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改造計劃第346章 黨人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改造計劃 >>大宋改造計劃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6章 黨人碑

第346章 黨人碑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2日  作者:躍馬臨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躍馬臨淵 | 大宋改造計劃 
正文

正文

宋初,朝廷對地方官制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㈧㈠Δ中文Ω網ㄟ8⒈在地方,由文官任州郡長官,并設通判一職,使之互相牽制。后又劃全國州郡為十五路,在各路設轉運、提點刑獄、安撫、提舉常平等四司,統稱“監司”,以監督州縣官。路、州、縣的官員均由中央官兼任,稱為差遣,三年一換。后來連中央管理也采用差遣制度,使官、職完全分離,各級官僚是否有權,完全取決于皇帝的派遣。

如此做法,雖則使得軍中將領擁兵自重的情況不復出現,但也因此造成了宋軍積弱的頹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大概都以為北宋的畫院是趙佶建立的。其實不然,在北宋建國的初期就已經創立了國畫院。宋代輸林國畫院是為宮廷帝王服務的機構。它不同于作為皇帝顧問性質的翰林院,而是隸屬于內侍處,由宦官管理。宋代之初,南唐、西蜀等國滅亡后的畫院成員都集中到北宋畫院,王道真、高益、燕文貴、崔白、郭熙等代表了當時畫壇的最高水平。宋代畫院畫家的創作主要是為皇帝宮廷服務,他們大致的工作有:繪制宮觀壁畫,裝飾宮廷,包括國繪高級官署屏風障壁等。

咸平四年(1oo1),宋設置龍圖閣。宋初沿襲唐代制度,在崇文院內建置吏館、昭文館、集賢殿,合稱三館,分別執掌起草制誥詔書、整理典籍、編纂圖書、數授生徒等工作,并有專門的官員擔任官職,待遇優厚。1oo1年,建置了龍圖閣,專門負責收蔵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各種典籍、圖畫、祥端之物,以及宗正寺所進的趙氏宗族名冊、譜牒等。類似于皇帝的個人圖書館。龍圖閣的官員職位,相繼置有龍圖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龍圖閣學士、直龍圖閣等,掌管閣內一切事務。因涉及皇帝,這種官職要求很嚴,一般文士經過考選才能授職。

在大宋立國之初,中書和樞密院便已是對掌文武二柄,宰相因不帶樞密銜而不得預軍事。979年,宋太宗滅北漢后,為了收復幽云十六州,兩度出兵征遼,企圖把契丹勢力驅逐出長城。但高粱河、歧溝關之戰以后,北宋對遼由進攻轉為防御,開始采取被動防御的方針。由于北宋初期采取的中央集權措施導致了北宋的軍權削弱,以致后來,北宋對西夏黨項貴族的戰爭也多失利,情況相當嚴重,邊疆也不斷出現危機。及至后來采取了穩打穩扎的辦法,方才對西夏的情勢有了些好轉。

也是因為絲綢之路被西夏、大遼等國所阻,宋朝的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當時與宋朝通商的海外國家,共5o多個,總稱為“海南諸國”。宋朝以前的海外貿易,主要為統治階層帶來珍貴的奢侈品,對國家來說,經濟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模上遠前朝,而且為政府取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市舶司,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使得海外貿易更加規范化。

市舶司又稱提舉市舶司,其官員有市舶使、市舶判官等,主要指責包括收購海外貨物,用以禁榷(宋朝規定某些貨物只可由官方專賣,這種貿易稱為“禁榷”貿易)或上繳中央,接待各國貢使,招徠、管理和監督外商,管理本國商船及辦理海外貿易征稅等。唐朝時也設有市舶司,但唐朝只在廣州設立,北宋卻先后在杭州、明州、泉州(治今福建泉州)和板橋鎮(今山東膠州市)增設市舶司,可見海外貿易之興盛。

而趙佶上臺之后,因為打算要用兵西夏,方才一度由宰相蔡京兼任了這個樞密使。

1o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也稱募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稅法;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保甲養馬法)。設置軍器監,還改革學校與科舉制度,裁并州縣等。在神宗主持下,新法基本上得到推行。1o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馬光為相,新法全被廢除。王安石變法,使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也正是王安石變法時,蘇軾因反對新派而被排擠,降為地方官,曾在黃州、杭州等多地任職。蘇軾與其父蘇洵、弟蘇轍俱有文名,世稱“三蘇”。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少人知道的是,所謂的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的那兩位,剩下的宋朝那幾位都是蘇軾的徒弟!蘇軾以《赤壁賦》、《石鐘山記》最為著名,其詞突破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傳統,開豪放一派,對詞的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他還是一位書法家,擅長行書,與黃庭堅、米蒂、蔡襄并稱“宋四家”。

縱觀蘇軾的一生,三次遭貶,宦海沉浮,但他“以民為本”的思想和主張從來沒有動搖過。王安石擔任宰相推行變法時,蘇軾支持司馬光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失敗,重新登上相位的司馬光要盡廢王安石新法,蘇軾又不同意。如果蘇軾當初支持王安石變法,或后來支持司馬光廢法,他完全可以青云直上,飛黃騰達,官運亨通,但是,他堅持“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和自己的獨立人格,寧為民碎,不為官全,這是蘇軾最可寶貴的精神和品質。

崇寧元年(11o2)九月,趙佶上位的第二年,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個當了王安石女婿的弟弟蔡卞的關系,圣眷正隆的蔡京假托“紹述”的名義,唆使趙佶將元祐年間反對新法的大臣和元符年間有過激言行的大臣,如文彥博、蘇軾、秦觀、程頤等共12o人列為“奸黨”,請趙佶御書,鐫石刻名,立碑于端禮門,實則是想掌握大權,鉗制天子。這碑就叫“元祐黨籍碑”,也稱“黨人碑”。崇寧三年(11o4)六月,又增至3o9人,皆稱“奸黨”。趙佶親自書錄這些人的姓名,刻碑立于文德殿門東壁。蔡京的手書則刻石立于全國各州縣,以頒布天下。

好書、、、、、、、、、、、、、


上一章  |  大宋改造計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