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1399章招降金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99章招降金將

第1399章招降金將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26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作者:話凄涼分類:

天漸漸亮了,一輪紅日緩緩升起,驪山東面的天空一片赤紅。

沉睡過去的金軍,感受到身上的溫暖,慢慢睜開雙眼,士卒看著紅日東升,內心卻沒有被朝陽溫暖,山頂死寂一片。

李本深輕裝急進,趕來南面支援,士卒身上就掛一壺水,一點干糧,昨夜已然吃得精光,現在士卒怎么能不絕望。

山腳下,明軍士卒建起了簡易的柵欄,持銃的火銃手,抬銃對準山頭,大隊士卒持矛沿著山腳巡視,將驪山圍得水泄不通。

王屏藩站在一塊石頭上,看著山下的明軍,見炊煙裊裊,扭頭走向山頂,來到李本深的身邊。

“李軍門,我們守著驪山,已經沒有意義,我看山下明軍正在造飯,不如等他們吃飯時,沖下山去,看能否突圍!”王屏藩干裂著嘴唇,坐到李本深旁邊說道。

李本深正擦著手里的寶刀,聞語并未回答,而是扭頭看了看周圍,遍地都是神情木然,或躺或臥的金軍士卒,已經毫無士氣可言。這樣的士卒,還能沖出重圍么?李本深心存懷疑,已經沒有自信,不過他們現在的處境與馬謖無異,在山上只能等死,李本深嘆了口氣,還是同意的點了點頭,“好吧!沖一次試試!”

天已經亮了,臨潼附近的銃炮聲響到后半夜時,便停歇下來。此時周圍已經沒有火炮聲傳來,而山下的明軍安靜的造飯,完全不防御背面,這就說明金軍主力已經潰敗,臨潼附近可能早沒了金軍,他們估計成了困守死地的孤軍。眼下的情況,他們只能突圍。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這個情況,不說能不能突出去,就算能夠突出去,他們又該往哪里走,該如何盤算,李本深頭腦里卻沒有一點頭緒。

這時,一隊騎兵忽然奔馳到了山下明軍的營寨,片刻之后,明軍的柵欄被搬開一塊,李元胤只領著兩名親衛出來,然后直接向山頂爬去。

在離山頂不遠處,半山腰的一隊金兵攔住他,喝止他向前,李元胤卻用馬鞭直指金兵道:“你等是不想活命了么?”

幾名金兵明顯也知道現在的處境,山下上來的明將,多半是來招降,他們臉上都漏出了猶豫。

“還不去通報你們李軍門,就說故人來訪,特來救你們全軍性命!”李元胤又喝道。

金軍士卒相互之間看了看,一名頭目忽然抱拳,“這位將軍稍后!”說完,他便轉身向山頂爬去,不多時便到了李本深身前,抱拳稟報道:“啟稟軍門,山下來人,說是軍門故人,要救我們性命。”

李本深微微皺眉,一旁的王屏藩和何承志,臉色一變,何承志道:“這必然是明軍來招降了。”

周圍金軍將士聽見,不禁齊齊向他們看來,臉上有些期待,可也有些糾結。

金軍已經戰敗,理智點的金軍將校都意識到大金國可能要被滅了,為自身和家人考慮,他們應該想法活下去,但是投降卻又有些不甘。

金軍士卒的想法則簡單些,他們不喜歡明朝,但是他們想要活命,不想死在山上。

李本深見周圍的將士,不知道何時全都占了起來,圍過來注視著他,他不禁嘆了口氣,“帶上來吧!”

“李軍門,你要……”何承志話說道一半,卻停了下來。王屏藩沉默著,也不說話。

他們吃金國的俸祿,有責任為金國盡忠,可是這萬余士卒卻只是當兵吃糧,他們已經盡了士卒的責任,血戰了一場,現在已經戰敗,卻沒有責任要求他們也已死殉國。

士卒聽了李本深的話,臉上不禁一喜,抱拳后飛快的轉身,然后腳步飛快的下山,不多時,便將李元胤迎接上來。

李本深看見李元胤,卻微微一愣,驚訝道:“怎么是你?”他遂即站起來,盯著李元胤道:“元伯好大的膽子,難道不怕我殺了你么?”

高杰與李成棟很親密,像是兄弟,李本深是高杰的侄子,李元胤是李成棟的義子,兩人在徐州時輩分差不多,所以有些交集,相互之間都認識。

王彥派李元胤過來,讓李本深有些意外,不過卻看出了王彥在招降上下了心思。

李元胤卻笑道:“山下數萬大軍圍困山頂,本鎮有什么好怕。再說就算本深你不念舊情,也得為山上近萬手下考慮,他們都有家人,你總不能讓他們都陪我四死吧。”

李元胤聲音豪邁,話音很大,原本周圍只是圍了一圈將校,現在士卒們都站起來,里里外外圍了幾圈。

李本深見士卒都看過,鼻子重重出了口氣,沉聲道:“你想怎么樣?”

這個時候,李本深開不出什么條件,他也不想提什么條件。老實說,金國對他不錯,這次大敗已經讓他心灰意冷,如果不是萬余士卒,他可能不會讓李元胤上來。

“監國念舊情,點我的將,讓我一定要說服你歸順大明。”李元胤也不廢話,自己在一旁的石頭上坐下,然后說道:“眼下局勢已然十分明朗,豪格僅率十余人逃到渭水北岸,我大明占據長安,奪取關中已成定局。現在山下兵馬重重圍困,你們根本無法逃脫,更不會有援兵過來,本深你不為自己想,也該為一萬士卒想想。多的我不說,這是監國給你的信,我勸你歸順吧!”

李本深在一旁坐下,臉上一陣沉默,李元胤取出王彥的信交給他,繼續道:“這是監國給你的信,只要你們歸順,士卒可以卸甲歸鄉,將領如果愿意繼續從軍,可去南京武學學習,然后分配各軍。”

李元胤聲音很大,他是故意說給所有人聽,周圍金軍將士聽了,不禁紛紛議論起來。有的人信,有的人卻認為明朝不會那么好,但心被騙下山后,讓他們去做苦役。

李本深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信,他展開一看,信的內容并沒有說什么條件,因為這些李元胤會說,王彥寫的是一些感慨。

王彥在信中說他曾也是徐州鎮的一員,感嘆著近十五年來,徐州鎮分崩離析,他、李成棟、李元胤、還有李本深,因為種種原因,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這個大時代中飄蕩,有的走對了路,有的則上了歧途。

如今天下即將一統,徐州鎮各部也算歷盡風雨,王彥希望十五年后,各部能夠從新走到一起,不要在自相殘殺,相互為敵……

李本深看完王彥的書信,不禁久久無語……

在李元胤招降李本深時,渭水南岸,一片人潮中,唐通身前同樣來的一員明軍使者,只是級別并不如李元胤高。

王彥派李元胤去招降李本深,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比較安全,把握很大,就算李本深不愿意投降,也不會殺李元胤,畢竟雙方有舊,并非你死活的敵對關系。

王彥滅金,打的旗號雖然是掃平胡虜,但是兩者之間的戰爭,其實是一場爭霸戰爭,只要一方肯認輸,那就完了,并不會像明與滿清一樣,進行報復性的屠殺,雙方的仇恨沒有那么深。

沒有派級別更高的人去招降唐通,主要是這廝之前拒絕了明朝的招降,還害死了明朝的使者,張名振有些拿不準,所以只派了個信使。

“國公,明軍怎么說!”唐通周圍同樣圍了不少人,一名部將見唐通看著王彥的書信,臉色陰晴不定,忍不住開口問道。

唐通沉著臉,將書信遞給身邊副將,“楚王給出條件,保我們平安,不過需要舉家遷往南京。”

“那不就是軟禁么?”福將愕然道。

唐通臉上慘笑,“現在我們還有別的選擇么?”

臨潼大戰結束,明金之間的勝負便分了出來,金國大勢已去,已然成為事實。金國徹底喪失了爭霸天下的可能,也就說跟隨金國將沒有政治前途,金國不在是一個人才能夠施展抱負的舞臺。

原本難以招降的金國官員,此時思想上都發生了動搖,沒有多少人愿意跟著一個沒有前途的政權,繼續走下去。

當然有動搖的,便也有頑固不化的,明軍在驪山和渭河南岸的招降比較順利,但被困在泄湖的金將劉之復卻拒絕投降,自刎之后,鎮內的三千多殘兵,才抬著他的尸體出來投降。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