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駙馬第17章 青州筆會(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小駙馬 >>三國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章 青州筆會(三)

第17章 青州筆會(三)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4日  作者:墨柱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墨柱 | 三國小駙馬 
正文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

書名:

自從姜述聽說孔融到來的消息,本欲憑借詩作聞名,未曾料到楷體字引起這般轟動,始料未及,暗生悔意。聞聽姜戰之言,便知姜戰之意,欲借《愛蓮說》所喻,提升道德名聲,以釋皇家之疑。

孔融笑道:“既有妙文,正合筆會薈萃文章精華之意,姜家公子切莫藏私。”

姜述當下讓侍者鋪紙研墨,默寫《愛蓮說》。孔融站在姜述身后,初時只是體味書法筆意,及寫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時,不由拍手稱絕,道:“此傳世絕句也。”再看下文“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孔融評道:“但是此段,足可名垂千古也。”

再觀結句“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忡遠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待姜述全文寫完,孔融通篇朗讀,體味良久,嘆道:“姜家公子之才,遠勝于我;姜家公子之德,世人難有與其相論者。”

田希問道:“此文可謂文才斐然,然其年方九歲,尚未成人,如何能高論其德?”

孔融道:“此文突出運用襯托之法,菊正面襯托,牡丹反面襯托。蓮花是文人筆下高歌詠嘆之物,但多數文人皆驚嘆于其清姿素容,將其形諸筆端;而此佳作獨辟蹊徑,重點描述蓮之品質,歌頌其堅貞品格。寫出此文之人,定然潔身自愛,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鄙視追名逐利者。若非品德高潔之人,安能寫出此文?”

孔融謂主薄王修道:“叔治文評揚名天下,請評此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年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設社,王修感念母,哀甚。鄰里聞之,為之罷社。年二十,游學南陽,止張奉舍。張奉舉家得疾,時人以為疫病,無敢相視者,王修親隱恤之,病愈乃去。王修德才兼備,尤以文評揚名于世,孔融召其為主簿。王修史上歸附曹操,曾任魏國奉常。

王修評文遠近聞名,道:“此文可以分為前后兩段,前段描繪蓮花之高潔;后段揭示蓮花之喻意,分評三花并以蓮自謂。前段描繪蓮花之高貴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曰蓮花長于污泥,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天真自然、不顯媚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其空管挺直、不攀附之高尚品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蓮如傲然不群之君子,凜然不可侵犯。前文所描繪,事實上是作者人格寫照,心志自明,此點從后段得到明證。正如文中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就是感慨于具有蓮花之潔之人太少。前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獨愛蓮花,并描繪蓮花形象,贊美蓮花品格。后段與菊花之隱逸、牡丹之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之喻意,說明對君子之向往和潔身自好之態度。全文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之描寫贊美,歌頌君子出淤泥而不染之美德,表達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之高尚品格,以及其對追名逐利者之鄙棄厭惡。此文具有‘說’托物言志之特點: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蓮之氣度風節,寄予對理想人格之肯定和追求,說明鄙棄貪圖富貴之世態心理,襯托追求潔身自好之情操。文章運用對比、反襯,文中數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之隱逸、牡丹之富貴和蓮花之高潔對比,使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說教之失,通過三種形象對比,深化主題目的。文章以‘愛’字貫通全文,把愛蓮這一主題落到實處,愛蓮之意淋漓盡致。此文在語言上同樣富有特色,優美簡練,正如蓮之美之‘不蔓不枝’,沒有多余無用之句。其重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達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蓮,花之君子者也。’此文借物抒懷,一為喻物,一為抒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抒懷之意,隱喻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高尚品格。其意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高潔品格。而‘濯清蓮而不妖’,又是一種良好愿望。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沒有選擇逃避遠離,獨善其身,而是兢兢業業、守護志節。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愛蓮說》之蓮屬水陸草木之花,點明蓮之可愛,只是‘甚蕃’者之一。這為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并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獨愛菊’,更加明確題意,有人可以愛菊抒懷,今人亦可獨愛蓮。接下句‘愛牡丹’,實為加深語意,而且此句入文,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引子。獨愛蓮與愛菊避世不同,愛菊者為保持高潔寧愿隱逸;愛蓮者要出世,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之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或眾人皆羨富貴之從眾心態有本質區別。此為本文‘出淤泥而不染’最好鋪墊。下句直接進入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對蓮直觀描寫,其實字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好看的小說:。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蘊味越足。收篇,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之特性喻人,雖平淡卻比喻帖切,讀來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愛菊;……愛牡丹;……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借花喻人,將避世者與追求榮華富貴者描述盡致,而又無一言直接指責。在文章結尾,一嘆真正隱逸之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之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通過如此對比,君子難為,猶勝于避世。從此處來看,有些孤芳自賞。下面感嘆喻意深刻,何人能避世以守品行?何人能在塵世中相守純凈?何人追求君子風范?從此可以看出,姜家公子內心高傲,不從眾只求純凈之心態,在碌碌塵世中難能可貴。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而又瑯瑯上口,有押韻,實為難得之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易讀易解,必為流傳后世膾炙人口之佳品。”

王修評完此文,孔融鼓掌贊道:“姜家公子書文雙絕,叔治評述精彩,此次筆會之盛,不久將會揚名天下。”

午后,田希宣布筆會結束。姜述回到府上,步入書房尚未坐穩,穗兒道:“公子,夫人請您去前廳。”

“有外客?”姜述問道。

“六老爺來了。”婢女答道。

姜述來到前廳,見周氏正眉開眼笑與姜戰議論筆會之事,上前行禮道:“給母親和叔祖請安。”

周氏笑吟吟喚姜述坐下,道:“述兒此番筆會大放異彩,又得孔北海等大家贊譽,日后定會揚名天下。”

姜述謙道:“母親過譽了。”

周氏笑道:“述兒有出息,母親十分歡喜。今日讓你過來,想議論田家提親之事。豐兒天生麗質,長成后定然十分美麗,兩家門戶相當,又是親上加親,述兒以為如何?”

姜述雖為穿越客,知曉古時訂親都早,此時談婚論嫁屬于正常之事。但想到豐兒年紀太小,不知以后性格如何,待要出言推辭,又顧忌田希夫婦面子,因此答道:“兒尚年幼,本不該考慮此事,但若是回了這門親事,恐會因此生怨。不如暫且口頭應下親事,三年之后穗兒年紀稍大,再立婚約不遲。”

周氏轉首望向姜戰,道:“六叔認為如何?”

姜戰近期對姜述十分關注,聽姜述方才所言,似有婉拒之意,心想姜述人小鬼大,猜不透其用意何在,自然不會橫生枝節,道:“述兒所言有理,六叔擇日去與清正回話。”

姜戰說完,起身告辭,忽然姜乙飛奔來報,道:“田家傳來消息,孔氏被休,田讓除籍。”

田讓、孔氏除了誣陷大婦,還犯了殺人重罪,姜飛葉險些遭難,如何如此輕縱放過?室內諸人不由面面相覷,猜不透田家葫蘆里賣得什么藥。

周氏內心有些不平,憤然道:“姜家費心出力方挽回大姑名節,卻沒料到竟是這般結果!”

姜戰心思甚重,旋而明白其中緣故,見姜述若有所思,道:“述兒以為如何”

姜述笑道:“叔祖心里明白,何須問我?”

周氏見兩人啞謎,問道:“其中有何緣故不成?”


上一章  |  三國小駙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