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281:集百家于一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281:集百家于一體

281:集百家于一體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8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頭疼,是的,王思銳現在也只剩下了頭疼。

難道這些情況是每一個上位者都必須要經歷的嗎?

反正王思銳上輩子最高也就是個連長,營長說,他干的不錯,打算在年底的時候向團長推薦他擔任副營長,結果還沒等到營長的推薦,王思銳就穿越了。

手里管著一百來號人,跟管著幾百萬,數億人口那會一樣嗎?

雖然某位圣人曾經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有些調味料固然味道很好,而有些調味料的味道則很差,但一道佳肴絕不僅僅只使用一味調味料,它需要將眾多的調味料混合在一起,相互的彌補對方的不足,亦或者相互的去刺激對方,使其發揮出最佳的效果,或是將某種味道稍稍的收斂一些,這樣才能使這道佳肴的味道更完美一些。

王思銳很清楚,一個國家,固然需要王士珍這樣的激進派,但也同樣需要王樹起和武羊這種的保守派,同樣的,還需要有武自詡這樣的攪和派。

可是又該如何才能將這些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呢?

現在的王思銳,已經不再去計較他們聯合起來秘密的篡改通電這件事情了,反而是為了如何才能讓這些人融合在一起而發愁。

之前倒是好說,大家只是為了同一個目的而努力著,各自之間也沒有過多的交集。

但是現在情況卻不同了,王思銳登基已經成為定局,那么下面的人,也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比如,為了能夠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們將會相互之間聯合起來,形成數個小團體,然后小團體之間再去進行爭奪,從而將一個人的利益轉化為整個團體之間的利益。

如果王思銳能夠活上個千秋萬世,那么自然不需要去擔心這個問題,他只要控制好軍隊就可以了。

但是很顯然,王思銳并沒有不死之身。

那么又該怎么樣才能避免這種惡意的競爭呢?

體制,說一千到一萬,終歸還是需要一個更加完美的體制才可以。

在華夏繁衍了兩千多年的古老帝制這一套已經不行了,缺乏改變,過份的依賴皇帝,這便是最大的弊端。

這套體制需要皇帝必須要是一位全能型的選手,而且在每一個方面都需要拔尖,雖然不需要他事事親為,但也要防止被下屬給忽悠了。

一旦后面的哪個皇帝是個草包,那問題可就嚴重了,就像東西兩漢末期,唐后期,明清后期,特別是清朝后期,因為某些原因導致了后宮聽政,結果一去不復返,歷史上光緒皇帝當了三十四年的皇帝,可是也當了三十四年的傀儡。

而慈禧臨死之前,還先將光緒皇帝給作死了,這也就更加導致了清廷的覆滅。

雖然光緒活著也未必能夠改變清朝的局面,但至少可以肯定,清朝還是能夠多茍延殘喘幾年的。

“杏城!你說,如何才能構建一個能夠確保國家永久不陷入內亂的完美的體制?”王思銳奮力的搖了搖頭,看向了坐在對面的楊士琦,問道。

楊士琦祖籍江蘇,光緒八年中舉,報捐道員,光緒二十五年,楊士琦為李鴻章所重用,后來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的時候,將楊士驤、楊士琦兄弟一同帶到了直隸。

八國聯軍事件談判時期,楊士琦曾力勸李鴻章拒絕洋人關于殺掉王思銳的提議,理由是唇亡齒寒。

盡管朝廷察覺未來對王思銳可能會失去控制,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清廷,可王思銳畢竟還算是他們自己人,內部的事情,大可關起門來自己人商議,現在是對外,如果同意了洋人的條件,那無疑是給他們自己埋了一顆雷。

一段時間內,李鴻章也深深的認同了楊士琦的建議,但無奈洋人咄咄逼人,亦劻那邊也有借機殺掉王思銳的打算,李鴻章也是無能為力,只能默認了這件事情。

后來王思銳不但沒死,反而因為這件事情徹底的與清廷決裂。在李鴻章被控制期間,王思銳也并沒有對李鴻章有任何的不敬,甚至李鴻章死后,王思銳還將其厚葬。

對于李鴻章的后人,王思銳也并沒有為難他們。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楊士驤、楊士琦兩兄弟這才在李鴻章死后投靠了王思銳。而兩兄弟到了王思銳這邊之后,更是被委以重任。

去年年初,楊士驤便被任命為了直隸總督,這可是各地總督之中排行老大的職位,足以彰顯王思銳對他們的信任程度。

而楊士驤也并沒有讓王思銳失望,不僅將直隸地區管理的井井有序,更是為駐扎在那里的漢軍提供了后勤保障工作。

而且,楊士驤因為受到了王思銳的思想影響,所以在擔任直隸總督時期,執政方向也更是朝著王思銳靠攏,此時的直隸,已經隱隱的有了工業重地的雛形。

楊士琦雖然沒有向他哥哥那樣獲得重要的職位,在王思銳身邊也只不過是擔任了商務部部長這個全新的職位,但平日里王思銳卻很是喜歡聽一聽楊士琦的建議。

而楊士琦本身也是一個帝制的堅定支持者,歷史上,袁世凱死后兩年,楊士琦便因為帝制的衰落而郁郁而終。

只不過,這一世,楊士琦雖然同樣很支持帝制,但是在之前的那件事情當中,卻并沒有參與進去。

他很清楚王思銳的脾氣,也很清楚某些事情該怎么去辦,更清楚他自己的位置。

“圣上,這世間根本就沒有什么完美的辦法,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無論何事,終歸是會有些遺憾的。祖宗的古帝制已經被歷史淘汰了,而如今我們選擇了帝制,那么就勢必要進行大力的改革,我們想找到那個被遺漏的一,將其補充上去,但更希望利用這個一,來制定符合我們的體制。

而眼下世間體制無非也就是帝制,君主立憲,共和,以及日本自己研究出來的那套體制。這四套體制各有利弊,這要看我們怎么樣取舍了。不過在我看來,這世間其實只有兩種體制,帝制以及共和,君主立憲和日本的那一套,終歸是帝制的進化版本。

臣以為,我們大可集百家為一體,取其優而去其弊,不過這確需要長時間的去摸索,短時間內肯定是會問題百出的。”楊士琦開口道。

這段時間他一直都在研究世界各國的體制,發現了各種體制中的優點,也發現了不少的劣勢。

比如帝制,優點在于強大的中央集權,政策能夠自上而下的大力執行,缺點在于過度依賴帝王。君主立憲等于是將皇室給架空了起來,下面的人權利實在是太大了。

而共和的優勢在于百姓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缺點在于,頻繁的更換高層,容易導致政策無法始終而一,這會極大的浪費國家的財力,精力。

日本的體制也有優點,天皇代表著一切,全國上下都將天皇給當作了神來看待。可這樣的體制,將會給未來留下很大的弊端。

就是現在,日本天皇也已經開始轉變這種方式了,天皇既然是神,那么就不能夠出現任何的錯誤。

可人又怎能不出現任何的錯誤呢?不做事,就不會錯,為了維持天皇家族的榮耀,日本方面已經作出了取舍。

雖然是分析出了這些體制的利弊關系,但楊士琦還是沒有能夠完美的將那些體制融合在一起。

既要民主,又要中央集權,還要神話帝王,這本身就是集天下矛盾為一體,根本就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的。

聽著楊士琦的話,王思銳也是暗暗的點了點頭,關于這一點,楊士琦無疑是跟他想在了一起。

“如果我們分發選票給百姓,讓他們來決定一些關鍵位置的官員人選,中央只負責監督,杏城覺得如何?”

楊士琦猛的倒抽一口冷氣,這一舉動已經是共和制的行為了,真要這么干的話,無疑會降低皇室的威望,會存在很大風險的。

古往今來,平民百姓是沒有參與政治的資格的,給了他們選票,這就等于每個人都有了參與政治的資格。

而且,百里不為官的思想也將被徹底的打破,雖然百姓樂于看到,可上面卻不想看到啊。

“圣上,百里不為官,如果讓百姓也參與進來,那么后果……”

“選票可以給,但是里面的一些條條框框只要計算好了,還是沒什么大問題的。比如,百姓可以選舉本村村長人選,另外我們在推出一套代表體制,每千人推出一名代表,代表人選也由百姓自己選出,而這些代表則有權選舉里長,亭長。代表的權利止步于此,百姓只參與低級職位的決定權……”

隨后,王思銳又講了亭長以上職位的任命方法,到了縣長這個職位,只是依靠選舉就已經不行了,這時候每個省份會有專人負責暗中走訪調研,調查每一個人的口碑,政績,為人等等,擇優而取。

同時又設立了一個部門對這些人進行監督,甚至是能夠直接審問,類似于后世的紀委。

到了上面,中央政府這一級別的人選,那就只能由皇室來親自任命了。當然,理論上來說,皇帝有資格任命任何一級官員,哪怕是任命一個村長也沒有問題。

聽完王思銳的講解,楊士琦不由的拍手稱秒,雖然看似削弱了皇室的權威,但實際上卻能夠為皇室收攏不少的人心,而且也能完美的將這些政體集中在一起。

ps:感謝沒戴面具的瓦洛克和大軍2016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