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863章 “首義”之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863章 “首義”之人

第863章 “首義”之人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9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正文

作者:小黑醉酒

更新:2017061909:48

字數:5991

會寧縣縣城。

此時,縣城已經被三萬官軍團團圍住,亂軍首領王二以及其手下兩萬余人被困城內。

雖然官軍僅比王二的人多一萬,但王二的手下大多是百姓,因此豈是那些官軍的對手,故而被圍后顯得十分被動。

城外的官軍軍營里,三邊總督楊鶴召集了手下的官員商議攻城的事宜,對城里的王二是勢在必得。

王二可不是普通的亂民頭子,而是有著陜甘亂民“首義”之人頭銜的重要人物,是第一個舉事造反的人,自然要對其另眼相待。

楊鶴是萬歷三十二年的進士,原本在都察院擔任右都御史,此次掛兵部右侍郎西銜總督三邊。

楊鶴之所以呢個擔任三邊總督,是因為其素有清望,是一個品行非常好的官員,而且曾上疏指出大明盜賊之起是因為“饑荒之極,民不聊生”。

故而,楊鶴經過朝臣的推薦后被崇禎皇帝任命為“三邊總督”,上任后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

不得不說,楊賀的這一戰略是非常成功的,畢竟百姓們都想過安穩日子,誰也不愿意過那種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日子。

因此,在楊鶴的努力下招撫政策取得很大的成功,陜西境內的各部起義軍幾乎都接受招安。

可惜的是,朝廷財政有限,楊鶴的“撫”是有心無力,最起碼要讓那些接受招撫的百姓能吃上飽飯吧。

面對成千上萬的災民,楊賀手里朝廷撥下的十萬帑金以及藩王捐助的五萬白銀、兩萬石糧食無疑杯水車薪。

故而,那些接受招撫的亂軍首領在得不到有效的救濟后再度造反,既然朝廷不給他們吃的總不能讓他們餓死吧!

這使得陜甘境內的造反事件此起彼伏,清剿的官軍是疲于應對,以至于有了如今這種局面。

現在,楊鶴把王二所部起義軍圍困在了會寧縣,他先是對其招撫,希望王二能歸順朝廷,可惜被王二拒絕,因此就唯有攻城一條路可走。

為了確保能把王二這股亂民徹底清剿,楊鶴于是簽發了命令,下令征調過路的軍隊來此參戰,他可是三邊總督,自然有著這樣的權力。

“大人,咱們這次發財了,有路過的三千騎兵被征調。”

就在楊鶴與眾人商議的時候,一名千戶興沖沖地進了帥帳,向楊賀一躬身后不無興奮地說道,“不知道這些騎兵是哪里的,所騎的戰馬皆膘肥體壯,有他們參戰的話王二此次在劫難逃。”

“三千騎兵?”

聽聞此言,現場的官員不由得愕然對視了一眼,要知道他們也不過才有一千多騎兵而已,結果一下子就征調來了三千。

要知道,養騎兵是需要花費不少銀子的,再加上這些年由于遼東戰事,陜甘的騎兵很多都抽調去了遼東,故而現在陜甘的騎兵已經不多了,楊鶴這個三邊總督東拼西湊也才集結了千余騎。

“走,瞅瞅去。”

楊鶴也覺得意外,如果有這么多騎兵的話他這個三邊總督早就抽掉了,因此想看看對方是何來歷。

當楊鶴一行人走出營帳的時候,正好看見被征調的騎兵趕至,只見那些馬匹不僅膘肥體壯而且四肢修長,果然是難得一見的好馬。

而且,那些騎兵一個個精壯孔武,精神十足,與楊鶴所轄的那些面黃肌瘦、精神顯得有些萎靡的軍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宏宇可是向來在后勤上舍得花錢,以確保將士們的伙食等待遇,而陜甘地界的士兵很多因為吃不飽飯而造反,其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問問看,他們是哪里的兵?”楊鶴沒想到陜甘地界竟然還有如此精銳的明軍,于是向那名先前報信的千戶問道。

“楊大人,別來無恙呀。”

他的話音剛落,一個洪亮的聲音從迎面而來的騎兵中傳出,這使得楊鶴的眉頭微微一皺,覺得這個聲音十分耳熟,只是一時間想不起來在哪里聽過。

“李太保!”等看清了騎兵中說話之人的樣貌,楊鶴頓時吃了一驚,連忙快步迎了上去,他是京官自然認得李宏宇了。

“李太保?”聽聞此言,現場的官員頓時面面相覷,現在大明的太保只有一個,毫無疑問就是李宏宇了。

難道那個身穿百戶服飾的年輕騎兵就是大明堂堂的太保、左春坊大學士李宏宇?眾人的視線紛紛落在了李宏宇的身上,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地方官根本沒見過李宏宇。

“太保,你不是在西域,為何會來這里?”

不過,楊鶴的感應印證了他們的猜測,楊鶴來到李宏宇的面前,狐疑地望著翻身下馬的李宏宇問道。

“本官本是要回京述職,行至此處被你的軍令給調了過來。”李宏宇微微一笑,風輕云淡地回道。

“軍令?”

楊鶴聞言微微一怔,隨后反應了過來,肯定是他下發的那道調兵的公文惹得禍,他雖然三邊總督可豈能調動李宏宇?那豈不是以下犯上。

“這是個誤會,本官這就懲處那個不長眼的東西。”

隨后,楊鶴苦笑了一聲,向李宏宇一躬身說道,那個阻攔李宏宇的武官簡直就是沒有腦子,難道就不能先搞清楚對方的底細!

“他不過是盡了職責而已,何罪之有?”

李宏宇笑著擺了擺手,他才不介意這種小事,況且是他想要來湊熱鬧,否則那個百戶豈能指揮他?

“大人肚量廣闊,下官佩服。”

楊鶴見李宏宇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頓時松了一口氣,向李宏宇一拱手,然后一側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大人,請入內談話。”

李宏宇微微頷首,與楊鶴談笑著進了營帳,沿途的官員紛紛神色恭敬地向李宏宇行禮,對李宏宇顯得甚是敬畏。

當那名攔路的百戶得知被他征調的人就是大明堂堂的太保大人時,頓時驚得半天都說不出來話,覺得猶如做夢一般,他一個小小的百戶竟能調動大明的太保,實在是匪夷所思。

后來,此事還成為了社會上的一段佳話,使得李宏宇在民間的聲望更上一層樓。

“楊大人,現在的情形如何?”進了營帳,李宏宇開口向楊鶴問起了剿匪的進展。

“回太保,下官已經把匪首王二以下兩萬余人圍困在了會寧縣縣城里,準備明天發起進攻,將這伙亂民一網打盡。”楊鶴聞言向李宏宇一躬身,沉聲回道。

“刀戈一起生靈涂炭,能否招安了他們?”李宏宇聞言嘆了一口氣,望著楊鶴問道。

“回大人,這些亂民很多都是跟著王二造反的老人,兇殘狡詐,反復無常,就算現在招安了他們,他們以后肯定也會反了的。”

不等楊鶴開口,立在他身后的一名中年官員向李宏宇一躬身后說道,“就在年前,王二率眾屠了洛川縣的菩提鎮、李家莊,死者以萬數,當時的慘象實在是觸目驚心!”

“竟有這事?”李宏宇的眉頭頓時就是一皺,沒想到有著這種隱情。

“確實如此,正是因為此事,下官這才對其緊追不舍,務必要將其繩之以法。”楊鶴聞言點了點頭,鄭重其事地回道。

“唉!”

李宏宇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那些造反的百姓稱為“亂民”并不是沒有道理,由于組織松散故而時常隨心所欲地行事,燒殺劫掠的事情很平常。

“當前的匪情如何?”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后,李宏宇神色嚴肅地望著楊鶴問道,楊鶴身為剿匪的三邊總督,最清楚當前亂民的形勢。

說起來,陜甘現在的這種局面并非偶然,既有天災同時也有**。

原本,明朝末期天災不斷,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再加上明廷因為對遼東用兵而加收賦稅,最終導致了造反紛起的局面。

之所以陜甘的情況最為嚴重,是因為這里土地貧瘠,生產落后,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民變。

天啟年間還好,天啟皇帝增加了商業稅收,對江南之富庶之地增加了賦稅,并且減免了西北貧苦之地的稅賦,故而百姓們的日子還過得去。

可崇禎皇帝登基后,商稅不僅減少,而且對江南富庶之地的稅賦也減少,西北貧苦之地的稅賦卻增加,這一下百姓們哪里還能活下去,不造反才怪。

李宏宇對這里面的隱情是一清二楚,但他對此無能為力,東林黨再度崛起后全面否定了天啟朝時的政策,開始向西北之地增加稅賦以充實國庫。

對于這種情形李宏宇肯定吃反對態度,可他的反對又有什么用,稅賦問題涉及到了大明官場和地方勢力,唯有皇帝親自出馬才能擺平。

天啟皇帝倒有這份魄力和決心,而且有魏忠賢這個幫手,可惜其英年早逝,魏忠賢也被崇禎皇帝給廢了,這個時候還有誰能改變這種局面?

事已至此,李宏宇唯有選擇當一個旁觀者,可不想成為朝堂上的眾矢之的。

“會太保,目前陜甘有大大小小的亂民一百多股,勢力較大的有王二、紫金梁、八大王、闖王、掃地王、邢紅狼、黑煞神、曹操和亂世王等。”

楊鶴自然對陜甘的匪情一清二楚,聞言有條不紊地說道,“這些人在民間的名號極響,吸引了眾多亂民前去投靠。”

李宏宇知道楊鶴所說的都是那些造反起義軍首領的外號,這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罪,故而為了防止官軍對家人報復,造反的人時常使用名號,有的甚是在造反的時候把臉抹黑免得被人認出。

“闖王?”

在楊賀所說的那幾個名號中,李宏宇自然對“闖王”二字最為敏感,沉吟了一下后問道,“這個闖王是不是高迎祥?”

“李太保,你也知道這個匪首的名字?”

楊鶴聞言頓時吃了一驚,不無意外地望著李宏宇,要知道他可是才查出“闖王”的真名是高迎祥,沒想到遠在千里之外西域的李宏宇竟會知道此事。

“有所耳聞。”李宏宇聞言笑了笑,風輕云淡地回道,想必李自成現在還是高迎祥的手下,否則闖王的名號也不會是高迎祥的。

說實話,李宏宇想見見現在的李自成,看看這個葬送了大明主家江山的人長什么樣,要是現在將其給殺了,那么也不知道滿清是否還能入關。

楊鶴豈能知道轉瞬間李宏宇想了如此多的事情,心中只是覺得奇怪,沒想到公務繁忙的李宏宇會留心這種事情。

第二天,楊鶴指揮成為的官軍攻打縣城,李宏宇立在城外的一個山丘上觀戰。

或許是因為他督戰的原因,官軍比平常顯得更加勇武和兇悍,冒著城門樓上的箭支、石頭和滾木等襲擊,很快就撞開了城門,然后吶喊著沖了進去。

李宏宇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不由得搖了搖頭,此時的農民起義軍只能說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根本就上不了戰場打仗,否則豈會如此輕易地就被官軍攻破城門?

隨著官軍的攻入,縣城里立刻雞飛狗跳,哭聲震天,由于很難分清城里的亂軍和百姓的區別,故而官軍對城里的人是大開殺戒,反正殺的人越多戰功也就越多,獲得的獎賞也就越多,這就是俗稱的“殺良冒功”。

李宏宇對此是搖頭苦笑,無可奈何,唯有搖頭苦笑的份兒,即便是他也無法阻止那些想要升官發財的官軍將士。

由于官軍守死了縣城的四門,故而城里的人一個也未能跑出去都被堵在了城里,這使得城里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王二本想要突圍,但被陜西兵備的道員劉應率軍圍住,被亂箭射死。

當王二的尸體抬到李宏宇面前后,李宏宇覺得出現在他面前的這個人就是一個地道的鄉下農夫,很難把他與造反的亂軍首領聯系起來。

李宏宇不由得暗自嘆了一口氣,揮了揮手后躬立在一旁的官兵就把王二的尸體抬了下去。

當然了,身為亂軍的首領王二就算是死了也不會太平的,他的腦袋被割了下來,懸掛在了鞏昌府府城城門的墻上,以儆效尤。

“跪下!”

王二的尸體被抬走后,一名被五花大綁、渾身是血的壯漢被押到了李宏宇的面前,被按著跪在了地上。

“怎么回事?”李宏宇瞅了一眼那名壯漢,有些不解地問向了押著他前來的一名百戶。

“稟太保,此人是亂軍中僅次王二的匪首,殺了我們好幾個兄弟,以前好像也是官軍。”那名百戶聞言向李宏宇一躬身,開口回道,抓那個壯漢可費了他不少精力。

“太保?”壯漢聞言不由得驚訝地望向了李宏宇,不無愕然地問道,“你……你是李大學士?”

“正是本官。”

李宏宇聞言微微頷首,不動聲色地問道,“你以前也是官兵?”

“回李大學士,小的以前是陜西都司的士兵。”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壯漢的臉上浮現出復雜的神色,隨后苦笑著說道,在李宏宇面前他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勇氣,畢竟李宏宇的威名實在是太過響亮。

“為何要加入亂匪的隊伍?”李宏宇聞言眉頭微微皺了皺,然后沉聲問道,這種由兵轉匪的事情實在是令人扼腕。

“不瞞李大學士,小人是被逼無奈才走上的這條路。”壯漢的臉上充滿了苦澀,搖了搖頭后面色鐵青地答道,“沒餉錢,田地也被長官占了去,為了活命就跟著他們造反了。”

“帶下去吧。”

李宏宇聞言暗自嘆了一口氣,他沒有心情跟壯漢交談,于是開口吩咐一旁的官兵,壯漢說的東西他很清楚,不過現在說什么都完了,壯漢必須要受到懲處。

“太保,您三年前為何不在陜西都司也進行軍務整頓,你要是像陜西行都司那樣把陜西都司的軍務也整頓了,小人何至于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壯漢見狀情緒忽然間變得激動了起來,被拖下去的時候沖著李宏宇喊道。

經過軍務整頓后的陜西行都司現在面貌煥然一新,士兵和軍戶再也不會被上司剝削和壓榨,又能吃飽肚子,自然不會像別的都司的士兵那樣造反了。

“屯兵制!”望著被拖下去的壯漢,李宏宇的眉頭不由得皺了皺,口中緩緩吐出了三個字,看來屯兵制現在已經成為了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到了明朝后期,屯兵制的弊端已經暴露無遺,首先是克扣糧餉,由于是一種所屬關系因此將領克扣士卒糧餉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用剝削所得過著糜爛的生活,且向兵部官員、監視太監和紀功御史等人行賄以營求升遷或開脫罪責。

另外,就是屯兵制使得軍隊的屯田多被軍官、豪強和內監占奪,這就使得軍隊失去了糧食的來源,武官和士兵之間的矛盾必然激化,戰時士兵豈會賣命?

至于大明軍隊軍紀敗壞,就成為了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例如李宏宇今天所見的“殺良冒功”,官兵通常對手無寸鐵的平民濫施屠殺以換取功勞。

史籍記載,“今官兵所至,動以打糧為名,劫商賈,搜居積,女,焚室廬。小民畏兵,甚于畏賊。”

雖然知道屯兵制的種種弊端,但李宏宇卻無能為力,只能聽之任之,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本章完)

熱門推薦:

網站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