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宏圖第188章 決裂(第一更,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鐵血宏圖 >>鐵血宏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8章 決裂(第一更,求月票)

第188章 決裂(第一更,求月票)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2日  作者:無語的命運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無語的命運 | 鐵血宏圖 
仙俠小說


“滌生無意歸降?”

幾乎是的胡林翼只身返回大營,張亮基便迎過去問道。

胡林翼點了點頭,微露愧色地說道。

“說來慚愧得很,原本我以為自己能夠游說滌生不致自誤,可誰曾想,滌生居然如此固執,雖是好言好勸,卻依然毫無所獲!”

心下長松口氣的張亮基喟然微嘆道:

“滌生心志如此,我等焉能強求,潤芝你也不必難過了,畢竟你已經盡力了!”

“哦”了一聲,胡林翼對張亮基說道:

“大都督在帳中?林翼要親自向大都督請罪去!”

在進入營帳的時候,胡林翼一臉負荊請罪的表情,恭敬地長鞠躬道。

“臣有負大都督之托,未能說服曾國藩歸順我義軍,請大都督治罪!”

“治罪?”

看著滿面愧色的胡林翼,坐于書案后的朱宜鋒卻是笑著放下手中的書本,站起身走到胡林翼面前,扶起他說道。

“潤芝為我義軍不惜以身犯險,何罪之有?縱是有罪,那也是曾國藩之罪,與潤芝何干!”

被扶著的胡林翼聽大都督這般說,想到好友自誤已身,心下又是一陣感嘆,更是頗不感慨的說道。

“滌生自誤了!臣先前為一已之私耽誤大都督軍機之事,實是罪該萬死!”

“萬死……”

搖著頭,朱宜鋒卻又好言寬慰道。

“滌生是湖南之大才,縱是其不意歸順我義軍,朱某豈又忍心傷其性命!潤芝是體諒我這惜才之心,方才以身犯險,你這一去,我可是擔心的緊,只要你平安回來既可,潤芝切不得再說此話!”

“大都督厚愛如此,林翼實在是……”

感激涕零狀胡林翼深知現在不是做兒女狀之時,便連忙轉移話題道。

“事不宜遲,既然曾國藩無意歸順我義軍,那我義軍當立即發兵攻以岳州……”

痛下決心的胡林翼雖是于心不忍,可在仁至義盡之后,卻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其它的選擇了,相比于個人私誼,義軍的大業才是首重之事。

“攻城?”

搖著頭,朱宜鋒說道。

“今天時間已經晚了,這岳州城內有萬余湘勇,若是攻城的話,縱是攻進這岳州城,亦有可能陷入巷戰,短兵相接之下,于此夜間反倒不利于我軍火力發揮,明天吧!”

說話時,朱宜鋒朝著張亮基看了一眼,而張亮基則只是微微垂首。有些話,現在并不需要去說,或者說根本不需告知于他人!只需要去做就行了!

天色漸晚,在岳陽樓上,曾國藩的雙眼凝視著洞庭湖,這八百里洞庭,是如此的寬闊,此時他的心情卻顯得有些沉重。

“大哥,各營皆已經得到通知,子時一過,既整隊出城!”

曾國葆看著大哥,張張嘴話到嘴邊還是止住了。在從大哥那里得知張亮基、胡林翼以及左宗棠等人皆已經歸順賊逆之后,他的心思便有些飄浮不定,他們那些人物都降以漢軍,難道他們當真覺得的這天命在漢,不在清?若非如此,他們又豈會降于漢軍?

“知道了!”

曾國藩點點頭,他的視線轉向北方,此時隱約的可以可以看到賊逆大營中的燈光。

“國葆,張石卿降了,胡潤芝降了,左季高也降了……”

在發出這一聲嘆息時,曾國藩像是老了許多似的,直到現在,他還是無法接受那些曾經的故交好友,居然一個個的都降了武昌賊逆。

“大哥,其實,其實……”

見大哥主動提及此事,曾國葆便試著說道。

“既然如張石卿者亦已經歸降義軍,大哥又何必如此?現在這湖南局勢崩壞如此,江西遭粵匪余毒,縱是我等到了江西,那也是寄人籬下,且到時候朝廷亦不知會如何追究湖南一事,還請大哥三思!”

曾國葆說的是肺腑之言,相比于大哥對朝廷的忠心耿耿,他于朝廷的忠心卻極為有限,相比下之下,他甚至更在意曾家的富貴,甚至在他看來,現在若是大哥能及時歸順的話,再不濟于將來也能弄個開國元勛,到時候曾家便能真正與國同休了。

心里這般,但他卻不敢直截了當的說出來,只能委婉的說著自己的想法,因為他了解大哥的脾氣,為人。

“國葆,你覺得,大哥應該降于武昌?”

從弟弟的話中,聽到其意的曾國藩反問道。

“滌生,精明若張石卿者亦已經降于武昌,左季高、胡潤芝,滌生常言其之才遠甚于滌生十數倍,如今他們皆以歸順義軍,雖不知這是否是天下人心所向,可卻也是民心所指,若民心如此,滌生焉能抗之!”

就在這時,在旁邊傳來了郭嵩燾的話聲,只見他走到曾國藩的身側,看著湖上的義軍水師說道。

“道光二十年,小弟曾入浙江學政幕,于浙江曾親眼見英吉利之船堅炮利,而今日武昌者,其堅船炮利全不遜英夷,且其又以西法練兵,可謂是盡取西洋之長,如此種種可見其心志……”

相比于其它人,經歷過十幾年前浙江之戰的郭嵩燾曾親眼目睹浙江海防之失,一向為“華夏”所看不起的“島夷”的船堅炮利,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而現在武昌的堅船炮利,在他看來更是非人所能敵,在張石卿等人紛紛歸順義軍的消息傳到耳中時,他亦深受震動,甚至聯系江寧的粵匪,認定這便是大清國氣數將盡的表現,

在大清國氣數將盡之時又當如何?

或是自立養以實力,待他日逐鹿天下,或是歸順他人,而相比于江寧粵匪,這武昌義軍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也正因如此,他似乎明白了張石卿等人的選擇。

“云仙以為這武昌賊逆便是天下民心所向!”

直視郭嵩燾,曾國藩的語氣中帶著濃濃的不滿。

“非是嵩燾以為武昌為天下民心所向,而是這天下人心將往何處!”

郭嵩燾并沒有回答曾國藩的問題,而是同其玩起了繞口令來,在曾國藩詫異時又聽他說道。

“今日如封疆大吏張石卿者降于武昌,如左胡才名譽滿湖廣者亦投效于其,消息傳出,湖廣焉不為之震動,屆時這湖廣之賢才又豈會甘于雌伏于野,如此,這湖廣之民心自然歸于武昌,歸于漢軍!”

郭嵩燾的話似雷鳴般的在曾國藩的耳中震動著,莫說是其它人,縱是自家的親弟弟在聽到如張石卿者業已降漢,亦也心思難靜,以為這天下氣數變化已顯,更何況是那些雌伏于野的賢才?

若是當真如此,那湖廣的民心豈不就歸于武昌,離其得到這天下的民心還有多遠?相比于朝廷,武昌者,漢人也,相比于江寧,武昌者,不信邪教,守以圣教。此消彼漲之下,天下士民之心盡歸之時,不正是大清國氣數全盡之日?

內心恐懼著,曾國藩半晌說不出話來,他不敢再往下繼續想下去,因為他非常清楚,再往后會發生什么,到那時,這大清國……

可皇上待我曾國藩恩重如山,我又焉能……

“云仙,可記得,我于家中守制時,正是云仙你往家中游說我,我方才出山!”

此時曾國藩顯得極為平靜,他凝視著洞庭湖,道出了往昔之事。

“他日,若是知曉今時之困,云仙你會勸我出山嗎?”

“這……”

當時郭嵩燾之所以勸其出山卻是事出有因,見其重提昨日舊事,便出言解釋道。

“那粵匪者雖以民族大義爭取民心,可其所依靠者拜上帝會,所崇拜者天父天兄;信耶穌異教,迷《新約》邪書;所過之處,毀孔圣牌位,焚士子學宮,與我中華數千年文明為敵,已激起天怒人怨。凡我孔孟之徒、斯文之輩,莫不切齒痛恨。就連鄉村愚民、販夫走卒,亦不能容其砸菩薩神靈、關帝岳王像之暴行。我等以捍衛名教的旗幟,必定得天下民心。天下人都必歸我勤王之師,粵匪自然不能長久嗎?但現在,天下之勢難測,自需謹慎從之!”

一句天下之勢難測卻道出了郭嵩燾內心的真實想法,盡管他覺得天下之勢可能歸于武昌,卻又不敢那般肯定,但這種事情實需擔負太多的風險。

而曾國藩在聽到他這么話時,亦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看著郭嵩燾好一會之后他眼中的光芒更是一閃而過,對其說道。

“云仙看來你是已然做好決定了?”

“那滌生你……哎”

面對曾國藩的問題,郭嵩燾先是點點頭,而后看著他卻又是一聲長嘆。

看著這兩位,曾國葆卻是一頭霧水,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兩位兄長在這里打著什么啞迷,但是他卻能感覺到大哥的心情變化,就在他不知所以然的時候,卻見大哥立于墻邊背手,似乎是在看著洞庭,似又有所悟一般。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云仙,此番你我一別,以后還請多多珍重!”

一首短詩表明了心志的曾國藩并沒有回頭看郭嵩燾,而郭嵩燾則對其長鞠躬道。

“滌生,自此之后,好自珍重!”(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上一章  |  鐵血宏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