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1259章回去放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59章回去放養

第1259章回去放養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14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小說分類:


幾千年來,草原上的民族一波接著一波,但干的事情,可以說始終未變,那就是放羊和打劫。

蒙古人崛起前在草原上放羊,被趕回草原之后,依然接著放羊,整個民族統治天下百年,硬是沒啥改變。

文明的目的是什么?社會發展的終極是什么?

如果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定一個終極的目標,各個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向這個目標邁進。

每個文明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一步步的向前發展,向前演進。

那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游牧無疑一直未變,未對整個人類的文明建設,作出過什么貢獻,相反還不斷扼殺先進文明的演進。

游牧民族一波接一波的興起,中國也有王朝更替,也存在很多問題。

春秋戰國的社會問題是戰亂頻繁,社會需要統一,秦廢分封,行郡縣,實行中央集權,為中國的文明定下了統一大帝國的基因,秦完成了他的責任。

但是秦很快又出現了新的社會問題,就是如何維持天下的長期安定,漢的建立解決了這一問題,并進一步完善了秦的制度,找到了安定和治理天下的工具儒家。

此后新的社會問題出現,門閥大族把持資源,社會階層固化,帶來了新的問題,魏武帝推行寒門法家,嘗試對人才的選拔制度推行改革,動搖門閥的根基,到隋朝時,科舉制度的建立,解決了人才選拔的問題。

科舉可以說是一向偉大的創舉,同時期的各國都不曾有,直到今天公務員選拔,可以說也是來自科舉,他解決階層流動的問題。

到了唐代,藩鎮割據,武將不受控制的問題出現,但這一點被宋解決。

將歷史連起來看,就會發現,中國的文明真是一個史詩,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接力,不斷的解決社會的問題,完善文明的制度。

看整個文明的脈絡,創建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得到穩定天下的思想,改革人才的選拔制度,實現階層的流通,控制軍隊,實現軍隊國家化。

有這幾點,就已經接近一個近代的國家,而宋也成為眾多王朝中,將內部問題基本解決的王朝,如果沒有強大的外敵,宋可以說已經基本解決了幾百年一輪回的問題。

中國歷代的王朝,一點一點的解決文明發展中所遇見的問題,向一個近代化的國家一步步邁進。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王朝,對于中國文明的演進都做出了貢獻,晉代魏,可以說就是一場歷史的倒退,不僅僅退回分封,導致八王之亂,在政治上也開了個不好的頭,于制度上也未有突破,除了滿足司馬氏的私欲外,少有進步之處。

在他之后的宋齊梁陳,可以說都受到了司馬代魏的惡劣影響,也是有樣學樣,一樣的乏善可陳,沒有完成文明演進的歷史任務。相反是北魏的漢化,為中國的文明帶來新的曙光。

另外五代十國時期的幾次改朝,也未解決社會的問題,改朝換代,也無歷史意義,直到宋的出現,解決了武人的問題。

這幾千年,中國文明的演進,雖然有波折,但是一步步向前,到今日,明朝在變革之中,已然離近代化的目標更進一步,然而蒙古人還是在放羊。

是的,沒有錯,他們還在放羊,然后沒事出來搶劫一波,他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目標是什么?

沒有目標,他們注定會落后于世界。

時間到此時,明朝演進到這個地步,就算是全盛時期的蒙古,也不會是明朝的對手,何況是吳克善率領的這些殘兵敗將。

收兵的命令是吳克善所發,但原因不是因為他兒子弼爾塔哈爾失蹤,而是佯攻東城的蒙古部落忽然擅自撤退。

當蒙古人如潮水般退下之后,巴善怒氣沖沖的退回來。

在他看來,雖然沒有破城的跡象,但是畢竟蒙古勇士已經上了城墻,而且大軍士氣未竭,還能再攻一段時間,這時后面卻忽然鳴金收兵,不是白白放棄,讓前面的蒙古勇士都白死了嗎?

這是將攻城當成兒戲,也不將他們的性命當回事。

巴善領著一群蒙古人,疾步走回來,準備質問吳克善。

一行人剛走到中軍,卻見吳克善居然也再發怒,他正一把提起喀喇沁部的臺吉,怒聲問道:“誰讓你私自退兵的!我宰了你!”

北面的進攻,本就艱難,東城的佯攻一撤,城上明軍就可支援北城,那破城便基本沒戲了。

再者,吳克善發現自己兒子失蹤,有些擔心,所以下令退軍。

喀喇沁部的臺吉烏賀看見吳克善大怒,他心中也有些害怕,忙慌張的說道,“大汗,是有族人向我報告,在南城外發現了明軍的斥候,我以為是明朝援軍到了,所以才匆匆退兵的!”

聽見他這么說,吳克善一下愣住了,連一臉怒氣的巴善也驚呆了。

眾人被這個消息震驚,忽然吳克善有些不敢相信的再次提起烏賀,面目猙獰道:“你休要胡說,大雪未化,道路不通,明軍的援軍怎么可能過來!”

“這么重要的事情,我豈敢胡編亂造,大汗不信,可以將發現明軍斥候的人叫來。”

蒙古人攻三面,留下南面給明軍逃脫,所以在城南有一隊人馬監視,可是明軍城門緊閉,他們沒有等到明軍出城,反而等到了明軍的援軍。

吳克善還是不信,但是巴善卻有些相信了,他沉聲道:“大汗,烏賀臺吉說的可能不假,或許明軍沒走遼西走廊,而是乘船渡海而來。當年明朝能將謝遷的三萬人運到朝鮮,那么現在運大軍到遼河口,然后順著結冰的河道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關外被大雪覆蓋,道路不通,沿途又沒有補給,甚至生火的木柴都不好找,蒙古人都不敢走遼西走廊,明軍肯定也走不了,但是海路還真有可能,畢竟明軍曾渡過三萬大軍去朝鮮,有先例在。

周圍的蒙古人聽了,頓時慌了起來,紛紛驚呼道,“這怎么辦?沈陽還打不打?我們趕快撤吧!”

吳克善臉上一陣陰晴,慢慢松開了烏賀,而就在這時,他發現弼爾塔哈爾沒有出現。

這讓他心頭一緊,不由得想起,方才看到弼爾塔哈爾登上城頭之后,便一直未看到他的身影,于是不禁忽然大喊道:“我兒在哪里?”

巴善指揮他的部眾,也沒注意到科爾沁那邊的情況,但是一名科爾沁的千夫長,卻忽然悲痛道,“可汗,弼爾塔哈爾被明軍殺了,尸體被拋下了城頭。”

吳克善聞語,內心頓時一陣劇痛,眼前一黑,便忽然載倒下去。

一場血腥的攻城戰結束,蒙古人又丟下兩千多具尸體,明軍士卒正在忙碌地清理城墻時,謝遷也得知東城的蒙古人先撤的消息。

這時,張家玉到他身旁,低聲道:“今天的攻城蒙古人虎頭蛇尾,有些蹊蹺。”

謝遷也覺得有些奇怪,但卻微微一笑,“不管那些,這次進攻失敗后,蒙古人想要準備器械,再次進攻,估計還要幾天,而如今已然二月,我看他們輸定了。”

城外蒙古人退回大營,城池沒攻下,反而折了大汗的第三子,大汗被氣暈了不說,明軍援軍趕來的消息,又讓各部坐立不安,可以說是屋漏偏遭連夜雨。

巴善今天又損失了一千人,這次跟著吳克善來打沈陽,什么好處沒撈到,反而折損了兩千多勇士,令他糟心不已。

眼下城池打不下來,明軍援兵又到了,整個攻打沈陽的計劃可以說已經失敗,巴善萬分惱火,他已經不想再打,只想率本部落勇士趕緊逃回草原,然后收拾鋪蓋,往西去投金國,避免被明軍報復。

這時他找來一名千夫長,吩咐他告訴族人去收拾,等吳克善一醒,他便勸他一起撤離。城池都打不下,等明軍援兵一道,他們就是等死。

游牧打不贏就跑,能屈能伸,才能活得長久。

這時他正在帳中收拾自己的東西,一名科爾沁的百夫長來到帳外稟報,“巴善臺吉,大汗有請!”

“大汗醒來呢?”巴善隨口問了一句,便出了大帳前往吳克善的汗帳。

王帳內諸部首領已經先到,眾人正在竊竊私語的議論著,巴善走進帳坐在烏賀臺吉身邊,后者忽然靠過來小聲說道:“大汗要我們伏擊明軍援軍,然后繼續攻城!”

巴善聽了臉上一善愕然,這個時候伏擊明軍援軍有什么意義,就算伏擊成功了,也打不下沈陽呀,這對諸部根本沒啥好處,況且明軍斥候既然已經到了南城外,也發現了他們,怎么會讓人伏擊,怕是伏擊不成,反而要被援軍和城中明軍夾擊。

巴善不禁抬頭看了吳克善一眼,只見他坐在上位一言不發,臉色陰沉如水,便估計他是被一連串的打擊弄得喪失理智了。

這時吳克善果然提出了要在渾河兩岸伏擊明軍,幾個部落首領反對,他根本不聽,巴善勸了一句,見吳克善一定要伏擊明軍,然后擊破沈陽給兒子報仇,他便也沒再勸了。

當天晚上,巴善和烏賀便領著族人,同時離開了大營,往北而去,其他幾個部落見此,也紛紛撤離,等吳克善得到消息,沈陽城下已經只剩下不到一萬五千科爾沁人,眼看這天快亮,吳克善也只能含恨,拔營北撤······

(求支持正版,要自行車!)

感謝想聽嬌喘的500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訂閱,推薦。

(本章完)

:玄疑大神作家暗修蘭新書《》、耳根大神新作《》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