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三百九十八章 商品經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商品經濟

第三百九十八章 商品經濟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2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夫君,江南豪族的人愿意合作了。不過有意思的是,他們并沒有打算和我們一起全體合作,而是分開一家一家的合作。不同家族和我們一起合作,而并非是采用你說的那種托拉斯的方式合作。他們江南豪族內部,顯然也不是什么鐵板一塊啊!”秦嘉瑞說。

時不凡早就知道這種結果了,在這個社會制度不健全,各種法律體系不完善,他們當然不放心全部一起托拉斯方式的合作。這樣很容易產生更多的矛盾沖突,所以干脆分開,頂多采用一下康采恩的方式也就行了。

至于江南豪族的條件,要有權贖回股份,時不凡也都同意了。因為贖回股份其實不是什么問題,時不凡要做的也就是改變江南豪族的經濟模式,這樣才能讓江南豪族成為資產階級,而并非是那種莊園經濟的士族地主。至于所謂的士族政治特權,這個時不凡其實并不重視,因為政治永遠是經濟基礎的延續。只要經濟基礎改變了,那他們的所謂政治特權,最后不但別人不會容許他們繼續保留這個政治特權,甚至他們自己也都未必看得上政治特權,說不定會主動放棄,換取平息絕大部分人的怒火。

與其從政治上打擊士族,不如從經濟基礎改變上打擊士族,則以更加的狠辣更加的隱秘,甚至更加的不留痕跡更加的慘痛。經濟基礎一旦崩塌,那在強大的政治集團都會瓦解。

“夫君,我有一個疑慮,那也就是如果以后這幫江南豪族以后掌握了絕大部分糧食之后,他們會不會故意惜售不賣,然后趁機故意去壟斷哄抬價格,最后盤剝百姓?就好比過去,每當災荒年間,那很多人都會故意搶購糧食,惜售不賣,最后囤積居奇謀取暴利。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會不會扶持起來了一個龐大……害民的集團?”秦嘉瑞擔憂的說。

時不凡反而笑著說:“嘉瑞,你看來是動腦子想了?不過你還是犯了一個錯誤,用過去的眼光衡量未來。這么說吧,一旦糧食真的得到了那個產量,那我們這個天下也都從所謂的自然經濟轉變成了商品經濟。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之下,你說的那種情況固然可能有,可是我想也不會太嚴重。至少不會大規模餓死人,可是在自然經濟的模式之下,那餓死人是常有的事情。”

時不凡作為宏觀經濟學的學者,非常清楚這個商品經濟和自然經濟的最大區別。自然經濟也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百姓生產了之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的經濟。也就是農民生產了糧食主要是自己吃,而織布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衣服需要。其實唐朝目前初期也就是自然經濟的一個體現,自耕農百姓種植糧食,除了少部分拿出去交稅和銷售,其他的主要都是自己吃。

至于商品經濟,那種植了糧食并非是為了自己吃為主,反而是為了去出售換取財富。商品經濟之下,也許仍然有少部分人會囤積獲得暴利,可是整體國家卻不會因此出現大問題。因為糧食一旦成了“商品”,那說明生產力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他本質上已經是為了一種商品了。商品有著他的價值規律,囤積居奇也不可能囤積太久了。因為龐大的生產力會讓第二年糧食猛然增加,到時候你手里的糧食會砸手里的。

相反自然經濟不同,自然經濟的生產力不足,哪怕第二年生產的糧食,那也都無法太過于稀釋糧食的價格。相反有了什么天災**,那還會繼續減產。

“也許你說天災**會造成囤積居奇,那我們姑且認為天災也就是洪水和旱澇。其實解決洪水和旱澇,或者是交通運輸。我們可以通過修建各種基礎設施來滿足需求,比如說水利設施,通過引水和排水來進行緩解。所以說這個天災**的時候,那糧食既然已經是商品了,那他自然會遵守商品的價格規律。”

“他們生產糧食是為了出售換取別的東西,那其實意味著單純的囤積,已經無法獲得足夠的利益,至少比起過去利益成本高,收入低,甚至要被罵死的。一旦糧食猛然增加,那百姓需求的也都不只是糧食了。百姓需求的更多,所以單純靠糧食已經無法保證百姓幸福所需求的。”

“哪怕江南豪族想要囤積,他們獲得的收益和各種政治利益絕對不會太大,甚至風險更大。至于天災,洪水旱澇災害的時候,那些負責生產糧食的江南豪族他們必然要考慮重新改善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利道路等等設施。如果不主動去改善,那明天同樣會遭到水災旱災,他們又能如何?難道繼續囤積?我想他們腦子沒有進水吧?這樣耽誤的其實還是他們自己,故意不去修建水利設施,我想他們腦子還不至于這么進水!”

“至于修建水利設施,那必然要雇傭大量的工人,這樣可以達到以工代賑的方法。所以說商品經濟時候的社會,也許仍有一部分人會囤積糧食,可是事實上意義不大了,囤積糧食風險大,利潤低,甚至是還要被人罵死。”

時不凡不認為糧食一旦成了商品糧,那幾乎不可能還會出現太多囤積糧食的情況發生。商品經濟時代的社會體系和自然經濟的社會體系完全不是一回事,其實只要縱觀商品經濟時代的社會情況,有幾個人是真正餓死的?在商品經濟時代,哪怕出現了股災,那真正跳樓自殺的絕大部分都是那些股市里面的投機客,并非是普通小老百姓。那些自殺的并不是餓死的,反而是貪心不足最后虧光了家產,最后一死了之。

很多次股災其實真正餓死的并沒有多少,甚至如果在商品經濟時代,餓死的人其實反而是沒有聽說多少了。因為生產力達到了,尤其是農業生產力其實已經足夠了,社會體系已經相對健全,人類職業分工已經是更加的完善,不會出現那種缺少財富流通渠道的事情發生。至于商品糧食囤積那意義也都不會太大,因為兩者的社會體系都不一樣,你去囤積糧食,作死啊?

在一個商品經濟社會體系健全的國家,餓死人可以說是新聞了,雖然也許還是仍然有極少數人會餓死,不過絕對不會大規模餓死人。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體系之下,只要不是爆發世界大戰,餓死人其實是很難的,如果真的有餓死人,那當地父母官都要被問責。

可是在古代,餓死人的事情真的不用太多。如果在古代說有人被餓死,那大家都不會當做新聞。而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紀中國,時不凡二十多年了也就是好幾年才會在新聞上看過一個餓死的,而且如果事情爆發之后,當地官員都會被問責。所以說大規模餓死人的事情,在商品經濟體系社會健全的時代是不會發生的,零星的餓死人,不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

甚至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體系之下,各種救濟站都會很多,百姓都可以去領取一些救濟的食品。雖然味道不太好,甚至難吃,可是能保證人餓不死。可是在絕大部分人餓不死的情況下,去囤積糧食,那這樣不是腦抽了嗎?到時候你只是會成為眾矢之的,成了大家仇恨的目標。

“所以嘉瑞,你這個是多慮了。當社會進入商品經濟的時候,那哪怕是江南豪族認為可以囤積糧食,可是他們很快就會發現囤積糧食不但不能帶來太大的好處,反而會讓他們損失慘重。不但在經濟上損失慘重,甚至在民望和各種政治上都會損失極其慘重。他們才不傻,虧本的買賣沒人做。”

所以說時不凡認為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體系之下,遇到災難那生活質量肯定會嚴重下降,可是餓死人的事情肯定不會太多。生活質量下降,并不代表會餓死人,至少不會一大片的餓死人,只是零星幾個而已。

那些囤積糧食的人,糧食一旦成了商品,那商品的價格規律他們肯定會遵守的。哪怕是工廠老板都知道,機器壞了必須要維修,不然是無法恢復生產的。哪些種植糧食作為商品交易的商人,他們會腦抽到不去修建水利設施,故意等著坐吃山空嗎?因為不修水利,那到時候自己還是無法繼續生產,還是無法繼續生產種植糧食,他們肯定要在政府引導甚至是主動去修建各種基礎設施。包括水利道路等等基礎設施,在這個當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以工代賑的方式。

從美國的羅斯福新政來看,其實也就是這一個過程。這個也是他的一種必然,雖然商品經濟的社會體系一旦遇到了天災**,也許會讓人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可是餓死人的事情卻相對很少很少。

“所以認為這個是杞人憂天,兩者的局勢都不一樣了,用過去的想法來衡量未來的情況,那其實大錯特錯了。也許在自然經濟之下,官府喊的口號是不讓百姓餓死。可是在商品經濟之下,那是不讓百姓餓,別看少了一個字,那這個是十足的進步了。一旦到了商品經濟時代,江南豪族還想要靠著囤積糧食,那他們這個是在找死啊!囤積糧食是一個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他們才不會傻乎乎的去做。”

用古代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思維來衡量商品經濟時代的社會思維,那其實更是南轅北轍,完全是錯了。

“我要做的也就是把這個糧食產量盡快的催熟,然后讓他可以快速的增產增收,然后盡快的讓糧食不再是一種生活物資,甚至可以成為商品。一旦糧食成了商品,那意味著生產力已經足夠,可以養活非常多的脫離農業生產的工商業的人口。只要這樣,社會就要開始劇烈轉型了。”

“所以你不要用過去那種想法來思考未來糧食成為商品的商品經濟,這樣你最后必然會判斷錯誤的。”

聽了時不凡這話,秦嘉瑞還是搖頭說:“我聽不懂,我好像不太擅長這種太過于高層次的想法。”

“不過以后只要夫君你倆做決定吧,我只要按照你的想法來做也就行了,我會伴你的想法盡可能的辦好的,甚至做的讓你滿意。“

時不凡點頭說:“沒錯,在微觀經濟方面,你比我更擅長,甚至能做得比我更好。我不擅長這種具體的管理和執行,所以由你來負責執行我的具體計劃也就行了。”

時不凡非常坦誠的承認了自己不擅長微觀經濟甚至是具體商業經營,他雖然學習了工商管理,可是工商管理也是一個龐大的學科,他學習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并非是一般人認為的工商管理也就是綜合管理整個企業。其實工商管理也是一個龐大的學科,其中分為了很多科目,時不凡學習的只是其中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而已。

在經濟學方面他主修的是宏觀經濟,不過在具體微觀經濟方面他不擅長,相反要依賴于秦嘉瑞按照他安排來執行。秦嘉瑞能做得很好,甚至比他自己去做的更好。時不凡知道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人,知道的東西越多那越是感覺自己無知,所以他不會去勉強自己去做那些不擅長的方面。

人力資源里面也都有一條重要的原則那也就是揚長避短,爭取發揮長處,而規避他的缺點。時不凡知道應該怎么樣給自己制定自己的人力資源安排,也就是發揚自己宏觀經濟和政治經濟學方面的優點,規避自己不擅長的具體執行方面,讓別人來替自己執行,讓更擅長的人來替自己執行。讓更擅長的人來替自己執行,自己只要給他一個“啟發”,恐怕他們做的比自己去親力親為更好,并且不會輕易造成“不接地氣”的情況。(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5/35151/index.html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