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塵帶著小太子離開沒幾天,茅山掌門便在自己的靜室內羽化而去。
偏偏就在茅山掌門羽化的前幾天,有一個道人便帶著一個小孩子前來拜訪過,誰也不知道他們談了什么,誰也不知道那個道人是誰,反正他們離開之后,掌門便猶如被抽調了靈魂一般,交待了遺言之后,便閉門不出,直到羽化而去。
當茅山掌門羽化的消息傳回了江西龍虎山,張真人微微一嘆,沒有表示,也沒有評價!
隨著道人一家家名山的拜訪,無論佛道兩家都免不了一場塌天之禍,一位位聲譽正隆的名道高僧坐化圓寂,那個帶著小孩子的道人成了佛道兩家最恐怖的存在。
卻沒有一家敢有半點抗拒之意,無論普通弟子如何群情洶洶,山上的長老和掌門都是不置一詞。其中的隱情注定了耐人尋味,但佛道兩家的高層卻是有志一同的選擇隱瞞。
沒有人敢泄露道人的來歷,也沒有人敢說一句事情的起因。甚至連文書上都不會有只言片語,一切的真相也隨著時光的流走,隨著朝廷紛亂的平息,漸漸被埋進了回憶里。
幾個月后,一僧一道在長江邊上投水而死,沒有一絲波瀾,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們的來歷。官府草草地收尸之后,卻不妨佛道兩門都暗暗地長舒了一口氣。
長江上一艘小船順水而下,江面上一艘艘小船往來,漁歌四起。一個道人陪著一個三四歲大的小孩子坐在船艙里,小孩子手指著四周漁船上一只只水鳥問道:“師公,看他們要把鳥兒勒死,我看見他們往鳥兒脖子上捆繩子了,我們救救那些鳥兒吧!他們好可憐!“
道人看了看,輕聲地回答道:“沒有人想勒死鳥兒,只是不讓他們吃魚罷了。”
“為什么不讓鳥兒吃魚”小孩子不解地問道。
“那些是魚鷹,也叫鸕鶿,北方可沒有,這是漁家養來捕魚的。給鳥兒脖子上套上稻草,是為了讓魚鷹不把捕到的魚兒吃到肚子里面去,不然吃飽了的魚鷹就不會再抓魚了”了塵指著不遠處的小船解釋道。
果然,了塵話音剛落,水面上一只魚鷹便高高地揚起了腦袋,漁船飛速地劃了過去,將魚鷹帶上了小船,擠出了魚鷹喉嚨里的鮮魚之后,解開了魚鷹脖子上的稻草,賞給了魚鷹一小塊魚肉之后,又將再次給魚鷹系上了稻草之后,再次趕下的小船。
“師公,你不是說魚鷹吃飽了,就不會再抓魚了嗎?為什么漁夫會喂給它小魚吃?”小家伙扭過頭來,蒲扇著亮晶晶地大眼睛問道。
“如果魚鷹抓到了魚之后,不給獎勵的話,下次魚鷹就不會聽話去抓魚了啊!”道長笑了笑之后,沖著遠處的漁家喊道:“漁家,可有大一點的魚賣?“
漁家一聽有生意上門,哪有沒魚賣的?趕忙把船靠了過來,小家伙也第一次看清了魚鷹的長相,還好奇地想去摸一摸,卻不防被兇悍的魚鷹狠狠地瞪了一眼,趕忙收回了白白嫩嫩地小手,還心有余悸地將小手藏到了背后,那副心有余悸地樣子,惹得了塵和漁家都是哈哈一笑。
小家伙知道自己師公和漁家在笑自己了,小臉漲得通紅,再次伸出了小手,閃電似地神了出去,摸了摸魚鷹濕漉漉地翅膀,這才炫耀似地回頭看了一眼了塵,好像在說:“看師公,我摸到了啊!我才不怕呢!”
小船上的道士和小孩子,正是了塵和大明的小太子殿下,出了皇宮了小太子第一次可以看見了江南的情景,自然新奇得不得了,待在小船上一刻不肯消停,小船順水而下,兩岸看不盡地風景,小太子也有問不完地為什么。
船到南京,了塵便帶這小太子棄舟登岸,連船都不要了。南京面朝長江,自古金陵繁華地,自然大別于其他的風景,這里有六朝金粉的繁華,自然也有貧民窟的窮困,有文人雅士的高歌唱吟,更有也有狐城社鼠的勾當。
了塵特意在城里買了一個不大的院子住了下來,每日里只是帶著小太子到處閑逛,看一看蕓蕓眾生,看一看百姓的生活。
大隱隱于市,到了南京的了塵也換下了一身道袍,跟一個普通市民一樣,試著去融入南京的世事繁華之中。
了塵并不怎么拘束小太子的行動,反正無論小太子如何東跑西跑,總是逃不過了塵的神識。小孩子果然容易交朋友,小太子沒幾天就跟隔壁的幾個小孩子混熟了。
小太子學會了自己花錢,自己買根商販討價還價。當小太子抱著一大堆小孩子玩意找了塵獻寶的時候,了塵很欣慰地笑了笑。
至少小太子以后不會再成為一個雞蛋四兩銀子的“明君”了吧!
能住到一個巷子里的,其實身份都差不多,這條巷子住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商販,和一些手藝人。沒有太窮的,自然也沒有大富的,真正有錢的,不會住到這里來,哪怕本是巷子里的人發財之后,也會主動搬到更好的地方去。
小太子最要好的朋友是一個叫趙高中的,父親卻是個殺豬賣肉的,長得高高壯壯,一看就不是好惹的,比小太子也大不了一歲,卻高了整整一個頭。不過他家老子卻顯然不希望兒子長大了也殺豬賣肉,準備長大了送進了學堂讀書,所以才會起個名字叫高中,差點沒把周圍的鄰居笑死!
兒子是自己家的好,屠夫才不管別人怎么看他,每天里起早貪黑地收豬,殺豬就為了給兒子多攢點家當,以后小孩子進學,可不是個小負擔。卻不想自家的兒子早就混成了巷子里的孩子王,手下還有一個小太子給他當小兵。
小太子顯然也不認為叫別人大哥有什么不對,每天玩的不亦樂乎!跟著巷子里的一大群孩子天天沖鋒陷陣,野到沒邊了。從前在皇宮里除了宮女太監,哪兒有這么多玩伴啊?
了塵帶著小太子一住就是好幾個月,跟隔壁鄰居都混熟了,小太子也天天往外跑,被太陽嗮得漆黑,卻也壯實了好多。
一個快樂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至少了塵是這么認為的。
直到有一天,巷子里突然響起一陣哭聲,了塵匆匆地帶著小太子走進了隔壁趙家的家門。
小民的悲哀第一次**裸地展現在了小太子的面前。。。
趙高中的屠夫老子起早貪黑地收豬,錢賺了不少,卻也終于惹到了一幫子青皮混混。
趙高中的老子本來就是個殺豬的,殺氣十足,長得也身高體壯的。當一幫子青皮混混誣賴他偷豬,將他打的頭破血流想要訛詐的時候,忍不可忍地趙屠夫終于失手,砍傷了一個混混!
衙門里的差役出奇地來得飛快,將趙屠夫鐵鏈子一套就帶回了衙門,說是要過堂,少不得蹲大獄,然后挨板子發配流放!
鄰居們哀聲嘆氣,卻只能同情而已!都是平民百姓,誰又能幫得了誰?
趙家的天塌了!小太子也失去了自己的帶頭大哥。家里出了這樣的事情,趙高中哪兒還有心思玩耍?
趙家的好容易積累的一點錢財嘩啦啦地像流水一般地灑了出去,終于到了不得不賣掉房子的地步。
小太子很講義氣地拿出了臨走時祖母拿給他的南海大珍珠,準備幫自己小伙伴一把,卻被了塵發現,沒收了珍珠,換成了一小錠碎銀子。
小太子小歸小,卻并不傻。拿著銀子氣鼓鼓地瞪著自己師公老半天,見了塵沒有理會他的意思,便只能泱泱地講這塊小銀子給小伙伴送去了。
小太子回來的時候,好半響不理自己的師公。了塵笑了笑卻并不在意。
趙家的房子還沒賣出去,趙屠夫卻馬上就要過堂了。
了塵帶了小太子跟著街坊一起去聽審,再見到的是一場悲情地嚎啕大哭!
生不進衙門,死不如地獄。古今中外,好像衙門從來就沒有干凈過。
一場草草收場的審判,雙方各有過錯,趙屠夫卻被判了賠償銀子一百兩銀子,收監一年。
不多不少,剛好是現在趙家賣掉房子后的財產數。
鄰居們憤憤不平,什么樣的傷情要一百兩銀子,都夠買幾條性命了!
但老爺是這么判的,一群老百姓還能翻天不成?
了塵冷冷一笑,帶著小太子離開衙門。
小太子不明所以,卻被了塵“噓!“地一聲,禁住了聲音。了塵帶著小太子隱身來到了衙門的差役房內,看到的是那個大堂里傷得很重的混混沒事人一樣,在跟著一幫子衙役分錢。
小太子恍然大悟地差點沖過去,卻被了塵一手拉回之后,迅速離開了府衙。
了塵為什么住進哪個胡同,不就是看見了趙屠夫臉上的黑氣,和破財的面相。
官場黑,吏更黑!
趙家終于賣掉了房子,搬到了城外西的貧民窟內,一個城市的小康之家就這樣消失了,大明卻多了一戶并無穩定的貧民。
“師公!你為什么不幫幫他們?“小太子終于忍不住地問了出來。
“這是你父親和你的責任,卻不是我的責任啊!“小太子不懂,了塵也不解釋。現在的小太子還是在太小,等長大了自然能夠想明白!
當天晚上,了塵一封手書丟進了南京御史的家中。至于結果如何?了塵不相信這個御史真有這么大狗膽!
以后的日子,小太子還是會經常偷偷地跑去貧民窟里看望趙高中,貧民窟里,趙高中卻沒有昔日的笑顏和活潑,小小年紀,他也要開始為了家里的生存努力了。
小太子終于徹底底失去了這個玩伴。
了塵見小太子泱泱不樂,干脆也賣掉了房子,搬到了城北的富貴之地。
這里是南京最富有的地段,往來的無不是富甲一方的人物。
了塵買下一處商人的別院,是一個家道中落的商人賣出的產業。
饒是小太子住慣了皇宮,也不能不對著這處宅子里布置擺設大為驚奇。
以前祖母總是告訴小太子,皇宮才是全天下最富貴的地方,卻不想南京城內也有這樣的富貴之所。
當然富貴了,這個別院可是曾經南京最大的鹽商別院。鹽商可是大明最有錢的人了。皇宮雖然富貴,卻是幾百年的老房子了,維修妝點一下,御史們都要死要活,朝廷也一直缺錢,哪兒比得上鹽商那么能享受?
了塵謊稱四川來的蜀錦商人,又買下了這么大一塊產業。做老板的并不親自談生意,那是掌柜們地干活!
老板只要會花錢,就是自己了人了!
了塵帶著小太子開始一擲千金,把錢不當錢地開始揮霍之后,很快打進了富商們的圈子。
然后小太子見識了皇宮里聞所未聞的豪奢。
金銀如土,珠玉如泥,種種奇聞,簡直聞所未聞。見過一碗魚羹需要幾百條魚的嗎?見過一碗鴨掌,需要幾百只鴨子的嗎?不但小太子驚訝到了,連了塵都大開眼界。
“師公,你說趙家有錢,所以才招來別人覬覦,為什么他們那么有錢,卻沒人覬覦他們?“小太子問道。
“因為他們和朝中大臣有關系,有些是他們的幕后老板,有些干脆就是他們的子侄,他們有錢,可以給朝廷的官員上供,給可以給衙門的差役打賞,誰敢動他們?“了塵解釋道。
“我敢,我父皇也敢!“小太子不服氣地道。
“不,你父皇也不敢!你也不敢,”了塵笑著搖了搖頭道,渾然在意小家伙生氣的樣子,將頭轉向了南邊。
小家伙還小,還不知道這群真正富人背后的恐怖,也不知道不與民爭利的厲害啊!
北方怕旱,南方怕澇。雨季很快來了,小太子或許應該見見什么才是真正的苦難!
無論哪個朝代,好像一直都把水旱之災當成了頭等大事,大明一樣,年年撥出大量的錢財修堤,卻年年鬧災,只是災情大小罷了。
六月梅雨,嘩啦啦的大雨一連下了一天一夜。長江水明顯變黃,滾滾的江水也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飛快上漲。
小太子第一次見識到了洪水的威力,臉色有點發白地在江堤上站了半天。
幾天之后,附近州縣的第一波災民到達了南京的城下。
幾乎一夜之間,南京就多了好多乞丐,買兒賣女哭聲震天。
他們是從洪水里逃出來了,除了一條命,什么也沒剩下。
了塵帶著小太子去城外施粥。
其實每次遇到災荒的時候,城內的富戶為了名聲也好,為了面子也好,都會施點粥表示一下的。花費不大,卻也賺個好名聲。真正一毛不拔地家伙很難再圈子里混下去。老百姓會戳脊梁骨,其余的士紳也會看不起兒疏遠他的。
了塵買宅子的同時,自然也買下了不少奴仆。其實施粥的話,大抵都是奴仆來干,主人只要端起粥勺意思一下讓人知道誰在做好事就行。
了塵把機會讓給了躍躍欲試的小太子。
只是有善心的地方,卻并不一定祥和。幾個一身華貴的老女人帶著一大幫子打手走進了災民堆里。
每次水災,既是災民苦難的日子,也自然會是一些人發財的好機會!
人牙子,老鴇子第一個登場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