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亂戰
八月底,南京城,王彥召回在江北負責賑濟災民,安排遷臺的吏部右侍郎游友倫。
他是何騰蛟的學生,在武昌賑濟災民,建設武昌的成績不錯,武昌府所納稅冠絕湖廣諸府不說,比之前任,也增長了整整一倍多。
中央朝廷很難了解地方官員的具體情況,所以升遷主要還是看政績,看人口和賦稅的增長。
游友倫政績突出,自然火線提拔,他的位置則由王彥大伯的一個舊友,崇禎年間的進士趙仁吉接任。
在內閣資議堂內,王彥座在中堂,五名大員做在內堂,游友倫座在末位,鏤空的梨木隔斷外,還有幾員要被詢問的官員端坐著,等候召喚。
“殿下,幾位閣部,江北的情況,現在基本已經安定,每日都有福建、廣東的船來到江北接送難民,然后運入臺灣、占城。”游友倫對幾人說道。
王彥點點頭,難民的問題,已經拖了大半年,是到解決的時候了。
“兩地安置的準備,怎么樣?”
游友倫笑了笑,“臺灣方面的準備要不足一些,但占城方面早已準備妥當。從年初開始,占城就等著難民過去,結果一直等到現在。這次運送,不少廣南的商號,都主動派船過來,幫助朝廷運送,分給占城的二十萬難民,在下官回京之前,已經運送完成,不過臺灣方面的動作遲緩一些,大概要九月中旬,才能結束。”
聽游友倫的話語,王彥笑了笑,對王夫之道:“看來戶部對商號的改革,有了成效啊!”
“商業發展,士紳百姓必然追逐利益,今歲棉價高,便蜂擁種棉,桑絲價高,又全部改種桑苗,使得稻田越來越少,朝廷約束不來,況且官府就是下令限制,民間也會偷著改種,根本阻止不住,因而只能從這些賺了大錢的商號入手。戶部便出了個規定,想要做海貿的商號,都得幫助朝廷收一批糧食過來,然后市舶司在根據商號收糧的憑據,給其貿易份額。這就逼得商號,不得不四處找糧食,而內地百姓種糧又在減少,種糧成本高,收益低,便迫使這些海商在南洋大肆購買土地,準備種糧。不過南洋那邊人少,土人懶惰,海商們在占城購買了大量土地,但卻無人耕種,所以才急著從江北運人。”王夫之對周圍幾名閣部解釋道,這是戶部三月間出來的政令,因為是試行期間,所以還沒有向內閣通報。
明朝是中國社會轉型的階段,商業發展,資本萌芽。
萬歷年間,河南巡撫鐘化民就上奏說,“臣見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盡歸商販,民間衣服率從貿易。”這說明當時的河南,已經出現大規模改種經濟作物的現象,而除了棉田之外,明朝還開始種煙草,煙草的獲利,比稻田高出十倍,有記載“關外人致以馬匹易煙一斤”,而崇禎朝也兩次禁煙。
這一是因為“吃煙”犯了燕藩一脈的忌諱,二是有大臣上書,說有些地方已經半地種煙。
朝廷雖然明令禁止,但是民間追逐利益,卻根本禁止不下來。明朝饑荒除了天災之外,也與種植經濟作物有關。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同一件事情,從多個方面來看,可以獲得完全對立,卻又都有道理的觀點。
資本萌芽,使得民間逐利,百姓大面積改種經濟作物,造成糧食緊缺,致使饑荒,讓明朝崩潰,但資本要萌芽,社會要轉變,必然面臨這種陣痛,西方資本萌芽的時候,不是一樣圈地,一樣的“羊吃人”,普通人照樣沒有活路,只不過西方找到美洲,將本國活不下去的人,往外趕,才渡過這段社會轉型期。
中國一直在內部尋求解決方案,但都以失敗告終,唯一接近成功的就是宋朝,但被外族摧毀了這種進程。
王彥總結歷代教訓,當然也是因為他本身代表了士紳階層的利益,向內突破的阻力太大,所以他才將目光鎖定在南洋。
戶部規定商號交糧,自然也不是白要,而是用糧食來代替一定額度的稅款,商號完成指標之后,朝廷還會給予一定的免稅額度,進行鼓勵,不然商號也不會同意戶部的方案。
這個方案只是初步嘗試,目前只在廣州市舶司施行,具體情況怎么樣,還要等到明年才有結果。
這些事情戶部對他進行過匯報,海商除開在占城買地,還在南洋諸藩購買了不少田地,王彥想了想,忽然對顧元鏡說道:“這件是禮部方面也要注意,海商在南洋夠買土地,必然容易引起地方矛盾,顧閣部要通知理藩院,讓他們行文駐藩屬的官員,要向藩國施壓,保障海商的利益,但也要注意不要激化矛盾掌握尺寸。”
“殿下放心,上次大閱之后,諸多藩屬,對我朝都十分恭敬,下官回去就命理藩院行文囑咐駐藩官員,保護本朝利益。”
王彥又看向兵部陳邦彥,“兵部也要注意,行文占城總督,這么多難民涌入占城,當地人必然反感,兵部要給占城總督,足夠的自主權,讓他恩威并濟,一定要為朝廷經略好占城。”
占城孤懸海外,比瓊州、臺灣還難以同朝廷保證連續,所以王彥與內閣商議之后,吸取永樂間在安南的教訓,又學荷蘭人在臺灣的一套,在占城設立總督一人,并給予極大的自主權利,諸多事宜,可先斬后奏,朝廷不插手占城事務,只需占城每年向朝廷繳稅、納糧即可。
第一任占城督,也是王彥的人,還是資歷比較老,山東就跟隨他的錢一楓,因為一直在瓊州照顧安置過去的揚州人,所以這幾年來也沒有什么提升,但瓊州一島在他的經營下,已經成了兩廣僅次于廣州府的上等州府,政績也足夠醒目。
王彥也正是因為看到他開發瓊州的政績,所以點了他的將,本來想讓他總督臺灣,但是因為與桂王交易,讓他率先響應遷臺,所以啟用閑置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瞿式耜擔任臺督,而讓他就任占城總督。
陳邦彥明白王彥的意思,就是希望兵部能讓占城督放開手腳,事實上,兵部也確實這么做了,否則等占城打來報告,兵部作出決斷,再送回去,恐怕黃花菜都凉了。
“殿下,兵部早以行文兩廣總督府,還有占城總督,南洋若是出了問題,占城總督可以直接調動占城軍隊,兩廣總督在未得朝廷命令之前,以配合占城總督為先,朝廷命令到達之后,以朝廷命令為主。”
王彥點了點頭,將話題扯了回來,“游侍郎,安置難民的事情,你要繼續跟進,臺島方面要與瞿總督多溝通,爭取九月上旬,將江北的難民全部運走。吏部征調的船要給朝廷騰出來,然后發往朝鮮。”
“下官知曉,定然不負殿下和朝廷之托。”游友倫起身行了一禮。
王彥揮了揮手,“游侍郎方回南京,一路勞頓,先回去歇息。”
游友倫躬身后退幾步,然后轉身離去,待他出了內堂,王夫之說道:“殿下,準備要與滿清開戰了么?”
王彥沒有否認,“去歲滿清糧荒,今歲夏收后,才得以緩解,現在朝鮮既然駐軍三萬,就該發揮作用,孤準備調鄭成功的水師入朝,配合謝遷,在秋收之際,襲擾山東、北直沿海,破壞滿清秋收。”
“如此一來,和談就拖不下去,揚州是否也要開打。”王夫之說道。
王彥笑道,“不錯,大半年了,時候也差不多,再等下去,煮熟的鴨子便要飛了。”
說完,他看向外堂,說道:“工部宋侍郎進來說話。”
外堂端座的幾名官員中,立時站起一人,正是最進從廣州入京的宋應星,廣州的軍器制造則由其兄宋應升統籌。
宋應星從外堂走進來,給王彥和幾位閣部行了一禮,王彥伸手讓他入座,然后開口問道:“宋侍郎,廣州那邊的軍器制造如何,現在又多少儲備,能否支持朝廷進行一場十萬人左右的大戰。”
明朝之前撤退到西南,所以許多軍器作坊都在廣東和湖廣,還沒有轉移到江南來。
宋應星剛從廣州過來,對于軍器的制造、儲備無疑十分了解,他聽了王彥的詢問,開口說道:“回稟殿下,廣州軍器的儲備到是十分充足,主要是修復、翻新了罩甲四萬套,火銃兩萬桿,新造紅衣炮八十門,佛朗機炮四百門,自身火銃四千桿,新甲一萬套,再加上湖廣那邊的制造和儲備,支持十萬大軍應該沒有問題,就是火藥有些欠缺。”
這么多器械,不可能是半年內可以制造出來,大頭還是去歲戰損,從新修復,以及繳獲清兵衣甲,進行改造后的成果,新造的器械其實并不多。
王彥聽了前面的話,還心中一喜,等聽說火藥不足,眉頭便不禁皺了起來,“本朝大軍半數以上使用火器,火藥不足怎么作戰,是缺少什么,導致火藥不足,難道朝廷撥銀不夠嗎?”
宋應星忙起身行了一禮,搖了搖頭,“殿下,不是沒有銀子,是沒有足夠的火硝。”
王彥一臉懵逼,這些玩意兒他哪里懂,“有銀子也買不到嗎?”
“火硝屬于重要儲備,之前能從日本買來一些,但現在我們軍隊規模擴大,火硝消耗太快,自產和從外面購買的火硝,已經跟不上軍隊消耗了。”
王彥聽明白了,沉吟一下,問道:“那軍器監沒有想解決的辦法嗎?可不可以擴大生產?”
“回稟殿下,軍器監已經在嘗試土法制硝,目前以具有一定成效,但想要獲取更大的產量,還是需要各地官府配合,下官已經寫好折子,正準備送到內閣。”
王彥沒問什么土法制硝,說了他也搞不懂,他只要結果,專業的事情,讓精通的人去干。
“既然有辦法解決,就是好事,內閣要盡快商談宋侍郎所提方案,如果可行,便交代吏部下文地方,讓他們配合!”
提交留言信息
更新緩慢
章節報錯
收錄小說
書名:*小說名稱
作者:*小說作者
:*網站
內容:
提交推薦票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