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862章 起義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862章 起義軍

第862章 起義軍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8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類別:作者:小黑醉酒書名:

崇禎四年二月,李宏宇趁著冰雪消融之際,在一千騎兵的護送下東進嘉峪關,急匆匆地趕回京城,后金軍這次進犯京城肯定使得朝野大嘩,天知道會出什么亂子。燃文書庫

護送李宏宇的這一千多騎兵還是當年護送他出關的那批禁軍,這些年來雖然有人戰死但很快就得到了補充,以至于兵力沒有減少,戰斗力卻在戰爭中提升了許多。

途徑甘州城的時候,陜西行都司都指揮使古山率眾給李宏宇餞行,經過兩三年的整頓陜西行都司的面貌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忙于耕種,士兵勤于操練,已經達到了李宏宇的初步構想。

“太保大人,近來許多流民進入我們都司地界,由于他們不是本地百姓我等不敢收留,但他們又不肯離開,我等只好開設粥場賑濟,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還望大人示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古山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苦笑了一聲,頗為無奈地向李宏宇說道。

按照古代的戶籍制度,百姓們要按照戶籍居住,尤其是農民不能私自離開,以免影響地方安定和社會經濟。

雖然陜西行都司的地界以軍戶為主,但也有一部分民戶,與軍戶一樣受都司衙門管轄,但不用服兵役。

這次涌進陜西行都司地界的百姓有軍戶也有民戶,可無論軍戶還是民戶陜西行都司都無權接受,也就不能安置,只能把把他們集中起來管理,開設粥棚讓他們度過眼前的難關,然后回歸鄉土。

本來,逃荒的難民是不會往西走的,因為西邊的環境比他們更為困苦,通常都會往東走進入中原地區。

可隨著陜西行都司的軍事整頓和社會變革,軍戶和民戶皆過上了以前無法想象的安逸生活,積極耕種,勤于練兵,可以頓頓吃上飽飯。

這就吸引了很多難民前來,被當地的社會風氣和秩序所吸引,紛紛不愿意離開,這使得古山為此很是頭疼。

由于李宏宇先前忙著在西域作戰,所以古山不想用這種俗事來打擾他,因此就沒有稟報,唯有上書所屬的右軍都督府。

可惜,他的上書已經有半年了,可右軍都督府還沒有回信,只好趁著李宏宇前來進行請示。

實際上,這也并不是右軍都督府不愿意回復古山,實在是他的上報來的時機不對,正好趕上了皇太極率領后金兵進犯京城,朝野為之震驚。

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為此被文官們罵了一個狗血淋頭,認為五軍都督府應該付這次的責任。

那些都督們自然不樂意了,天曉得皇太極竟然繞過了關錦防線,于是紛紛進行了反駁,朝堂上為此是烏煙瘴氣,誰還有心思去處理公務,而且還是這種涉及到戶籍的麻煩事。

這年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錯,故而右軍都督府的官員們層層上報,能拖就拖,以至于公文現在沒有被批復。

“怎么會有這么多難民?”李宏宇對此感到頗為意外,不由得皺著眉頭問向了古山,他記得很清楚,三年前出關的時候陜甘地界的情況還很好。

“太保有所不知,陜北近些年來連年發生災荒,最近兩年久旱不雨,草木枯焦,使得鄉民外逃,餓殍載道。”古山聞言苦笑了一聲說道。

“太保大人,陜甘地界的饑荒現在愈加嚴重,加之疫疾肆流,以至于死民甚多,傳言已經到了草木盡、人相食的地步。”隨后,陜西行都司都指揮同知趙海也嘆了一口氣說道。

“竟然已經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

李宏宇聞言不由得放下了手里的酒杯,神色嚴肅地望著古山問道,“朝廷沒有救濟嗎?”

按理說,陜甘出了這么大的災禍朝廷應該開倉賑濟才對,可從古山和趙海的言語中李宏宇覺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朝廷救濟的話那么災情不會如此嚴重,難民們也不會跑到陜西行都司來。

畢竟,中國的老百姓都是戀家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誰愿意背井離鄉。

“不知為何,朝廷的救濟好像一直沒下來。”聽聞此言,古山小心地回道,畢竟這是朝廷的事情他不好多言。

其實,導致災民流離失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沒有說出來,而且也不能說出來,那就是崇禎皇帝登基后竟然連年加派陜甘地區的賦役,并且嚴令官吏督責稅賦,使得農民“皮骨已盡,救死不贍”。

因此,那些在家鄉實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唯有拖兒帶女地逃難,除此之外就唯有造反一條活路可走。

這也是古山為何小心應對那些難民的原因,他可不想背負上“官逼民反”的罵名。

“事急從權,既然那些難民不愿意回去,那就把他們選擇地方安置下來,地方上的衙門對此不能坐視不理,要把安置那些難民作為頭等大事。”

李宏宇知道朝廷肯定在難民的事情上發揮了負面作用,因此當機立斷,沉吟了一下后向古山說道,“如果把難民安置好了,本太保給其記上一功,誰要是陽奉陰違,那可別怪本官不客氣了!”

“太保放心,卑職一定盡力而為,安置好那些難民。”古山聞言頓時松了一口氣,向李宏宜一躬身后說道,有李宏宇的這句話他就敢放心行事了。

李宏宇由于要急著趕回京城,故而沒有在甘州城久留,稍作停頓查看了一些周圍衛所的事務后就起程趕路。

“古都督,本官有禁軍護送即可,不必勞師動眾。”

出城后,李宏宇發現城外列隊聚集著兩千陜西行都司的騎兵,立刻知道了古山的意思,想要讓那些騎兵護送他,于是不動聲色地回絕道。

“太保有所不知,這兩年陜甘地界不太平,我等是擔心太保的安全,故而派兵相送,別無他意。”古山聞言知道李宏宇誤會了,連忙躬身回道。

“不太平?”

李宏宇的眉頭頓時就是一皺,他這幾年不是在漠西就是在西域,故而對陜甘地界的情況并不了解,究竟這陜甘地面上有多“不太平”,竟然使得古山要用兩千騎兵護送他。

“太保有所不知,現在陜甘境內有造反的亂民一百余股,多則數萬人,少則數百,太保乃國之重臣豈能以身犯險,故而還是穩妥點兒好。”

聽聞此言,古山猶豫了一下,苦笑著向李宏宇說道,說實話他真的不愿意讓這種事情來掃李宏宇的興致。

“百余股?”李宏宇聞言頓時吃了一驚,萬萬沒有想到陜甘的局勢竟然到了如此惡劣的境地。

其實,早在天啟七年,陜西就已經有農民造反,由于當時遇上了饑荒,而官吏搜刮催征不斷。

故而白水農民王二和種光道等人聚集災民數百在白水縣造反,進而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開始沖擊大明統治的根基。

由于參加造反的饑民很多,這使王二等人聲勢日大,轉戰渭北各地,攻城奪寨迅速壯大,不僅饑民連一些逃兵也紛紛加入起義隊伍,規模迅速擴充到了數千人。

王二的造反點燃了明末百姓造反的導火索,農民起義即成燎原之勢。

崇禎元年,陜北府谷農民王嘉胤集結一群饑民造反,王二即率隊北上與之匯合,隊伍擴展到五六千人,率眾南進駐軍于黃龍山,所經之處,殺貪官,破監牢,開糧倉,濟饑民,可謂風靡渭北。

同時,陜北的高迎祥在安塞,王左掛、飛山虎、大紅狼在宜川,王虎、黑煞神在洛川,王和尚在延川,王大梁在漢中南部,韓朝宰在甘肅慶陽,周大旺在武都也舉旗造反。

“太保大人,現在造反的亂民已經遍及陜西,連陜西都司和川北都受到了波及。”

見李宏宇神色震驚,古山苦笑著說道,“據卑職所知,許多衛所的軍士也因為生計等原因跟著那些亂民造反,實在是令人痛心呀!”

“竟有此事?”

李宏宇聞言眉頭不由得皺得更深,如果連衛所的士兵都參加造反,那么情況就很嚴重了,要知道那些士兵與百姓相比掌握著軍事技能,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更大。

“太保大人,現在世道紛亂,太保乃國之重臣,容不得出半點差錯,還望太保接受我等的這個安排。”古山微微頷首,然后向李宏宇一躬身說道,如果李宏宇出事的話誰也擔待不起。

“好,本太保準了。”李宏宇知道這是古山等人的一番好意,因此沒有再堅持,點頭答應了下來,以免他們提心吊膽。

聽聞此言,古山和趙海等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氣,有三千騎兵相送,陜甘地界上的任何一支造反的亂軍都不敢上前招惹,他們也就能睡個好覺了。

一路行來,李宏宇的心情越發沉重,沿途景色荒涼,村鎮蕭瑟,田地里到處是荒廢的莊稼,令他暗自不停地搖著頭。

這跟他三年前出關時的景象完全不同,仿佛做夢一樣,看來陜甘的局勢真的已經到了一個嚴峻的地步。

路途中,李宏宇遇上好幾股亂民的隊伍,有的正在攻打城鎮,有的想要攔路搶劫,結果看見呼啦啦三千騎兵,頓時嚇得一哄而散,這也怪不得古山和趙海等人要給他安排兩千騎兵護送了。

這一天上午,李宏宇一行進入陜西布政司鞏昌府的地界沒多久,被前方道路上的軍方關卡給攔了下來。

“奉三邊總督之命,征調一切往來軍卒,你們現在被總督大人征調了。”把守關卡的是一名百戶,手里拿著一份蓋有大印的公文,神色嚴肅地向前去查問的禁軍千戶牛磊說道。

“大膽,你可知道這是誰的的隊伍?”

牛磊聞言心中不由得噌地躥出了一團怒火,瞪著那名百戶喝問道,不過一個小小的三邊總督而已,竟敢攔當朝太保的路,簡直就是笑話。

況且,禁軍是崇禎皇帝的御林軍,除了崇禎皇帝外無人能調動,三邊總督想要動用禁軍,這無疑是謀反之舉。

不過這也怪不得那名攔路的百戶,牛磊等人護送李宏宇到西域后就換上了明軍的軍服,李宏宇不可能單獨派人把他們的服飾再單獨運來,因此外人根本不知道這些身穿普通軍服的騎兵是朝廷的禁軍。

否則的話,就是給這個百戶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攔禁軍,很顯然禁軍已經超出了三邊總督的管轄范圍。

“本官不管你們是什么人,只要從這里經過那就統統被征調!”那名百戶身后可是說三邊總督,因此自然不甘示弱,瞪著牛磊說道。

牛磊在西域待了多年,說話已經有關西口音,故而那名百戶認為他是甘州那邊的兵,故而自然在三邊總督的節制。

需要指出的是,這名百戶的底氣不是白來的,三邊總督的權力極大,節制河西巡撫、河東巡撫、陜西巡撫以及甘、涼、肅、西、寧夏、延綏、神道嶺、興安、固原九總兵。

換句話說,只要是陜甘地界上的文武官員以及軍隊,都歸三邊總督節制和管轄,權力甚大。

這也是那名百戶不怕牛磊所護送的官員原因,三邊總督可是陜甘地界最大的官了,對方遇見三邊總督只有倒霉的份兒。

“我家大人問你,三邊總督為何要征調國王軍士?”

牛磊頓時被那名百戶傲慢的態度激怒了,他可是禁軍的千戶,連陜西行都司的古山見到他都稱呼一聲“兄弟”,根本就不怕什么三邊總督,他正好開口斥責那名百戶,冷不防身后傳來了一個聲音。

說話的是李宏宇身邊的一名護衛,李宏宇已經知道了對方是奉三邊總督的命令攔路征調兵力,故而想知道其中的緣由。

見那名護衛開口,牛磊知道是李宏宇的意思,于是硬生生把到了嘴邊的話又給咽了回去,神色憤怒地瞪著那名百戶。

“總督大人圍困亂民頭子王二于會寧縣,賊人勢大,故而總督大人為了將其剿滅特意征調國王軍卒。”那名百戶聞言瞅了一眼那名護衛,開口答道。

“王二?”李宏宇聞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看來這是天意,先前還聽古山提起此人,沒想到這么快就遇上了,他不由得有些好奇這個揭開明末起義帷幕的“首義之人”是何方神圣。

本章完

相鄰小說: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