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大樂鼓吹四起,百官就位,三跪九叩,呼聲震天。
禮畢,樂止,頓時寂靜到空靈。
秦琰在龍椅上遠遠望去,帝國上下,浩浩湯湯。縱然他已實際掌控這個帝國不短的時間,可從今天起,他將以一己之力,擔起數萬萬大良國黎民百姓的生計。他將是這個帝國的天,他的小小一個舉動,微微一個心思,都承載著無數人的命運,都有可能改動歷史。
這副擔子異常沉重。
轉頭間,貫玉垂簾輕輕叩擊出珠玉之聲。內閣重臣捧上寶璽,高捧過頭頂,由禮官接過,小心翼翼地放于寶座前的儀案之上。
又有一重臣上前,輕輕地揭開寶璽錦盒,請新帝在詔書上印璽。而后百表稱賀,典儀初成,整個登基儀式克制而又隆重。
按例,在接受百官朝拜后該移駕壽康宮正式冊封皇太后。景和帝的登基略有不同,后宮有兩宮皇太后。
早在正衡帝受刺激臥床不起之后,秦琰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與幾位輔臣商議后,在壽康宮的又東側,劃出一大塊地興建了福熙園。太皇太后已于日前遷往福熙園頤養天年,而壽康宮中閑置之久的西宮也重又啟用,兩位皇太后分居東西二宮,倒也算是既統一又獨立。
秦琰卸了累贅的禮服,更換了龍袍,又換了九垂冕旒,頓時輕便許多,在禮官的引領下,被儀仗簇擁著往壽康宮去。
兩宮皇太后已身著禮服,頭戴鳳冠,端坐在壽康宮大殿等候新帝前來。宮中早就將壽康宮的大殿重新布置,并排放著兩張寶座,以便兩宮皇太后并列而坐。生母皇太后挺直了脊背,圣母皇太后也不甘落后,暗暗又正了正禮服。
數位公主也都盛裝站在殿內,共同見證這一重要的時刻。
冊封詔書早就準備好,一切都不過是在禮官引領下必須完成的儀式。就在秦琰按部就班地完成著繁瑣的冊封儀式時,盛裝站在一旁的永柔卻心急如焚。
她昨日在宮里就沒回駙馬府,因為被生母皇太后看住,不許她亂跑,她沒法子再去玉明殿,一大早實在放不下,遣了個宮女去打聽,卻回來說崔氏折騰了一夜,好不容易要生了,卻是個難產。
秦琰當皇帝了,此刻世間再沒有“太子側妃”,崔海棠從今往后只有一個稱號——“崔氏”。
一聽說海棠難產,永柔立時就要沖出去,被生母皇太后一把攔住。
永柔急得跳腳,哭道:“海棠姐姐是催生的,拼著自己的性命保了這個孩子,如今這個難產,我也不曉得會不會送了她的命,又或者送了孩子的命,我生怕現在不去,往后會見不到海棠姐姐。”
生母皇太后啐道:“太不懂事。我已經請了最好的穩婆,給了最好的藥材,還要怎的折騰?典儀天一亮就開始,誤了時辰,到時候缺了你一個,影響了大良朝國運,你擔得起?”
這頂帽子一扣下來,實在太大,永柔腦袋小,哪里擔得住,只得委委屈屈哭了一陣,又委委屈屈地擦干眼淚站到壽康宮大殿來。
望見秦琰不緊不慢地又是叩頭,又是聽訓話,而兩宮皇太后說話慢吞吞,不知道后面還有多少迫切的心情在等待。永柔真是悲從中來。
為你生兒育女的女人如今生死未卜啊!你卻在這兒玩這些形式!
不由得多瞪了秦琰幾眼。
秦琰一下子就接住了永柔投過來的不友好的眼神。
自從永壽去了西昌國,永柔就是與他感情最好的妹妹,也是他最看重的妹妹,怎么今天的眼神少了往日的依賴與崇拜,變得不滿起來?
再仔細一看,永柔雙眼紅腫,明顯是哭了很久的樣子。
不知怎的,秦琰心中咯噔一下,隱隱有了些不太好的預感。
趁著公主們一個一個上來行禮的時候,輪到永柔,秦琰低聲問:“誰欺負你了?”
永柔搖搖頭,不說話,卻也不走開。
秦琰更覺不妙,又逼問:“你哭了,為什么會哭?”崔海霖是絕對不敢欺負永柔的,而今日是一個天大的日子,宮里的人更不敢欺負她,萬一誤了登基大殿,誰也擔不了這個責任。
永柔不敢回答,不由得望向生母皇太后。
生母皇太后已發現永柔在秦琰跟前躊躇不去,暗暗覺得不好。
登基儀式雖已結束,可整個大典卻還未結束,且不說眼下壽康宮里里外外聚集著那么多官員與皇族,就是在大正殿,文武百官也都還在等候他們的新帝。
新帝登基之日,將舉行首日朝會。
“永柔,回來。”生母皇太后溫和地提醒。
永柔猶豫了一下,望了秦琰一眼,默默轉身打算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這不提醒還好,一提醒,秦琰更加起疑,不顧當著眾人的面,一把扯住永柔:“到底出什么事了?”
永柔再也忍不住,又掉下淚來:“皇兄,您快派人去看看海棠姐姐,我……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還活著……”
秦琰一怔,這話實在有點聽不懂:“她在玉明殿待產,‘是不是還活著’,這是什么意思?”
圣母皇太后倒是先急了:“皇上,今兒是您的大日子,也是大良朝的大日子,這些女人的事兒,讓我們來解決吧。”
秦琰卻道:“母后,她是女人,她更是我的女人。她的事兒,我才是應該站出來替她解決的那個人!”
生母皇太后比較冷靜些,本想嘆息一聲,再轉念一想今日是新帝登基,實在不宜嘆氣,生生地又忍住。
“不是不讓皇上解決。只是眼下皇上分不開身,好歹應該先把大典的程序走完,福熙園太皇太后那兒……還沒去……”生母皇太后怕他沖動,又道,“崔氏那兒,哀家昨夜已派了最好的穩婆過去,金太醫也一直都在現場,一夜未曾離開。沒消息總比壞消息好,皇上稍安勿躁,興許一會兒玉明殿的喜訊就送過來了。”
“一會兒?我不知道這個‘一會兒’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