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三百六十一章 鑄幣權下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一章 鑄幣權下放

第三百六十一章 鑄幣權下放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現場的氣氛都能凝固出水來,因為誰都知道這次會議將會決定大唐未來的走向了。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小說甚至將會決定大唐的生存和滅亡。時不凡已經放出了生產力這只饕餮巨獸,大唐如果改革的速度低于生產力進步的速度,那大唐覆滅是必然。這樣的危機,簡直是千古第一危機。比起任何爭霸天下都危險,爭霸天下好歹還能知道你的對手是誰,會用什么手段來對付你,還可以見招拆招。

可是這個生產力進步,卻是根本無法看到對手是誰,甚至對手根本不是人。對手其實也就是你自己,戰勝你自己才能夠戰勝這個生產力的進步。戰勝敵人容易,可是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安逸之心,戰勝自己的懈怠慵懶之心,戰勝自己卻很難。時不凡已經把這個后果展現給了他們看,他們卻面對這個結果,卻感覺到了深刻的危機。

如果不想要在那次“暴力調整”當中覆滅,那只有主動改變自己,避免這個名為”革命”的暴力調整。

“啪!”李世民首先拍了桌子,說:“朕自從當年隨著父皇起兵以來,和無數天下群雄爭斗過,不過我還一直是和人爭斗。可是今天,朕就要跟天斗,跟地斗,朕不信朕會輸給天地!”

“李世民果然不愧是一代亂世梟雄,有些人是越挫越勇,在越是危險當中越是能夠挖掘潛力,爆發出來。有些人卻在逆境中被壓垮。前面那種就是成大業者,可是后面那種也許也就是庸才。李世民明顯是前面哪一種,他選擇了與天斗,還算是厲害了。”時不凡想。

李世民下了決心,那反而輕松了不少,說:“時不凡,你說接下來應該怎么辦?”

現在李世民絕對不會殺了時不凡,因為如果殺了時不凡,那徹底沒有希望了。反而留著時不凡,會更有用。雖然這個生產力當怪獸是時不凡放出來的,可是現在同樣只有時不凡有能力遏制這個怪獸。最了解這個“怪獸”的其實還是時不凡,如果把時不凡怎么樣了,那大家對于這個“怪獸”毫無所知,那才是最危險的。

“皇上,臣認為首先要下放鑄幣權。甚至允許得到朝廷授權的商人進行自行鑄幣,盡快滿足市場貨幣的需要!”時不凡說。

“什么?下放鑄幣權?”李世民驚呼。

在場的所有大臣也都紛紛震驚,時不凡居然要求下放鑄幣權,這樣簡直是有些荒唐。中國鑄幣權在漢朝之前,采用的是朝廷民間都可以鑄幣。不過在西漢時期七國之亂之后,朝廷已經開始收回鑄幣權,并且規定誰敢擅自鑄幣,那也就是要嚴懲。

因為鑄幣權意味著你控制了經濟,意味著控制了貨幣,這樣讓朝廷是非常擔心的。擔心私人掌握了足夠多的鑄幣權力,那這樣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實力影響朝廷。

“皇上,我這個下放鑄幣權,并非是真正意義上徹底下放。我的意思由朝廷建設一個鑄幣的作坊或者是場所,然后交給天下商人進行招標,答應每年給予朝廷繳納一定的貨幣,繳納完了之后的剩余貨幣,允許商人留下。”

“而朝廷可以酌情決定多久簽署一次招標,有些時候兩年三年不等的若干年進行招標一次,經常更換。而好聽派出專員來進行監督,監督鑄幣質量,沒有偷工減料,還有監督各方面的紀律。”

“這樣其實還是屬于朝廷控制,不過事實上具體鑄幣的權力暫時交給了某些有管理能力的商人。朝廷可以在期限之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可以增加索要貨幣的數量,而這樣同樣遏制商人過于暴利。”

“相反商人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得不主動改進鑄造方式,改進管理方式,壓縮鑄幣成本,則以可以用更少的花費更少的時間鑄造出跟多的貨幣。”

時不凡主動給李世民他們講了各種關乎鑄幣成本的事情,關于古代鑄幣的成本主要有幾樣,一種是銅礦原材料的花費,另一個也就是人工的花費,第三個是材料損耗和管理損耗。銅礦的花費可以通過開采技術進步而獲得進步,至于人工花費也就是鑄幣工人的花費。另一個材料損耗同樣可以通過鑄造技術減少損耗。至于管理方式的損耗,這樣其實是最難以解決的。

目前大唐采用的方式是官方自己鑄幣,每一個鑄幣的官員都是有品級的官員。唐朝官員的福利很高,收入很高。可是管理體系也都非常臃腫,管理體系完全是按照官僚的作風來管理。這樣的鑄幣手段顯然是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可能會造成鑄造貨幣反而會虧損更多的結果。

相反如果商人為了獲得更多利益,他們會主動改進生產技術,主動壓縮各種管理成本,減少很多臃腫不必要的管理部門。增加一線工人的數量,避免十羊九牧的結果。這樣很大程度上壓縮了鑄幣成本,讓鑄幣變得有利可圖。

“只要我們加強監督,朝廷加強監督,保證不會偷工減料進行摻假,那其實還是可以降低鑄幣花費,讓鑄幣變得有利可圖,甚至用夠更少的銅損耗來鑄造更多的貨幣。”時不凡解釋說。

“可是,讓私人來負責鑄幣,這樣是不是不太合適的。”李世民還是勉強說。

時不凡無所謂的說:“皇上,你是認為鑄幣會有利可圖?可是現在也就是這樣,鑄幣其實并不能夠帶來太多的暴利的。臣說過,貨幣是因為他們本來有價值,所以才會作為尺子衡量別的商品的價值。”

“銅錢的價值在于他銅的價值為主,他本質上其實是用銅倆衡量別的商品的價值。這個是實物貨幣的特點,實物貨幣必須要有實物,這樣的貨幣肯定是要面臨他的價值哪怕再壓縮,那也都無法低于原材料的價值。所以鑄幣并非是印紙,所以利潤空間還是有限的。”時不凡說。

很多人在后世都有了一個概念,那也就是只有國家政府才能拿印制鈔票,所以下意識都認為古代也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不管是東西方,關于鑄幣權都存在官方和民間的爭議。這個爭議直到金銀本位制紙幣以后就徹底消失了。

古代的鑄幣和后世的印鈔不是一回事,印鈔成本低,印制一張鈔票絕大部分時候會低于他的面值。甚至印制一張一百塊的鈔票,那花費也許還是一塊而已,而那個另外九十九塊錢也就是國家收取的鑄幣稅。

可是古代不同,古代的是實物貨幣,金幣銀幣銅幣,那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實物貨幣必然會造成一個結果,那也就是貨幣鑄造利潤率低。因為貨幣的價值主要來源于的材料,他的材料占據了絕大部分。材料的成本是最高的成本,這樣造成了無法像是紙幣那樣花費極其低廉獲得無數倍的利潤。

古代的鑄幣權的爭議,其實主要的爭端并非是在于鑄幣的權益,并不是因為鑄幣的暴利讓百姓不信任。在古代這種實物貨幣的情況下,市場會根據貨幣的不同,貨幣重量質量的不進行自我調節各種貨幣的“匯率”。

而古代關于鑄幣權的爭議是國家安全,并非是鑄幣收益。讓私人有了隨便鑄幣的權力,這樣國家的經濟基礎會不穩定,最后讓鑄幣權收歸中央。

“皇上,我這個是綜合參考了徹底開放和徹底收緊的兩種優缺點綜合的。如果徹底收緊,會造成官府的人無法能夠有效的挖掘出來這個貨幣的鑄造質量和數量,造成大量浪費。”

“而如果徹底放開,那不但好聽不安全,同樣百姓也會因為復雜的貨幣而深受其害。所以我兩者結合一下,由官府來搭建平臺,然后讓商人來參與競標鑄造。完成了官府的指標之后,剩下的可以由他們獲得。可是一旦做不到,那也就要賠償官府的損失,哪怕自己賠本也要滿足事先約定好的數額。而這個權益只是一定年限的,到了期滿之后朝廷可以再次根據情況提高要求。如果對方做不到就滾蛋!”

“當然,日常過程中,也會讓人進行監督,監督他們的生產質量,不能夠以次充好,損害朝廷的利益。并且嚴格遵守同樣的方式,尤其是我們的統一的標準,由我們統一的標準來進行鑄造,不能夠自己隨便設計別的錢幣,一切按照我大唐的給的樣式來鑄造。”

“這樣一方面朝廷加強監督,不過也只是監督,不會設立官府在里面。小一些的鑄幣作坊設立一名監督也就行了,而大的作坊根據情況設立。不過絕對不能太多,并且幫你在里面直接搭建一個官府。甚至最好是分區巡查,不會專門在鑄幣作坊里面設立官府。”

“這樣朝廷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獲得貨幣,而商人可以從中盡可能的獲得利益。這個也就是我的鑄幣權下放方案,其實這個鑄幣權很大程度上還是直接歸屬于朝廷中央監管,商人必須要咋朝廷監督之下完成。并且嚴查銅錢上面可以標注作坊編號和年限代碼。到時候如果市場上出現了劣質錢幣,那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追責。”

李世民他們開始思考這個鑄幣的方法,過去大唐把鑄幣權收歸中央,其實是因為擔心貨幣安全和相應的貨幣質量,包括為了統一貨幣標準。如果是紙幣的時代,那貨幣印刷權力絕對交給中央那是正常的,反而沒人也會因此說什么,畢竟紙幣成本很低,一旦隨便放開印刷那恐怕任何人都敢印刷,那最后肯定是國家都要亂了。

不過在實物貨幣的情況下,實物貨幣的情況之下利潤率很低,實物貨幣的利潤率很低,國家對于鑄幣雖然也都監管,可是絕對沒有監管到后世那樣嚴苛的地步。實物貨幣重視實物,沒有銅那也就無法鑄造貨幣。實物貨幣最大的特點在于貨幣的價格哪怕再怎么不值錢,他也都會因為鑄造原來材料有足夠的價值,不會徹底成為一張擦屁股紙。而紙幣一旦徹底貶值,那和一張擦屁股紙沒有什么區別了。

在實物貨幣時代,適當的下放鑄幣權還是行得通的,反而有助于貨幣的供應。

“下放鑄幣權?這個……”李世民還是非常猶豫,因為這個下放鑄幣權還有一些風險。

“皇上,這個實物貨幣哪怕再怎么樣,那也是無法獲得太高利潤的。只要我們加強監管,并且設立一定年限,每當鑄造到期之后,可以進行相應的加碼,這樣超脫可以以耕地的價格獲得跟多的貨幣,避免了商人利潤過于暴利。至于防止商人偷工減料,這個我們只喲啊加強監督就行了,不用太多的事情的。偷工減料只是小事情,可是我們并不能夠因此否認鑄幣的重要。就好比我們不能夠因為某些房子被偷工減來哦了,也就因此否認建筑這個行業吧?”

“我們也都不能夠因為某些官吏貪腐,那也就徹底否認官吏存在的必要吧?”

李世民最后只能說:“好吧,就按照你所說的去做。朝廷準備博客在各地建造各種鑄錢作坊,由朝廷在各地的錢監分使進行監督。以后各地鑄錢作坊可以交給民間有實力的商人進行管理,交夠了給朝廷的,那剩下的貨幣允許自己留著。而每次授權鑄造只有三年,并且三年之后按照你所說的,重新招標。并且每一個商人,并且三代之內的近親屬,在三十年之內,只能夠獲得兩次鑄幣權的授予。”

李世民果然是有經驗,居然很快想到了要限制參與鑄幣次數,避免產生壟斷。這樣李世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很快把漏洞給彌補了。三十年之內,三代以內近親屬只能夠獲得兩次鑄幣權,避免了某些商人通過長時間壟斷鑄幣權獲得太強大的經濟實力。

“皇上英明!”時不凡說。(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5/35151/index.html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