特供,用的也是特供……
畢竟山東中原,再窮不能窮領導,再苦不能苦上司。
曹操坐于案后,面前擺放的是荊州的地圖。
荀彧侍立一旁,素來沉靜的面容此刻也難掩憂色,眼下的青黑清晰可見。
文若,曹操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目光并未離開地圖,南線各部,現下情形如何?司馬氏退守太谷關后,可有異動?
曹操問的是軍情,但是荀彧明白,軍情之下的支撐者,依舊是兵卒。
荀彧微微欠身,聲音低沉:稟丞相,司馬氏退入太谷關后,依仗險要,閉關不出。斥候回報,其關城守備森嚴,暫時未見大規模調動的跡象。廖李二將所部退至丹水北岸。宛城之軍亦在整備,暫無突圍之意。川蜀徐公明仍據江陵,江東黃、程二人,游弋江面,襲擾糧道,然其意只在牽制,暫無登陸強攻之志。
幾句話,荀彧就將荊北周邊情況描述了一遍。
曹軍確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眼下情況……
并不容樂觀。
荀彧頓了頓,語氣變得沉重起來,如今……我軍自飛狐堡一役,雖奪軍堡隘口,然將士冒雨苦戰,衣甲盡濕,寒氣入骨。連日來,營中病倒者日增,已逾五百人,且此病洶洶,恐非旬月可愈……醫師上報,藥材亦將告罄……
荀彧沒有說瘟疫,甚至連傷寒也沒有提,只是說病情,并不是荀彧有意隱瞞,而是之前曹軍之中就有流行過一陣的所謂天譴之言,雖經彈壓,此刻在病痛的催化下,又在底層兵卒中隱隱流傳起來……
這就是為什么荀彧隱瞞不提的原因。
但問題是,越是隱瞞,下面的普通兵卒百姓就越發的不安。
普通百姓兵卒越發的不安,上面的官僚就越不敢說實話。
曹操抬眼,目光銳利地掃過荀彧疲憊的臉,糧秣轉運如何?潁川、豫州方面,可有消息?
溫縣失陷,意味著從河內、冀州方向獲取補給的通路徹底斷絕。
雖然原本也就沒有多少,但是能多一點也算一點。
只不過現在么……
潁川郡,尤其是荀彧的故里,成了此刻維系大軍命脈的關鍵。
潁川盡力籌措,然……荀彧的眉頭緊鎖,一則,去年秋冬大戰,豫州亦被抽調甚多存糧;二則,青徐動蕩,通道斷絕,其地糧秣無法起運……陸路轉運艱難,損耗巨大。最新一批糧秣尚在途中……即便是抵達此地,亦是杯水車薪,恐難支應大軍久持……還有,前一批轉運糧草民夫……也發現了病癥……
最后一句,荀彧的聲音壓得更低。
帳內一片沉寂。
勝利的代價,竟是如此沉重。
奪取鬼哭隘的戰略成果,被營中蔓延的病魔和日益艱難的補給線迅速抵消。
士兵們因疾病而虛弱、恐懼,戰斗力急劇下滑。
強攻太谷關?
以目前士卒的狀態,無異于驅病弱之軀撞向鐵壁。
繼續對峙?
每日消耗的糧草和不斷增加的病患,都在無情地抽空這支大軍的生命力。
南下解決襄陽之圍,甚至反攻江陵的雄心,在冷酷的現實面前搖搖欲墜。
曹操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圖上,那代表驃騎軍的標記仿佛在無聲地嘲笑著他。
斐潛的主力動向不明,司馬懿龜縮不出,南線各部驃騎軍雖被暫時分割,卻并未遭受毀滅性打擊,更像是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而自己這邊,最兇險的敵人已不在對面的關隘之后,而在自己的營寨之內,在士卒們日漸黯淡的眼神和壓抑的咳嗽聲之中。
傳令各營,
曹操思索良久,最終下達號令,嚴加管控病患營區,醫官盡力救治。增派斥候,嚴密監視關中,太谷關及宛城、丹水方向驃騎軍動向,一有異動,即刻來報!糧秣……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如期運抵!
曹操沉吟片刻,再傳書襄陽曹子孝,告知軍情,令其務必固守,靜待時機。
命令下達了,但帳中凝滯的空氣并未散去。
荀彧領命,心中卻明白,曹丞相的命令只能延緩,卻無法根除眼下的這些麻煩,這些疫病。
這場由連綿雨水、慘烈戰斗和殘酷后勤共同催生的危機,正將這支剛剛取得戰術勝利的大軍,拖向一個深不見底的泥潭。
是繼續在荊襄撕扯驃騎軍南線,還是說……
而在冀州之地,驃騎軍似乎也沒有因為溫縣得手就立刻大舉進兵,可這并不意味著冀州就是安全的,畢竟冀州北面還有趙云和魏延虎視眈眈……
下一步棋,該如何落子?
棋盤幾乎都已經落滿了,空間越來越小。
荀彧看著曹操再次陷入地圖沉思的側影,他也看到曹操那緊抿的嘴角和眉宇間深刻的紋路,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曹操身上巨大的壓力。
袁紹當年似乎……
這幾個字才在荀彧心中跳出來,便是令其不由得哆嗦了一下。他幾乎是立刻低下頭,以掩飾自己眼眸之中的恐懼,然后匆匆離去。
大帳之內的人都陸續離開之后,曹操的目光才從地圖上抬了起來。
恍惚之間,曹操看著周邊的物件,呼吸著這種混雜著土腥,血腥,汗臭,再加上草藥和一絲若有若無的腐敗氣息,感覺就像是回到了某一年……
那一年,他在袁軍營地里面,也是聞到了同樣的氣味。
發熱、嘔吐、腹瀉、昏迷……
這些字眼反復出現,像毒蛇一樣纏繞著他的思緒。
生病了,按照常規理解,就是應該靜養,讓病體康復。
袁紹當年就是這么做的……
曹操抬起頭,目光似乎穿透了營帳厚重的帷幕,投向了遙遠的北方大河之岸。
他的思緒不受控制地被拉回了那場決定河北歸屬的決戰前夕。
在記憶中,不是清晰的戰場畫面,而是渾濁的河水。
在對岸連綿不絕的袁軍營壘上方,似乎也籠罩著這樣一層灰蒙蒙、令人透不過氣的死氣。
那是絕望和死亡發酵的味道。
現在這種味道,就在曹操的鼻端縈繞……
當年袁紹那龐大的軍隊,就像一頭被無形藤蔓纏住的巨獸,只能在北岸徒勞地掙扎,眼睜睜看著戰機流逝。
曹操清晰地記得,當探子回報袁營可能有瘟疫,袁兵軍心渙散之時,自己帳中謀士們眼中難以抑制的興奮,以及自己強壓下那份狂喜,那種指尖微微發麻的感覺。
而現在,曹操卻感覺像是一個輪回,他變成了袁紹……
袁本初……
曹操近乎無聲地吐出這個名字,帶著一種復雜難言的情緒。
當年袁紹的瘟疫,成就了他的輝煌。
如今,這同樣的厄運,竟落在了他自己的頭上?
是報應?
是當年那些焚毀營帳、坑殺降卒引來的怨氣?
還是……
袁紹臨死前那不甘的詛咒,終于跨越時空,纏繞而來?
一股寒意,混雜著莫名的煩躁和一種被命運嘲弄的屈辱感,從曹操心底最深處升起。
他曹操,豈能重蹈袁紹的覆轍!
等待?
等待意味著坐以待斃!
意味著士氣徹底崩潰,意味著南線的驃騎軍得到喘息,意味著襄陽徹底無望,意味著整個戰略的崩盤!他耗不起這旬月!
曹操臉色明滅不定,最終化為一片鐵青的決絕。
南線戰機,稍縱即逝!
司馬懿新敗,廖化、李典困頓,襄陽危如累卵!
此乃天賜良機,豈容因區區疥癬之疾而錯失?
他已經沒有多少選擇了……
坐等,或許就是坐斃!
曹操驅散了腦海中袁紹營壘的幻影,但那份詛咒般的隱憂,即便是這個詛咒,像一根冰冷的刺,深深扎在了心底。
整備,進軍,只要自己還能往前,腳步就不能停!
曹操荀彧死命要打通嵩山線,就是為了讓河洛之中的細作能夠搭上線!
只要能了解到河洛之中驃騎軍的動向,亦或是知曉其虛實,那么曹操就可以根據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策略來!
大戰就在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最終的目標所服務,至于掉隊的傷患……
必要的犧牲,也是在所難免的……
此刻的曹操,已顧不得那許多了。
時間略微往回撥動一些,將目光聚集在河洛,伊水之畔,新辟的屯田區之中。
這里,也有一種別樣的氣味。
暑氣蒸騰著新翻的泥土氣息,混雜著汗水和禾苗青澀的味道。
王老蔫佝僂著背,粗糙如樹皮的手掌緊握著木柄鐵鍤,小心翼翼地清理著田壟間頑固的雜草根須。
莊禾是嬌貴的,而且和普通稗草相比,還是相當無能的,又搶不過水土,也長不過稗草。只要幾天沒注意,稗草就會立刻在耕田里面串出頭來,而且還能比莊禾長的更快更好,所以必須隔三差五就要除草。
他動作不算快,但異常專注,仿佛手下不是莊禾,而是某種易碎的珍寶。
這地算是他的。
這塊地,剛分下來不久。
具體怎么算的,王老蔫至今還搞不懂。
和他一起被俘、被甄別后參與屯田的曹軍降兵,大多散落在這片河洛之地。
驃騎大將軍府的農學士和工學士,前些日子帶著繩尺、木樁和畫著奇怪格子的木板來過,將這片荒地劃分給了他們。
王老蔫分到了其中一的小塊。
同時王老蔫也拿到了一塊燙印了某種符號印記的木牘。
發給王老蔫木牘的小吏,說木牘上面有標明王老蔫的名字和這塊地的位置等信息,可是王老蔫看不懂。
他只認得一個王字。
那小吏指著上面的字,大聲的念給他聽了,那感覺……
怪怪的,心里有點踏實,又有點不敢相信。像是做夢,又像揣了個燙手的寶貝,心里七上八下。
拿到了木牘,王老蔫幾天都沒能睡安穩。他甚至晚上睡覺都抱著木牘,但是又害怕不小心將木牘上的文字或是燙印給弄壞了。要藏起來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放在犄角旮旯里面固然會隱蔽些,但是碰見蟲鼠怎么辦?可要是天天帶在身上,萬一勞作的時候弄丟了,又要如何是好?
王老蔫感覺自己的小命就像是系在這一塊木牘上。
這真的就是他的地了?
他屯田的地?
交上十年的租子,就能變成自己的?
在山東老家,他也同樣當過屯田兵,也分過地。
可那叫什么分地?
管事兒的拿鞭子指著畫個圈兒,斜著眼,也斜著嘴,唯獨只有鼻孔朝著天,喏!這一片,歸你們什耕種!
那地,名義上似乎也和王老蔫有點關系,上頭的號令似乎也是說要安民,可是……
王老蔫心里清楚!
山東那地,是官上管著的!
就像城里人買個宅子,看著是你的,可官府說要修路、要擴營,說征就征了,連個響屁都沒有。
種地的收成?
大頭早就被算得死死的收走了,剩下的勉強糊口。
這還不算完,春耕要犁頭錢,夏耘要青苗稅,秋收時更有斛面、腳錢、鼠雀耗……
名目多得數不清,像一群餓狼,圍著辛辛苦苦一年打下來的那點糧食撕咬。
王老蔫當年就親眼見過隔壁小組的屯田漢,因為一斗鼠雀耗交不上,被小吏踹斷了肋骨……
被打了也就活該被打,但凡多一句嘴,都算是違抗上令。
山東那地,就是個吸血的窟窿,種得越勤,欠得越多,最后連人帶骨頭渣子都得填進去。
而眼前這塊河洛的地呢?
王老蔫直起酸痛的腰,抹了把汗,茫然又帶點希冀地環顧四周。
在這里屯田的日子,也并不輕松。
畢竟春耕沒趕上趟,現在于是晚了農時,什么都要趕著做。
驃騎派來的管事,也并非個個都是好相與的菩薩。
王老蔫更習慣稱呼他們為管事,即便是他們自己說叫做什么學士。
一個姓張的年輕學士,負責督造引水溝渠,性子急得很。罵起人來唾沫橫飛,嫌他們挖渠慢了,嚷嚷著誤了農時顆粒無收,你們拿什么抵口糧?驃騎律令,無功者不得食!
唾沫星子噴了王老蔫一臉。
王老蔫只是低著頭,搓著滿是老繭的手,一聲不吭。
兇是兇,可王老蔫注意到,那張學士罵歸罵,手里的鞭子始終別在腰上,沒真抽下來。
在山東之地當屯田兵時,慢了一點,鞭子早抽下來了,哪還跟你講什么律令?
這張學士雖然兇,但罵歸罵,到底沒動手。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來了,是教他們怎么引水,怎么堆肥,怎么選種,雖然態度生硬,可教的東西是真有用的。
不像山東那些小吏,來了就是收錢、派役,還有打人。
最讓王老蔫心里打鼓又隱隱期待的,是管事們反復念叨的那句話……
好好種!頭幾年租子重些,但十年之后,這地契上的田,就實實在在歸你家了!只要按律納糧,誰也奪不走!
十年……
王老蔫不認識數,但是管事說了,一年收一次租子,就可以算一根指頭,然后十根手指頭之后,地就是自己的……
王老蔫得閑的時候,就在掰自己的指頭,一根根的數著,覺得自己這把老骨頭,十年應該還是可以的。
十年后,這地就真是他王老蔫的了?
能傳給兒子?
雖然他兒子現在還不知在哪兒……
要有兒子,先要有個婆娘。
最好是個腚大的,好生養。
這念頭太奢侈,奢侈到他不敢細想,一想心就砰砰跳。
而且,自打分了地,除了這些管事的,除了隔三差五來查看長勢、指點農活,竟真沒有別的小吏上門!
沒有催糧的,沒有收鞋腳錢的,沒有攤派勞役的。修渠筑路是大家一起干,管飯,算在功里頭。
王老蔫只需要一心一意的對付泥土、汗水、禾苗,還有頭頂毒辣的日頭。
這份異常的清凈,對王老蔫來說,簡直比吃飽飯還稀罕。
他夜里躺在草鋪上,摸著那塊用油布包好的木牘,總覺得不真實。
可日復一日的勞作,渠水流進他的田壟,禾苗一天天拔高,這踏實的感覺又是真的。
只不過,王老蔫當下的平靜生活,卻被一個意外的訪客所攪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