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91:登基大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91:登基大典

291:登基大典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正文

正文

作者:末日游俠

最多人看:、、、、、、、

太和殿,作為明清兩代的各種典禮舉行場所,今日被翻刷一新,猶如一座新建的宮殿一般。

皇宮內一改往日之頹廢,內外人聲嚷嚷,大臣守衛來回不斷的奔走。

農歷二月初二,中華帝國開國皇帝的登基大典,便是在今日舉行。

新的首都尚未完工,甚至還未開工,但是登基大典卻不能耽誤,按理說新國家成立之后一個月內就要舉行登基大典的,但是為了選擇一個吉日,所以便推遲到了今天。

古代皇帝的登基大典流程按照朝代的不同,也有著一些不同的區別,但大體上還是分為七個步驟的。

分別是頒布遺詔,擇日即位禮。大赦天下。頒布詔書登基。傳國玉璽。宮中樂手演奏,接受百官朝拜以及四方朝賀。祭告宗廟,社稷以及萬民。

一整套流程下來,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王思銳有意簡化登基流程,但下面的那些官員卻不建議這么做,畢竟一位皇帝只有一次登基大典,該有的流程還是必須要有的。

而王思銳作為開國皇帝,第一步頒布遺詔這一條流程倒是可以省去,第二步其實早就已經開始了,日子選在了今天,龍袍什么的也早已準備妥當,至于大赦天下,這一步驟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內容卻被王思銳給改的面目全非,而且順序也變為了第二步。

總的來說,新的登基大典共分為頒布登基詔書,傳國玉璽,大赦天下,接受百官以及四方朝賀,祭告宗廟,社稷以及萬民,然后是封功授勛這六步。

換句話說,登基大典的流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或許到了下一代皇帝,這些禮儀將會變回來,只因為這是開國皇帝登基,所以才會按照王思銳的意思去更改變化。

今日,京城大大小小,只要是上了品級的官員,全部出現在了皇宮內,這也算是了中華帝國的第一次上朝。

以前總是以為每次上朝都是大大小小的官員一大片,實際上卻并非如此,上朝分為大朝和小朝,大朝每年舉行一次,也就是京城內有品級的官員全部上朝。

日常上的是小朝,也就是一些三品以上的官員去皇帝那里匯報工作,當然了,除了一些一品大臣以外,這些人也是每周需要上朝一次的,并不是天天上朝,如遇緊急事務,一品大臣可隨時面見皇帝。

王思銳身著龍袍,在一眾宮女太監的服飾下被擺弄的像是個木偶一樣,很是不舒服,可又有些無奈,他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禮儀。

雖說他是皇帝,有著主宰天下的生殺大權,可是在禮儀這方面,即便是王思銳發怒,也不能改變那些大臣們的想法。

更何況,在新的律法當中,王思銳更是將禮放在了首位,大臣們便是拿著這個禮來對抗王思銳的。

至于那些宮女太監,其實是以前留在宮中伺候監督皇室的,清帝退位之后,大部分人都被遣散回鄉,只留下了少部分人。

而今天過后,這些留下來的宮女太監們也將會被遣返回鄉,在中華帝國的法律中,不允許有宮女和太監的存在。

“皇上,帶上冕旒之后,您不能隨意的左右轉頭,這會有失龍威的。”一名太監小心翼翼的提醒著王思銳,其實他也是被搞的沒辦法了,以前太子是會接受這方面的培訓的,所以自然知道應該怎么做,可王思銳哪接受過這種培訓?來回的動彈,他倒是舒服了,可那些管事的大臣要是覺得這樣做不好,到頭來肯定是要找他麻煩的。

“現在不是還沒開始嗎?”王思銳有些不爽道,冕旒這東西其實很不合理,帶在頭上不僅讓他無法亂動,甚至還影響視線,坐在那里來回亂晃,這才多大會兒的功夫?王思銳就已經覺得有些眼暈了,這要是在晃下去,估計待會走路都是問題。

一想到這里,王思銳不由的想起了后世某部電視劇里的那一幕,有一個皇帝覺得很不爽,于是便用小棍子將那冕旒上垂直的珠子綁在了一起,這樣珠子就不會亂動。

不過王思銳可沒打算也那么干,如果真要那么干了,估計會讓人把大牙給笑掉的。

“準備好了嗎?”王士珍急匆匆的走到了后方,對著一名太監問道。

“大人,都已經準備好了。”

“恩,你去通知皇上過來,登基大典馬上開始。”王士珍繼續說道。

在袁世凱那里待了將近三個月后,王士珍終于被王思銳給放了出來,當然,除了王士珍以外,袁世凱也同樣是離開了那座深宅。

隨著新帝的登基,袁世凱也終于是接受了王思銳的邀請,因為這個時候,王思銳在天下間的威望已經達到了巔峰,內亂已經停止,朝廷的仁政也正在惠及著每一位百姓。

除非袁世凱能夠打敗天下列強,給百姓更好的生活,否則的話,袁世凱這一輩子都無法威脅到王思銳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袁世凱才決定了要離開那座他已經待了三年的院落,接受了王思銳的邀請,成為了新朝廷當中的一員。

袁世凱很聰明,他知道自己應該在什么時候重新出仕,也知道什么時候不應該出來。

“袁大人,許久不見吶……”一些朝廷大臣在見到袁世凱之后,不由的有些驚愕,緊接著上前問候道。

跟袁世凱打招呼的,是前朝遺老,只不過當時地位并不高,加上漢軍占領京城之后,及早的就投靠了他們,所以才會有站在朝堂上的資格。

像這類前朝遺留下來的大臣,還有許多的人數,中華帝國成立之前,這些人便投靠了漢軍,而漢軍在甄別過他們的資歷之后,沒有問題的,則繼續留用,若是問題特別嚴重的,則是選擇秘密的處理。

盡管王思銳很重視官員的培養,可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又能培養出多少的合格官員?

也就是說,王思銳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么使用這些前朝的官員,要么選擇自己培養,兩者各有優劣,就看怎么抉擇了。

王思銳選擇了第一種方式,一是能夠安撫人心,二是能夠避免政府青黃不接,同時也避免了年輕人位高權重的現象發生。

“裘大人最近可是風光不斷吶,比起裘大人,袁某今日站在這里倒是極為勉強。”袁世凱笑著回應道。

“袁大人說哪里的話,這些年來袁大人為陛下出了不少的主意,且為陛下培養了王大人,段將軍和馮將軍,僅憑此功,此處便無人可及袁大人,袁大人謙讓了。”裘大人急忙恭維道。

袁世凱的事情,外界真正知道詳情的并不多,加上王思銳總是隔三差五的到袁世凱那里坐一坐。

所以,外界也是下意識的認為,袁世凱就是王思銳背后的幕僚之一。加上內定總理王士珍,炮兵總指揮段祺瑞,第二集團軍司令馮國璋這三人,即便袁世凱沒有出仕,但在朝中的地位依舊難以比擬。

如果說他們這些人是開國元老的話,那么袁世凱,則是排行前幾位的開國元老,他的地位也要遠超其他人。

所以,這些人這才有了結交之心。

好在幾年前在李鴻章的舉薦之下,他們也與袁世凱有過一些交情,只不過隨后袁世凱被迫下野,又沒人能夠聯絡的上他,所以這才斷了幾年的交往。

“裘大人過獎了,王、馮、段三位大人先前的確是在我手下不錯,但真正發掘他們的,重用他們的是陛下,如果他們還在我手中的話,現在頂多也就是一個師長,袁某人還是有這點自知之明的。”袁世凱心中暗暗的搖著頭,旋即便下定了決心。

高層官員之間的交流,那是必須的,但袁世凱身居宅院三年之久,豈能不了解王思銳的心思?

換句話說,即便不了解王思銳,他也很清楚那些帝王心術,正常工作的交流,那是可以的,但是這種拉幫結派的交流,還是少做為妙。

況且袁世凱很清楚,王思銳最厭煩的便是下面的人拉幫結派。

否則的話,只是王樹起,武羊,武自詡這三位軍界大佬聯合在一起,段祺瑞和馮國璋在軍隊里便會舉步維艱。

而政府這邊,王士珍也是很清楚王思銳的心思,所以也沒有做出什么過火的事情來。

而這一次王思銳給袁世凱安排的職位,也是有些特殊的,這注定了袁世凱將會是一個無情的人,與其日后與這些人交惡,倒還不如趁早與他們劃清界限,免得日后為難。

“吉時已到!登基大典開始!”一名太監站在龍椅旁邊,高聲的唱著。

臺下哄亂一團的大臣們也停止了交流,各自迅速的按照自身的級別排序,站到了各自對應的位置。

整個大典一時間一片寂靜,針落可聞,甚至能夠聽到一些人沉重的呼吸聲音。

一個身著灰色長袍的四十來歲中年人,手持圣旨站到了太監的另一側,在眾人的注視下,緩緩的打開了圣旨:“奏為國體已定,天命攸歸,全國商民,呼登大位……”

PS:抱歉,這章晚了這么久,多的理由就不說了,下周一三更表示。

感謝zcf516scz的支持,感謝趙廸的兩張支持,感謝FVEFGRTHG的支持!感謝大軍2016的支持!(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