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三百三十八章 他年若我為青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八章 他年若我為青帝

第三百三十八章 他年若我為青帝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鄭麗琬感覺雙手發顫,這次她是真的發顫了,她的世界觀都已經徹底被顛覆。時不凡所說的是古人沒有想過,甚至是不敢想的地方。當古人都期盼著明君賢君仁君出現,而爭取避免暴君。可是時不凡卻輕而易舉的撕開了這些所謂各種皇帝,不管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一旦撕開了他們那層外皮,那不過是一路貨色,都是為了維護的江山和的皇位和權力而努力。有些人通過了賢明仁義,而有些人卻通過了冷酷殘暴。不過,總而言之,他們其實最終的目的都是同一個目的。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真的有區別嗎?好像真的是一點區別都沒有啊!

因為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維護江山頑固。有很多人稱贊李世民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認為他是一個好皇帝,是愛民的好皇帝,比起別的皇帝要好。可是時不凡只能夠呵呵了,這個完全是把邏輯給搞反了。古代皇帝,愛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維護江山,李世民的愛民是為了維護江山,并非是愛民,所以很多人把邏輯給搞錯了,認為李世民是為了愛民而愛民。可是卻嚴重疏忽了李世民為為了維護江山的目的,愛民只是手段罷了。

時不凡不是黑李世民,而他是真正的在開地圖炮,直接把歷史上所有的明君縣君暴君等等都給黑了,他不是專門針對李世民,而真正的在開地圖炮,把每一個皇帝都給黑了。所以他為不李世民的節操,為不李世民作為政治家的節操?其實,時不凡根本不任何皇帝的節操,不管是任何皇帝。因為在他眼里在家天下時代,永遠沒有真正的“明君”,“賢君”,“仁君”。因為他們的仁義賢明,不都是為了維護家族統治的“手段”嗎?

時不凡不,絕對不在家天下時代會有真正的愛民,愛民在家天下時代永遠只是手段,包括李世民那里同樣是手段。時不凡認為李世民雖然“開明”,可是這種開明卻并不是無限度的,當他如果認為他的“開明”會有損于他的統治,那這樣他會毫不猶豫的換一張臉,變成暴君。

所謂明君賢君暴君,不過是皇帝在不同出身環境和不同的時局時下為了維護江山穩固和權力穩固的一種手段。當然,也許這些皇帝選擇的時候是“不由自主”的,并不是故意去選擇的。可是卻潛意識里面永遠是把這種當做了維護家族江山權力的手段,也許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從內心意識到。因為在他們眼里天下都是他的,所以反而是讓他們有了一種“當局者迷”的感覺。

可是真的有一天,有人威脅到了他們的江山,那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反抗。至于這種反抗手段,同樣是多種多樣。有的是通過仁義收買人心,有的是通過繼續殘酷鎮壓來壓制矛盾。不過總之,都是本質上是為了一個目的——維護江山權力。

“從歷史的理性角度來看,其實任何皇帝都沒有任何區別,他們都是一路貨色罷了。包括李世民,甚至包括任何皇帝!”時不凡想道。

鄭麗琬喝了口茶壓壓驚,然后最后趕緊說時郎中,你認為百姓是?”

“百姓,也就是這個日漸枯萎的野花。他們雖然看起來雜亂無章,甚至沒有那些各種牡丹,各種的鮮花那么的鮮艷。可是卻有著他獨特的魅力,因為他們的生命力是最強大的。你看這些野菊花,他們是在秋天開放,雖然沒有那么多艷麗,可是卻堅持到了最后。相反那些春季開放,甚至經過了各種精心栽培的花朵,牡丹的都是已經凋謝了。”

“那么多年以來,多少人人為的挑選和培育了一些精品花朵,然后希望能最好,最尊貴。可是最后,那些鮮花,一個二個同樣會湮滅在了歷史當眾。可是這些野花,雖然沒有經過太多的愛護,經過了太多的保護,甚至沒有經過太多的特別栽培。可他們卻玩頑強的生存了下來,甚至他們所占據的天下花卉,卻是最多的。那些精品花朵,卻湮滅在了歷史當中。”時不凡說。

鄭麗琬很聰明,她問你是在比喻百姓,和貴族甚至是皇帝嗎?”。

“這個也可以這么說,天下江山更換了如此之多,那百姓最終還是百姓。他們卻沒有能在真正的春季爭奇斗艷,展現的偉大。不過,卻玩槍的生存了下來,用他們來襯托除了那些鮮艷的花朵。我認為這個世界正因為充滿了矛盾,才有了這個世界的區別。沒了他們的襯托,那那些鮮艷的花朵也都無法體現出鮮艷。正因為有了他們的襯托,那才體會出來了那些鮮花的鮮艷。不過卻無法改變,那些鮮花其實本質上也是從這些野花里面挑選出來的。”

“不過很多鮮花在真正的被挑選出來之后,徹底忘記了也曾經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徹底的忘記了他們其實和他們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當他們在春季爭奇斗艷的時候,那些野花卻在旁邊作為陪襯,不過當那些鮮花一次次凋謝,那些野花照樣還是生存了下來。他們才是真正創造了這個‘春季’的花,單花不城春,如果沒有他們這些野花,那如何算是春季?”

“現在雖然已經是深秋,絕大部分花朵已經枯萎,不過卻無法掩蓋他們曾經的偉大。你看那這些話多的偶已經枯萎了,你還能夠分辨出那些是野花,那些曾經是那些鮮花嗎?一切塵歸塵土歸土,照樣一樣。可是為何真正創造的這個‘春季’的花,卻不被關注,他們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呢?”

鄭麗琬很快也都時不凡所比喻的“春季”是“歷史”,因為歷史只是容許了那些帝王將相的出現,幾乎徹底否定了那些普通人的功勞。古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歷史是由普通百姓創造的,在記載歷史當中幾乎沒有提到過任何百姓,甚至都歸結于優秀的帝王將相。帝王將相們完全忽略了百姓,把孤立于百姓當中,全然忘記了他們其實也就是從一群野花里面被挑選出阿里的一朵“鮮花”,本質上和野花沒有任何區別。

時不凡這么說,其實本來也就是一種在為普通百姓鳴不平的意味。真正創造了歷史的人,卻沒有得到任何公正的待遇,相反那些竊據了功勞的人,卻一個個在享受著爭奇斗艷,享受著各種好處的同時,卻反而看不起那些野花。

這個時不凡曾經在年幼之時學過一片課文,是提一個鮮花和小草的故事。其實和這個有幾分相似,鮮花雖然鮮艷,可是卻只能夠活一秋。可是小草卻可以長期的生存。時不凡利用來比喻了百姓和君王貴族帝王將相,這樣表明了那些帝王將相本質上也是一種“植物”,不過從那些普通的野花里面挑選出來了最好的“野花”,不過這樣并不能夠代表他們就不是“野花”,他們和野花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選擇了脫離那些“野花”,看不起野花,認為高貴無比,認為已經超脫了野花的層次。認為這個世界都是的,那些野花根本不配和相比,沒有任何資格的。這種是徹頭徹尾的精英思維了,這樣的思維在古代簡直是數不勝數,哪怕一千多年之后同樣非常有市場。

雖然每一個人都提倡不忘本,可是這些人才是忘本最快的。一個不忘本人是不屑于去宣傳不忘本,因為在他們心里其實根本沒有“忘本”這回事,他們心里還是把當做了一個“普通人”。只有那些本質上已經忘本了的人,才會到處宣傳不忘本,提倡不忘本,因為事實本質上他們已經把當做了更高層次的存在,已經不屑于去當一個普通人。可是他們卻一種內心矛盾掙扎,這才讓他們去違心的提倡不忘本。真正不忘本的人從來不會說,反而是日常就這么做,根本沒有忘本的概念。口口聲聲說提倡不忘本的,忘本卻往往是最快的。因為他們的內心有了掙扎,正因為有了掙扎才有了這種復雜的想法。

時不凡看了看這些野花,最后想到了黃巢的一句詩。

“他年若我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時不凡最后有些情不自禁的念了一句。

時不凡說完也就走了,他認為這次很難試探出來這個鄭麗琬心里到底是想的。不過鄭麗琬聽到了時不凡這句詩,心情更是緊張不已。

“時不凡,如果你不是千古第一的大賢。那你,就是千古第一欺世盜名的大奸!”鄭麗琬最后同樣給時不凡做了一個評價。

時不凡并不擔心這首詩句會給帶來麻煩那,因為任何詩句都是要講究情景的。如果沒有情景配合,按這樣詩句是毫無意義的。時不凡之前做了那么多“鋪墊”,其實本質上來說一種“為民請命”的想法,并非是要篡奪天下大權。如果單純在他和鄭麗琬這種情景來看,其實他這個完全可以理解為“為民請命”,并非是要奪取天下大權。這個同一句詩句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不同意思也是正常的。這個也就是文學的魅力,文學并非是一層不變的,并非是那種涇渭分明的。完全是看個人理解,只要不同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不同情景,同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還有,哪怕同一個情景同一個人,而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歷階段,同樣有著不同的理解。

這個也就是文科,文科是一個沒有絕對標準答案的學科,一個沒有對錯沒有善惡的學科。正因為有了矛盾,有了理解的不同,有而流派,才有了文科的魅力。

時不凡不怕這句詩句會給帶來麻煩,因為他認為鋪墊已經足夠了,在這樣子睇情況下絕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是一種“為民請命”的說法,并不會認為是要奪權。當然,也許有些過激,可是并不會讓人你太過在意。

鄭麗琬在秦氏酒樓的包廂里面,還在不斷回憶時不凡的那番話,心里一直在猜疑。

“時不凡,你到底是千古第一大賢,還是千古第一大奸。大賢大奸,往往只是一線之隔啊!或者,根本沒有人能真正的明白,只有你明白了吧?我自認為見過不少人,可是像是你這樣的人,我真的是無法理解,甚至是真的無法判斷,你到底是樣的人?”鄭麗琬摸著太陽穴,也多是感覺對于時不凡應該如何判斷,感覺頭痛了。

時不凡給這個鄭麗琬的感覺同樣非常復雜,復雜到了鄭麗琬都無法理解,甚至是她都不敢和別人說。鄭麗琬絕對不敢跟任何人說這些話,因為時不凡這些話每一句都是“誅心”的,哪怕她這個聽到的人都想要爛在肚子里,不敢隨便說。她如果說了出去,時不凡固然要倒霉,可是同樣好不到哪里去。鄭麗琬不敢說,可是卻只能夠在心里揣測這個時不凡,到底是樣的人。

“不過,我卻聽出來了一點,在你眼里根本是一個無父無君之人,我首先可以肯定,你是一個千古第一的叛逆啊!自古以來任何的叛逆,都像是你這樣無父無君。甚至,哪怕那些想要奪取皇位的叛賊,他們眼里還是有‘君父’的,可是在你眼里真的是絲毫沒有‘君父’啊!”鄭麗琬最后想道。

(未完待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