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馭大明第90章 武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權馭大明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90章 武昌

第90章 武昌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5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權馭大明 

類別:

作者:書名:

七月中旬,武昌城。

武昌城是湖廣布政使司治所所在之地,內有巡撫衙門、布政使司衙門、按察使司衙門和都司衙門四大衙門。

除此之外,武昌城里最為尊貴的要屬于落藩于此的楚王府了,雖然永樂之后各地藩王的兵權和政權被削,但他們畢竟是天潢貴胄依然享有眾多的特權,并不是地方衙門所能管得了的。

據史料記載,武昌城最早始于三國時期東吳黃武二年,吳主孫權在江夏山,也就是蛇山東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

不過該城方圓僅二、三里,名為城池實為地形險要的軍事堡壘。

明洪武四年,明朝開國勛貴之一的江夏侯增拓武昌府城,將城區擴大到蛇山以南,城墻增至二十余里,城門也增至九座:

即東有大東門,東南有新南門,南有保安門、望澤門,西南有竹簰門,西有平湖門,西北有漢陽門,北有草埠門,東北有小東門。

從宋朝起,武昌城就是長江的水上樞紐,這使得武昌城市面繁華,商業發達。

由于臨近三年一屆的鄉試大考,武昌城的街面上隨處可見三三兩兩走著的身穿藍色長衫的生員。

據悉,每年鄉試湖廣地區參加鄉試的生員都有數千人眾多,可惜舉人的名額只有八十五個。

除此之外,湖廣歷年的舉人們也紛紛云集到武昌城,要知道參加會試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非每個舉人都能前去京城應考,唯有通過選拔考試的舉人才有資格到京城趕考。

以湖廣為例,參加會試的舉人有兩百個名額,這意味著要想到京城應考湖廣的那些舉人們必須要考進前兩百名。

按照大明朝廷的定制,那些參加了三屆會試而落榜的人朝廷將授予其官職,成為朝廷的流官,以此來鼓勵那些落榜者。

至于那些未能參加會試的舉人,雖然他們也能做官,但獲得都是那些不入流的官職,例如縣衙典史、驛站驛丞之類的小官,雖然官小但好歹也是朝廷的命官。

對大多數來武昌城應考的生員們來說,客棧是最常用的落腳點,畢竟古代交通不便,因此有親戚朋友在武昌城的生員可謂寥寥無幾,所以外地趕考的生員們唯有選擇客棧。

李家在武昌城里自然有親戚,所以白河鎮包括李宏宜在內的幾名應考生員住在了那個親戚的家里。

由于提前來武昌城的李宏慶已經在武昌城置辦了產業,那么李宏宇自然要住在李宏慶新買的宅子里了,隨行的還有劉東福。

趙欣這次并沒有選擇跟李宏宇住在一起,而是去了福祥號在武昌城的分號,相對于鄉試而言趙欣擁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熟悉福祥號武昌分號的業務,反正科舉不過是她考著玩的而已。

“宏宇,我已經把咱們的布匹拿給了武昌的布商,他們都非常感興趣,咱們應該能接不少訂單。”

在給李宏宇接風洗塵的酒宴上,李宏慶喜氣洋洋地向李宏宇說道,那些用新式染料染出來的布匹很快就征服了武昌的布商,紛紛打探著與他合作的事宜。

“有勞大哥了。”李宏宇聞言笑了笑,早就想到那些布匹會打開武昌的市場,進而通過武昌占領大明中南部地區的市場,

“東福兄,你覺得這些布匹如何?”隨后,李宏宇笑著問向了坐在酒桌旁查看著幾匹用新式染料染出布匹的劉東福。

“李兄,這些布匹是你們用新法子染出來的?”劉東福還是第一次見到色彩如此鮮艷的布匹,比市面上最好的布匹都要耀眼,因此驚訝地望向了李宏宇。

“大明當今的染色技藝已經太過落后,我從一本西域古籍上發現了一種新的染色方法,染出來的布匹不僅色彩鮮艷而且還不易褪色。”

李宏宇微微頷首,笑著向劉東福舉起了手里的酒杯,“只要咱們肯干,憑著這門手藝咱們就能在布料生意上打下一片大大的天空來。”

“李兄,你當真令我刮目相看!”

劉東福聞言微微一怔,沒想到李宏宇竟然有著如此宏大的理想,隨后回過神來,連忙端起酒杯與李宏宇碰了一下,不無感慨地說道,現在的李宏宇在他猶如是另外一個人。

“東福兄,人都是會變的,去年我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很多事情都已經看開了。”李宏宇笑了笑,把手里酒杯里的酒水一飲而盡,為自己的轉變找了一個借口。

劉東福自然知道李宏宇說的是李宏亙推他落水的事情,點了點頭后跟著喝干了杯中的白酒,看來當時的事情給了李宏宇不少刺激。

“東福兄,你想不想桂榜提名?”趁著劉東福給自己倒酒的時候,李宏宇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笑著問道。

“當然想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劉東福聞言笑了笑,隨后又搖了搖頭,“不過我有自知之明,連生員都沒考上,中舉的話等下半輩子吧。”

“這是我做的一篇文章,如果你能通過幾天后提學大人主持的錄科的話,那么這篇文章將在鄉試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或許可以使得你得償所愿。”李宏宇聞言笑著從身上掏出一張疊在一起的宣紙交給了劉東福。

這是他根據記憶從清朝歷代會試狀元、榜眼和探花所做的文章中挑選出的一篇,具體年份和出處已經忘記,內容比較圓滑適用面非常廣,他相信劉東福如果用上的一定會得到考官的認可,要知道清代的八股文可是比明朝更甚一籌。

李宏宇這樣做并不僅僅是想要幫劉東福一把,還要看看劉東福是否真的因為這一篇文章就能中得舉人,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么大明的科舉制度無疑已經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所謂為國選才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至于劉東福能否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李宏宇倒不怎么擔心,相對于競爭激烈的科考來說,錄科的難度要低很多。

通常而言,明中后期后參與錄科的多是各地的監生,而且以捐監的監生為主,水平良莠不齊,保不準劉東福真的能從中脫穎而出獲得參加鄉試的名額。

監生的來源本來比較嚴肅,不過明中期以后朝廷允許百姓通過捐獻財物獲得監生的身份,這種監生名叫“例監”,同時也被稱為“捐監”。

由于捐監的監生是通過錢財獲得的監生的身份,故而在所有監生中排名最低,最為外界所看不起。

捐監的監生絕大多數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但也有普通人家砸鍋賣鐵以獲得監生的身份,因此以劉東福的能力保不準能沖擊一個錄科的名額,再怎么說他也通過了縣試,而那些捐監的人大多數都是不學無術之輩,這就給了劉東福一個機會。

實際上,像這種無法通過童試獲取功名的人通過捐監來得到鄉試機會,最后中舉的人在歷史上也為數不少,可謂是“曲線救國”。

“李兄,這篇文章是你做的?”劉東福打開那張宣紙看了看后臉上隨之浮現出驚訝的神色,頗為詫異地望向了李宏宇。

不得不說,李宏宇所做的這篇八股文破題獨到,承題精妙,通體流暢一氣呵成,可謂是一篇上乘的佳作,雖然他才學有限但這點兒眼力勁還是有的。

“希望能幫得上東福兄。”李宏宇的嘴角掛著一絲淡淡的笑意,不動聲色地回答,如果劉東福真的因為這篇文章中舉的話,那么以后肯定會死心塌地地跟著他。

值得一提的是,科舉考試中不少人都事先請人代寫了幾篇文章備用,一旦哪篇文章與考題相近就用哪篇,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可謂科舉考試中最常用的作弊方式。

所以,有些通過科舉做官的人其實并沒有什么才華,只不過是抓住了“機遇”罷了。

“李兄大恩在下銘記在心!”劉東福聞言心中頓時一陣感動,鄭重其事地向李宏宇拱手說道,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東福兄言重了,咱們是同窗能幫襯的話我自然要幫襯了。”李宏宇笑了起來,舉起手里的酒杯說道,“來,喝酒。”

劉東福也跟著笑了,正如劉有財所說的那樣他是遇上了貴人,否則這輩子都別想翻身了。

與此同時,福祥號武昌分號。

“這是怎么回事?賬面上為何有如此大的虧空!”一個房間里,趙欣晃著手里的幾本賬,面無表情地望著面前立著的一個中年人,這個中年人就是武昌分號的大掌柜楊興。

“少東家,去年總號接連插手我們分號的事,所做的幾筆生意都賠了錢,故而產生了這些虧空。”楊興苦笑了一聲,向趙欣說道。

“總號?”趙欣聞言頓時微微一怔,顯得頗為意外,按理說總號通常不會輕易插手分號的案子,像這種數次介入分號生意的事非常少見。

“少東家,我覺得他們這是沖著東家來的,想要趁機把我們都給鏟除了。”楊興沉吟了一下,開口回道,他口中的東家自然指的是趙欣的老爹趙德義了,因此他很顯然是趙德義的人。


上一章  |  權馭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