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種田紀事648節 神秘的歌舞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從良種田紀事 >>從良種田紀事最新章節列表 >> 648節 神秘的歌舞劇

648節 神秘的歌舞劇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6日  作者:夜葳蕤  分類: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夜葳蕤 | 從良種田紀事 
女生頻道


公叔寧微微一笑,如數家珍,“光挑衣裳料子你就挑了三天,首飾又是兩天,你那院子里的擺設,你折騰有五、六遍了吧?還有那點心單子和菜譜,你看了都不知道多少遍了,還當我不知道是怎么的?!”不管如何,清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永遠都不會忘記享受,這是讓公叔寧感到十分有趣的一點。

“嗯,”清露一點兒都不以為恥,“等明天我真得忙點正事兒了!”

公叔寧很好奇,“你還有啥正事兒?”比衣裳、首飾和菜單子還重要。

清露呢喃道,“寫戲文,就是歌舞劇。”她是不會寫戲的,主要是對曲調不熟悉,于是就“發明”了歌舞劇。

公叔寧嘆氣搖頭,“這是又想起來哪一出了?”

清露想寫戲文的愿望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述到在小嶺村過第一個新年請戲時,這五年多來,她時不時地就來這么一陣子,只可惜,才華足夠,耐心不足,左一出兒右一出兒的,沒一出兒寫完的,全都沒頭沒尾地丟在那里。

好曲子和好歌倒是“創作”了不少,有厚厚地好幾大本了,為了保持身材和舞技,跳舞倒是極少斷的,還“發明”了很多新的舞步,很好地娛樂了她本人、公叔寧和睿兒的閑暇時光。

只不過,除了當初為了贖玉蟾時,清露曾賣掉過一曲一詞一舞外,再沒靠這個賺銀子,所以外人并不知道,她在這個方面的“才華”。

公叔寧遲遲沒等到清露的回答,低頭去看時,發現清露已經睡著了,像孩子樣微微嘟著嘴,這一刻的清露如此可愛,讓人縱然萬死,也舍不得離開。

公叔寧啞然失笑,帶著笑意也閉上了眼睛,就算清露心里有著旁人,他也無法放手,直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刻。

第二天,清露果然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寫歌舞劇這件事兒中,而且,和以往不同,她這回寫了新歌曲,編了新舞,不再急急忙忙地拿到公叔寧和睿兒面前獻寶、尋求意見了,而是要“保密”!

清露的說法是,“只有這樣,你們才會有,驚——艷——的感覺!”她拉長了聲調,將“驚艷”兩個字說得百轉千回,結果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睿兒驚問,“姨母,你這回要寫的不會是個鬼故事吧?”清露是很擅長講鬼故事的,內容自然來自于前世的《聊齋》。

公叔寧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清露氣得把睿兒的頭揉成了雞窩,又在公叔寧腰間的軟肉上,擰了一把,越發不肯把東西拿出來給他們看了。

公叔寧勸睿兒,“看著吧,過不了三、五天,你姨母就又不喜歡了,到時候,咱們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話雖如此,他心里其實也癢癢的。

可是,這一回大家都看走了眼兒,不知道清露從哪里來的動力,一連弄了七、八天,到底還是把這個東西弄完了,正想著拿給他們看時,顧謝到了。

“謝過王爺和姑娘,下官真是三生有幸,得到王爺和姑娘如此賞識……”顧謝激動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王府的長史是最起碼正五品的官職,還可以往上升,可顧謝只是正七品的縣令啊,因為級別差得太多了,得了這份差事后,就先給他升了兩級,到了正六品,然后再慢慢地往上升。

這個所謂的“慢慢地”,也就是一年半載的緩沖,和他原本三年一考評,升不升級不確定比起來,簡直就是騎上了千里馬的速度。

況且,王府長史這個官兒,絕對是四平八穩,尤其顧謝還是公叔寧親自挑的,可以這么說,只要公叔寧不倒臺,他不把公叔寧往死里得罪,他官運亨通那是必然的。

如果沒有公叔寧,年近五旬沒任何背景的顧謝,很可能直到告老,也混不上現在的這個品級,而且還是京官啊,京官啊!

再者,王府的官兒,和平常的京官能一樣嗎?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壽公公也是正六品,可是在塞坎,他就敢給正二品的丁志成臉色看,回到京城中,同樣品級的文官,見了他也得拱手稱一聲“大總管”,他只需還半禮。

受尊重的程度,絕對不可以單拿品級來衡量!

誰讓他的主子公叔寧,是只比皇上低一級的全朝唯一的親王呢?誰讓皇上將這個唯一的同母幼弟,寵上了天呢?能不能幫上你,那真是不好說,可想要給你點兒顏色看看,辦法可不要太多哦!

對此,比壽公公差事還要更重要些的顧謝,就是尚未來得及體驗,也能猜測得到。

如果說,顧謝對公叔寧的感激,來自于權勢,那么對清露的感激就來自于利益了。

因為“奪”了顧謝管王府庶務的美差,清露很公平地給了顧謝“一些”甜頭,那手筆,不是一般的大。

清露賞賜了顧謝很多財物,其中最貴重的是一套離王府不遠的,位于皇城中的宅子。

通常來說,皇城,指的就是皇宮所在的那座城,但現在的京城有些不同。

現在的京城是仁帝在位時遷都過來的,因為統治的區域大了,原來楚國的京城太偏僻了,必須得遷都,以至于幾十年下來,還有些老人會把京城習慣性地叫做“新京”或者“新都”。

這座城原來是挺大的,但擋不住遷都過來的人實在是太多太有權勢了,宅子一個比一個大,光是修了一個宮城,就占去了原來皇城的一半兒了。

舊皇城實在是容納不了了,只得在皇城外,又修了外城,這個外城非常大,是老皇城的五倍有余,修好了之后,皇城的擁擠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居住條件上了很多個臺階,又由于它離宮城近,變成了達官貴人和皇親國戚的首選。

皇城的宅子不僅寸土寸金,還有好多宅子是不賣的,只能通過皇上的賞賜得到,比如公叔寧和公叔瑾以前的皇子府,和公叔寧現在的王府。

要不是公叔瑾把大皇子和二皇子都給弄死了,把他們的宅子給圈了進來,公叔寧的王府也不可能像現在這般大。


上一章  |  從良種田紀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