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酋長到球長第八十章 誰支持?誰反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從酋長到球長 >>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章 誰支持?誰反對?

第八十章 誰支持?誰反對?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0日  作者:茅屋秋雨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茅屋秋雨 | 從酋長到球長 
章節正文


約定好了日子,便到了歸鄉的時候,返回夏城的路上,一些流言開始在夏城的軍中傳播。

流言很多,但最讓這些士兵們津津樂道的便是關于土地、戰功、奴隸分配的流言。

“你們聽說了嗎?姬夏準備回去后將奴隸集中起來開墾土地,不分奴隸了,只分土地。”

“聽說啦,這也沒什么。奴隸還是集中在一起干活更快,要不然我們伍能分三個奴隸,還得分出一個人看著他們干活。要是集中在一起,上千個奴隸只要三五個人提著鞭子就行。”

“對啊,反正這些奴隸早晚要分下來。我聽說姬夏準備三年后再把奴隸分出來,三年之內奴隸的工作由他安排,但是收獲的糧食按照咱們擁有的奴隸分。”

“我不反對。奴隸集中在一起還可以干別的呢。不過要是糧食多些的話,我得和姬夏說一聲,不能再只給奴隸吃橡子面了,三年后我可不想歸我的奴隸死了。”

“就是呢,奴隸和耕牛一樣,活的越久越好……”

“就怕議事會的首領們不同意啊,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首領有些不公允了,上次分配干活的時候讓他的兒子干輕活……干活倒是沒什么,將來分土地的時候可怎么辦?姬夏說將來讓氏族首領分配土地,那最好的、容易灌溉的靠近夏渠的土地不都分給她的兒女了?”

“是啊,其實要是首領們都像姬夏這么公允,分不分的也就沒什么了,可是她們可做不到。”

“我拼死拼活掙到的土地,難道還要和她們平分?”

或許有人也想到了從前依靠她們生活的時候,迫于內心的道德,這些人不怎么贊同最后一句很自私的話,但內心卻都支持,只是冷場了而已。

各種各樣的流言在歸鄉的路上不斷醞釀著,而這些流言是陳健有意無意引起的,在夜晚宿營的篝火旁,他總會無意中提起一些奇怪的話頭,逐漸引發了這些人對自己利益的思考和捍衛。

人是有私心的,在超脫了必須團結一致才能活下去的洞穴時代后,這些私心開始蔓延。掌管部族土地、財物的氏族首領們開始為自己的兒女著想,可以預見將來氏族公社分配土地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出現公允的情況。

這些流言持續發酵著,在全軍回到夏城后達到了頂峰,因為陳健帶著眾人祭祀祖先后,并沒有直接評定功勛,而是告訴眾人延后幾天。

騎著馬的使者不斷離開,前往幾十里外的鹽村、河陰、商城、陽關等地,讓那里的正手將事物暫時交由副手返回夏城。

幾天后,夏城所有的被推選出的官員、軍隊的百夫長、氏族首領、議事會成員和那些通過了學堂簡單考核的人,都被陳健叫到了議事會大廳。

大廳經過裝飾后已經頗有威嚴,一排木質的簡單凳子,前面是擺放著陶杯的小桌,最前面是一方木臺。

大廳的墻壁距離控制在十七米之內,恰好是回聲的極限距離,在木臺上說話并不會有回音。

五十多人坐在一起,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被夏城人推選出來的,可以代替夏城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當然這里的人不包括奴隸。

陳健站在木臺上,身邊的紅魚捧著一大堆的樹皮和木簡,坐在下面的人吸溜著浸泡過野菊花和山茶的水,呼嚕有聲。

陳健微笑著敲了敲木板,示意眾人先靜下來。

“可能你們很多人都很奇怪我為什么會把你們都叫到這里,在我開始講事情之前,我先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呢,就是咱們養的雁鵝和野鴨,雁鵝不吃魚,野鴨吃魚不愛吃草,如果有一天魚和草只能喂一種,該怎么喂?”

“第二個故事,就是一群羊在草原上游蕩,躲避著狼群。頭羊知道哪里有狼,羊群卻不知道。這時候,頭羊是該告訴羊群為什么選擇這條路?還是不說話帶著羊群前進?”

兩個故事講完,下面立刻傳來一陣嘰嘰喳喳地討論聲,他們知道陳健不會無的放矢,雖然這兩個故事聽起來古怪,可他們還是在討論后得出了幾乎相同的答案。

“鵝和鴨,鵝多便喂草餓著鴨、鴨多便喂魚餓著鵝。”

“頭羊應該把為什么選那條路告訴羊群,而不是不說話只帶著它們走。”

陳健把雙手按在木臺上,點頭道:“很高興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和我想的一樣。”

“我被大家推舉為夏城的首領,為期三年;你們被大家推舉為官員,為期也是三年。我們是被大家推選出來的,那么也就代表了夏城絕大多數人的想法。如今夏城人口漸多,我作為首領已經無法全都管過來,只能通過你們執行議事會的決定,而你們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也要如同頭羊一樣把為什么這么做告訴其余的族人。”

“做出任何一個決定,誰支持?誰反對?這就是夏城發展的首要問題。任何一個決定,都不可能被所有人贊同,那么我們只能順著大多數人的想法去做出決定。”

“第一個故事中的鴨和鵝,是咱們和奴隸之間的關系。我可以說,咱們商量的任何一個決定,奴隸們都會反對,如果他們有資格說話的話。夏城是什么?夏城就是咱們這群奴隸主的城邑,一切的法度、規矩都要維護我們維護奴隸主的利益,這一點一定要記清楚,如果有人做錯了,你們可以被人選上來,也會被人推下去。這如同房屋的地基,是不能更改的。奴隸有奴隸的道德,奴隸主有奴隸主的道德,在咱們看來愛干活不反抗的奴隸才是好奴隸,在他們看來或許不是,但是他們的想法毫無意義,咱們要讓這些奴隸和咱們一樣去看待人看待事。”

“奴隸是鴨,我們是鵝,即便我們只考慮鵝的選擇,但同樣是鵝,有的喜歡吃茅草、有的喜歡吃蘆葦、有的喜歡吃粟米……這其中也需要分清楚,做出任何一個決定,是支持的多?還是反對的多?”

“有人要說了,只要有足夠的人去統計誰吃什么,分開去喂食就行。我想說,這個姬松當初的想法一樣,既想保持氏族生活的無爭團結、又想過得富足粟米滿倉,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需要至少百人脫產每天去統計這些,咱們支撐不起,日后夏城擴大,更不可能。”

陳健盡量用這里坐著的人都能聽懂的話引導著他們,這個淺顯的道理這些人都能理解,就算一個氏族吃飯,每天吃什么都會有很多支持的和反對的,何況這種關乎所有人的法度規矩。

“下面的話,我希望這里的每個人帶著前面我說的那些話去思考,去考慮誰支持、誰反對的問題,數字不會騙人,也希望你們能從這些數字中提出一些讓夏城發展更好的建議。”

陳健喝了口野菊水潤潤嗓子,一伸手,一旁的紅魚遞過去一張絲帛,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很多數字。

“先說人口。”

“夏城如今分成三種人:國人、野民、隸農奴隸。”

“又有三個野民村落通過納賦、征戰彌補了當初犯下的過錯,加上之前接納的氏族和這次征戰戰功的隸農,夏城中擁有國人身份的已經有六千三百人。陽關、商城、河陰等地不斷有小聚落在附近居住,野民的人口已經接近八千。公產和氏族所有的奴隸加在一起也有八千多人。”

“這六千三百國人中,能夠勞作的輕壯男女有三千六百人,十四歲以下的孩子兩千人、這兩千人新出生的孩子占了大半,剩下的七百人是傷殘、蒼老、不能勞作的。”

“這六千三百人,就是夏城。他們的利益,他們的需求,就是夏城的法度。至于剩下的那一萬六千多人,我們不需要考慮他們,做的對與不對,只有夏城中的人可以評價。”

“野民雖然收十稅一,還需要服徭役、繳納各種貨物,但他們還是比奴隸過得要好,奴隸產出的一些東西他們也能夠享受到,所以不用擔心他們會和奴隸們站在一起反對我們的律法,相反他們還存有希望,覺得可以一步步奴隸住進夏城。”

“奴隸們雖然不滿,可是人數不多,沒有如同衛城一樣比城內的人口多出許多,我們也就不需要擔心他們的反抗。但是衛城的事,需要讓我們清醒,奴隸人口一定不能超越國人和野民加在一起的數量。”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不能夠盤剝那些野民太狠,否則他們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就會絕望,和奴隸們站在一起,將我們推倒在地。我聽說前些天有人提議,想要繼續擴大征發野民的天數,甚至準備在春種秋收的時候大量征發他們修建夏渠,這是一定要反對的。”

“除此之外,夏城的六千三百人中嬰孩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因為我們吃的好了,死的少了,活的久了,這些野民就需要不斷補充到夏城當中。否則十年之后,夏城的孩子還沒長大,老人凋零逝去,留下的輕壯極少,又怎么能壓制野民和奴隸?到時候我們失去的更多,甚至可能會淪為奴隸。”

“有人反對野民成為國人,反對那些隸農通過戰功脫離奴隸的身份,說這會分掉更多的奴隸和土地,傷害了自己的利益,但你們的眼睛要看的更遠一些,因為你們是官員、首領,你們也需要向城中有意見的人解釋清楚。”

下面的很多人并不反對陳健的任何意見,已經變為一種盲目的信任,覺得既然是陳健做出的決定肯定會有道理,直到現在才明白為什么這么做,略微思考便明白了陳健的意思,心中更加的信任,覺得陳健想的的確比他們更為深遠。

也或許這些支持本身,是因為陳健沒有觸犯他們的核心利益,這些小事他們會支持,但一旦涉及攫取他們利益的時候,莫說是陳健,便是天地先祖真的出現,也毫無作用。

看到下面的人開始思考,開始討論,陳健停下來,確保這些人都明白后,才從紅魚那里又拿過一張絲帛。

“這幾天我想你們聽到的最多的傳言,便是關于分地、單過、氏族首領不公之類的話。”

幾個氏族首領聞言站起來就要解釋,陳健擺手道:“這只是流言,我沒有責怪的意思。不管是分地還是單過,還是那個誰支持、誰反對的問題。”

“前些天我讓榆錢兒去問了問城邑內的人,選了一百個,男女老幼都有,每個氏族的人也都有,幾乎可以算得上大多數人的意見了。”

“這一百個人中,有四十八個支持單過,有二十個覺得怎樣都行,有三十二個反對。”

“支持單過的,全都是輕壯、立下戰功的、年輕的。”

“反對單過的,一大半都是老年的,失去勞作能力的,孱弱的。”

“同樣一件事,為什么同樣都是夏城人會有這種截然不同的意見?為什么那些支持的大多是輕壯、反對的大多是老弱?為什么從前在洞穴的時候沒有人想過去單過?”

“我給大家一些時間,讓大家想想,尤其是姬松,你仔細想想你以前的那個疑問,是人心變了?還是人隨著勞作方式、工具的改變而在不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其實人心的本質并沒有變,從始至終都是在關乎自己的利益,只是維護自己利益的辦法是不斷改變的。”

片刻后,陳健嘆了口氣道:“如今夏城的人吃飽了,自然會想著別的事,坊市中賣的東西多了,有人盼著能夠穿上絲絹、有人盼著有自己的屋子、有的盼著晚飯后喝上一杯。在吃不飽的時候吃飽是最大的希望,吃得飽了問題也就多了。”

“不分開仍然保持氏族,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要我看是能的,這就需要每個氏族首領得到族人的愛戴擁護,分配的時候能夠照顧到所有人,就像評價軍功一樣,可是你們能夠做到嗎?很多人連加減乘除還算不清楚,能夠算清楚的人也不多,這樣做是不可能的。”

“合起來的好處很多,假如有一天出現了另一種牛馬,可以每天不需要吃草卻能耕種上千畝的土地,到時候將土地合在一起,只需要幾個人就能耕種,剩下的人則可以干別的,但現在不行。”

“分開的人是怎么想的,你們應該很清楚,無非就是覺得自己上戰場廝殺掙下的土地奴隸不想和氏族的人分享、一些女人看中了某個男人覺得分出去單過會更好一些。不想分開的人看似也不少,但其中還是有區別的。有些孱弱的擔心氏族分開后難以存活、有些人只是不習慣改變,但還有一些人是懷念以往氏族聚集在一起的生活。”

“榆錢兒沒有問所有人,但問的這一百人就足以證明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這些天的流言你們也都聽到了,這件事是遲早要做的。支持的都是輕壯,都是士兵,他們如果心里有些怨怒,那么將是可怕的,作為軍事首領,我必須和士兵們想到一起,所以我支持分開。”

“但是,分開也不是一人一戶。如今耕牛、駑馬這些都不夠,一個人種植萬一出現了征召,可能一家人都過不下去,所以我讓榆錢兒算了一下,十人一什分兩頭牛。為什么是十個人?因為蓋屋子、耕地、收獲這些,十個人互相幫忙,即便征召也是按照一伍一什抽一的辦法來征召,不會影響到農事。按照土地的多寡,在秋收后互相之間再分配。”

首領們剛要起身詢問,陳健擺手道:“我知道你們想問什么,無非是想問這個氏族有什么區別?如果氏族首領能夠做到公允地分配,是不是可以不用分?我說可以,但是氏族的人口太多,你們分不清楚,也無法做到公允。”

“那些孱弱的、不能靠自己養活自己的,這些城邑會負責,也會從分出去的人那里征收賦稅來養活他們。”

“氏族的首領們,這是巨大多數夏城人的看法,我看這是無法阻擋的。我知道你們從前為氏族的存活付出了很多,族人們也都知道,我讓榆錢兒問過那些人了,如果分土地的時候,氏族首領分十人的份他們是否同意?這一次沒有人反對。”

“現在,大家就說說看還有什么想說的?”

很多人還在思考,尤其是氏族的首領們,她們當然知道那些流言,也知道這件事似乎已經不可避免,隨著時間越來越多的人會這么想,到時候自己首領的位子也會被人趕下去。

與其這樣,還不如同意,自己多分十份的土地,反正自己年紀已經大了,這一世這幾年見證了太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還不如給自己的親緣子女們留下一些東西。

然而他們沒有先說話,最先說話的卻是一直沉默的姬松,他起身道:“姬夏說得對,如今還沒有一人一天能耕千畝地的辦法,分合其實一樣,但是合在一起會有很多不公允。如果姬夏能夠保證那些孱弱的、不愿意分開的人的生活,我同意姬夏的意見。”

他算是城邑中那部分迷惘者的領袖,這些人懷念以往的團結無爭,卻又不知道該怎么面對時代的巨變,內心其實是最痛苦的。陳健告訴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土地產更多的糧食、讓工具變得更好,只有這樣他們的夢想才能實現,他們理解不了,卻也開始了時代巨變中的思索。

姬松同意之后,官員中那些和姬松一樣迷茫的人紛紛同意;而那些年輕的、士兵、官員則一直盼望著,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后的氏族首領在十份土地和垂死掙扎之間做出了選擇,只有寥寥幾個選擇了反對。

陳健沒有說話,而是讓榆錢兒將這里商量的消息傳遞到外面。

片刻后,那些等在外面的年輕人齊聲呼喊著,語氣中滿是興奮,這些夏城的士兵和輕壯用呼聲告訴了里面的人什么是支持,什么是夏城真正的力量和根基。

反對的幾個首領們聽著外面不可阻擋的聲音,重重地嘆了口氣,離開了族人,她們算什么呢?以后還有機會在議事會中嗎?自己的權利一天前還可以和這些官員抗衡,一天后便什么都不是了。


上一章  |  從酋長到球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