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珣解決許褚的事后,又與他的從兄高澤商談了一番。主要是為了那一萬多分散在各莊園中的私兵。他已經把幾營兵馬的司馬與副手,都帶去了涼州。那這些私兵,頓時間就變得群龍無首。
士卒沒有了上司的看管,失去了約束,很容易出亂子。為了不讓他們惹出什么麻煩,高珣必須要留一個能鎮得住場面的人在揚州。而且,這人還必須是高珣最信得過的人。而在海鹽縣為掾吏的高澤,就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高澤既要任職海鹽,又要管理這一萬多兵馬,一定是忙不過來。于是,高珣又把已經養好傷的鄧當,以及徐忠這兩個跟隨高珣許久的沙場老將,留在了揚州幫襯。
待解決了兵馬的事后,高珣就讓黃忠等人,先離開侯府,收拾行囊,安撫家人,做好去涼州的準備。
而高珣,先是回到侯府后院,與妻子蔡琰,妾室甄姜,把他即將要出任隴西郡太守的事,向她們兩人說了一遍。緊接著在蔡琰與甄姜兩人的擔憂中,高珣又出了侯府,回到高家塢堡,向他的父母稟報一番。
同時,高珣也沒有忘記去高家莊園中,向蔡邕講敘。蔡邕對高珣即將要出任隴西郡太守一職的事,沒有感到任何的意外,畢竟高珣這事,也有他在背后推動的結果。
只是在交代高珣,在今后的為官上任中,要懂得隱忍,要懂得謀而后動。
最后,高珣在與所有的親人都說到后,又寫了三份書信,派人送往了冀州。
一連半個月。
高珣借著朝廷的任命文書,還沒有到來揚州之前,帶著管家高粱,把一些家事仔細的交代了一遍。一是高家的兵甲問題。
自打高珣在高家起步之初,從南陽郡,親自請回冶煉大師戴江后。高家的鐵匠鋪就一直在擴大,也一直在補充鐵匠。高家也從原來的武器修補,到現在長矛,長戟,盔甲,弓弩的打造。
特別是從袁氏家族中,得來的那兩百多具馬凱。高珣也拿出來讓戴江等人仿造。可是因為馬凱工藝太過復雜,用最好的一群鐵匠,一日下來,也出不了一具。
即便打造馬凱緩慢,在關系到高珣未來戰略問題上,高珣還是交代戴江,高粱等人,專門留出人手來打造馬凱。
二是要交代高粱的。就是高家耐以持家的食鹽。因為高家食鹽價格便宜,品質又好。所以,這幾年下來。揚州六郡,食鹽是高家獨大。同時,與揚州隔鄰的徐州,豫州,以及荊州,也有高家的鹽隊出現。只是高家在這幾個州郡的勢力太過薄弱,食鹽的銷售量一直提不上去。
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高珣最后思考一番后。讓高粱在這幾個州郡,采取與當地士族合作的策略。高家出鹽,當地士族出人力。事后利益對半分。
在如此巨大利益面前,高珣就不相信,那些士族不會動心。
解決完兵器與食鹽問題,高珣又馬不停蹄的趕回侯府。自打高珣回到揚州后,隨著高珣在大漢的名聲上升,以及高珣此時的爵位。揚州各地的一些人士,就不斷造訪高珣的大門。其中還有向虞翻這樣的名士。
高珣對他們,也沒有表現出什么不耐煩之色,都一一接見。正是高珣的平易近人,讓高珣禮賢下士的名聲,在揚州急速的傳開。每日前來他府門的人絡繹不絕。
在高珣日復一日的接待中,朝廷的任命文書抵達。
高珣接過文書后,立即點齊黃忠,趙云,典韋,許褚,郝昭,陳到,程普,韓當,徐晃,楚重,高珙,高江,以及戲忠,杜衡,宋凌,和洽,卓賓等人,領著鷹揚衛與疾風營。在一眾親人的送別中,踏上了北去的路。
高珣等人過長江,入廬江郡,經豫州汝南,過南陽郡,進武關,到弘農郡。經過本個月的長途跋涉,在五月初,抵達長安。
高珣一眾人等,在長安城盤踞了三日。一是為了讓手下兵馬,抓緊時間休息。另一方面。高珣是在這等人。
高珣左等右等,甚至還去官道上遙望。三日來,也依舊不見他想要見到的人身影。正當高珣失望而歸,想要領著兵馬去離開的時候。
典韋走了進來,道:“君侯,田先生與儁義,子奐他們兩人來了。”
“儁義與子奐兩人還真來了?”高珣頓時一陣欣喜,也有點意外。
他在揚州的時候,就已經寫了三封信去冀州。一封是給田豐。畢竟在高珣與田豐分別時,就已經約定好。只要他高珣重新出仕,田豐就答應重新來他身邊幫襯。
于是,高珣在信中交代,他會在長安等候。
所以,高珣對于田豐的到來,只是欣喜。又一個頂尖謀士來到了他身邊,為他出謀劃策。而張郃與高覽兩人。高珣雖然也是去了一封信。根本就沒有報多大的希望,他們能來到他的身邊。
至于張郃與高覽兩人,高珣純粹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畢竟張郃與高覽兩人,自打在高珣的帳下,建立了戰功后,就被高珣與皇甫嵩兩人聯手請功,讓他們兩人都得到了冀州一個縣的縣尉職位。
他們好歹也是朝廷任命的命官了。而如果來高珣的身邊,則只能是充當一個掾吏。兩相取舍,即使是他,也會好好的考慮一番。
卻不曾想,張郃與高覽兩人,既然愿意舍棄這到手的命官,與田豐一起來他身邊效力。看來,他在冀州拉攏這兩人的事,沒有白費。
“走,老典,與我一起出去迎接。”高珣吩咐典韋一聲,立即出了軍帳。
“諾。”
高珣與典韋來到營門口,就看到田豐與張郃,高覽三人,正被得到消息的陳到,徐晃,高江,戲忠等人包圍著。他們一眾人都是在中山國一起共過事的人。也在那留下了深厚的友誼。得知田豐,張郃,高覽三人前來。自然立即出迎。
“元皓兄,儁義,子奐。”高珣立即高呼一聲。向三人走了過來。
“云軒。恭喜啊。幾個月不見,一轉眼就成為了兩千石的隴西郡太守。豐得到你的書信后,立即收拾行囊,就跑來長安與你匯合。豐沒有來晚吧?”田豐率先道。
“不晚。不晚!元皓兄來的正是時候。”
高珣與田豐兩人相互敘說了一番后,高珣又向張郃與高覽兩人,感嘆道:“說實話,儁義,子奐。珣沒有想過你們會舍棄縣尉的職位,愿意來涼州這個苦寒,又充滿危機的地方幫襯我。”
“難道君侯不歡迎郃與子奐兄前來?”張郃笑著道。
“怎么會!”高珣頓時道:“有你張儁義與高子奐兩位大才幫襯珣,我高興還來不及。怎么可能不歡迎。”
“君侯,覽與儁義承蒙君的照顧,得到了縣尉一職。本以為有了官職在身,能夠為當地的百姓的安寧,貢獻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可是,我倆太想當然了。當地士族,豪強勢力根深蒂固,我等想要有一番作為,不僅要受他們制肘,還需要看他們的臉色成事。”
“這一段時間下來,覽與儁義兩人心中的一番豪情也消耗的一干二凈。所以,在得到君侯的來信后,覽就與儁義商量,與其在那地方受那些士族的氣,那還不如跟隨君侯一起來涼州建立一番事業。所以,還請君侯收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