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后路被截!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紙花船書名:
袁大人過來了,誰敢怠慢?
滿桂趕忙引著李元慶一行人,來迎接袁大人。
“卑職等,見過按察使大人……”
風實在太大了,袁大人今天并沒有戴烏紗帽,大紅官袍之上,配的是一厚實的鹿皮帽。
這看起來似乎是有些不倫不類,不過,在此時此地,卻是最合適的行頭了。
李元慶心里也更平添了一分對袁大人的了解,這廝,雖然有些刻板不化,但卻并非是就沒有變通的余地啊!
看到一行人恭敬行禮,尤其是李元慶,也非常恭敬,袁大人隱藏在鹿皮帽中的臉上,微微露出了一絲笑意,“都起來吧!”
“謝大人。”
眾人紛紛又是一片行禮,這才站起身來。
袁大人也快步來到了遮風的懸戶之后,解開了一些帽子,笑著對李元慶道:“李軍門,你觀我寧遠城的防衛如何?”
李元慶忙笑道:“大人真是高瞻遠矚。寧遠城的防衛幾乎密不透風。加之此時這惡劣的天氣,就算老奴親臨,恐怕,也只能是吃閉門灰了啊!”
“哈哈哈……”
袁大人不由哈哈大笑:“李軍門,你是宿將,好話就不用了,缺吧。本官還是非常信任你的眼光的。你能給本官提出缺,本官也能及時改正。”
到了此時,李元慶其實早有些摸準了袁大人的性子。
當年,他是科舉及第之后,在京師沒有門路,‘自薦’、自告奮勇的來到了遼地。
這些年,袁大人苦頭可是沒少吃啊。
好不容易,才盼到了今天,迎來了自己當家作主的機會,他又怎的可能聽得進‘逆耳的忠言’?
再加之歷史上,袁督師的確是成功的防御住了老奴親率后金主力的攻勢,就算這里面原因很復雜,但不可否認,在寧遠城,他才是真正的王者。
想了一下,李元慶忙笑道:“回袁大人的話,卑職以為,在防守方面,各方面基本已經無誤了。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此時的天氣。卑職以為,城墻附近,尤其是兒郎們的駐地,最好能多添一些炭火,最好再能多備些熱水,幫助將士們保暖御寒,在韃子來臨之時,確保將士們能更有效的投入到戰斗!”
“哦?”
袁大人眉頭微皺,但片刻卻舒展開來,不由哈哈大笑:“李軍門不愧是威震大明的宿將啊!俗話,見微知著!在細節方面,本官倒真沒有李軍門想的這么詳實!此事,就依李軍門所言!來人啊!傳本官命令,即刻給城頭各處守軍,添加炭火,再令火兵、民夫,多燒些熱水,給將士們保暖御寒!”
“是!”
有他的親兵趕忙下去忙活。
李元慶忙恭敬笑道:“袁大人英明。”
袁督師哈哈大笑,看了李元慶一眼,想了一下,這才道:“李軍門,下午酉時初,本官將會在官廳內舉行軍事會議,你,也來參加吧!”
李元慶一愣,片刻也反應過來,忙恭敬笑道:“謝大人恩典!”
袁大人在這邊巡視了一圈,很快便離去了,大敵就在近前了,在這方面,他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看著袁大人一行人離去,李元慶靠在背后的懸乎上,眼睛微微瞇起來,嘴角邊,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意。
滿桂大喜道:“元慶,太好了啊!你終于可以參加寧遠的軍事會議了。”
李元慶呵呵一笑,“袁大人此人,還真是叫人捉摸不透啊!”
滿桂哈哈大笑:“元慶,明明是你有本事,他袁蠻子也得求著你不是?哈哈哈!”
李元慶一笑,卻有些不可置否,不再接滿桂的話茬。
一旁,吳三桂卻是用力揉了揉鼻子,他明顯感覺出來,李元慶這話里,深意很大啊!
一晃,四天時間已經過去。
這些時日以來,李元慶已經完全摸透了袁大人的脾氣。
凡事,在大戰略上,李元慶絕不會輕易反駁他,而每當他要征求李元慶的意見時,李元慶則總是在微的細節上,給他提供一些的建議。
當然,這些建議似乎看似很,卻都是李元慶從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總結出來的切實心得,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前方后金軍的哨探也是越來越密集。
到了正月二十三的中午,在寧遠城北門外,鋪天蓋地的后金軍大纛、旌旗,就像是山呼海嘯的浪濤一般,席卷而至。
等待了十幾天之后,后金軍的主力,終于趕到了。
得到后金主力趕至的消息時,李元慶正在營地里收拾軍備。
洞悉歷史的精髓,李元慶非常明了,‘寧遠大捷’,他不可能有太多表現的機會。
這場‘戲’,只能有一個主角兒,那便是他袁督師。
李元慶的所有布局,都聚集在覺華島。
因此,除了維持半月的糧草之外,長生營的兒郎們,并未攜帶太多戰備物資,大多數的軍備物資,都留在了船隊上。
李元慶這時也發現了他布局的一個嚴重的‘失誤’,若一旦后金軍主力圍城日久,那,他想要趕去覺華島,必定要增加不少難度了。
慶幸的是,寧遠城東門距離海邊并不遠,只有六七里的路程,而且,緊靠河邊,加之長生營的兒郎們基本都是輕裝上陣,若是加快速度奔襲,最多也就幾個時辰,便可以趕至海邊,與船隊匯合。
李元慶也不得不感慨,想要得到,就注定是要付出一些的。
好在,經過了這些天的苦心經營,他和袁督師的關系,總算是得到了一些改善。有事情,已經不再那么難以開口了。
最多還在寧遠城這邊,呆個一兩天,李元慶就必須要圖謀,如何跟袁督師開口,駐防覺華島了。
過來通知李元慶、后金主力到來消息的,是袁督師的親衛親兵。
由此也可看得出,李元慶這些時日內,戰績是相當‘斐然’,袁督師在本能上,已經對他形成了一定的信賴感。
李元慶真的有些榮幸之至。
將長生營營地的事務交給留守的許黑子來布局,李元慶帶著段喜亮、官滄海、孔有德、順子等一眾主要將官,快速直奔北門城頭。
等李元慶一行人趕到北門城頭時,袁督師和關寧系的頭頭腦腦們基本上都已經到齊了。
袁督師的面色明顯有些沉重,看到李元慶過來,他忙招呼道:“李軍門,你來了啊!過來看看,狗韃子此次來者不善啊!怕至少要十萬人的規模啊!”
李元慶忙恭敬來到了袁督師身邊,站在他這個角度,俯覽著后金軍的旌旗大陣。
袁督師的法雖稍微有些夸張,但,看后金軍戰陣的規模,七八萬人、八九萬人,還是有的。
再加之奴才、雜役,過十萬,應該并不困難。
“大人,狗韃子來勢洶洶啊!咱們必須要加倍防備才是!”李元慶忙心對袁督師道。
袁督師緩緩了頭:“李軍門,以你所見,狗韃子會在何時攻城?”
李元慶思慮片刻,忙道:“回大人,依照卑職的經驗來看,韃子想要攻城,必定要將營地扎的穩妥之后,才會打造攻城器械。但他們比咱們預計的行程晚了幾天,想必,老奴可能有所準備。所以,卑職認為,今天晚些時候,韃子很可能會對城池發動試探性的進攻,咱們不得不防啊!”
“哼!”
袁督師忍不住冷笑一聲:“狗韃子,就怕他們不來!他們只要敢來,定要讓他們嘗嘗我這寶貝的厲害!”
李元慶當然明白袁督師的‘寶貝’是什么。
事實上,當年,遼西初立時,甚至,也包括寧遠城修筑時,火炮方面的事務,都是孫元化的職責之下。
可惜,孫元化雖然懂得一些火炮方面的知識,在大明,也算是專業對口的人才,但他卻不如袁督師有‘地利之勢’。
袁督師的老家就在東莞,距離葡萄牙人占據的澳門,只有咫尺之遙。
加之人為的各方面原因……
最終,寧遠城各方面的事務,都盡入了袁督師的麾下。
不得不,這是孫元化的悲劇。
此時,看著袁督師正氣凜然、大義凜凜的模樣,李元慶倒是一時有些錯愕了。
難不成,后面,想與后金議和的,不是他袁督師?
還是,有了寧遠之役的信心,他袁督師已經自認為、他可以將整個后金軍事集團,玩弄于鼓掌之間,‘養賊自重’?
可惜,在這時,一切都是未知數。
李元慶趕忙收斂了心神,將注意力全都聚集到了前方的后金軍戰陣中。
袁督師又與身邊關寧系的將領們具體商議下了一下具體的防務,這時,身后卻有親兵急急過來稟報:“報,后方消息!”
袁督師眉頭不由一皺,“傳上來!”
“是!”
片刻,有親兵急急沖上來,忙跪地磕頭道:“啟稟大人,我軍后方哨探剛剛傳回來消息,后金主力已經派精銳騎兵,囤積與關外五里,徹底切斷了我軍與關內的聯系!”
“什么?”
“狗日的,這是什么時候的事兒?老子怎么絲毫不知道?”
“狗韃子還真是陰險啊!這他娘的,這是要斷了咱們的根子啊!”
“大人,咱們絕不能坐以待斃啊!”
身邊關寧系的軍官們頓時傳來一陣唏噓叫罵。
李元慶的眉頭不由也緊緊皺起來。
狗韃子的速度的確是快啊!
這段時間,李元慶一直參與了袁督師召開的各種軍事會議,但卻沒有得到絲毫的風聲。
恐怕,袁督師在這方面,應該是也沒有絲毫的消息啊!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