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秋第865章滿清動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十七年秋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65章滿清動態

第865章滿清動態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13日  作者:話凄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話凄涼 | 崇禎十七年秋 

熱門小說

明朝兩大積弊,一是宗藩,二是官僚集團腐化,官紳勾結隱瞞大量田產。

中國歷代王朝,除了宋朝,兩稅不到財政收入的一半之外,其它各個朝代的主要收入,都是靠兩稅來運轉。

明朝財政的大頭也是兩稅,而宗藩以及官紳勾結隱瞞的大量田產,無疑就使得明朝收入大幅減少,財政陷入拮據。

這兩個積弊中,宗藩對于朝廷而言,是可以甩掉的,沒有宗藩對于天下來說,不僅少了一部分特權階層,能減少社會矛盾,是好事,而且還能為朝廷減少負擔,所以即便宗室中有賢明的宗藩,或者大部分人沒有作惡,他們也是要被犧牲,被毫不留情的舍棄,因為宗室在國家機器的運轉中,不承擔責任,完全多余。

這雖然有過河拆橋的嫌疑,但再這樣下去就要亡國,而宗室享福二百七十余年,已經足以回報太祖光復中原的功績。

另一個積弊,官紳腐敗勾結,卻不能像對待宗藩那樣,因為國家運轉需要他們,天下需要官紳來治理,需要文官來經略,所以官紳只能改造,只能分辨優劣,選賢任能,清理腐化份子,而這個積弊處理起來,就比宗藩難得太多。

這個問題,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至今都沒有解決。

改造官紳,這是個長久的事情,但甩掉宗藩這個包袱,卻就在眼前。

這兩個積弊,只要解決掉其中一個,明朝就能輕松一半,在活百年。

現在宗室妥協,遷藩入臺開始實施,大明朝的宗藩問題,便基本得到解決,剩下的就是文官集團內部的斗爭了。

七月中旬,南京城內,宗室掀起的風波被平定,遷臺鐵板釘釘,江北的難民也沒什么話說,畢竟宗室皇族都要上島,那他們這些普通小民還有什么理由不信任朝廷。

到七月底,第一批難民開始被運向臺灣和占城,臺灣是來不及播種了,但占城一年三熟,趕種一季應該沒有問題。

轉眼,時間到了八月,明朝恢復正軌,開始秋闈取士。

這一次恩科,不僅是開了文科,同時也要進行武舉,但規矩改變,文科的要考射箭放銃,武舉的要考識文斷字。

當然第一次改變,新加上來的科目僅供考官參考,在成績中并不占主要因素,可即便如此,依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比考題引發的議論還要大上許多。

士林中不少人,便出來攻擊,說是有辱斯文,結果被王彥幾句話,“崇文尚武,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有什么不好?李太白有辱斯文么?班超、辛棄疾有如斯文么?”給懟了回去。

從理論上說,崇文尚武自然是沒有毛病,但不少人嘴上不說,心里卻還是有意見,很不以為然,畢竟文人地位高了那么多年,整個社會中的精英大都流向文官階層,造成了武官缺乏人才,整個階層地位低下,這種歧視是數百年累積的結果,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改變。

科舉雖然成為了朝野主要話題,但除了考題變化之外,新設的科目考試,基本沒什么用處,因為參與考試的士子絕大多數都不會射箭放銃,而參與武舉得也沒幾個能夠識文斷字,對于成績基本沒啥影響,所以在朝野也就是吵一吵而已。

這種情況,讓王彥有些失落,但是他并不灰心,漢人功利心很強,朝廷這次既然新設了這兩個科目,而考的好又能加分,那等三年之后,識字武人不敢說增加多少,會放箭射銃的文人,肯定會大量增加。

明朝這邊忙于文武科舉,北邊的清廷也沒有閑著。

夏收之后,滿清持續了大半年的糧荒終于緩解下來,多爾袞與代善和解之后,八旗兵的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代善西征蒙古,準格爾汗國沒有準備,被殺個錯手不急,讓代善奪走了大批牛羊和人口。

這一戰使得滿清恢復了一些實力,也使得原本只是保持朝貢關系的漠北三部蒙古中的土謝圖部歸附。

這對滿清來說,是應該慶祝的,但是多爾袞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王彥在他背后又插了一根刺。

北京,攝政王府邸,多爾袞的書房內,多爾袞與代善站在一個沙盤前,觀察這天下局勢。

這個沙盤,是多爾袞聽說,王彥每次征戰必備沙盤,因而也讓工部給他做了一份。

滿清占據北京,奪取了明帝國的許多財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戶部存放的各種資料,這可以讓滿清很快摸清明朝的制度,也能很清楚的知道各個地方的人口、資源、良田和富裕程度。

當年劉邦入關中,蕭何入秦,金銀財寶和宮殿都讓給了項羽,唯獨將秦國的文書,全部收藏起來,也就是蕭何這個舉動,使得劉邦獲得了一筆無形的財富,不僅使得漢能吸收秦制,而且使得漢軍在作戰時,一目了然,哪里有糧,哪里能補充人馬,都能事先知曉,所以東漢王充說,“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

北京戶部就存放著天下各地資料,所以多爾袞要求工部,制作沙盤,工部的官員很快就制作出來,而且比王彥的沙盤還要精細。

此時多爾袞與代善,彎著腰在沙盤旁,邊看邊商談,代善看了看揚州,隨口問道:“馮銓在南京的議和怎么樣呢?”

多爾袞聽了,直起身來,“前幾日,傳回消息,說與王彥見了一面,那廝開口就要山東、河南,也不怕閃了舌頭,真當我大清奈何不了他。”

“老十四啊!”代善皺了下眉頭,直起身來,“你說南朝是坐地起價,有意思要談呢?還是想要拖延?”

代善的問題,讓多爾袞很不安,從談判到現在,沒有任何進展,他心中已經想了大半年。

“二哥,你是怎么想的?”多爾滾沉思的走了幾步,離開沙盤,坐了下來,決定和代善好好的談一談。

代善走到他旁邊坐下,沉聲說道:“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得好好想想了。若是南朝是想坐地起價,那我們就地還錢,和他們慢慢談,并沒什么關系,可萬一南朝是想拖延,我們就該考慮南朝的用意了。”

多爾袞點點頭,有些擔心,“這點我也很不放心,王彥那廝狡詐陰損,去歲我派人去廣州,假意議和,將南朝君臣耍了一把,這次就怕南朝記仇報復,故意欺騙我們,實則準對揚州動手。”

“老十五在揚州有消息傳來么?”代善忽然問道,“江北的明軍有什么動向?”

“之前明軍圍城日久,又不攻打,長久士卒怠慢,老十五抓住機會出城突襲了明軍,破了明軍兩座營寨,后來明軍便退到了運河東岸,解除了對揚州的包圍,至今沒有新的動向。”

代善聽了后難得笑了一下,“江南失守后,我們連折兩王,士氣低下,老十五能突破兩營,也算小勝,我們該在旗中和綠營中多宣揚,可以激勵士氣啊!”

說道士氣,多爾袞也十分頭疼,“老十五信上便說,要不是城中士氣太差,他能擊破劉順全軍,可惜綠營多不堪用,旗丁人數太少,才只破了劉順兩營。”

“士氣先不說了,跑得有點遠。”代善移動下身子,向多爾袞靠近些,然后說道:“揚州這個地方,如果議和,就是我們的籌碼,但若是議不成,就是我們的軟肋啊!”

這一點多爾袞早就知道,不然他整個人,也不會那么焦慮。

揚州靠江南太近,固然可以威脅江南,可以作為清軍再次南下的據點,但同樣因為離江南太近,使得南朝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調集兵馬,圍攻揚州,切斷揚州與外部的聯系,而北京離揚州太遠,淮安又在明軍手中,清軍將很難做出反應和支援。

“是該有個決斷了!”多爾袞沉吟半響,“現在南朝有再朝鮮駐軍三萬,在我大清背后放了一把利劍,萬一揚州打起來,我們將十分被動。”

“老十四是什么想法,趁著明軍在朝鮮立足不穩,先打朝鮮么?”代善瞇眼道:“如果打朝鮮,還是我去吧,畢竟我對朝鮮比較熟悉。”

代善對于朝鮮投靠南明,十分不滿,主要是滿洲內部有人說,是因為他搜刮朝鮮太狠,所以才導致朝鮮倒向南明。

多爾袞搖了搖頭,“我是想打朝鮮,現在朝鮮就像當初的江東鎮,不將身后這顆釘子拔掉,我大清的行動就處處受到牽制,處處要考慮朝鮮帶來的威脅,令我寢食難安,不過如果要打朝鮮,王彥肯定圍魏救趙,要打揚州,那老十五就危險了。”

多爾袞頓了頓,深吸一口氣,“所以我在考慮是不是將老十五從揚州撤出來,讓他守合肥、徐州一線,這樣在南線,我們就不會那么被動。”

“這樣一來,就是要放棄淮南的大片土地。”代善沉吟一下,“老十四,你想好了嗎?”


上一章  |  崇禎十七年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