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561章 商業利益(求支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1章 商業利益(求支持)

第561章 商業利益(求支持)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6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上午七點半,武漢三鎮那充滿煙塵的天空下,便響起了上工的汽笛聲,此起彼伏的汽笛聲一陣緊過一陣,一聲蓋過一聲。如果從武昌城外的楚望臺軍械庫中用望遠鏡看去,整個城市在這一刻都蘇醒過來。

現在的武漢三鎮雖然已經不在是督政府所在,已經失去了中樞的作用,但是作為“九省通衢”之地,憑借著便利的交通,當然更重要的是憑借著當年作為督政府遺留下的工業基礎,現在的武漢三鎮早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樣也是最重要的工業基地。

這里甚至還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從當初的瘡痍滿目,城無余丁,再到今天城內居民百萬,三鎮居民不下兩百萬,只用了短短數年,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在上工的汽笛聲響起的時候,成千上萬的自行車——這種多年前研制的新工交通工具,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城市階層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盡管其價格高達每輛三十余元,但是仍然受到市民階層的歡迎。畢竟,自行車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市民階層于城市中的交通問題。

數以十萬計的自行車在武漢三鎮城區以及郊區的公路上蠕動著。車流和人流緩緩移動,從許多叉路匯集到干線上,然后再從干線分散到各家工廠里。

漢陽兵工廠、通用機械公司、第一模范紡織廠、中央發電廠、武昌船舶工業公司……還有其他一些沒有那么出名,然而也頗具規模的公司,已經開始了白班的勞動。現在的中國企業已經習慣了現代化的管理,工人們同樣也習慣了白班、晚班兩班倒的生產,每班十一個小時。

十一個小時的工作或許繁重,但是這種受到勞工法保護的工作時間,卻使得中國的工人相比于歐美各國的工人幸福許多,在那里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但工資卻很低,而在中國,他們只需要工作十一個小時,而且每隔六天都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也正因如此,工人們一直都對皇帝陛下心存感激,畢竟,正是皇帝本人主張的十一小時工作制。

因為煤炭粉塵的關系,所以用煤瀝青與石子鋪成的道路顯得很臟,騎在自行車上的人們,正不斷的踏著腳踏朝著工廠趕去,督促上工的汽笛聲已經使他們麻木了,他們每天都會趕上六七公里的路,來到工廠,在工廠里務工。

一但進入工廠之中,他們就立刻像一部機器一樣開始轉動,然后不停的工作,在整個工作過程之中,他們只有30分鐘的午餐時間,以及六次三十分鐘的上衛生間的時間,這是“科學管理”的證據之一,盡管中國并不是最早推行工業化的國家,但是早在多年前,就開始探索起了現代工廠科學管理的創新,從而令工場變成了工廠。

在這一天,依如往常一樣,以武漢三鎮為代表的中國的工業齒輪正常的運轉著,正常的轉動著。

在汽笛響之前一小時,作為漢口紗廠總經理太太的李淑芬便起床了,在家中的仆人準備早飯的時候,她便親自給兒子們穿好衣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然后便督促他們讀書,直到兩個兒子們背完《千字文》之后,她才滿意的點點頭,盡管現在已經廢除了科舉,不過國學開蒙仍然大戶人家的傳承。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正是他們與尋常家庭的區別。

在兒子們的喝著牛奶的時候——這是從皇家中傳出來的習慣。雖說陛下起于黃岡之后,雖說輕易奪取了湖北,可是戰爭卻也留下了不少烈士的遺孤,于是陛下便創辦了遺族學校,收容和培養戰爭中陣亡者的子女和親屬。為了養育這些遺族子弟,陛下便命人從歐洲引進數十多頭黑白花純種奶牛,生產出號稱當時中國最好的牛奶。學校規定學生每天上午第二節課之后,必須飲一磅牛奶,可以說遺族學校中的遺族子弟都是喝著地道的鮮牛奶長大的。而遺族學校喝牛奶的風氣,還影響了武昌城里的眾多官紳之家,大家紛紛開始給子弟喝起了牛奶。現在這種習慣早已經成為一種官紳家庭比較普通的生活習慣。

先看信,沒有,然后便取出報紙來,掃了一眼散發著油墨味的報紙。李淑芬早就習慣了一些現代主婦應該做到的事情——為丈夫準備好報紙,這是一個現代主婦必須要做好的事情,聽說在貴族家庭,還有專門的仆人用熨斗熨報紙。

因為丈夫是商人,所以《商報》應該放在最上面,當然少不了的還有《帝國時報》還有本地的《武昌日報》。現在這些報紙上總是有許多關于戰爭的消息,因為中華朝與英國正處于戰爭狀態,即便是在《商報》上,與戰爭有關的新聞仍然占據著報紙的主要版面。

但是李淑芬知道相比于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戰爭,他更關心美國發生了占領,不過有關美國內戰的消息通常輪不上頭版,總是擠在里頁。在國家與他國處于戰爭之中的時候,誰又會注意到大洋對岸的那個國家發生的不值一提的內戰呢?

在李淑芬剛準備好報紙的時候,她看到丈夫走了進來,然后便坐在餐桌旁一邊喝著粥,一邊看著報紙。

“煤炭的價格又上漲了!”

看著報紙上的時價,王云豐的眉頭緊皺著,嘴里不滿的說道。

“打了仗什么都跟著漲漲漲,鋼鐵在漲價,運費在漲價,煤炭也在漲價……”

當然,棉紗以及棉布也都在漲價,戰爭刺激著一切,對于商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并不見得是什么好事,因為現在一個更為惱人的問題正在困擾著所有的紡紗廠。

“哎,這個月,從美國運來的棉花只有不到30萬包,還不等到武漢,就被上海、廣州的廠子給瓜分了,再這么下去,這工廠可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之所以王云豐會發出這聲感嘆,是因為現在因為美國內戰的關系紗廠的棉花供應成了問題,一方面是爆漲的行情,而另一方面又是棉花供應不足,這如何不讓他惱火。

“老爺,既然這美國的棉花運不進來,為什么不買咱們自己的棉花。”

雖說對于棉花李淑芬并不懂,但是在她看來,這美國的棉花是棉花,中國的棉花怎么可能就不是棉花?

“你懂什么,美國棉花絲長質佳,國棉絲短質劣,而且棉中雜質極多、且未曾脫籽,生產多少有不便,雖說國棉價廉,洋棉價高,可若是算起來,真正用起來,價格倒也便宜不了多少……”

就在他的嘴里這么說道著的時候,突然,在報紙的一端他看到一個豆腐塊大小的文字,這塊文字頓時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讓他整個人的臉上頓時浮現出滿面的驚喜之色。

“這,這……這實在太好了!”

報紙上有關的紡織業公會向外交部提請要求保護的“中國在美利堅聯盟正常利益免受美利堅合眾國侵害”的消息,對于中國的每一個棉紡織業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對于身為美國駐華大使的蒲安臣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消息,這個消息意味著什么,作為外交官的他再清楚不過了。

“這是中國可能插手美國內政的信號!”

安國禮的話,讓蒲安臣點點頭,他的眉頭緊皺著,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盡管他千方百計的阻止南方的特使進入帝都,但是隨著紡織業公會的介入,事態就變得越發的微妙起來,這意味著中國的政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中國自己又不是不出產棉花,為什么非要美國的棉花……”

安國禮在那里抱怨著,作為一個北方人的他,現在顯然忘記了一個事實,就在幾個月前,作為外交官的他,同樣也涉足美國棉花的對華出口,在過去的幾年間,棉花一直是美國對華出口商品中最重要的一項,正是憑借著大量對華輸出棉花,彌補了美國對華貿易的逆差,使得對華貿易呈順差趨向,棉花貿易的興盛,不知道令多少美國商人為之發財。

當時和許多商人一樣,安國禮恨不得中國永遠都從美國進口棉花,甚至曾幻想過中國人把他們的棉田全部夷為平地,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試圖通過馴化美國棉種的方式,將美國的棉花移種到中國。

“棉花并不是最重要的!”

搖搖頭,蒲安臣神情嚴肅的說道。

“對于中國來說,棉花不過只是一個借口,一個他們插手美國內政的借口,可以肯定的是,中華帝國對于美國一直都是不友好的,盡管他們在口頭上經常說道著所謂的“中美友誼”,但是實際上,我的朋友,這不過只是用來欺騙他人的言語,中國人對于我們,一直都是持以惡心的,他們現在粗暴的干涉美國的內政,就是證明!”

粗暴的、野蠻的干涉美國內政!

盡管憤怒,但是蒲安臣卻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因為他很清楚,相比于美國,中國的力量實在太過龐大,對于美國而言,現在更需要盡可能的避免招惹這樣的大國。

“閣下,現在華盛頓必須直接回應這些中國人,告訴他們,美國絕對不會容忍任何國家干涉我們的內政,讓這些中國人見鬼去吧!”

安國禮憤憤不平的嚷嚷道,像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一般,他又接著說道。

“現在的中國并不是幾個月之前,那個時候,我們或許還擔心他們會不會發動戰爭,但是現在,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畢竟他們正身陷與英國人的戰爭之中,感謝上帝,現在最有可能卷入內戰的兩個國家他們之間爆發的戰爭……”

安國禮的態度無疑代表著幾乎所有支持北方的美國人的態度,在中英兩國爆發戰爭的消息傳來時,他們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的念叨著上帝保佑,甚至就連白宮中的林肯,也是曾發出過這樣的感嘆,畢竟,這意味著他們不可能干涉美國的內政。

“感謝上帝,中國人和英國人打起來了,但是……”

嘴上說著感謝,蒲安臣看著遠處皺眉說道。

“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是,假如中國人向我們提出抗議,要求我們解除封鎖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是接受,還是拒絕?”

這正是蒲安臣所擔心的,他幾乎可以肯定一點,中國人肯定會有所行動,他們的外交部為了讓商人們安心,一定會鄭重其事的向他提出抗議,要求美國解除封鎖。

“還能怎么辦?當然是拒絕他們,難道我們還接受他們的抗議,解除對南方的封鎖嗎?閣下!”

安國禮直截了當的回答道,在他看來解除對南方的封鎖根本就是無忌之談,那是美國的內政,是不容任何國家干涉。便是中國再強大,這種粗暴的行為也是絕不可以接受的。

“我當然會拒絕他們,而且華盛頓同樣會拒絕他。”

作為一名外交官的蒲安臣非常清楚,華盛頓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華盛頓的拒絕是肯定的,畢竟美國并不是一個三流弱國,美國不是南美洲的那些小國,面對威脅時,會無奈的選擇接受。

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又很清楚,接下來中國人會怎么辦?

“現在讓我擔心的是中國人,中國人他們接下來會怎么辦?”

“中國人會怎么辦?”

“是的!”

蒲安臣點了點頭,然后繼續說道。

“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次我們拒絕之后,中國人會契而不舍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們提出抗議,一次又一次,最終左右會演變成什么呢?”

這才是蒲安臣擔心的原因。

“那就讓他們不斷的抗議著,閣下,不要忘了,還有英國,只要英國能夠在這場戰爭中占據優勢,那么中國人的抗議,永遠是停留在口頭上的。”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