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三百九十九章 為官之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九章 為官之道

第三百九十九章 為官之道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5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小說:


作者:

包大海

更新時間:2016101208:19:43

字數:4250

閱讀進度:389/393

請upu.cc常來UPU閱讀小說。

“今天,在明理堂,我今天不說理學,我說一下我最近的有些感悟。”時不凡在明理堂的課堂說道。

時不凡看到了這個明理堂的學員也都越來越多,目前已經不下于八百人了,這樣的人數還在增多。隨著長安京畿地區的百姓生活日益富足,有了不少閑錢。和時不凡的可以引導,普通百姓也都開始有了讓自己孩子讀書的想法。目前明理堂也都開始了對外真正的招生,不過這些可是要收取學費的。那些不收取學費的,只有明理堂自己收留的有潛力的孩子。

有潛力的孩子才會被明理堂收留并且予以教育,這個也是不得已的辦法,畢竟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那只能夠優先滿足那些有潛力的。因為有潛力的人,才能夠跟著時不凡去改變這個世界,將來造福更多人。這個世界必然要有所取舍了,選擇有希望的,放棄沒有希望的,別說是這些底層百姓,甚至很多高層權貴也都是如此,重點扶持那些有希望的家族成員,放棄那些沒有希望的成員,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徹底一視同仁的。

時不凡幾乎不定期的來給這些明理堂的學生上公開課,向他們表達自己的存在感,讓他們知道時不凡是他們的老師。這個就好比很多校領導平日里面都不會去親自教育學生,可是在重要活動尤其是開學時候,再忙也要來,因為他必須要表達存在感。尤其這些孩子是自己的根基,不能夠輕視。

“你們為什么而讀書?”時不凡問。

結果很多人都說:“當官!”

時不凡對于這個想法,其實不奇怪,真的非常正常。古代人讀書不就是為了當官嗎?在古代,改變命運的渠道相對太少,也就是當官一條了。至于說什么像是后世偉人那樣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個在古代恐怕幾乎沒有啊!

為了當官而讀書,正常,時不凡感覺太正常了,太符合古代的情況了。并不能因此指責古人,因為古代也就是這么一條改變命運的渠道。在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商業無法繁榮,無法提供太多市場消費需求,甚至無法能夠提供太多的就業崗位和發展渠道。甚至百姓無法脫離農耕。唯一脫離農耕的方法,也就是去當官,成為農業的管理者。在農耕社會,官員也就是一種“農業管理者”,也就是這么一條進步渠道。

“很好,你們都說要當官,那我想問你什么是官?”時不凡問。

汝南公主首先說:“山長,官,乃是公也!官府也是公府,官乃是領袖于公眾,乃是公眾之長。”

“很好,公主此言乃是說明了官的起源。官起源于上古,甚至是三皇五帝時期。官本位公的意思,而由此還有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的意思。官本來意思是指公眾,是一個領導公眾而存在的。”

“不過古今異義,當年是公的意思,現在成了官府成了朝廷統治之人的意思。不過官乃是公眾之長,這個也是不錯。當了官,那意味著你們已經是成為了公眾之長,成了人上人。”

“可是,你們知道官的責任嗎?公眾為何要讓你為官,你將會如何為官?如果你當了官卻不愿意付出,或者說是你沒有做到應該做到的事情,那你同樣會被免去官職。我今天就跟你們說說,應該為官!”

聽到了這個如何為官,他們立馬認為是時不凡要教導他們為官之道了。他們立刻提起耳朵認真聽,因為他基恩都是希望為官的,甚至時不凡自己也就是一個五品官,在大唐絕對是屬于高級官員了。有這么一個高級官員如此公開的傳遞什么為官之道,他們當然想要聽了!不過,他們失望的事情發生了,時不凡并不打算給他們講解什么權謀。其實權謀只是手段,為官不是為了權謀。也許很多人以為當官也就是整天算計這個算計那個,不干正事。其實當官的時候,權謀只是極少部分,真正的時候還是在處理真正的公務的。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權謀而發展,而當官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處理權謀,只是在重要的時候用一些權謀,更多的時候還是在具體處理公務。

其實教導權謀,這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你自己沒有本事,哪怕依靠權謀上位,那你也坐不穩。不要以為坐上了官職就可以有足夠的影響力了,如果沒有真本事,那別人照樣會架空你。如果你不能夠讓別人心服口服,那你同樣會被下面的人用權謀給搞下去。

能力是根基,權謀只是手段,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為了手段而手段的事情。凡是手段,都有目的,而看清楚目的,不被手段所迷惑,這個才是重點。

“首先官既然是公眾之長,那要承擔起領袖公眾之職責。如何為官,自古以都有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說法。你們說我大唐官員的職責是什么?”時不凡問。

李義府主動回答:“勸課農桑,教化百姓,理清刑獄,保一方平安!”

這個李義府的父親是縣丞,是一個縣官,自然明白這些東西了。

“那你們打算怎么做?如何做到這幾個職責?”時不凡接著問。

李義府好像也都不甜明白,然后說:“勸課農桑理應親耕。”

時不凡卻不屑的回答:“你那是作秀!”

汝南公主臉色一黑,因為唐朝皇帝每年都有親耕大典。很多古代皇帝都會在每年開春的時候進行親耕,而皇后也要親自負責桑蠶的事情。當然這個名義上是為了帶動百姓農桑,促進百姓種田的積極性。

可是時不凡對此也就批了一句“作息”。別看這個皇帝所謂的親耕大典是看起來盛大,其實狗屁不通。因為以古代百姓的文化程度,以古代百姓的認知能力,和消息傳播能力,根本不知道皇帝“親耕”這回事。參加皇帝親耕典禮的,也都是朝廷官員貴族和一些官員命婦,這種事情不是在作秀是什么?

恐怕天下的底層百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知道皇帝親耕這回事,這樣皇帝親耕有什么用?不就是作秀!作秀給誰看?不是給百姓看的,是給歷史看的,是糊弄后人的。時不凡在這里把很多古代皇帝都給“黑了一次,因為這種親耕就是一次作秀活動,古代百姓根部不會知道的,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

相反,在后世,有幾個官員會去玩什么親耕?在后世,別說中國國家元首,哪怕一個鄉鎮干部,都沒有幾個會去親耕。

可是干部不去親耕,反而糧食卻總體趨勢是在增產。而古代一層層官員都玩什么“親耕”,結果最后百姓生活還是那個樣子,沒有什么進步。甚至稍微有些天災**百姓都受不了,可想而知親耕不過是一個作秀罷了,還不如后世的官員不去親耕作秀呢!

“古代官員,作秀的多,做實事的少啊!”時不凡心里吐槽。

這幫唐朝官員,普遍的存在各種懶政的情況,至少相對后世官員簡直是懶政懶透了。時不凡非常清楚,這種古代的執政思路。這個古代的執政思路是一種單純徹底為了統治而執政的死路,他們執政的目的是為了統治,并非是為了百姓謀福。那些口口聲聲說為了百姓謀福的官員,其實不過是為了方便統治和為了作秀而已。

在這種為了統治而執政的方式之下,必然會存在一種思維。那也就是多做多措,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種思維甚至蔓延到了后世,不過古代更明顯無數倍。這些古代官員都是崇尚一種“無為而治”的思維。這個無為而治的思維在中國古代有很鼎盛的想法,甚至是在后世也都有不少人提倡。

很多人用古代來舉例子,說古代無為而治奠定了不少盛世。可是時不凡卻很容易發現,在所謂采用無為而治的情況之下,其實主要都是開國初期。從兩漢,到盛唐,都是開國初期時候,采用了輕薄稅賦的手段來進行給百姓自己自主恢復生產。

這種無為而治是建立在自耕農占據了天下人口比例絕大部分,而百姓有了足夠土地,天下農業人口占據了絕大部分,甚至自耕農占據了絕大部分,這樣自耕農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會主動去做事,主動的去耕種。

可是無為而治的后果也是很慘痛的,因為官府無為而治,而百姓當中有人運氣好,逐步積累下來了家產。而有些百姓運氣不好,生病了或者是因為什么別的緣故,總之不得不賤賣土地來換取一時的生存。還有不少政治特權的士族或者是一些各種擁有免稅政治特權的人開始鯨吞土地。而官府這個時候仍然是采用了“無為而治”,無視了這些經濟基礎的改變。

當經濟基礎從自耕農轉變成為了土地嚴重的地主莊園經濟,那這樣從天下自耕農將會淪為佃戶,甚至是少部分政治經濟于一身的寡頭身上。那這個時候仍然采用無為而治,那肯定是不行的。

時不凡作為經濟學的研究人員,他認為這種無為而其實和一些官員市場經濟的思維有見覅恩相似。認為政府應該少干預市場變化,認為應該徹底由市場來決定。不過這個時不凡雖然支持市場經濟,可是同樣也壞面對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很容易被一些別的特殊手段所利用。

在集團之間競爭的時候,很多時候將會采用特殊的手段,對外國或者是某些特殊的競爭對手進行惡意傾銷,這樣而已傾銷之后把對方搞垮了之后,那這樣趁機收購對方,搶占對方的市場,達到壟斷的效果。

而古代官員在這方面,其實已經是明顯的放任了。放任那些政治特權的人侵吞土地,或者是過分的“無為而治”,對于一些侵害百姓的情況過分的“無為”。再加上古代百姓文化程度低,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根本不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官府因為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不去主動干涉,那最后土地兼并民不聊生。

“我大唐官吏所采用的無為而治,其實已經是不完全適合的。無為不代表不為,當過分的無為,會有不少人侵吞百姓財富,通過自然的這只看不見的手而侵吞百姓,這樣大量百姓為了生存不得不出讓土地。最后不過是飲鴆止渴。”

“官府的無為不代表不為,而官府應該做到的是維護各行各行業之間的平衡,既不讓各行各業無法生產,可是卻也應該讓各行各業不被一些強橫的人利用這種無為而最后把各種東西都給鯨吞,最后盤剝百姓。當少部分人利用了這種無為,那最后反而會害了百姓。官員應該發現了有了這種趨勢之后,及時的進行反應,避免利用這種無為來做壞事。”

李義府趕緊說:“山長,那是不是當有人要大量收購土地之后,那官府應該派人去阻止,應該派出衙役去阻止交易呢?甚至規定,如果敢隨便交易土地,當場抓去坐牢?”

時不凡搖頭說:“非也非也,你這個其實是威權。而威權是無法起到真正的效果的,反而會讓天下變成了一團亂麻。當年漢武帝通過威權來統治,雖然早期獲得不少財富,甚至擊敗了匈奴。不過因為窮兵黷武,最后天下戶口減半。甚至差點釀成了大禍,不得不下罪己詔。不過還好,漢武帝臨老時候及時醒悟,而他之后的權臣霍光算是改變了漢武帝當年的暴政,讓大漢可以延續,這樣才保住了漢武帝的一世英名。“

“所以由此可見,直接暴力干涉也是不行的,不但不能改變局面,反而會把局面弄得更糟糕。”

可是李義府卻反問:“可是,如果不暴力,那如何阻止人繼續吞并土地。”

“等等,你也必須要注意,對方吞并土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為了把土地吞并之后繼續分配給佃戶種植,然后從中收取租子,這樣沒有額外創造更多的效益,那屬于惡性吞并,必須要抑制。為了不同目的吞并土地,不可徹底混為一談。”時不凡說。

“當然,如何遏制,這個并非是靠著直接暴力手段去阻止,你們認為應該阻止?”未完待續。

后續章節

導航:

歡迎廣大書友進入和txt下載,關注,關注。

本站小說由網友轉載于網絡,如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站管理員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