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一百零九章 掉坑里了正好活稀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九章 掉坑里了正好活稀泥

第一百零九章 掉坑里了正好活稀泥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24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陳健是希望這根導火索存在的,但又矛盾地希望這根導火索可以延長三五年的時間。

一則如今真的打不過,二則就算打贏了,他如今還沒想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確保這個國家的穩定。

前世夏商,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只是數百諸侯名義上的服從,不服就打,打到服,結果就是文字、文化、價值觀都難以普及;結果就是盡管擁有千年的時間,基本盤仍舊是那些。

到了周朝,從兩次分封之后,意味就變了。先是周公大才,用禮構建出那個時代的普世價值,自己作為禮的執行者和監督者,其中維護家天下穩定的就是上下之分、尊卑之別。

這一點陳健沒有周公那樣經天緯地之才,就算照抄也沒法學。

一邊喊著不論出身只論學識為官,一邊期待諸部都認同上下之分天然有別的價值觀,那是精神分裂。前者是標準的你行你就上,后者是你行也不能上因為你血統不對,這是截然相反的,沒有妥協余地的。

而不完全復刻周公的大才,能不能保證數百年的族群內部穩定對外征伐先不說,這個族群的所謂的“貴族精神”很可能沒出生就死了——他已經用紙弄死了可能出現的微言大義,也可能用鐵弄沒了諸多本該神秘的青銅文化,還已經弄沒了很多自然演化應該出現的名詞和特殊詞匯……

這個世界的歷史中,不再會有兩國交戰,將軍脫甲給敵國王公行禮的事;不再可能出現神射手因為敵人戰車上也是貴族而且在周體系中地位比自己高而不射的情況;也不可能再有晉楚交戰中楚國大敗、車陷入泥中,晉國告訴楚國人把車上的橫木摘了放在泥塘里墊上好逃走、逃走后晉國還不忘稱贊:我們的確不如你們這樣的大國逃跑的技術高啊……

把這一套“普世價值”摒棄的最絕的是秦國,其中最重要的宗法家族之類的更是出現了父親問兒子借錢,兒子滿臉不樂意之類的情況,這以周用力八百年凝結出的普遍價值觀來看這簡直是禽獸。

理論上,如果大家的道德都完美符合禮,那么天下就沒有紛爭了,但不現實。

是該相信道德至上?還是規矩至上?只有規矩還沒有去刻意用道德去約束,到底會變成人人成為“禽獸”,還是自然而然地產生符合時代與階層相應的道德?

陳健相信后者,只不過相信與實踐中最大的問題在于能否做到。

夏國如果可以力壓群雄,自然可以用強盛的武力保證,中心土地郡縣、周邊蠻荒分封殖民的方式用類似郡國制的方式開拓;如果打成僵局以至于不得不借助其余城邑大量的力量,那最佳選擇還是周公的辦法以道德法維護自上而下的體系弄成貴族都是一家子親戚的方式。

這一世壽命有限,所以必須著急;夏國實力還很虛弱,所以不能著急。

這種矛盾造就了這座城邑中之前的對話。夏國強到可以讓眾城邑不得不服的時候,菱說的那番話就是單純的道德和習慣;夏國將來未必有獨步天下的實力,菱說的那番話就會成為維護統治階層穩定而神圣化的道德觀。

而到底怎么從根源上解釋,還要解釋出合理性,這就不是大祭司可以說的,而是需要首領和大祭司歸于一個人的時候才有資格解釋的。

你應該信,這是大祭司的要求;你可以不信,但是不信就要挨打,這是諸部首領的權利。

靈魂的歸靈魂,生者的歸生者,這是他要踐行的東西,自己不可能自己去打碎,理應如此。

而正是這種訴求和區別,才讓陳健在臨來這座城邑的路上想明白了一件事。

他隱約覺得粟岳等城邑首領是給自己挖了個坑,挖了一個可以把自己埋進去的大坑。

不是大祭司的時候他可以隨意折騰,是大祭司的時候把夏國的那套三觀說給所有首領聽,那就是在逼著其余氏族城邑的首領反對,讓夏國成為眾城首領親貴之敵;按照大家都希望的三觀解釋,貴者恒貴賤者恒賤天地注定的話,就等著夏國人質疑吧,王上沒有了國人的支持單單有個大祭司的位子又有什么用?

一旁堆積的木簡紙張,上面的種種構造僅僅有了個大框,種種細節到處都有漏洞,這本來就是用唯心的皮去生搬硬套,很多東西根本解釋不了,很容易被人找出破綻。畢竟時間太短了,他還沒有把整個體系的缺漏都預先準備上。

而這座城邑的紛爭,看似偶然,實則只是他在粟岳大坑中必然要出現的一件事。就算這座城邑的首領不死,總有別的事發生。

作為同盟內部的一員,他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選擇支持和反對。

作為大祭司,他不能隨便發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和首領不合、和一直以來的規矩不合的時候,他需要拋出一整套的觀念體系來解釋自己為什么發表這樣的意見——如果只是個同盟內部成員,他說自己吃多了撐的閉著眼睛選的也沒人管。

看似大祭司是在酬他遠征東夷的功勛,實則粟岳是在逼著他提前表態。很顯然粟岳內部有人已經覺察到了夏城日益增強的實力,但是苦于沒有借口,所以要把他推到風口浪尖。

這未必是粟岳自己想到的,很可能是粟城內部的祭司群體們以他們的職業敏感想到了這個問題,從而勸說了粟岳。

這座城邑的事是偶然,但那種可能導致爭執或是戰爭的事是必然,就算不是因為這座城邑的事引發,早晚也會因為別的事引發。那些祭司不可能算無遺策來人什么時候死都知道,但卻巧妙地將每一件能夠牽扯到的事都壓在陳健這個大祭司身上。

陳健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但他清醒地明白夏國現在如履薄冰,所以只能寧可信其有,小心從事。

因而在菱準備奪取權利的時候,陳健是鼓動和隱約支持的。但是菱示意借用夏國的軍隊暴力奪權的時候,陳健又暗示自己不會同意。

這讓菱有些疑惑,但還是按照陳健教他的那些東西去做了。至少有一條,菱不用擔心自己會被殺死,這里離榆城太近,而榆城是夏國的都城,夏國給各個城邑首領親貴的印象向來是大河諸部親族一體這個理念的守護者和踐行著,自然菱的哥哥們也不敢動手殺掉菱。

陳健想清楚粟岳是在算計自己后,已經決定和稀泥,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

圍繞這個導火索把矛盾擴大化和公開化,但暫時還不要撕破臉皮赤膊上陣廝殺,互相留出余地。

圍繞這個城邑首領繼承的問題,是該讓那些夏榆之間的城邑明確站隊的時候了,也是該讓他們做好嗅到火藥味的準備了,以明確真正支持自己的到底有多少,以做出將來到底該是什么體系的決定。

是以,當城邑老首領的兒子們劍拔弩張的時候,陳健卻用一種看戲的態度看著這一切,沒有明確地表示對菱的全力支持。

在城邑等了三天后,菱的哥哥暫時在如何安葬這件事上敗給了菱,論嘴皮子他爭不過有人當后臺的弟弟,而且菱除了有底層國人支持外,還有一些新興的與榆城聯系密切的親貴支持。

在陳健看來,這就是暫時的勝利,和稀泥的時機終于來了。

于是隱藏了三天后,陳健終于露面。

先是以先生的身份勉勵了菱又贊許了菱;又以夏國首領的身份建議老首領暫不安葬等待各個親族派來使者后再安葬;最后再以親族一體這番話的提出者和守護者的身份,恐嚇城邑中人,凡是引起親族相爭的,將被視為夏國的敵人,算是給了菱一個庇護。

到最后,他讓兄弟幾人有什么事先商量著,等到諸部親族的使者或是首領都到了,再推選出一個首領以獲得大家的認同。

他說這是從大河諸部利益至上后,第一次出現首領病亡未留下推舉人的情況,必須重視。

看起來說的極為公允,菱和兄弟也都沒有反對——菱的哥哥認為粟岳和自己的母親有血緣關系;菱認為陳健作為先生一定會支持自己。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