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改造計劃第345章 臉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改造計劃 >>大宋改造計劃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5章 臉面

第345章 臉面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1日  作者:躍馬臨淵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躍馬臨淵 | 大宋改造計劃 
章節目錄

章節目錄

最為重要的是,大宋朝的臉面保住了啊!這,可就不是能夠用銀子來衡量的事情了。

“明軒,你收下劉慶等人,甚至還要給他銀子讓他招兵買馬,可是有別的用意?”

趙佶不傻,劉慶等人都是南方地面上的綠林巨匪,還是那什么勞什子的魔教中人,薛明肯定不會無緣無故的提出這樣一個條件。他已經想到了這背后可能的用意,不過依然想從薛明的口中知道他的想法。

“圣上慧眼如炬,種帥久經陣仗。想必早就看出微臣所想了。”

“明軒所想,給朕說上一說!”

趙佶探身看著薛明道。

西夏和大宋,在多年前就已經成盟友變成了死敵,這是大宋朝如今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另外北邊還有大遼正在俯視眈眈的盯著大宋處心積慮的想要南侵,趙佶,又怎么可能睡的安穩。

“微臣,今日就在種帥面前班門弄斧了。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圣上和種帥指正。”

薛明躬身一禮,起身繼續道:

“西夏人咄咄逼人,同我大宋朝兵戎相見早已多時,而在我大宋朝步步蠶食的策略下,西夏想必已經是支撐不了多久了,雖說還沒到傾國之力相搏的地步,但想必也為時不遠了。而據臣所知,那江南一帶卻是頗有些不臣之心的逆賊,若是他們與西夏人甚至遼人互相勾結的話,臣生恐這些人屆時會給我大宋朝帶來隱患。

劉慶這些人桀驁不馴,如今只是形勢所迫被逼才答應,這樣一個隨時都可能變卦的釘子,并不可靠。到時能有何作用,微臣心中還真是沒底。今日如此行事,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具體如何行事,控制好劉慶等人,微臣實在是還沒有思量好!”

聽了薛明的話,趙佶看著他的眼神更柔和了。

其實薛明說的話,并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意義,西夏和大宋的局勢,基本上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清楚。可是,最最重要的是,薛明有這份心就夠了。畢竟他可是那個神秘師父的弟子,自己的大師兄,即便是他什么都不做,趙佶也不可能會虧待他的不是?

如今薛明的所作所為,那純粹都是為了他趙家的江山而著想的,趙佶怎么能夠不感動呢!

瞅了一眼種師道,趙佶不動聲色的道:

“朕擬把偵緝司……交給明軒統領,不知種卿以為如何?”

將偵緝司交給賈似道統領?

種師道聽到這句話臉上的肌肉不由自主的一陣抽搐。

看了一眼旁邊一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薛明,種師道方才意識到,這事兒在此之前趙佶肯定沒有給薛明提前打過招呼的,最少是沒有通過氣。

那就是臨時起意了?

偵緝司是做什么的,薛明可能不怎么清楚,他種師道還能不清楚嗎?

北宋初年,鹽鐵、度支、戶部三司各置使局,不相統屬。三司間常常發生矛盾,需要皇帝裁定。于是1003年6月,大宋朝廷始并鹽鐵、度支、戶部為一使,命刑部侍郎,權知開封府寇準為兵部侍郎,充三司使。又重設鹽鐵、度支、戶部副使,以刑部員外郎卞袞為鹽鐵副使,工部員外郎查道為度支副使,禮部員外郎林特為戶部副使。判使非奏事及有所更張,則止署按檢,其他事都由本部副使、判官負責。三司副使從此開始預內朝。陳恕在三司,三司的條例多是他改創。寇準為三司使后,多遵循陳恕制定的三司條例。

與之前的朝代不同的是,因為自身就是以軍隊起家的,宋太祖趙匡胤甚至軍隊的重要性。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出現“君弱臣強”的局面,決定削弱宰相的權利。具體的措施有:分割相權,宰相只管一般行政,軍事分歸樞密使,實行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共掌大權的“二府”制。又以三司使(鹽鐵。度支、戶部)分取宰相的財權,又設審官院以分宰相任免中級朝官之權,設審刑院以分宰相的刑案終審權。

以往各朝,每逢國家大事,皇帝必召宰相等重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議。議論完后,皇帝還要賜茶,然后臣子方可退下。唐及五代時期,仍然沿用此制。趙匡胤建立宋朝后,仍留用范質、王浦等后周重臣。他們曾受周皇重用,因此容易受到猜忌,再加上趙匡胤這人本就猜忌心比較重。

事實上當皇帝的也沒幾個猜忌心不重的。

因此這些人就擔心自己稍有什么不慎的話,便會導致禍從天降。因此他們奏請趙匡胤改變舊制,不再由君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討,而是代之以奏禮。宰相有事,可以奏呈皇帝,皇帝批閱后,再給宰相下旨。趙匡胤對此也是表示同意了。而從此之后,宰相與皇帝“坐而談事”的待遇就這么的被取消了。

因此打有宋一朝以來,樞密院與中書門下便被并稱為二府(中書門下為政府、樞密院為樞府),是最為重要的中央政府機關。宋朝初期把軍隊分為禁兵、廂兵、鄉兵和蕃兵四種,而趙匡胤把集中兵權的重點放在加強對禁軍的控制上。禁軍的調動權,歸樞密院掌管。樞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揮,只有皇帝才能派遣禁軍,調動兵馬。禁軍中又選出壯勇,作護衛皇帝的親軍,稱“諸班直”,地位在一般禁軍之上。禁軍外出作戰,由皇帝派遣將帥,并由皇帝親自制定作戰方略,指示將領,甚至授以陣圖。

宋朝初期時,禁軍都駐在京師,后來也部分地出守各地。派出的禁軍定期輪換,因而有所謂“更戍法”。這些軍隊有的三年一輪換,有的兩年一輪換。據說更替出戍,可以使士兵“習勤苦,均勞逸”,免得留戀家室。短期在外地,也不會想反抗朝廷。禁軍軍官提升時,都調離原來的隊伍。統領駐泊、屯駐的禁軍將官由朝廷任命,也不固定。從而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不使上下人情習熟”,形成“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將不得專其兵”的局面。禁軍將領也不能擁兵割據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上一章  |  大宋改造計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