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372:貨幣改革的難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372:貨幣改革的難度

372:貨幣改革的難度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9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從喬致庸的宅院中離開之后,對于這個老人,王思銳不由得連連感嘆,心中也更是充滿了敬佩。

以八十六歲的高齡,每天三頓中藥喝個不停,甚至在行動不便的時候,也還是要堅持去工作,在王思銳的面前,一提起工作也還是興致沖沖,一點也沒有遲暮之年的感覺,但是從喬致庸的眼神中,王思銳也是看到了一些不甘,如果他能晚生個幾年,那該有多好?

在王思銳的再三勸說之下,并且任命喬致庸為帝國銀行終身榮譽行長,負責貨幣改革一事之后,喬致庸這才同意了退下來的決定,皇帝既然已經做到了這一步,對于喬致庸來說,那已經算是莫大的榮譽了。

甚至為了安撫喬致庸,皇帝還親自跑了一趟,登門來解釋原因。這要是換做前清時期,能給你個理由就算是不錯了,至于皇帝登門拜訪,除非是落難的時候,否則誰搭理你啊?

更別提那帝國銀行終身榮譽行長的名譽,雖然這只是名義上的行長,但是誰都無法否認他在帝國銀行的地位。

至于負責貨幣改革,其實說白了就是這件事情名義上還歸他管,但是具體的就要閻維藩來負責了,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閻維藩要來尋求他的意見。

這樣的待遇,這樣的明主,以喬致庸的精明,他很清楚,皇帝已經自降了身份,這個時候他若是不知好歹,即便皇帝不說什么,其他人也會對他指指點點的。況且,他的年齡也是真的大了,加上身體也越來越差。

其實早在出任帝國銀行行長之前,喬致庸基本上就已經放手不管了,他本人則是在山西養老,現在功成名就,也是時候該退出了。

當天夜里,王士珍找到了閻維藩認真的談了一番,仔細的詢問了貨幣改革的事情,并且詢問了閻維藩個人的意見。

最終,閻維藩的回答讓王士珍很是滿意。由此可以看到,一旦貨幣改革成功之后,將會給帝國帶來的好處絕對是巨大的。

特別是在工商行業,向以往那種用車馬拉著交易的情況將一去不返,極大的節約了人力物力,方便了商人以及百姓的生活。

而且,因為新的政策與國際接軌,采用的是紙質貨幣,這也就表示,帝國銀行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之內,多制造一些貨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暫時的緩解了帝國缺錢的尷尬局面。

當然了,王士珍對于貨幣這種東西并不太懂,就連閻維藩也是這幾年以來不斷的學習,才多多少少的算是入了行,一旦讓閻維藩知道了王士珍的這種想法,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制止的。

一旦印的錢多了,那么便會產生貨幣貶值,久而久之的,就會形成抗戰時期的法幣,剛開始的時候還挺值錢的,幾年后你就是拿著十萬法幣去買一只羊腿,人家都不賣給你,這他娘的到底有多尷尬?誰能體會?

當天夜里,王思銳開始奮筆疾書,因為帝國一系列的瑣事,讓他暫時的忽略了教育這個問題,而目前帝國正統的教育,也只有四所軍校算是正規的了,但是普通人想要進去學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開始的時候,王思銳是想學習共和國的,搞個九年義務什么的,這樣的話,幾十年之后,帝國將沒有一個文盲,知識人多了,高端人才才會增加。

現在的帝國人才選拔,就像是后世國足少年隊選拔一樣,這個年齡段就那么百十位踢球的,你只能從這里面選,最終的成績可想而知?

但是仔細一想,這個似乎也不靠譜啊,共和國搞九年義務教育,那是在共和國成立將近六十年的時候才搞的,而且經過改革開放,共和國經濟飛速躥升,已經可以支撐起這筆龐大的支出了。

現在帝國的情況甚至頂多也就比共和國建國那會稍微好一些,因為帝國本身的財產流失的并不多,而不像共和國那時候,灣灣那邊把國內的黃金都是一火車一火車的拉走。

但是一個億的資金,顯然不可能全部投入進去,最多只能投進去五千萬,那么一個省平均也就一千萬多一點,在分下去的話,一個縣甚至連十萬都未必能拿到。又要建學社,還要聘請教師,這點錢壓根就不夠。

所以別說是搞義務教育了,就是連學校都未必建的起來,況且,這個年頭,若是要錢的話,誰家會愿意讓孩子去上學?在一個,也沒有這么多的老師啊。

所以,義務教育被直接推翻,目前階段,這個是不大可能的,但是無論搞什么教育,學生必須要識字才行,不識字你搞什么教育?

看來現在也只能自上而下的逐步教育了。王思銳暗暗想到。

第一步,應該利用起目前的資源,避免資源浪費,就像軍隊那種運作模式。首先,將命令下到各個工廠,工廠方面必須要組織工人進行學習,初期可以只識字,然后在將一些思維能力較為發達的人組織起來進行繼續深入教育,最后形成職業教育,為各行各業培養職業型人才。

第二步,各地也需要認真起來,可以聘請一些前清老秀才什么的,讓他們來教人識字,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愿意,都可以過來學習。這一步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國民識字比例,識字的人多了,未來可以進入到職業學校進行繼續學習,有針對化的教育,日后每一個行業都不會遇到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而幾年之后,工人階級的文化水平也將提升一大截,這對于工業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步,要在各縣開設一所學堂,聘請專業的老師進行教學,從而形成固定教學,之后若是經濟跟的上,在將學堂擴充為學校,然后逐步的推廣出去。

第四步則是分階段教育,就是小學,初中,高中與大學四個階段,這個就比較需要時間了,說不定等帝國有實力搞第四步教育的時候,連適合的學生都還沒幾個呢。

將這四步確定好了之后,王思銳讓人通知了教育部的官員,將這份計劃交給了教育部,并讓他們去負責完善。

王思銳給出的只是一個大概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步驟,具體的發展規劃,還是要教育部那些人去負責的,當然了,王思銳也將預算直接告訴了他們,免得這幫整天閑的蛋疼的家伙給他拿來一個十幾個億的教育計劃,那樣可他娘的就尷尬了。

次日一早,王士珍領著閻維藩來到了軍營,雙方談論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現在貨幣改革的計劃進展的并不順利,主要的問題有兩點,第一點是以金本位還是銀本位?又或者金銀同本位?

目前階段國內的金銀流失的還不算是太多,無論金銀本位采取哪一個,差別都不大,但是穩定性方面就無法保證了。如果采取銀本位的話,那么在白銀法案之后,帝國經濟將會遭到巨大的重創,雖然還有三十年才會發生,但是三十年的時間其實并不短,一旦確立了以銀本位為基礎,短時間內想要更換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金本位的話,帝國又不是個產金大國,且金大多數都在民間,加上奢侈品的需求,這會讓國家金子的儲存越來越少,等到下降到一定比例的時候,經濟就會瞬間崩潰。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對于金融制度,王思銳也不太了解,他只知道后世是以美元為中心的,但是這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制度似乎也并不怎么靠譜,美國可以通過讓美元貶值來大肆的剝削各國的資金,所以在王思銳重生的那段時間內,各國已經提出了要擺脫美元的提議。

但是不管怎樣,在后世的時候,金銀本位都是被淘汰的制度,且金本位要比銀本位被淘汰的更早。

“以金本位發行新貨幣,同時禁止金、銀作為流通貨幣,設定一個具體的兌率,只允許兌換。”思考再三之后,王思銳說道。

而第二個問題,則是對于貨幣的印刷方面出現了問題,紙質貨幣不是銀子,即便是被水泡了也無所謂,首先,紙質貨幣可以被水泡,但是不能掉色太嚴重,甚至短時間沾水的話,還不能有任何的掉色。

在一個就是防偽標識,這個就更難了,華夏沒有發行紙質貨幣的經驗,即便之前票號的銀票,那是各票號在上面做有秘密的記錄,到了本票號之后,見到這個記號就能確定是真的,沒有則是假的。

而貨幣是要面對大眾的,如果沒有點高技術,又讓人便于辨別,且難于仿制的話,那么紙質貨幣是行不通的。

而且紙張的選擇也是個問題,一般的紙肯定是不行的,高難度的紙他們又做不出來,到處都是問題,所以,貨幣改革其實也是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若是沒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話,一兩年內是根本沒辦法進行的。

關于這個問題,王思銳就只能無能為力了,只能讓閻維藩這半個專家自己去想辦法解決。他不是萬能的,不是什么事情都知道的。未完待續。

書友:

小說章節“”由(吧)轉載于網絡。

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